河南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策略与体系发展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河南位于黄河以南的中原腹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化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保障因素的今天,河南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文化方面的明显优势。但在实际情况中,河南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及体系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发展本省旅游,有必要对河南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策略和体系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 河南旅游;文化;体系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66-02
  河南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因地处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南边而得名。人口众多,总人口达到一亿以上,常住人口也有九千多万,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河南不是著名的旅游省份,也缺乏壮丽旖旎闻名遐迩的自然风光,但是因其处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经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王朝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旅游业在河南省经济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概述
  河南省内各城市每年的旅游收入非常可观,位于前列的郑州,洛阳更是可以达到上千亿,其他城市也有几百亿,在省内经济中占重要比重。河南省发展旅游的条件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积淀形成。河南有“中华文明的摇篮”的美称。长时间处于古代的政治中心,从奴隶社会的商代在安阳和郑州建都开始,之后的开封和洛阳更是有悠久的建都历史,洛阳更是被称为九朝古都,我国历史上的八大古有一半都在河南。长时间处于古代的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发掘成果显著,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除活字印刷术外均从河南诞生并逐渐兴起。享誉世界的少林功夫也是来自位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在自然景观方面,河南的风光兼具北方的雄壮和南方的秀美,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相对宜人。综上,河南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历史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再辅以一定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并在文化上独具优势,如果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的开发与管理,可以引导旅游业成为河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河南省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二、河南旅游文化产品发展现状
  根据上文的分析,河南省发展旅游业应该从自身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入手,进行合理开发和统筹管理,利用现代化手法精心设计文化产品,打造本省特色,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从实际情况看,河南省打造旅游文化意识缺失,迄今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虽然旅游收入很高,但主要来源于投入大量资金的景区建设,以经济学为主导思想,缺乏文化沉淀。虽然这样的设计可以快速获得经济利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必然在精神文化层面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没有文化作支撑的旅游设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让人感觉无趣,从而在未来会陷入窘境。河南省首先对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明确认识,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开发商品的时候没有抓住经典的文化标识。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都并不到位,开发商更是以景区基础建设为主进行开发,从而在短期内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因此,河南省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不到位,旅游体系缺乏持续发展性。为了更好的发展本省旅游业,需要从以上角度进行整改和进一步建设。
  三、河南如何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发展自身旅游体系
  (一)抓住本地区特色进行文化产品打造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保证一个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各个地区的文化在长期的生存繁衍及生产生活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河南在进行自身文化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能够真正代表本地区的文化符号,而不能牵强附会,和其他地区雷同。比如之前河南主推的道德经,唐三彩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却很难单独与河南地区相联系,尤其是《道德经》,本书是老子总编辑的领导者法则,后世为道家奉为经典广为流传,湖南省马王堆汉墓的考古挖掘出《道德经》的帛书甲乙本,是目前学术界最权威的,并不适合做河南的文化符号,而河南也没有将自身的文化符号开发出来,比如宋代的清官包拯和大唐贤相狄仁杰。开封府的故事一直家喻户晓,是河南的著名符号。同时,唐朝宰相狄仁杰虽然来自山西,年轻时也辗转多地为官,但其主要历史功绩则是在女皇武则天迁都河南洛阳后为宰相治国的时候,他本人的骨灰也存放在河南洛阳的白马寺,作为知名历史人物,也适合作为河南文化产品加以开发。除了知名历史人物,河南嵩山的少林功夫,洛阳的牡丹花海,焦作的太极故里,殷墟的甲骨文字,都是河南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以这些目标为重点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可以打造属于河南的旅游文化名片。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文化产品开发要以本地区特色,比如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等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要把它们作为旅游产品的全部构成,而是要把这些元素融入河南文化的整体中去,让旅游文化产品成为地区多元文化的浓缩。
  (二)提高旅游产品美感,符合广大游客需求
  河南很多的文化产品都是以考古发现为来源,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挖掘的过程中有很强的沧桑性和尘封感。这在文化传承层面上是珍贵的,但是和旅游的整体格调并不协调。因为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随着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在空余时间通过长途旅行,去其他人生活的地方参观、体验从而放松身心,总的来说是为了增长见识,调节自身状态和缓解疲劳的。旅游的主旋律应该是轻松自由的,游客们也不是考古专业的学生,文化程度各异,因此不能把去河南旅游营造成上历史课的感觉。所以,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旅游产品的美感,更好地符合更多游客的需求。这里就涉及对文化的开发层次问题,如果将考古发现和文化产品直接搬过来用,那可能不仅不会展现河南的文化底蕴,还会成为旅游建设中的笑话。因此,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相关人员首先要对本地区考古发现和文化传承有深入的了解,从中发掘产品本身中与旅游整体格调相适宜的元素,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标准,在尊重历史和文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形成現代化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并存的旅游文化产品。要知道,旅游业终究属于第三产业,一切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形成市场。而且这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要传承,而不是照搬与仿制。   (三)将旅游文化注入当地经济产品,形成经济文化体系
  旅游业是现代新兴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便捷而兴起,上文提到它属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范畴。一般来说这个行业不掌握关乎国家命脉的资源,因此很多情况下是由市场自行调控的,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服务行业都是以中小企业或个体的形式存在的,这样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但旅游相对比较特殊,通常情况下也不是统计某一个产业,某一个旅行社的收入,而是以一个地区为单位,而且很多重要地区的景区门票收入也是归政府所有的。归根到底,旅游是以地区旅游资源为核心,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通过一个地方各个行业间的合作完成的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整体体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而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不是为了传承文化。因此,在进行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为文化转化提供基础和条件,这样才能创造经济效益。联系发展旅游形成的整体体系,这个体系必然要涵盖游客的几乎全部需求,包括饮食住宿出行购物和娱乐,这些环节的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就是文化转化的基础。以这些产品为载体,融入上文提到的文化元素,就可以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比如河南过去推出的“好想你”枣,洛阳牡丹饼等,当然,这种产品的打造可以逐渐涉及旅游业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更多经营者带来利润增长点。假以时日,在不断突破固有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地区的经济文化产业体系。
  (四)通过创新助力持续发展旅游体系
  当代社会的节奏极快,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同时带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不断的更新换代。开发独特文化产品并形成经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产业体系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个体系的建成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
  要知道,创新是文化的灵魂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河南的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地向下一代传承,同时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河南的传统文化优势,否则即使河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只是拿来主义,也依然无法发挥作用。而创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结果,个体和企业的力量显然无法周转,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愿承担风险。因此,政府在创新過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掌控全局,首先要鼓励社会文化创新的意识,同时在有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加强资金方面的支持,给社会创造可以进行创新的环境,让相关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能保证自身当下的生存发展。其原理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创新研发是同样的,但文化创新更具有整体性,因此必然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在对创新成果的检验过程中,政府要用开放的心态,采取多元化的视角进行标准制定,让更多优秀的创新思维和成果融入体系,从而推动河南旅游体系的不断发展。
  综合来说,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河南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中国各个省份中这方面的优势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在文化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河南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体系发展不仅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春香.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J].中州学刊,2018,000(006):80-83.
  [2]张明明.谈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313(02):176-177+180.
  [3]郝长娥.河南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开发技术创新点研究[J].当代旅游,2018,000(002).
  作者简介:
  魏明,女,汉族,河南禹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创意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文化的需求,更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本文意欲用文化功能论的观点,以西安文化创意品牌“忒色西安”为例,讨论文创产品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对物质文化的历史记录和传承以及文创产品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促進经济良性循环等问题。  【关键词】 文化功能论;文化产业;忒
期刊
【摘要】 奖惩制度是明朝土司制度的重要内容,官修《明史》及私家著述《历代稽勋录》记载了永顺土司的奖惩事例,从中可见土司奖惩基本依循明朝流官奖惩规定施行,分为物质奖赏与精神奖赏,这些奖惩事例反映出明朝土司奖惩“因俗而治”“恩威兼施”的特点。  【关键词】 明朝;永顺土司;土司奖惩;奖惩制度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
期刊
【摘要】 “心即理”是王阳明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也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能够达成的框架性前提。“心即理”这一学说的提出,不仅使王阳明的心学对于传统的程朱理学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并且对于明朝中后期的思想走向和哲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学术人文以及政治合理性、合法性的角度,对于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学说的内涵和含义进行研究,对当下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王阳明;心学;哲学;文化价值  
期刊
【摘要】 东坡笠屐图像从宋代开始被历代文人描摹至今,作为人物画的重要题材,有三种姿态的固定图式,承载了中国儒道释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了东坡豁达洒脱的乐观心态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其人物造型和构图方式传达了中国文人传统审美意识,表现了中国画传统审美意境。  【关键词】 东坡笠屐;文化内涵;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
期刊
【摘要】 自由可能是每个人穷极一生想要追求的东西,当人们自身的条件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时,则追求物质自由;当人们可以丰衣足食,则追求精神自由。随着物质财富的丰盈,现代人在心理上却感到孤独与无助。弗罗姆基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对人与社会都进行一个诊断,人是“病态”的,社会是不健全的。弗罗姆以自由为出发点,揭示出自由的不同方面,分析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最终还指出走向真正自由的方向与路径。本文基于弗罗姆《逃
期刊
【摘要】 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为传统农业提供转型机遇,而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为乡村旅游品牌树立带来创新意识,通过文创设计与农村旅游的结合成长,为乡村带来全方位发展。通过对“倒盏村”开发现状活态调查,明确倒盏村文创产品现存问题,以及运用ASEB栅格体验对之后倒盏村文创设计开发进行预估分析。再对豫西文化深层挖掘,探寻“倒盏村”乡村旅游文创设计传承策略,以此为切入点,从视觉感知层设计、需求实用层设计、文化承载
期刊
【摘要】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趋上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的塑造。山西省的旅游资源在西北旅游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山西省内的旅游景区多半局限于传统的“古城风貌”“大江大河”等等。据此,山西省在近年来,开始将目光投向于“青山绿水”所呈现出的别致美上来。以灵空山旅游区为例,其旅游品牌的发展、旅游品牌形象的设计和一些较成熟的旅游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对山西的地域文
期刊
【摘要】 传统灯舞洋蛇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源泉。舞台表现的形式借助新媒体等手段进行创意的融合,能够更好地给观众呈现出丰富的舞台视听效果。同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洋蛇灯的文化正逐渐受到威胁,并影响其传播发展。因此,如何增添洋蛇灯的舞台表演内容,促进洋蛇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洋蛇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
期刊
【摘要】 书法艺术创作的发展能够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艺术的多种形式特点,通过对书法艺术创作文化的研究,将其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能够赋予新的含义。为了进一步了解书法艺术,需要结合书法艺术及创作的发展趋势开展分析,通过对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阐述,提出当代书法存在的弊端,根据当代书法创作发展趋势说明书法艺术创作发展建议,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 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雾月牛栏》作为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短篇小说,体现了作家迟子建在时代转变背景下对人性的关怀体察与思考。《雾月牛栏》以充满生机、神秘与想象的北方边地为背景,展现了生活在黑土地上的人们粗粝的生活本色。作家迟子建无论是在意象,还是对小人物角色的刻画上,都氤氲着她独特的直觉思考,透射着她特殊的人生体验,体现了她温情的书写特征。本文从迟子建小说《雾月牛栏》中主要的三种意象“雾”“牛栏”与“牛”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