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课本材料成就高考美文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体两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阅读积累的写作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能力就会受到压制。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应该互渗互补、相得益彰。那么,怎样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即便构思略显浅薄,也可靠文采取胜。如果说观点是作文的灵魂,那么素材就是作文的血肉,可见素材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
  同学们常常感叹生活太单调,抱怨作文“无米下炊”,其实,很多鲜活、丰富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课本就是写作素材的金矿,不少同学是身在宝山不识宝,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个矿藏。因为课本中的素材都来自名家、名著、名人,非常有典型性,并且这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素材都具备多元应用的可能。同一个素材,只要细心揣摩、深入挖掘,从不同的角度看,总会有新的发现;同样的素材,以不同的方法入文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换一种眼光看课文,不仅能盘活课本材料,而且在作文备考中,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材料匮缺的有效方法。
  我们从下面几个实例中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活用素材
  实例一:同一材料可写进不同的文章中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考生选取不同的角度将它写进不同的作文中——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因何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蔺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正是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尽显双赢智慧》)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能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
  实例二:同一材料可以写不同的话题
  请先看一则材料:
  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含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前或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米洛斯的维纳斯》)
  这个材料至少可以用来写下列话题:
  1. 完美与残缺;
  2. 爱与美;
  3. 偶然与必然。
  实例三: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
  《列子·汤问》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其大意为:薛谭向秦青学唱歌,还没学完秦青的全部技艺,便“自谓尽之”,于是辞师归家,秦青什么也没说,只是“扶节悲歌”,结果“声振林木,响歌行云”,于是薛谭谢罪,而“终身不敢言归”。
  对于这则材料,可以从多角度来立意:
  1. 身教胜于言教;
  2. 技藝无止境;
  3. 学习时态度要虚心;
  4. 教是为了不教;
  5.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活用方法
  同样的素材,以不同的方法入文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若果不能掌握活用方法,那么再多再好的素材都不会令作文生色。而若能以课本素材的运用实例来学习素材活用方法,那么简单的素材也能用出花样,老套的素材也能用出新意。仅以课本中的素材写出优秀的作文也不再是难事。
  请看下面几种运用课本素材的方式:
  用法一:横向铺陈
  横向铺陈是指把与主题相关的素材按并列关系进行组织、各个素材从不同的侧面来证明同一主题。在横向铺陈材料时,一定要选择不同角度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雷同,还会使文章材料丰富。如下面这个片段: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语言中感受到关怀,沟通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多的时候它还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这把钥匙。
  (转自《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采用典型的并列结构,以高适、王勃、李白、白居易等诗人关于友情与沟通的诗句论证“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沟通”这一论点。在选材上,做到横向铺陈,互不雷同。
  用法二:纵向拼接
  纵向拼接是指把相关的素材按照事物的内在递进关系进行组织排列,从整体上看,一层比一层更深入,最终使主题更深入地得到阐释。如下面这篇文章: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做出选择。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气量和胸怀,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反对阻挠,但他有勇气有决心,坚决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柔美与温馨。
  我们应该学会舍弃。
  (《学会舍弃》)
  这篇文章纵向展开议论,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开头结尾照应点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用法三:对比映衬
  为了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在选择材料时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一般情况下,往往是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如下面这个片段:
  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的。
  相反,身继至尊,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
  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衬托方式,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不同的价值选择,可以更深刻、更鲜明的表达作文主题。
  用法四:定向转述
  对于过于庞杂的材料,要精心剪辑,根据观点决定取舍。例如《三国演义》中“张飞断桥”的片段,原文是2400多字的故事。有一個考生在论证“做人要有自信”的观点时,做了这样的定向转述:
  张飞在长坂坡桥上,怒目横矛,立马大喝,吓退曹操雄兵百万,那是何等英雄!可惜的是张飞一见曹军退却,便急令兵士拆桥断路。张飞此举,明曰失于计较,实则自信不足。曹操从中看出了蜀军之怯,于是调集一万士兵造桥,连夜过桥击败了刘备。
  这里,作者只用了百字左右加以叙述,可见剪裁的匠心。
  用法五:变换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时候只需要变换一下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觉。素材的运用同样如此。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主题,如果用同样的写法,必然很难从众多文学中脱颖而出。这时候如果我们变换一下叙述的角度,就很容易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奇效果。如下面这篇文章:   一生的回望
  走出梦的深处,我听见的不再是花与黑夜唱尽的繁华。立于历史的浪尖,我看到了我的选择,虽令时人惊讶,但我无怨亦无悔。
  ———题记
  当我望眼天空的寂寞时,划过天际的流星让我惊奇,暗夜竟被它撕破了。
  当我立于云端之上,再次向我的曾经与未来望去,我感到耻辱的后半生让我在时人的讥讽与嘲弄中彰显后世。
  回望曾经,我只是觉得继承父亲的官职,平淡了却我的一生就是我的生命轨迹。可命运像在捉弄我,又像在成全我,让我做了一些让时人也让自己出乎意料的事情。
  当面对李陵背叛朝廷的謠言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出来为他辩白。那时我的心中波涛翻滚,久久不息。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面对事实没有人申辩呢?难道他们真的不知情?还是害怕看到皇上阴沉的脸?那个夜晚我辗转无眠,一颗秉持公正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于是,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面见皇上,为李陵申辩!我不知道我将面临什么,只是觉得这是我司马迁作为史官的职责。
  这个惊人的举动换回的后果让国人吃惊、嘲笑,让我自己都觉得不敢相信。我并未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内心深处的责任赋予我面对苦难的勇气。
  面对既成的事实,我面前的路途似乎曲折而不平,我想到了死,可当我面对枯树刚吐新芽时,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躁动。步履江边,看到那奔腾的浪花,我感到生命本身就应该是不断地与挫折碰击才能激起人生的华章。
  想到父亲临逝前的千般叮嘱,我又做出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残喘于世!时人骂我,笑我,不解我的行为,可我知道历史是公正的,它会给我最公正的定位。我看到屈原那洁白衣裙轻扬,让世人不解他为何这般地情痴楚国,可是我知道,那是他的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追求;我看到仲尼被困时奋笔成就的《春秋》;我也看到孙子膑脚后,不屈中修列的《兵法》……
  一切的一切都似过眼云烟。不是为了追求名留千古,也不是为了张扬自己,当我立于远端回望我的一生,我无怨亦无悔。出人意料的,我失去了后半生的幸福;出人意料的,我成就了史学华章。可这种种的惊奇,又似乎早已注定,因为我的心中拥有一腔热血,我的生命长河中流淌着一泓不折不挠的清泉。
  作者以自述的方式使用人物素材,将他人的视角变换成了自己的视角,真实可感,更有利于刻画心理。
  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还包括历史、政治、地理甚至生物、化学、物理等所有学科的课本。这类素材,一是取材于课本,不必在课外再花时间去记忆,只要上课专心,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有教师讲解,理解起来更加简单,只要我们会迁移运用,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因此,使用好课本素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一直是我们作文指导的理念。
  大家若能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以课本素材的运用实例来学习素材的活用方法,老树新发,那么简单的素材也能用出花样,老套的素材也能用出新意。
  (责任编辑 / 胡 璐)
其他文献
1  在误了点赶去参加同窗会之前,他已经喝了些酒了——列车发车之前碰巧遇到个重要的客人,不得已在酒吧陪着坐了约莫一个钟头。下列车后他心急火燎地打的赶赴聚会地点,可路上堵得一塌糊涂。好不容易到达了目的地的中餐馆,焦躁不堪的他踩着楼梯上二楼包间时,在一二级台阶之间一脚踩空摔了个跟头,脑袋撞上了墙壁——有那么一两秒钟,他感到天旋地转,意识不清,不过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他拒绝了服务员的搀扶,自个儿站了起来
2019年的高考“考纲”已经发布,作文“示范题型”中有六个示例,请看下表:  一、写记叙文,应创设情景  在高考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历来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写得好,能让阅卷老师看后饱含热泪,你想不拿高分都困难!但你必须找准材料的切入点,文章必须有“动情点”。切忌胡编乱造,对于宏大叙事的写作材料,如果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创设一个场景,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让“我”到文章中去做,去看,去说,去想,
写好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大家都明白“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个道理,但在考场上,很多学生作文时,要么咬着笔杆不知如何下笔,要么在开头部分绕来绕去,废话连篇,不入正题,既浪费了时间、笔墨,又影响了表达效果,这种不良的习惯要坚决纠正。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开门见山”明任务。“开门见山”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用于作文的写作,就是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直接入题,直接
1  前方吹来的风中,携带着大海的味道。  我很清楚,对于那些正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外关注着我的观众而言,我抵达海岸线的瞬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对我自己而言,意义也非常重大。考虑到剩下的半打竞争对手几乎全都落在我身后几百公里的地方,而且完全没有丝毫赶上我的可能,这不仅意味着我长达三个月的充满艰辛、意外连连的旅行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也意味着我即将成功地将真人秀举办方承诺的两百五十万美元奖金外加其他一大堆
大門打开的时候,整座塔都跟着颤动。一些恶鬼哧哧地笑起来,“新来的到了。”  摄像头目送着一个穿着斗篷的男人缓缓往里走。他裹得严严实实,活像一口黑色丧钟。机械门卫不会品头论足,他们只最后扫描一遍他是否持有杀伤性武器。毕竟偶尔会有亡命徒,带着自杀式武器袭击他们的某个仇人。  入此门者,必当放弃一切希望。  男人被一个机器人指引着往里走,他身后还跟着另一个机器人,不过它长得更像是移动炮台。背后巨大的门再
在2020年上半年中,随着我们的“老朋友”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之一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出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冲击,人们又一次开始关注起了传染病这个永恒的社会议题。自从农业革命导致人类高密度地固定居住开始,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就一直是人类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天启四骑士”中的排头兵,直到今日,大多数传染病仍然没有被真正根除,新的传染病也一直在出现。  虽然许多人都说,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事实
担当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义无反顾;担当也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壮山河。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应当勇于担当。唯有如此,国家才能兴盛,民族才能强大。当扛起担当的大旗,当用理想武装自己,当家国情怀装满青年的胸腔,这个国家的未来已经到来。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鲁迅先生笔下那些“埋头苦干、拼命
编者按  自2019年秋季起,国内部分省市高一学生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
7月,全国大多数地区开启蒸煮模式,然而丝毫没有影響到一群人对学习的爱。  7月2日至7月8日,为期7天的“中国数字科技馆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又面临着诸多压力,容易因小事而造成情绪波动,导致人际冲突和自我困扰。对此,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  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的觉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通过主观的感受、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外部的表现(如表情、姿态和语音语调)来觉察和识别情绪。因此,可以去仔细回忆过往经历中,自己在不同的情绪时,内心的感受分别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生理变化?有怎样的外部表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