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

来源 :语文世界(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消融了冰雪,和风吹绿了大地。蓝天白云间,形形色色的风筝在飞舞,筝线下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又是一年春光到,与往常不同的是,我比当年的那个孩童多了些喜与愁。
  时光荏苒,在岁月的征程上,不知不觉间已走过了十七个春秋。曾经,十八岁在我心中是那么的神圣和遥远,如今,却已触手可及。我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回首是少年,向前是成人。
  此时此刻,心中升起一丝欣喜——我又成长了一岁。
  成长意味着磨砺。回想高一入学时的军训,我和刚认识的同学们穿着军训服,踏着正步,站着军姿。毒辣的阳光侵蚀着肌肤,汗水不断从额头流下,迷住了眼睛,还不能用手擦。嗓子干得能喷出火来,全身肌肉紧绷,时间一长便酸楚不堪。那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似乎是我的极限,我真想放弃,到阴凉处休息,但心中有个声音却不时回响:“岳耕皓,再坚持一会儿,千万不要轻易言弃!”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
  在此之前,有几个同学因虚脱而晕倒,被人架到医务室去了。就中考而言,他们是成功的佼佼者,但对这次军训来说,他们是失败者。我惊异于自己的毅力,庆幸于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没有做逃兵。
  唯有历经磨砺,方显坚毅本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要想成为孟子心目中的“是人”,就只有迎接磨砺与挑战。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轻松,总会与痛苦相伴。温室里长出来的花永远承受不了风雨的洗礼,勇于搏击的海燕才能扶摇直上,笑傲苍穹。
  风雨过后方见彩虹。还记得在初三的冲刺中,经过闻鸡起舞、挑灯夜读的苦练,最终我如愿考上心仪的高中,收获了通往理想大学的通行证。在高中“五四”青年篮球联赛上,身穿代表班级的球衣,不停地奔跑在球场上,卡位,挡拆,掩护,助攻,投篮……进球后的欢呼,胜利时的拥抱,受伤后的关心,作为队长的我,完全融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有时,收获不一定全在拼搏之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亦有收获。只不过自己没有留心在意罢了。比如,妈妈用心煲的一碗碗汤中蕴藏着可贵的亲情,课堂的对话中包含着老师的期望,同学的微笑中充满了友谊与鼓励……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犹如夏夜的群星在我心中闪耀。现在想来,那种美好是永远值得我珍藏的。就像一首小诗写的:“当收获的季节远走,我却把丰盛的硕果装进我成长的行囊里。”
  成长也意味着责任。在我十六岁时,爸爸突然病发,丢下妈妈、弟弟和我,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这个家。妈妈体弱,弟弟任性,如今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我就是一个成年人了。作为家中的男子汉,我有责任帮妈妈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在学习上与弟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将来升入大学,完成学业,找份工作,一同奉养妈妈……一想到这,我就觉得成长不是轻松愉快的歌唱,而是丢掉稚气懵懂,无畏地担当。
  十八岁的门槛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了欢笑。在成长的征程中,纵使前方荆棘丛生,我也要迈开坚定的步伐,披荆斩棘,到达充满神秘而艰险的远方。
  站在十八岁的门槛上,我眺望未来。希望多年后,归来,依然是青春年少。
  【点评】
  情到真处文自美。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要“借人生的真实,写真实的人生”,该文作者以十八岁为情境的节点,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梳理出磨砺、责任兩个关键词,采用倒片的手法,先回忆高中军训、球赛的场景及中考奋战的情形,强调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的青春才能绽放光彩;再展望未来,自觉担起照顾弟弟、奉养母亲的重担,显示了这个单亲家庭孩子的懂事与坚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人生,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字里行间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指导教师 倪同刚)
其他文献
回老家认识了我的大侄子,“侄子”前面为什么还要加个“大”?那是因为他与我年龄都是12岁。我对他的最初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他躺在床上迎接我们的到来。但和他相处之后,我却发现了他的自然本色。  都说六月的天气像小娃娃的脸,但老家天空总是晴朗,一开大门便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之景。天是那样的蓝,菜地是那样的绿,鸟儿在高空中迅速地穿梭,像是一个黑点划过了一张碧蓝的纸。应大嫂子的要求,大侄子高
期刊
乌镇,风清水秀,乌瓦白墙,水边人家。西塘也是,大同小异。但我对西塘的印象远好于乌镇。我的印象毫无疑问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对于相似的事物心情往往决定着对象,就好像晴天与阴天决定着海滨一样。一般说你不能说青岛、大连或北戴河谁更漂亮,但天气原因它们之于偶然的个人差异是极大的。而心情也像天空的云一样有时难以确定,一个偶然因素,一个小小的差异会让心情瞬间阴晴突变,所见景物也瞬息而变。那年盛夏,我从上海世博园
期刊
于漪,1929年生,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程红兵在《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最后部分的附录中写道:“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师名气最大、影响最大的当属于漪先生,以她的学识,以她的人品。”于漪老前辈的声望与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其代表性论著有《语文教学耕耘录》、《于漪文集》(6卷)等。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辑录。全书囊括了于漪教育教学
我是一名2021届理科学生,今年高考语文考了129分.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正坐火车赶往南开大学上学的路上.曾凡华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能遇见她是我的幸运.rn看着曾老师写她中学时代语文学习的经历与感悟,让我回想起她给我们上课的一幕幕,此时我脑子里全是她上课的场景,她的声音,她的身影,她的微笑,让我心中更添不舍.rn因为她,我们爱上了语文.我阅读曾老师写“一吟一诵总关情”部分,让我回想起曾老师的吟唱,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此时我脑子回荡着她吟唱《声声慢》《定风波》的旋律与节拍,我不禁哼唱起来,这是一种心底的美
期刊
我只有不断地爬行  才能实现比赛的意义  兔子的呼噜声  让时间停止  成为我身后  空洞的背景  终点  在熠熠闪光  夜幕再黑又如何  觀众渐少又如何  速度渐慢又如何  只要风雨兼程  一定能抵达远方  【点评】  什么是诗,情怀是诗,有情,对大千世界的多情善感是作诗的前提;有爱,有爱的人,有爱的物,有爱做的事,有对生活的热望,熔铸笔端就是诗,尽管有点稚嫩,也无技巧,但是孩子的朴拙,我们都喜
期刊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又使汉字呈现出变幻无穷的线条之美。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于是在书写中,产生了“书法”。书法透射书写者的情感、精神,线条不仅是线条,更是世界。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  “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周汝昌先生将其简化为:用笔、结构、
期刊
微言语rn用脚走路,常远;脚步和心灵协调一致,常成.心,不单是器官,思索着的人心,是智慧与情感的精灵.脚,不单是肢体,它是一种高级行为的代表.善用心者,睿智而深远;勤用脚者,因践行而通达.rn微言语rn诗人西川说: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回声,这个譬喻多好.
期刊
最近,我采访了上海市徐汇中学的曾宪一校长.曾校长从教33年,是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专家.在与曾校长畅谈的2个多小时里,我们就语文学习等一系列教育问题谈了很多,无论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还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曾校长都有他独特的见解与经验.
期刊
夜幕降临,整座城市蒙上了一层淡影。“啪——”“断电了?”“断电了!”黑暗中,只有远处商业楼的光亮。爸爸打着手电,寻找着家中剩余的蜡烛。“找到了!”爸爸的呼声从楼上传下来。  蜡烛被点燃了,淡淡的黑烟在跳动的火苗上扭曲着身影,空气中微微弥漫着蜡烛燃烧的味道。“吃饭吧。”奶奶端着饭菜从厨房走出来。“吃一回烛光晚餐。”妈妈抿着嘴笑了。弟弟迫不及待地喊道:“太好了,奥利给!”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弟弟的话让
期刊
菲菲姑娘在街上走着。她的右手举着一束刚从山坡上摘来的桃花。  这束花的分量沿着她的手臂一直传入她的心底,传入她灵魂的深处。近来她心里总是沉浸着悲痛,这悲痛弥漫进她生命的每个空隙。但这束花带着淡淡的香味传进她的心灵时,痛苦仿佛立刻变为力量的源泉,立刻有了意义。她感到对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信心。  菲菲秀丽白皙的脸上保持着一种沉静的冷漠,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街上有人注意到了她,谈论着她,而她只是很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