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取高成绩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还应当在精神层面给予学生指导,渗透传统文化,指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以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本文根据实际,简要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思考
G633.3
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化的背景下汇集而成的一种可以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如果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不加以注重,仅仅将关注点集中在物质层面的发展,就会使整个国家缺乏精神文化,就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阻碍,那么,实现社会的和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无从谈起的。因此,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在文化呈多样化趋势的背景下,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网络文化、漫画文化有热衷之情,哈日哈韩现象屡见不鲜,可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不加关注,知道传统文化的学生寥寥可数。因此,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其进一步认识和吸收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至关重要。和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语文这门学科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的载体之一。要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加以充分的发挥,想方设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弘扬,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加以认识的同时,使他们可以吸收传统文化智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很有必要且重要。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尚未正确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忽视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一些古文的教学中,教师仍旧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传授给学生答题技巧,而不注重在此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注重指导学生对古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加以感受,使古代文学的魅力没有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都属于古代女性中的悲剧代表,她们都具有坚强的内心,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女性的尊严得以维护。而在进行这两篇课文的讲解时,部分教师仅仅指导学生对古诗文的时代背景加以简单的了解,指导学生对每句话的含义加以理解,要求学生对通假字及其含义加以熟记,而不注重指导学生对《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的“自爱”进行比较,不注重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蕴加以理解和感受,既使学生无法体味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消减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师和学生对工具书过分依赖
虽然有的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但是往往是过度依赖工具书,照本宣科地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注重指导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加以探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静态学习上,没有完整地融合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使得学生们在对古诗文进行理解时,往往习惯依赖工具书对古诗文进行翻译,对古诗文的内涵并不进行深刻的探究。师生这种过分依赖工具书的表现,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弘扬极其不利,对于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内涵能力的提高也极其不利。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对情感因素加以充分的利用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情感因素,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一定要对情感因素加以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阿房宫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孔子说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加以回忆,然后让学生在这篇课文的阅读中将类似的表达找出来。通过认真的阅读和查找,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这样这几句话“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通过阅读全篇课文,可以了解到作者认为秦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秦王仅仅考虑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对天下百姓的利益和需求加以考虑”。通过回忆名言和这篇课文的讲授,可以让学生获得这样的情感体验“作为个人,要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对他人的利益加以尊重;作为国家领导人,要实施仁政,要对百姓的利益加以关注……”这样可以在让学生更加全面把握课文的同时,对“民本”思想加以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因素加以充分的挖掘
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因素加以充分的挖掘,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传递文化信息。例如,在进行《我爱这土地》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拓展学习,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进行学习,并将艾青的生活背景和志趣追求介绍给学生,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进行阅读,让学生有机会从多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以理解,使他们可以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加以深刻的体会。
此外,教师可以在学习《论语》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写有关话题的作文,利用作文教学将传統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要注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魅力加以体会,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加以优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思想,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建设者——高中生中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在使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在新时代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苏朝晖.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47-48.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思考
G633.3
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华文明不断演化的背景下汇集而成的一种可以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如果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不加以注重,仅仅将关注点集中在物质层面的发展,就会使整个国家缺乏精神文化,就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阻碍,那么,实现社会的和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无从谈起的。因此,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在文化呈多样化趋势的背景下,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网络文化、漫画文化有热衷之情,哈日哈韩现象屡见不鲜,可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不加关注,知道传统文化的学生寥寥可数。因此,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其进一步认识和吸收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至关重要。和其他基础学科不同的是,语文这门学科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的载体之一。要想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对高中语文课程的优势加以充分的发挥,想方设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弘扬,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加以认识的同时,使他们可以吸收传统文化智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很有必要且重要。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尚未正确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忽视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一些古文的教学中,教师仍旧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传授给学生答题技巧,而不注重在此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注重指导学生对古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加以感受,使古代文学的魅力没有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都属于古代女性中的悲剧代表,她们都具有坚强的内心,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女性的尊严得以维护。而在进行这两篇课文的讲解时,部分教师仅仅指导学生对古诗文的时代背景加以简单的了解,指导学生对每句话的含义加以理解,要求学生对通假字及其含义加以熟记,而不注重指导学生对《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的“自爱”进行比较,不注重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意蕴加以理解和感受,既使学生无法体味古代文学的魅力,也消减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师和学生对工具书过分依赖
虽然有的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但是往往是过度依赖工具书,照本宣科地渗透传统文化,并不注重指导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加以探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静态学习上,没有完整地融合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使得学生们在对古诗文进行理解时,往往习惯依赖工具书对古诗文进行翻译,对古诗文的内涵并不进行深刻的探究。师生这种过分依赖工具书的表现,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弘扬极其不利,对于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内涵能力的提高也极其不利。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对情感因素加以充分的利用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情感因素,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一定要对情感因素加以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阿房宫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孔子说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加以回忆,然后让学生在这篇课文的阅读中将类似的表达找出来。通过认真的阅读和查找,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这样这几句话“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通过阅读全篇课文,可以了解到作者认为秦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是“秦王仅仅考虑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对天下百姓的利益和需求加以考虑”。通过回忆名言和这篇课文的讲授,可以让学生获得这样的情感体验“作为个人,要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对他人的利益加以尊重;作为国家领导人,要实施仁政,要对百姓的利益加以关注……”这样可以在让学生更加全面把握课文的同时,对“民本”思想加以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因素加以充分的挖掘
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化因素加以充分的挖掘,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传递文化信息。例如,在进行《我爱这土地》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拓展学习,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进行学习,并将艾青的生活背景和志趣追求介绍给学生,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进行阅读,让学生有机会从多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以理解,使他们可以对民族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加以深刻的体会。
此外,教师可以在学习《论语》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写有关话题的作文,利用作文教学将传統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要注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魅力加以体会,用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加以优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思想,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建设者——高中生中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在使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到培养的同时,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在新时代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苏朝晖.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