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暂住证是管控型社会的产物,它符合创建之初政府侧重于管理控制的实际情况;而居住证要求给予外来居民社会保障,包含更多服务性内容,是服务型社会的产物。由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正好反映了目前中国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处的相关人士证实,北京市确实已经在调研“居住证”制度。
据介绍,北京市流管办等部门已经开展了相关调研,并吸取借鉴已经实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外省市的经验,形成了初步的构想。
记者了解到,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行,全国已经有11个城市取消了办理暂住证。对于拥有众多外来人口的北京,暂住证何时才能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暂住证制度诞生于1985年。该年,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全国统一的暂住证制度的形成。随后,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暂住证制度创建之初,其目的是管理外来人口,维护城市的社会安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暂住证是对外来打工者的许可,有了暂住证才能合法打工,取得合法待遇,是一种人口管理的模式。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从历史经验看来,政府必须有一个从人口流出地到流入地的人口管理办法。
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创建暂住证制度是必然的,但是在后来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暂住证制度使外来人口多交了各种费用,成为了某些部门借机敛财的依托,同时它也人为制造了身份歧视,造成社会不公与矛盾,引起城市社会的分裂,阻碍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社会的融合。
户籍研究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现阶段暂住证已经达不到诞生之初“加强管理,打击犯罪”的初衷。
首先,办理暂住证的外地人口越来越少,在北京地区可能尚不足5%。其次,在歧视性制度下,暂住证不但不能控制犯罪,还会增加犯罪。“由于外来人员享受不到平等待遇,会造成更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据统计,各个城市犯罪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多数,在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其原因就是缺乏平等的国民待遇。”胡星斗告诉《北京科技报》。
这些年来,我国已有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取消了人口暂住证,更换为居住证。从今年1月1日起,成都也已实行“暂改居”,300余万生活在成都的外来人口彻底告别了“暂住”的状态。随着《成都市居住证管理规定》的正式实行,成都外来人口可享受多项实际福利政策,如持证者可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子女可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等。
一个是暂住证,一个是居住证,一字之差,难道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吗?
夏学銮认为,其实,不同于暂住证只是外来人员的身份证明与劳动许可,居住证附加了更多的内容。“从精神层面上讲,居住证消除了当事人心理上感觉的歧视色彩,更加人性化;从实质性意义来看,居住证赋予了外来人员更多权益,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福利待遇等。居住证的产生反映了市民社会的兴起,社会观念的进步。尽管居住证代替暂住证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无疑是户籍制度的一大改革。”夏学銮说。
胡星斗也告诉记者,持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几乎不享有任何权益,而居住证则保障了外来人员部分或全部享有同城待遇。由暂住证转变为居住证,再逐渐向本地户籍转变,是社会的进步。暂住证是管控型社会的产物,它符合创建之初政府侧重于管理控制的实际情况;而居住证要求给予外来居民社会保障,包含更多服务性内容,是服务型社会的产物。由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正好反映了目前中国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居住证代替暂住证之后,是否能弥补暂住证的不足呢?胡星斗认为这要看居住证的具体内容,如果只是换一个证件,换一个名字,也达不到和谐发展的目的。但是如果居住证中包含了很多同城待遇、平等待遇的相关条款,外来人口能享受更多社会保障,那么居住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同时,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纷纷推行居住证制度,并取得一定进展。这一切都促使北京市把“暂改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近日,北京“取消暂住证,使用居住证”的调研就是为“暂改居”的决策取得科学依据。
如果居住证政策实施,北京将遇到哪些困难呢?夏学銮认为,主要是人口爆涨问题,“这个担忧不是‘杞人忧天’。随着居住证带来的优惠政策,大量外来人员将涌入北京,届时北京将会再次出现人口爆炸、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加剧等问题。”夏学銮说。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曾实施过居住证政策,但结果造成交通瘫痪,学校拥挤不堪等现象,最后只得又恢复了暂住证。所以,在居住证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有一些教训值得北京注意。鉴于北京是首都,人口数量已经十分庞大,因此,夏学銮教授对北京短期内推行居住证不持乐观态度。
对于居住证带来的人口问题,胡星斗则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力资源会自动得到优化配置。不必担心过多人口涌入北京,使北京承受不了,市场机制会自动调节。北京房价贵,生活成本高,工作难找,大量外地人员会知难而退,不会长期留在北京。
针对北京“暂改居”政策的前景,胡星斗认为,北京的情况比外地更为复杂,可能会延迟推行居住证。因为北京是首都,各种资源高度集中在此,所以大量外地人员都希望来北京生活工作。据统计,每年都有五六十万外地人口进京,累计在京的外来人口达六七百万。面对如此巨大的外来人口数字,北京市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困难,很难一步做到使外来人员享受市民同等的低保、医疗、养老等福利。比较切实可行的策略是分年限,分阶段,使外地人口逐步获得市民待遇。同时,胡星斗还认为,北京市可以学习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采用积分方法,例如参加工作年限长、纳税额高都能获得高积分,积分满一定限额可享受某种福利。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处的相关人士证实,北京市确实已经在调研“居住证”制度。
据介绍,北京市流管办等部门已经开展了相关调研,并吸取借鉴已经实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外省市的经验,形成了初步的构想。
记者了解到,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进行,全国已经有11个城市取消了办理暂住证。对于拥有众多外来人口的北京,暂住证何时才能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暂住证制度诞生于1985年。该年,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全国统一的暂住证制度的形成。随后,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暂住证制度创建之初,其目的是管理外来人口,维护城市的社会安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暂住证是对外来打工者的许可,有了暂住证才能合法打工,取得合法待遇,是一种人口管理的模式。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从历史经验看来,政府必须有一个从人口流出地到流入地的人口管理办法。
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创建暂住证制度是必然的,但是在后来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暂住证制度使外来人口多交了各种费用,成为了某些部门借机敛财的依托,同时它也人为制造了身份歧视,造成社会不公与矛盾,引起城市社会的分裂,阻碍了外来人口与城市社会的融合。
户籍研究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现阶段暂住证已经达不到诞生之初“加强管理,打击犯罪”的初衷。
首先,办理暂住证的外地人口越来越少,在北京地区可能尚不足5%。其次,在歧视性制度下,暂住证不但不能控制犯罪,还会增加犯罪。“由于外来人员享受不到平等待遇,会造成更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据统计,各个城市犯罪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多数,在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其原因就是缺乏平等的国民待遇。”胡星斗告诉《北京科技报》。
这些年来,我国已有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取消了人口暂住证,更换为居住证。从今年1月1日起,成都也已实行“暂改居”,300余万生活在成都的外来人口彻底告别了“暂住”的状态。随着《成都市居住证管理规定》的正式实行,成都外来人口可享受多项实际福利政策,如持证者可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子女可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等。
一个是暂住证,一个是居住证,一字之差,难道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吗?
夏学銮认为,其实,不同于暂住证只是外来人员的身份证明与劳动许可,居住证附加了更多的内容。“从精神层面上讲,居住证消除了当事人心理上感觉的歧视色彩,更加人性化;从实质性意义来看,居住证赋予了外来人员更多权益,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福利待遇等。居住证的产生反映了市民社会的兴起,社会观念的进步。尽管居住证代替暂住证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无疑是户籍制度的一大改革。”夏学銮说。
胡星斗也告诉记者,持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几乎不享有任何权益,而居住证则保障了外来人员部分或全部享有同城待遇。由暂住证转变为居住证,再逐渐向本地户籍转变,是社会的进步。暂住证是管控型社会的产物,它符合创建之初政府侧重于管理控制的实际情况;而居住证要求给予外来居民社会保障,包含更多服务性内容,是服务型社会的产物。由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正好反映了目前中国从管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居住证代替暂住证之后,是否能弥补暂住证的不足呢?胡星斗认为这要看居住证的具体内容,如果只是换一个证件,换一个名字,也达不到和谐发展的目的。但是如果居住证中包含了很多同城待遇、平等待遇的相关条款,外来人口能享受更多社会保障,那么居住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同时,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纷纷推行居住证制度,并取得一定进展。这一切都促使北京市把“暂改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近日,北京“取消暂住证,使用居住证”的调研就是为“暂改居”的决策取得科学依据。
如果居住证政策实施,北京将遇到哪些困难呢?夏学銮认为,主要是人口爆涨问题,“这个担忧不是‘杞人忧天’。随着居住证带来的优惠政策,大量外来人员将涌入北京,届时北京将会再次出现人口爆炸、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加剧等问题。”夏学銮说。
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曾实施过居住证政策,但结果造成交通瘫痪,学校拥挤不堪等现象,最后只得又恢复了暂住证。所以,在居住证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有一些教训值得北京注意。鉴于北京是首都,人口数量已经十分庞大,因此,夏学銮教授对北京短期内推行居住证不持乐观态度。
对于居住证带来的人口问题,胡星斗则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力资源会自动得到优化配置。不必担心过多人口涌入北京,使北京承受不了,市场机制会自动调节。北京房价贵,生活成本高,工作难找,大量外地人员会知难而退,不会长期留在北京。
针对北京“暂改居”政策的前景,胡星斗认为,北京的情况比外地更为复杂,可能会延迟推行居住证。因为北京是首都,各种资源高度集中在此,所以大量外地人员都希望来北京生活工作。据统计,每年都有五六十万外地人口进京,累计在京的外来人口达六七百万。面对如此巨大的外来人口数字,北京市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困难,很难一步做到使外来人员享受市民同等的低保、医疗、养老等福利。比较切实可行的策略是分年限,分阶段,使外地人口逐步获得市民待遇。同时,胡星斗还认为,北京市可以学习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采用积分方法,例如参加工作年限长、纳税额高都能获得高积分,积分满一定限额可享受某种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