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要实践创新新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那么,学习历史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注重发散性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常规思维的“背离”,是对从各种有效信息中提炼而来的结论作逆向推理的思维。发散性既是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因此,发散性逆向思维即是逆常规思维的发散性思维,学习历史,注重运用发散性逆向思维,对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对现成观点正误的辨别能力,丰富史论,活跃思维,颇有奇效,也是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具有极大的帮助。
以学习“淝水之战”为例,我们知道,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得人心。按常规思维,淝水之战是长期分裂后的统一战争,其发动者前秦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照理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但为什么却遭到人民的反对呢?我们作发散性逆向思维:人民为什么反对统一呢?原来秦军士兵都是从各族人民中的强壮劳力者中征来的,他们饱受了民族压迫,迫切希望摆脱前秦统治。人民不是反对统一,而是渴望统一,但反对由前秦来号令统一。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尖锐,使前秦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秦军战术失当、轻信退却,以致一退而不可收拾;苻坚一意孤行,坚持伐晋,骄傲轻敌;秦军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够等等。我们继续做发散性思维;根据当时的形势,从前秦的对手东晋入手,又可得前秦失败的另一条原因:(这就是客观原因)是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有抵御外敌的能力。如此通过发散性逆向思维,我们就不难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二、注事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从各个层次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思想重在发展求异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应该大胆肯定,使学生不惟书、不依靠、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现行的初一教材中,就有这样的思维训练;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戊边的途中,假如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会爆发吗?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也许有多种答案,但是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肯定。又比如:在讲赤壁之战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赤壁之战中,假如没有东南凤,那么战争的结局该如何呢?三国鼎立的局面会形成吗?这个问题的后果设想有很多。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现在的教材中,这样的问题还很多。
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在“发散——聚合”多次循环往复上升过程中,产生不拘一格的独创性。因此,发展求异思维,多方面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思维的领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要率先垂范。
3、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有大胆创新的心理。
4、注意课内课外结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实施,这样,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643200四川省富顺县第一中学)
那么,学习历史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注重发散性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常规思维的“背离”,是对从各种有效信息中提炼而来的结论作逆向推理的思维。发散性既是由一点到多点,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因此,发散性逆向思维即是逆常规思维的发散性思维,学习历史,注重运用发散性逆向思维,对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对现成观点正误的辨别能力,丰富史论,活跃思维,颇有奇效,也是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具有极大的帮助。
以学习“淝水之战”为例,我们知道,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得人心。按常规思维,淝水之战是长期分裂后的统一战争,其发动者前秦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照理会得到人民的支持,但为什么却遭到人民的反对呢?我们作发散性逆向思维:人民为什么反对统一呢?原来秦军士兵都是从各族人民中的强壮劳力者中征来的,他们饱受了民族压迫,迫切希望摆脱前秦统治。人民不是反对统一,而是渴望统一,但反对由前秦来号令统一。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尖锐,使前秦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秦军战术失当、轻信退却,以致一退而不可收拾;苻坚一意孤行,坚持伐晋,骄傲轻敌;秦军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够等等。我们继续做发散性思维;根据当时的形势,从前秦的对手东晋入手,又可得前秦失败的另一条原因:(这就是客观原因)是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有抵御外敌的能力。如此通过发散性逆向思维,我们就不难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二、注事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从各个层次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思想重在发展求异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应该大胆肯定,使学生不惟书、不依靠、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现行的初一教材中,就有这样的思维训练;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戊边的途中,假如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会爆发吗?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也许有多种答案,但是只要言之有理,都应该肯定。又比如:在讲赤壁之战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赤壁之战中,假如没有东南凤,那么战争的结局该如何呢?三国鼎立的局面会形成吗?这个问题的后果设想有很多。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现在的教材中,这样的问题还很多。
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在“发散——聚合”多次循环往复上升过程中,产生不拘一格的独创性。因此,发展求异思维,多方面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思维的领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要率先垂范。
3、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有大胆创新的心理。
4、注意课内课外结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实施,这样,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643200四川省富顺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