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崛起过程中面对着难以想象的结构性压力和挑战,同时长期存在着政治与意识形态鸿沟。这样的外交难题在处理与周边各国的领土争端问题时更加凸显。面对这样的外交难题,我们首先需要再一次审视我们的外交,找到外交中需要提升的相关实力。在今天,我们在外交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做到外交创新。因此,大力开展公共外交的理念便应运而生。本文将通过对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分析,来探究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外交;问题与挑战;公共外交
一、当前中国外交的新问题与挑战
(一)缘起于2012年中国外交困境
1、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矛头指向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正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也因此遭到某些西方大国的嫉妒。狭隘的意识形态观念使他们无法正视中国的发展,传统的认同观也束缚着他们对于这个“东方他者”的接纳。因此,它总是利用各种机会遏制中国的发展。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但是国内的政治大事件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处心积虑地开展遏制中国战略。奥巴马连任总统后高调出访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让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举动暴露在世界的视野内。而锋芒对准的是中国。
2、中国周边发展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高调重返亚太采取了离间四邻同中国的友好往来关系。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些国家不能正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酸葡萄”心态作祟严重。
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主要对手,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妒忌,特别是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它之后,其心理更加不平衡,其制衡中国的意图明朗化。特别是日本政府一手策划了“购岛”闹剧让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再受重创。同时它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为加强牵制中国造舆论;公然将日美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妄图借助美国力量永远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调整军事战略部署,将军力布局重点转到面向中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方向,实际上把中国作为其重点对付的“假想敌”,等等。一直以来日本政府都以美国为马首是瞻,可以说日本时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其他有些国家在同美国改善与发展关系的同时,受中国威胁论和美国挑拨的影响,增加了对中国的疑虑,滋生了疏离中国的倾向。如某个一向同中国关系密切友好的邻邦,突然单方面取消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同其合作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是颇不寻常的。
3、中国南海主权遭遇更严峻挑战
中国南海的部分岛礁被一些邻国长期占据,尽管中国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致力于缓解争议,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并提出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合理主张,但有关国家还是我行我素,不断强化对有关岛礁的占据,甚至采取恶化局势的行动。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是南海争端久拖不决,有时还在升温的症结所在。现在,美国强行介入,支持他们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诉求,实际是在“拉偏架”。日本和印度也掺和进来,和美国一起站在他们一边。这加大了南海问题公正合理解决的难度。中国在南海的主权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4、国际大环境负面因素增多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严峻的一面凸显。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国际上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外交面临经济和政治因素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中国外交新挑战的原因分析
1、走向崛起的结构性压力与挑战
“中国要崛起,中国正在崛起,”然而i新兴发展的大国与老牌大国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冲突,它不会因为新兴大国的善良愿望而自动消失,这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但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中国虽有所思考但是事实证明是准备不足的。
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外交习惯于仅从自身考虑问题,而忽略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于世界的冲击和影响,也忽略了他者的感受与随之而来的种种反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并需要在日后的外交工作中逐步完善的一个方面。
2、长期存在的政治与意识形态鸿沟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些却不能被一些西方国家所理解,甚至遭到他们的批评与反对。于是,某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政治体制、人权状况等就始终耿耿于怀,指责和批评不断。这就是客观存在的政治与意识形态鸿沟。
而这种意识形态的鸿沟影响双边和多边关系,影响对国际事务的判断与处理。而至今为止意识形态都是导致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3、当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中国的崛起引起西方的忧虑,并催生了“中国威胁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果断将“中国崛起”的提法改为了“和平发展”。但是这样的提法修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国际定位的歧义与混乱。“因此说,在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定位都应该清晰而明确,否则对外关系的目标,政策就会出现摇摆,或者被国际社会所误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帮助中国外交解围
那么面对这样的新困难新挑战,我们外交之路又将走向何方,我们的外交策略又应该又怎样的调整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外交领域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对外交往中另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当下国际形势的新路子。将传统的外交手段与新的外交手段相结合,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坚持“软硬兼施”方法就是一种可行之道。
所谓“硬”就是我们一直奉行的传统外交策略,而“软”就是要大力开展公共外交。
(一)公共外交定义及其必要性分析
1、公共外交的概念特点
公共外交与传统的外交相比较具有四大特点:首先,是它的行为对象是公众而不是政府这使它不同于古典外交。其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依然是一国政府这使它不同于民间外交。第三,在西方观念中公共外交不同于宣传。第四,第四公共外交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特点。公共外交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信息的提供者是政府,作用的对象是国内外的社会公众舆论。
2、公共外交的优势
同传统外交相比公共外交是外交活动中的一大创新,具有传统外交所无法企及的优点。
首先,公共外交主张以公开的方式宣传本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促进和体现了政治的发展。其次,公共外交是对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三,公共外交体现了外交领域适应时代变
化的方式创新。
(二)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主张和平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十分重视来自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定位和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行为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当然要努力避免被其他国家政府和公众把我们塑造成敌人。而公共外交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公共外交将中国逐步打造成一个尊重国际规则并且善于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首先,加强公共外交是解决中国现实外交难题的重要途径。其次,公共外交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成果“引导舆论”增强民众对外交的参与和支持。再次,公共外交可以加深国外对我的理解,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最后,公共外交可以抵御西方对我的宣传攻势掌握宣传方面的主动。
综上所述,在我们无法用传统外交方式解决好国际问题时,利用公共外交另辟蹊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发挥巧实力才是解决好国际问题的王道。(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蔡拓:国际关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9
[3]刘华新: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中国外交稳中求进,人民网国际频道,2012.12
[4]苏淑民:公共外交与提升国家软权力,兰州学刊,2008年,第二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问题与挑战;公共外交
一、当前中国外交的新问题与挑战
(一)缘起于2012年中国外交困境
1、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矛头指向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正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也因此遭到某些西方大国的嫉妒。狭隘的意识形态观念使他们无法正视中国的发展,传统的认同观也束缚着他们对于这个“东方他者”的接纳。因此,它总是利用各种机会遏制中国的发展。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但是国内的政治大事件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处心积虑地开展遏制中国战略。奥巴马连任总统后高调出访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让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举动暴露在世界的视野内。而锋芒对准的是中国。
2、中国周边发展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高调重返亚太采取了离间四邻同中国的友好往来关系。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些国家不能正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日益重要的作用“酸葡萄”心态作祟严重。
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主要对手,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妒忌,特别是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它之后,其心理更加不平衡,其制衡中国的意图明朗化。特别是日本政府一手策划了“购岛”闹剧让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再受重创。同时它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为加强牵制中国造舆论;公然将日美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妄图借助美国力量永远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调整军事战略部署,将军力布局重点转到面向中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方向,实际上把中国作为其重点对付的“假想敌”,等等。一直以来日本政府都以美国为马首是瞻,可以说日本时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其他有些国家在同美国改善与发展关系的同时,受中国威胁论和美国挑拨的影响,增加了对中国的疑虑,滋生了疏离中国的倾向。如某个一向同中国关系密切友好的邻邦,突然单方面取消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同其合作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是颇不寻常的。
3、中国南海主权遭遇更严峻挑战
中国南海的部分岛礁被一些邻国长期占据,尽管中国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致力于缓解争议,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并提出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合理主张,但有关国家还是我行我素,不断强化对有关岛礁的占据,甚至采取恶化局势的行动。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是南海争端久拖不决,有时还在升温的症结所在。现在,美国强行介入,支持他们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诉求,实际是在“拉偏架”。日本和印度也掺和进来,和美国一起站在他们一边。这加大了南海问题公正合理解决的难度。中国在南海的主权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4、国际大环境负面因素增多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严峻的一面凸显。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国际上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外交面临经济和政治因素带来的巨大挑战。
(二)中国外交新挑战的原因分析
1、走向崛起的结构性压力与挑战
“中国要崛起,中国正在崛起,”然而i新兴发展的大国与老牌大国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冲突,它不会因为新兴大国的善良愿望而自动消失,这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但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中国虽有所思考但是事实证明是准备不足的。
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外交习惯于仅从自身考虑问题,而忽略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于世界的冲击和影响,也忽略了他者的感受与随之而来的种种反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并需要在日后的外交工作中逐步完善的一个方面。
2、长期存在的政治与意识形态鸿沟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些却不能被一些西方国家所理解,甚至遭到他们的批评与反对。于是,某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政治体制、人权状况等就始终耿耿于怀,指责和批评不断。这就是客观存在的政治与意识形态鸿沟。
而这种意识形态的鸿沟影响双边和多边关系,影响对国际事务的判断与处理。而至今为止意识形态都是导致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3、当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并存
中国的崛起引起西方的忧虑,并催生了“中国威胁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果断将“中国崛起”的提法改为了“和平发展”。但是这样的提法修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国际定位的歧义与混乱。“因此说,在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定位都应该清晰而明确,否则对外关系的目标,政策就会出现摇摆,或者被国际社会所误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帮助中国外交解围
那么面对这样的新困难新挑战,我们外交之路又将走向何方,我们的外交策略又应该又怎样的调整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外交领域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对外交往中另辟蹊径,走出一条适合当下国际形势的新路子。将传统的外交手段与新的外交手段相结合,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坚持“软硬兼施”方法就是一种可行之道。
所谓“硬”就是我们一直奉行的传统外交策略,而“软”就是要大力开展公共外交。
(一)公共外交定义及其必要性分析
1、公共外交的概念特点
公共外交与传统的外交相比较具有四大特点:首先,是它的行为对象是公众而不是政府这使它不同于古典外交。其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依然是一国政府这使它不同于民间外交。第三,在西方观念中公共外交不同于宣传。第四,第四公共外交具有明显的公开性特点。公共外交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舆论的力量,信息的提供者是政府,作用的对象是国内外的社会公众舆论。
2、公共外交的优势
同传统外交相比公共外交是外交活动中的一大创新,具有传统外交所无法企及的优点。
首先,公共外交主张以公开的方式宣传本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促进和体现了政治的发展。其次,公共外交是对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第三,公共外交体现了外交领域适应时代变
化的方式创新。
(二)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主张和平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十分重视来自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定位和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行为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当然要努力避免被其他国家政府和公众把我们塑造成敌人。而公共外交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公共外交将中国逐步打造成一个尊重国际规则并且善于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首先,加强公共外交是解决中国现实外交难题的重要途径。其次,公共外交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成果“引导舆论”增强民众对外交的参与和支持。再次,公共外交可以加深国外对我的理解,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最后,公共外交可以抵御西方对我的宣传攻势掌握宣传方面的主动。
综上所述,在我们无法用传统外交方式解决好国际问题时,利用公共外交另辟蹊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发挥巧实力才是解决好国际问题的王道。(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蔡拓:国际关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9
[3]刘华新: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中国外交稳中求进,人民网国际频道,2012.12
[4]苏淑民:公共外交与提升国家软权力,兰州学刊,2008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