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探究策略探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里活动是小学生的重要生理特征,是激发活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行为,开展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农村小学教学中应该如何通过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来促进自主探究能力的生成呢?笔者根据在阳门堡小学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注重“想”的挖掘
  要拓展学生“想”的途径,我们就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笔者为给学生创设一个“想”的途径,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即借助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看后让学生自己的体会。当学生们看到侵略者拿着洋枪洋炮,肆意屠杀手拿大刀、长矛或者是弓箭的清朝士兵,学生便联想到火药,于是纷纷提出了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在共同探究中,学生们明白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闭关锁国给国人带来的灾难,同时还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论真谛,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也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二、突出“看”的视觉
  “看”,就要讲究看的视觉,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视觉有目的的观看、观察。另外,要体现出“看”的效果,就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观察,让他们通过“看”有所新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还如教学圆明园的旖旎风光时,我仍然采用了CAI课件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要求学生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每张图片进行重新命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新名作出比较,看看谁的明明更有新意,更能体现圆明园的美景,还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根据圆明园“万花阵”的建筑特点,把一处像一朵绽开的荷花的建筑重新而题名为“荷花亭”;把另外一处形状像一只乌龟的奠基石重新命名为“龟虽寿”等等。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对圆明园这一中华奇迹产生了新的認识,同时在自主探求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强化“画”的功能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宽广,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动手操作的缺陷。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时就充分体现一个“画”字,即师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我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一设计充分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 彰显“说”的艺术
  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说明他们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愉悦,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可以采用“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等方式;或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这样都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五、深化“批”的内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批”,其实是指“批评”,即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例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等谈出自己的设计观点,并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验证。又如学《蛇与庄稼》时,有的学生大胆地提出:“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 体现“教”的导向
  古语道:“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还要想到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例如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明天你会带雨吗?又如你从“网络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这些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技能,必须掌握。
  综合上述几个观点,我们应该获得这样一个启示:在农村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多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遇,以活动激活力,从理念上打破思想“枷锁”的束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批判。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既教给学习方法,更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农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情味,形成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感悟能力后,不仅了解作品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同时也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对学生心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语感与美感有很大的关系。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藏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项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促进他们心智的和谐发展。在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从
在教学现代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多地离不了多媒体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更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与教学;各种语文课竞赛活动,也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课件而且占有相当比重的分数,因而参赛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并使用多媒体技术。毫无疑问,使用多媒体技术会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活泼有趣,能更好地将学生带进一个又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会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对达成教学目标大有助益。但是,由于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是个大宝藏。我们知道,《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描写语言,确实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既通俗典雅,又准确简练,不但极富生活情趣,而且富有神韵。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借用反语嬉笑怒骂,极尽批判讽刺、描写刻画之能事,使《红楼梦》不管在语言上,还是在人物形象方面都丰富生动、五彩纷呈。  (一)批判、揭露坏人坏事  在文中作者往往用各种反
[摘 要]要使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教师要博览群书,对现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才会在语言上源如泉涌,运用自如,妙趣横生。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效率  我根据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提效策略,以供参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新的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开展读书活动、创设应用平台方式逐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兴趣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阅读是行之有效的积累途径,它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还能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课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