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世纪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的“第一枪”,会否重蹈页岩气招标覆辙?
7月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项目(2015)公告》(下称《公告》),首次将中国的常规石油天然气区块拿出来公开招标。
目前,中国400多万平方公里有探矿权的区块均掌握在“三桶半油”手中,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此次公告将新疆6区块的招标对象标准设定为净资产10亿元以上的内资公司,改革的力度前所未见。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王昆对媒体表示,此次公开招标是中国新世纪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有望结束油气上游领域长期以来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的局面。
公告发布10天后,利好消息再次释放。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工作组办公室发布了上述公告的补充说明,表示对投标人采取资格后审的方式,同时不要求企业承诺自身不含有任何外资成分,且将企业领取招标文件的时间由2个工作日延长到9个工作日。
但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此次新疆公开招标的6个区块,地质条件差,开发风险大。
多位业内人士也持类似意见,认为此次招标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未来参与投标的企业,很有可能陷入类似页岩气招标的窘境。
边角料
此次招标出让的6个油气勘查区块,总面积为14975平方公里,包括新疆布尔津盆地布尔津地区、塔城盆地裕民地区、伊犁盆地巩留地区、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区、敦煌盆地罗布泊东南地区。
张抗曾长期在新疆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他表示,此6个区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各油气区块的“边角料”,属于难啃的“硬骨头”。
比如,伊犁盆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石油勘探的重点区域,中石油、中石化都在这里有各自的勘探区块,勘探阶段都有油气显示,但几十年来尚未打出可量产的油气田。
尤其是,此次公开招标的伊犁盆地巩留区块油气资源更为匮乏。该地区远离伊犁盆地中心,位于盆地边缘的一个三角形地带,靠近山谷。张抗说:“即便这个地方有油,也是强弩之末。”
问题最严重的要属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区。该地区不仅位于盆地边缘,而且油藏深度均超过4000?5000米。油藏深意味着钻井成本高,打一口5000?6000米的探井需要1亿元。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成本将呈指数级增长。
为何“第一枪”所含区块清一色的质量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研究所教授董大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前上述6个区块属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勘探区块,均是最近两年退出的。”
长期以来,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4家企业具有在国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开发资质。按照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探矿权申请主要以申请在先的原则进行登记。也就是说,谁先申请就登记在谁名下。这导致三桶半油大量“圈地”行为。
此次6个区块就属于此前被中石油、中石化登记但未按规定要求完成最低投入的区块,因此被国土资源部依法收回。
“上游区块一直被三桶半油垄断,放开油气上游区块的探矿权类似与虎谋皮。”张抗表示,中石油、中石化最先拿出来的仅是一点点皮毛。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区块均缺乏相关的地质数据,勘探工作量很大,可谓“大海捞针”。
董大忠介绍,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这些区块都做过相应的勘查工作,但由于是非重点勘查地区,勘查工作并不系统。即便如此,未来投标企业想拿到这些零散的地质资料也非常困难。目前,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石油企业在退出区块时,将之前勘查的数据交给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因此这些数据都留在了中石油、中石化手中。
这也是中国页岩气开发窘境的核心原因之一。比如,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位于贵州一个页岩气区块已发现了页岩气,但不能量产,需要继续打井勘探。业内人士将其这种未有参考勘探资料、凭运气打的井,称为“野猫子井”,下一口井仍不知在哪儿打。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民营企业在开发页岩油气的时,之所以成本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无须再次勘探。美国在开发常规油气时已将所有的地质情况勘探过,每个页岩区块都有相对应的资料包,包括了详细的地震数据、物探资料、处理结果、钻井资料和试油资料,中标企业需要的仅仅是投入开发。
高风险
“公告将垄断在‘三桶半油’手中的探矿权放给了更多的企业,但对于真正中标的企业来说风险很大。”全球能源咨询机构IHS研究员刘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中国的矿业权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本次招标针对的是探矿权招标。企业中标后须进行油气勘探,探明储量后转成生产区块,才可将勘探权转为采矿权。
在勘探阶段,每个区块的投入至少需要1亿?2亿元。由于勘探难度大,这些资金很可能将“打水漂”。即便勘探有所发现,企业从中标到真正开采出油气资源至少要3?5年。简言之,这段时间是无产出阶段。
油气输送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发现的是小油田,可能考虑通过公路运输到周边小炼油厂进行炼化,但因量小也决定了不可能有较高回报,或无法覆盖高额的投入成本。如果发现了相对较大的油气田,则需要进一步考虑进入中石油现有的油气管网进行销售。目前,油气领域中游管网的放开正处在踯躅阶段,不确定性很大。
“此次招标效果不会好。”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很有可能类似我国页岩气招标的结果。”
2011?2012年,国土资源部分别启动了两轮页岩气招标,至今两轮招标的所有区块均未发现可量产的页岩气,企业积极性骤减,致使原计划在2014年展开的第三轮招标活动至今也未正式进行。
业内人士表示,最终参与此轮投标的企业可能是类似页岩气招标的中标企业,即有电力背景和能源背景的国有企业;或是一些新疆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目的是先圈地,然后等待国家出台后续优惠政策,或陷入前两轮页岩气招标的窘境。
在陈卫东看来,油气领域的改革不可能仅通过一个招标来解决,而此次招标先于国家油气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出笼,应该是迫于中央和地方双层压力的结果。
日前,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一行在新疆调研时指出,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三基地一通道”综合能源基地,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疆能源改革发展,将新疆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能源综合改革研究的试点。
业内人士表示,新疆希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投资,中央则希望通过新疆试点,寻找一个突破口,进而推动整体改革。只有引入更多的主体,投入油气资源的开发,才能改善目前僵化的行业运行格局,进而实现能源的生产革命。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以考虑将中国80多亿吨探明未动用储量拿出来公开招标,即有全面勘查数据资料、可直接投入生产的区块。这样才会真正给予“三桶半油”之外的企业市场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郭焦锋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油气改革总体方案正在讨论中,即将出台。未来或会有更具吸引力的区块拿出来招标。
7月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项目(2015)公告》(下称《公告》),首次将中国的常规石油天然气区块拿出来公开招标。
目前,中国400多万平方公里有探矿权的区块均掌握在“三桶半油”手中,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此次公告将新疆6区块的招标对象标准设定为净资产10亿元以上的内资公司,改革的力度前所未见。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王昆对媒体表示,此次公开招标是中国新世纪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有望结束油气上游领域长期以来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的局面。
公告发布10天后,利好消息再次释放。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工作组办公室发布了上述公告的补充说明,表示对投标人采取资格后审的方式,同时不要求企业承诺自身不含有任何外资成分,且将企业领取招标文件的时间由2个工作日延长到9个工作日。
但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此次新疆公开招标的6个区块,地质条件差,开发风险大。
多位业内人士也持类似意见,认为此次招标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未来参与投标的企业,很有可能陷入类似页岩气招标的窘境。
边角料
此次招标出让的6个油气勘查区块,总面积为14975平方公里,包括新疆布尔津盆地布尔津地区、塔城盆地裕民地区、伊犁盆地巩留地区、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区、敦煌盆地罗布泊东南地区。
张抗曾长期在新疆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他表示,此6个区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各油气区块的“边角料”,属于难啃的“硬骨头”。
比如,伊犁盆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石油勘探的重点区域,中石油、中石化都在这里有各自的勘探区块,勘探阶段都有油气显示,但几十年来尚未打出可量产的油气田。
尤其是,此次公开招标的伊犁盆地巩留区块油气资源更为匮乏。该地区远离伊犁盆地中心,位于盆地边缘的一个三角形地带,靠近山谷。张抗说:“即便这个地方有油,也是强弩之末。”
问题最严重的要属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区。该地区不仅位于盆地边缘,而且油藏深度均超过4000?5000米。油藏深意味着钻井成本高,打一口5000?6000米的探井需要1亿元。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成本将呈指数级增长。
为何“第一枪”所含区块清一色的质量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研究所教授董大忠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前上述6个区块属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勘探区块,均是最近两年退出的。”
长期以来,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4家企业具有在国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开发资质。按照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探矿权申请主要以申请在先的原则进行登记。也就是说,谁先申请就登记在谁名下。这导致三桶半油大量“圈地”行为。
此次6个区块就属于此前被中石油、中石化登记但未按规定要求完成最低投入的区块,因此被国土资源部依法收回。
“上游区块一直被三桶半油垄断,放开油气上游区块的探矿权类似与虎谋皮。”张抗表示,中石油、中石化最先拿出来的仅是一点点皮毛。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区块均缺乏相关的地质数据,勘探工作量很大,可谓“大海捞针”。
董大忠介绍,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这些区块都做过相应的勘查工作,但由于是非重点勘查地区,勘查工作并不系统。即便如此,未来投标企业想拿到这些零散的地质资料也非常困难。目前,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石油企业在退出区块时,将之前勘查的数据交给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因此这些数据都留在了中石油、中石化手中。
这也是中国页岩气开发窘境的核心原因之一。比如,在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位于贵州一个页岩气区块已发现了页岩气,但不能量产,需要继续打井勘探。业内人士将其这种未有参考勘探资料、凭运气打的井,称为“野猫子井”,下一口井仍不知在哪儿打。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民营企业在开发页岩油气的时,之所以成本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无须再次勘探。美国在开发常规油气时已将所有的地质情况勘探过,每个页岩区块都有相对应的资料包,包括了详细的地震数据、物探资料、处理结果、钻井资料和试油资料,中标企业需要的仅仅是投入开发。
高风险
“公告将垄断在‘三桶半油’手中的探矿权放给了更多的企业,但对于真正中标的企业来说风险很大。”全球能源咨询机构IHS研究员刘铮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中国的矿业权分为探矿权和采矿权,本次招标针对的是探矿权招标。企业中标后须进行油气勘探,探明储量后转成生产区块,才可将勘探权转为采矿权。
在勘探阶段,每个区块的投入至少需要1亿?2亿元。由于勘探难度大,这些资金很可能将“打水漂”。即便勘探有所发现,企业从中标到真正开采出油气资源至少要3?5年。简言之,这段时间是无产出阶段。
油气输送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发现的是小油田,可能考虑通过公路运输到周边小炼油厂进行炼化,但因量小也决定了不可能有较高回报,或无法覆盖高额的投入成本。如果发现了相对较大的油气田,则需要进一步考虑进入中石油现有的油气管网进行销售。目前,油气领域中游管网的放开正处在踯躅阶段,不确定性很大。
“此次招标效果不会好。”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很有可能类似我国页岩气招标的结果。”
2011?2012年,国土资源部分别启动了两轮页岩气招标,至今两轮招标的所有区块均未发现可量产的页岩气,企业积极性骤减,致使原计划在2014年展开的第三轮招标活动至今也未正式进行。
业内人士表示,最终参与此轮投标的企业可能是类似页岩气招标的中标企业,即有电力背景和能源背景的国有企业;或是一些新疆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目的是先圈地,然后等待国家出台后续优惠政策,或陷入前两轮页岩气招标的窘境。
在陈卫东看来,油气领域的改革不可能仅通过一个招标来解决,而此次招标先于国家油气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出笼,应该是迫于中央和地方双层压力的结果。
日前,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一行在新疆调研时指出,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三基地一通道”综合能源基地,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新疆能源改革发展,将新疆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能源综合改革研究的试点。
业内人士表示,新疆希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投资,中央则希望通过新疆试点,寻找一个突破口,进而推动整体改革。只有引入更多的主体,投入油气资源的开发,才能改善目前僵化的行业运行格局,进而实现能源的生产革命。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以考虑将中国80多亿吨探明未动用储量拿出来公开招标,即有全面勘查数据资料、可直接投入生产的区块。这样才会真正给予“三桶半油”之外的企业市场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郭焦锋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油气改革总体方案正在讨论中,即将出台。未来或会有更具吸引力的区块拿出来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