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佳作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也是一种美
  柳絮曼妙地翩跹,使我感知到时间的速度,我望不到记忆的尽头,但远远望去,却可见那片土地上佝偻的身影,在朝夕间,在岁月中坚强地生长着。他是我的二舅,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中不知热闹与喧嚣的农民。
  二舅小的时候由于吃错了药,从此便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没有语言的世界里。二舅是个很能干的农民,寒来暑往他都没有怨言,像黄牛一样默默地劳作着。二舅很喜欢我,多少年之后我还记得那暖暖的火炉、香酥的核桃、甘甜的栗子和那爬上眼角的笑纹,可我却未曾因为这份亲情而崇敬他。
  但他一个细微的动作改变了我。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妹陪着二舅去锄地,到了地里,由于一场细细春雨,山野更绿了,地更肥了。我和妹帮了一会儿忙,就偷偷地跑去摘山杏。整个山谷里回荡着我们舒爽童稚的笑声。摘完后,我們就到二舅的地陇边,边吃边玩,玩累了就坐在地陇上休息。我伸了个懒腰,忽然瞥见二舅,他还是那样默默地劳作着,不曾歇过,我的目光停在了那里。
  二舅一步一步地锄着自己的地,新翻起的土地上留下了他或浅或深的脚印。似火骄阳晒得大地火热,汗水浸湿了他的背心,禾苗上的露水和着脚下的黄土顽固地沾在裤腿上,弯起脊背艰难地拉着锄头。他近乎倔强地向前,绝不回头,锄把儿已被粗糙的手磨得光滑了。晶莹的汗滴一颗一颗顺着那粗糙的脸庞滑落,掉在那宽广的土地上,消失,但我似乎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声声敲打着我的心灵。
  我仿佛看到那汗珠若春雨般有效,满地长出茂盛的庄稼,抽穗,结实,而二舅则面对着这一派丰收的场景微笑着,微笑的脸庞像熟透的石榴,喜悦的笑纹爬满了他的眼角。
  秋去冬来,他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汗水滋润了这片土地;他在这土地上学会了坚强,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虽然有风暴摇曳了他的庄稼,虽然有洪水淹没过他的田地,虽然有泪水纵横在他满是沟壑的脸上,但始终没有让他屈服。二舅就那样默默地,默默地劳动着……
  二舅在地边上休息着,拿着烟袋,叼起了他的烟管,一缕缕青烟随风消散。他凝视着这块土地笑,或许这里承载着他所有微小的幸福。他那幸福的笑铭刻在了我的心头。
  二舅如此坚忍,如此卑微地守望着简单的幸福,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似乎找到了他生活的全部,一种对生命的坚忍和执着,他震撼了我。我为自己过去对他的不欣赏感到深深的忏悔。在他那无声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一种美——真水无香,大美无言。
  漫漫人生,可能有太多的故事去回忆,但就是那样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瞬间,定格在作者的记忆中,给她以人生激励。作文取材角度小而精致,运用细节刻画,感情真挚动人,意蕴丰富,中心明确深刻且贯串始终,首尾呼应。材料的选择紧紧围绕中心展开,突出了农民那种虽然“无声”但坚忍的精神,且这种精神教育了“我”。
其他文献
21世纪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是什么?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拼合而成的家国天下主义。传统中国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精神)与西方的理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当代科学发展(例如人类是一家的基因研究的发展)之间的高层次结合和相互补充,会进一步完善家国天下主义。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是符合生物界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自然演进生存模式的。  人类的一切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因此,由血缘关系建
期刊
【知识盘点】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
期刊
【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作者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鸟、虫、鱼等物,由此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两类。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述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则指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意象。古代诗歌绝大多数都是十分含蓄、凝练的,作者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多借写景来抒情,借咏物来言志。诗歌中所写之“
期刊
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自从范仲淹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这句话就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座右铭。忧心,是一种责任,没有一定觉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会心忧天下。这是因为:一者,国家离个人实在太远,一般人为柴米之事所扰,人情得失所缠,哪有心有力顾及国事。二者,平时治国赖良才重器、高官谋臣,一般也轮不到普通百姓去思考国事。三者,和平时期,国家正常运转,可忧之事并不突出。但正是
期刊
約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
期刊
一、加强辩证,突出思辨  2016年高考语文,共有9套试卷,10道作文题:全国卷3道,省市卷7道。与前几年相比,今年作文题加大了辩证思维的力度,提升了理性思辨的强度。唯有极强的辩证思维,才能全面地看问题,捏准事物分寸,获得全面认识;唯有超强的理性思辨,才能发展地看问题,把准评判尺度,获取深刻见识。  譬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审题就需要考生辩证分析。材料中的“有时”,表示或然,表明不定:是或
期刊
■  所谓“结构”,就是要“言之有序”,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恰当而有序的组织和安排,也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反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元人乔梦符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文章的结构总是和文章内容相结合、相搭配的,没有万古不变的结构模式,内容一变,结构即变。所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达,不在结构上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记叙文的结构绚丽多姿,形式各异。一般
期刊
語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
期刊
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且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如“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是形容词,这里是“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的意思,其处在宾语的位置。再如:  1.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美:美好的事物;难:难得的贤主嘉宾。  2.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
期刊
一、题型分析  1.成语题命题形式小有变化。2015年的近义成语辨析没有出现,2016年对成语的考查重新出现,但变化较小,只是由过去的4个句子4个成语变成6个句子6个成语,考查容量增大。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的积累,但难度降低了。  2.连贯题有所变化。题型由原来的语句复位或语句排列变为虚词选用,在考查对语句逻辑性把握时,更重视语感。这些变化体现出命题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这些变化在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