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工业电气设备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工业电气在其设备管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玩呢,如果工业企业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方便,不仅影响生产效益,还给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
一、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企业的管理重心也越来越向设备管理转移。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1.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生产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和管理工作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能有效控制设备隐患、消除大多数因设备引发的事故,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3.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通过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和高利用率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改造对老设备进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成本,间接增效的目的。
二、当前,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非常重要, 但由于行业自身因素的制约,受资金、人才的影响较大,目前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设备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当前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电气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体制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出现实施力度不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对制度的实施不重视,只管操作,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造成设备损坏,而维修人员只能修理设备,管不了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修”的恶性管理模式,使制度管理落不到实处,最终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2.设备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电气设备机电一体化的普遍使用,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维修工作又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维修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这种“以换代修”的局面,既无益于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很难真正的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设备管理人员队伍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企业由于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使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造成人才流失,导致专业设备管理人才缺乏。留下的也是一些知识、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的人员,特别是企业中的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4.设备运行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大的生产任务,不得不加班加点抢进度、保任务,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被挤占,这就致使电气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变成大故障,使生产进度受到影响。而当设备再次被修好后又不得不继续加班加点来弥补维修耽误的工作时间,这样就造成了设备恶性循环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技术各项状况下降,陷入反复维修的畸形模式中。
三、进一步做好企业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措施
企业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电气设备管理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1.不断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在设备全过程管理中,要实现设备运行管理以“修”为主的传统型向以“管”为主的科学型理念转变,时刻树立“维护保养为主、计划检修为辅、技术革新不断”的宗旨,使所有员工增强维护设备地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掌握和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设备保养维护技术,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真正建立起“自主维护”观念。要运用技术、经济手段管好、用好、改造好设备,坚持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基层员工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使设备管理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通过不断优化设备管理制度、延长维修周期、控制设备停机,来提高电气设备的综合效益,降低成本,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2.不断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 要搞好电气设备管理,就必须制定切合实际的设备缺陷管理、设备检查质量责任等各项制度来约束或规定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要认真修订《电气设备管理办法》并纳入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之中,层层分解落实。要健全设备基础资料,对运行设备必须建立完整准确的技术档案及管理台帐;要对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综合利用率等目标考核,并与企业领导班子绩效挂钩,提高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要坚持严格的审批送修制度,在设备修理管理上做到进出规范检验,严格执行修理标准,对修理全过程实行主修负责制度,以便更好地指导维修、保养工作。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电气管理人员岗位制和工作标准,做到在其位、负其责,将责、权、利有机结合,从而不断理顺各种关系,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因推诿扯皮而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现象。
3.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要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设备管理系统失控问题。要逐步推行设备管理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模式, 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各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使电气设备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达到不论管理人员、操作与维修人员如何变更,设备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流程不变的状态;要推行预知维修、状态维修等先进的设备维修方式,便于及时安排维修计划,准备维修部件,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要创新设备计划倒修机制,将理论推导和实践相结合,确定设备的最优倒修周期,从而降低设备修理时间和成本,努力提高生产时效。
4.不断打造设备管理队伍
先进的电气设备本身技术含量高、维护和使用要求高,对设备的管理与维修要求自然高。因此,要实现和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企业就必须按照“以培训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重视对管、用、养、修设备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内容,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二是要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通过对岗位操作人员开展规范实际操作指导、标准化管理等专业培训,外聘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选派骨干技术人员赴外学习、交流等方式,推进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三是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总结考核, 将各单位、部门的培训工作列入月绩效考核当中,通过培训目标管理跟踪落实,不断促进培训工作扎实推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电气设备的管理应纳入生产管理的日程中,齐抓共管,使设备设备各项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促进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成.现代工业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及方法[J].广东科技,2009(04).
[2]付本田.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3).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
一、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企业的管理重心也越来越向设备管理转移。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1.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生产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和管理工作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能有效控制设备隐患、消除大多数因设备引发的事故,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3.开展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通过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和高利用率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改造对老设备进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节约成本,间接增效的目的。
二、当前,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非常重要, 但由于行业自身因素的制约,受资金、人才的影响较大,目前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设备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当前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电气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体制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出现实施力度不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对制度的实施不重视,只管操作,不顾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方法,造成设备损坏,而维修人员只能修理设备,管不了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人员管不了、操作人员只管用、维修人员只管修”的恶性管理模式,使制度管理落不到实处,最终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2.设备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电气设备机电一体化的普遍使用,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维修工作又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维修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将本可以维修的机件更换新件,这种“以换代修”的局面,既无益于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很难真正的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设备管理人员队伍有待进一步增强
部分企业由于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使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造成人才流失,导致专业设备管理人才缺乏。留下的也是一些知识、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的人员,特别是企业中的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4.设备运行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大的生产任务,不得不加班加点抢进度、保任务,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时间被挤占,这就致使电气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有些小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变成大故障,使生产进度受到影响。而当设备再次被修好后又不得不继续加班加点来弥补维修耽误的工作时间,这样就造成了设备恶性循环运行,最终导致设备技术各项状况下降,陷入反复维修的畸形模式中。
三、进一步做好企业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措施
企业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电气设备管理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1.不断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在设备全过程管理中,要实现设备运行管理以“修”为主的传统型向以“管”为主的科学型理念转变,时刻树立“维护保养为主、计划检修为辅、技术革新不断”的宗旨,使所有员工增强维护设备地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掌握和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设备保养维护技术,懂得排除故障的方法或是应急处理方法,真正建立起“自主维护”观念。要运用技术、经济手段管好、用好、改造好设备,坚持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基层员工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使设备管理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通过不断优化设备管理制度、延长维修周期、控制设备停机,来提高电气设备的综合效益,降低成本,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2.不断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 要搞好电气设备管理,就必须制定切合实际的设备缺陷管理、设备检查质量责任等各项制度来约束或规定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要认真修订《电气设备管理办法》并纳入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之中,层层分解落实。要健全设备基础资料,对运行设备必须建立完整准确的技术档案及管理台帐;要对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综合利用率等目标考核,并与企业领导班子绩效挂钩,提高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要坚持严格的审批送修制度,在设备修理管理上做到进出规范检验,严格执行修理标准,对修理全过程实行主修负责制度,以便更好地指导维修、保养工作。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电气管理人员岗位制和工作标准,做到在其位、负其责,将责、权、利有机结合,从而不断理顺各种关系,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因推诿扯皮而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现象。
3.不断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要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设备管理系统失控问题。要逐步推行设备管理全员规范化生产维护模式, 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各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使电气设备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达到不论管理人员、操作与维修人员如何变更,设备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流程不变的状态;要推行预知维修、状态维修等先进的设备维修方式,便于及时安排维修计划,准备维修部件,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要创新设备计划倒修机制,将理论推导和实践相结合,确定设备的最优倒修周期,从而降低设备修理时间和成本,努力提高生产时效。
4.不断打造设备管理队伍
先进的电气设备本身技术含量高、维护和使用要求高,对设备的管理与维修要求自然高。因此,要实现和满足这一要求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企业就必须按照“以培训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重视对管、用、养、修设备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内容,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二是要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通过对岗位操作人员开展规范实际操作指导、标准化管理等专业培训,外聘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选派骨干技术人员赴外学习、交流等方式,推进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三是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总结考核, 将各单位、部门的培训工作列入月绩效考核当中,通过培训目标管理跟踪落实,不断促进培训工作扎实推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电气设备的管理应纳入生产管理的日程中,齐抓共管,使设备设备各项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促进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成.现代工业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及方法[J].广东科技,2009(04).
[2]付本田.电气设备的维修原则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