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这门学科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中小学的各学科以至班集体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充分利用它和各学科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其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兴趣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09-01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让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素质。
1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革,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三本”的教育发展观,即校本发展观、生本发展观、师本发展观。而生本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进行。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不难发现, 生存、学习、合作三种能力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呈现的是一种师生共同围着课本转,一切朝着教参看的局面,缺少的正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教改的主旋律,也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2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我们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在开展各种班务活动时可以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拓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渠道,切实地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言,总结了一下几个方法。
2.1 联系现实生活,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考虑带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爱好,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2.2 利用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题写配图诗文是和给美文画插图互转的一种方式。作用和、看图作文差不多,但中学生写配图诗文不像小学生看图作文那样只是图画的简单描述,而是在欣赏作品之后,在美术作品的激发下生成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再创造。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的中外名画或优秀摄影作品让学生欣赏,指导他们的观察画面内容,读懂图面语言,倾听画外声音,激发独特感受,生发联想,组织构思,然后把观察到的、捕捉到的、想像到的、感受到的,用优美语言写成精美短文或小诗,这样诗文和图画相交融相辉映的新作品便完成了。写出好的配图诗文不易,但即使是写得不好,作为语文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把绘形传神、虚实相生的美术创作技巧转化为一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构思能力,同时使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力得到有效训练。
3 在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颁布的课程纲要和标准特别强调了综合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上得到提高,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当代教育现状下的明智选择。我认为实践对于学生的益处如下三点:
(1)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2)在实践中让学生巩固新知。实践是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上的实践锻炼,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感性思维。强化课后延伸,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堂成功的活动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活动课的开设,摒弃了应试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是百科知识的教学,担负着学生德育、美育的教育。新课改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措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兴趣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09-01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让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素质。
1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革,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三本”的教育发展观,即校本发展观、生本发展观、师本发展观。而生本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进行。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不难发现, 生存、学习、合作三种能力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呈现的是一种师生共同围着课本转,一切朝着教参看的局面,缺少的正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教改的主旋律,也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2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我们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在开展各种班务活动时可以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拓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渠道,切实地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而言,总结了一下几个方法。
2.1 联系现实生活,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学,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考虑带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性爱好,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2.2 利用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题写配图诗文是和给美文画插图互转的一种方式。作用和、看图作文差不多,但中学生写配图诗文不像小学生看图作文那样只是图画的简单描述,而是在欣赏作品之后,在美术作品的激发下生成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再创造。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的中外名画或优秀摄影作品让学生欣赏,指导他们的观察画面内容,读懂图面语言,倾听画外声音,激发独特感受,生发联想,组织构思,然后把观察到的、捕捉到的、想像到的、感受到的,用优美语言写成精美短文或小诗,这样诗文和图画相交融相辉映的新作品便完成了。写出好的配图诗文不易,但即使是写得不好,作为语文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把绘形传神、虚实相生的美术创作技巧转化为一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构思能力,同时使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力得到有效训练。
3 在语文教学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颁布的课程纲要和标准特别强调了综合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上得到提高,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当代教育现状下的明智选择。我认为实践对于学生的益处如下三点:
(1)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
(2)在实践中让学生巩固新知。实践是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上的实践锻炼,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感性思维。强化课后延伸,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堂成功的活动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活动课的开设,摒弃了应试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是百科知识的教学,担负着学生德育、美育的教育。新课改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措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