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心脏的泵功能减退,致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循环及组织代谢的需要,机体发生静脉回流受阻、脏器淤血、动脉血液溜流不足等变化,出现一系列疽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关键词:急性 心力衰竭 患儿的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4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1-02
临床上引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心肌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及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容量过多等)。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多数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及其表现,如心脏疾患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有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贫血等病史。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多有诱发因素,主要是急性感染、输被或输血过量或过速、体力活动过度、情绪变化、手术及严重失血等。
1.2 身体状况。
(1)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安静时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心音明显低钝及心脏扩大,可出现奔马律、颈静脉怒张或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2)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安静时呼吸>60次/分;不能平卧,年长儿表现为端坐呼吸,婴幼儿表现为喜欢竖抱(这是婴儿端坐呼吸的表现),并有咳嗽、气促,有肺水肿时可出现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3)其他表现:患儿肝在短期内迅速增大1.5cm以上或在肋下3cm以上;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尿少或无尿,下肢及身体的下垂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等。
1.3 心理、社会资料。患儿因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出现明显不适而产生焦虑或恐惧。患儿家长因知识缺乏及看到患儿呼吸困难及发绀等严重表现,出现焦虑不安、沮丧或歉疚等,常表现坐立不安或不愿与患儿分离,对医务人员的言行和态度非常敏感,渴望接受健康指导和需要心理支持。
1.4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根据病情可选挥各项检查,如X线检查示心影呈普遍件扩大,心脏博动减弱,肺纹理增强,肺野淤血;心电图检查可提示心房、心室肥厚及心律变化;超声心功图检查可判断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等。
2 护理措施
2.1 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排血量。
(1)减轻心脏负荷:让患儿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有明显左心衰竭时,置患儿于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限制钠和水的入量,低盐饮食,以减少血容量。
(2)避免加重心脏负荷:①尽量将患儿安排在单人房间,减少刺激,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镇静药物;②输液时速度宜慢,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不超过5m1;③尽量避免患儿用力,如帮助患儿翻身、将常用的物品或喜爱的玩具放在身边伸手可取的位置等,避免患儿用力取物;喂奶要少量多次、奶头柔软且开孔稍大,避免吸奶费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鼓励患儿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必要时给予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或每晚睡前服用少量食用油。
(3)按医嘱应用洋地黄、血管扩张药及利尿药物,并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注意患儿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等改变,及时评估用药效果。
(4)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尿量、肢体温度及精神状态等变化,并详细记录,不断评估心排血状态。
2.2 减少氧及能量消耗,提高活动耐力。
(1)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避免患儿用力,以减少氧的消耗。
(2)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足能量。因患儿进食时易疲倦,注意少食多餐,喂食中间可适当休息,必要时校医嘱给静脉高营养,但输入速度要慢。
(3)按医嘱给予吸氧。因急性心力衰竭时多有肺淤血及肺水肿,造成气体交换受损,导致缺氧,应及时给予吸氧。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可用10%-70%的乙醇湿化,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之破裂,增加气体与肺泡壁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交换。
(4)对恢复期患儿应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指导患儿在床上或床旁进行活动,如从卧位逐渐过渡到坐位或站位,可做深呼吸练习,或坐在椅子上30分钟,或酌情在房间内行走1—2分钟等。活动后测心率和呼吸,不断评估活动耐力和调整活动计划。活动间歇让患儿充分休息,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
2.3 及时处理水肿:让患儿休息,酌情限制钠、水的摄入;评估水肿的消失情况;做好水肿部位的皮肤护理;必要时按医嘱用利尿药物。
2.4 按医嘱正确用药,并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正确应用洋地黄:由于洋地黄类药物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小儿用药量少,两者剂量之差更小,故易发生中毒,必须注意预防。
(1)给药前:①急性心力衰竭多静脉给药,在配药时须用1m1注射器准确抽取药液,以保证用药量的精确性,再以10%或25%的葡萄糖液稀释;②每次注射前须先测患儿脉搏(必要时测心率),需测1分钟,若发现脉率缓慢(年长儿<6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成脉律不齐,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决定是否继续用药,③若心电图监护记录显示P—R间期较用药前延长50%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等,须立即暂停给药,与医生联系。
(2)给药时:①静脉注射速度要缓慢(不少于5分钟),并密切观察患儿脉搏变化;②注意洋地黄不能与其他药液混合注射,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中毒。
(3)给药后:用药后1—2小时要监测患儿心率和心律,并注意心力衰竭表现是否改善,以配合医生调整用药计划。
2.5 心理护理:帮助家长做好心理调适,因為家长的情绪对患儿影响很大,要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思儿的病情及抢救的主要措施,多与家长沟通,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正在积极努力抢救患儿,并且自己的知情权受到重视,增强信任感,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对患儿要营造和谐的环境,尽量满足其提出的要求,允许将其喜爱的玩具放在身边,让父母陪伴,医护人员及家长要注意表情放松,避免在思儿面前表现出紧张不安,以免加重患儿的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 王洪波.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急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
关键词:急性 心力衰竭 患儿的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4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1-02
临床上引起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心肌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及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容量过多等)。
1 护理评估
1.1 健康史。多数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及其表现,如心脏疾患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有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贫血等病史。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多有诱发因素,主要是急性感染、输被或输血过量或过速、体力活动过度、情绪变化、手术及严重失血等。
1.2 身体状况。
(1)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安静时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心音明显低钝及心脏扩大,可出现奔马律、颈静脉怒张或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2)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安静时呼吸>60次/分;不能平卧,年长儿表现为端坐呼吸,婴幼儿表现为喜欢竖抱(这是婴儿端坐呼吸的表现),并有咳嗽、气促,有肺水肿时可出现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3)其他表现:患儿肝在短期内迅速增大1.5cm以上或在肋下3cm以上;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尿少或无尿,下肢及身体的下垂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等。
1.3 心理、社会资料。患儿因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出现明显不适而产生焦虑或恐惧。患儿家长因知识缺乏及看到患儿呼吸困难及发绀等严重表现,出现焦虑不安、沮丧或歉疚等,常表现坐立不安或不愿与患儿分离,对医务人员的言行和态度非常敏感,渴望接受健康指导和需要心理支持。
1.4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根据病情可选挥各项检查,如X线检查示心影呈普遍件扩大,心脏博动减弱,肺纹理增强,肺野淤血;心电图检查可提示心房、心室肥厚及心律变化;超声心功图检查可判断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等。
2 护理措施
2.1 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排血量。
(1)减轻心脏负荷:让患儿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有明显左心衰竭时,置患儿于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限制钠和水的入量,低盐饮食,以减少血容量。
(2)避免加重心脏负荷:①尽量将患儿安排在单人房间,减少刺激,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镇静药物;②输液时速度宜慢,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不超过5m1;③尽量避免患儿用力,如帮助患儿翻身、将常用的物品或喜爱的玩具放在身边伸手可取的位置等,避免患儿用力取物;喂奶要少量多次、奶头柔软且开孔稍大,避免吸奶费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鼓励患儿食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必要时给予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或每晚睡前服用少量食用油。
(3)按医嘱应用洋地黄、血管扩张药及利尿药物,并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注意患儿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等改变,及时评估用药效果。
(4)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脉搏、血压、尿量、肢体温度及精神状态等变化,并详细记录,不断评估心排血状态。
2.2 减少氧及能量消耗,提高活动耐力。
(1)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避免患儿用力,以减少氧的消耗。
(2)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足能量。因患儿进食时易疲倦,注意少食多餐,喂食中间可适当休息,必要时校医嘱给静脉高营养,但输入速度要慢。
(3)按医嘱给予吸氧。因急性心力衰竭时多有肺淤血及肺水肿,造成气体交换受损,导致缺氧,应及时给予吸氧。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可用10%-70%的乙醇湿化,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之破裂,增加气体与肺泡壁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交换。
(4)对恢复期患儿应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指导患儿在床上或床旁进行活动,如从卧位逐渐过渡到坐位或站位,可做深呼吸练习,或坐在椅子上30分钟,或酌情在房间内行走1—2分钟等。活动后测心率和呼吸,不断评估活动耐力和调整活动计划。活动间歇让患儿充分休息,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
2.3 及时处理水肿:让患儿休息,酌情限制钠、水的摄入;评估水肿的消失情况;做好水肿部位的皮肤护理;必要时按医嘱用利尿药物。
2.4 按医嘱正确用药,并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正确应用洋地黄:由于洋地黄类药物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小儿用药量少,两者剂量之差更小,故易发生中毒,必须注意预防。
(1)给药前:①急性心力衰竭多静脉给药,在配药时须用1m1注射器准确抽取药液,以保证用药量的精确性,再以10%或25%的葡萄糖液稀释;②每次注射前须先测患儿脉搏(必要时测心率),需测1分钟,若发现脉率缓慢(年长儿<6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成脉律不齐,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决定是否继续用药,③若心电图监护记录显示P—R间期较用药前延长50%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等,须立即暂停给药,与医生联系。
(2)给药时:①静脉注射速度要缓慢(不少于5分钟),并密切观察患儿脉搏变化;②注意洋地黄不能与其他药液混合注射,以免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中毒。
(3)给药后:用药后1—2小时要监测患儿心率和心律,并注意心力衰竭表现是否改善,以配合医生调整用药计划。
2.5 心理护理:帮助家长做好心理调适,因為家长的情绪对患儿影响很大,要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思儿的病情及抢救的主要措施,多与家长沟通,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正在积极努力抢救患儿,并且自己的知情权受到重视,增强信任感,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对患儿要营造和谐的环境,尽量满足其提出的要求,允许将其喜爱的玩具放在身边,让父母陪伴,医护人员及家长要注意表情放松,避免在思儿面前表现出紧张不安,以免加重患儿的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 王洪波.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急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