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战场,近两年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有所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政府诚信建设仍需完善、行政执法不力导致民营企业常无法获得应有权益、民营企业权利保障的空白等问题。为推动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还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强化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以及加大涉案财物追缴力度。
关键字: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市场监管;民营企业
一、东北地区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的现状
目前,法治作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优势,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营商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着个别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独揽大权,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空白,受人文环境影响阻力较大三方面。
二、当前东北地区存在的法治营商环境问题
(一)政府诚信建设仍需完善
在实践中,政府为招商引资,承诺给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等条件,但这些条件往往不能落实。首先,招商引资兑现程度不高等现象已然成为了政务失信的“重灾区”。 此外,不止招商引资中会出现诚信问题,地方政府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拖欠债务等情形数见不鲜。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不仅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更是损害了市场主体的信赖利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行政执法不力导致民营企业常无法获得应有权益
首先,政府审批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面临壁垒。虽然“非公经济36条” 明确规定了民营企业也可以更多地进入到政府规制的行业当中,但事实上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我国东北地区还存在着地方政府倾向于对国有企业实施政策优惠和扶持政策,在政策上就民营经济“歧视” 。
(三)民营企业权利保障的空白
产权在市场经济对于民营经济来说是生存基本,但是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独立完备的产权法,导致民营企业因规定的分散甚至没有明确规定的被侵权案例不在少数。遭到权益侵犯的民营企业很有可能因此而陷入破产的风险,甚至如此以往会打消其参与经济的信心,侵权行为得不到触犯和制约大肆横行,而经营成果被侵犯卻控诉无门,深远来说对于整个市场的秩序来说也是严重的打击,市场秩序的动荡必然会造成经济的混乱和停滞。
三、东北地区法制营商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相应配套机制
由于缺少激励与惩戒措施,使得社会信用体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体不仅有政府,还有企业与个人。如果社会保障机制与其发展需求不符,则会产生裂隙,导致惠民利民安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其制度功能难以识别个人与市场主体诉求的正当性,就可能损害个人及企业家利益。
(二)基层政务服务建设有待完善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因为政策从颁布下发到最终落实到各部门、地方的周期太久,形成了一个不短的时间差,造成滞后;许多惠企政策在层层下达的过程中效力也逐渐衰减,在基层达到了最低的效率甚至不被执行;政府完备的监督体系,一旦失去了监督和实时的反馈,久而久之这些政策的实行将越来越敷衍,甚至直接放弃实行。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放管服”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司法偏差让民营企业家面临犯罪风险
司法行为是传递法治理念、宣传法律规范最直接的途径,人们通常主观信任司法的公正并通过司法的结果来评判是非曲直。司法对民营企业家的定罪量刑偏差让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行为面临犯罪风险,这样不仅有违公正科学司法的价值追求,更会对民营企业整体的生存状态造成困扰,企业会面临存亡危机,影响市场的稳定,进而固化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观念,加大人们对民营经济的恐慌和不信任。
三、优化东北地区营商法治环境之政策建议
(一)遵守信赖保护原则,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要强化政府诚信意识,将政务诚信贯穿优化营商环境的始终。具体来说,政府在与市场主体缔结合同后,不得以自己的意志和地位随意更改合同;在履行合同时,不得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履行或者迟延履行。此外,建立并完善失信惩罚和责任追究机制也是政府诚信建设的有力措施,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承诺的公职人员追宄失信责任。以惩罚和责任追究机制倒逼政府守信践诺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二)强化监管执法,创新监管方式
实践中时常发生“一放就乱”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因此,监管执法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监管执法监督考核机制,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为处置违法执法行为提供依据和参照,有利于执法行为的追责和问责。全面加强信用监管,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信用监管就是先对市场主体的信用进行评价,然后监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
(三)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在我国产权的保障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侵权容易维权难的现象,维权成本高昂、付出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了受害方不愿意再去追究产权侵犯,久而久之打击了经营创新的积极性,更糟糕的是这种放弃全力维护,助长侵权行为的心态一旦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的打击。为解决这种问题,在司法层面上,急需完善产权诉讼制度,在举证、赔偿执行等方面进行措施创新和实施。
(四)加大涉案财物追缴力度,突破“执行难”最后一关
“执行难”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司法审判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案件,由于涉案资金已被拆解,案件复杂,涉案当事人较多,赔偿方负担责任不明确等原因,致使执行难度巨大。此类问题在东北其他地区也不乏存在,介于此,笔者认为,执行财产地的基层政府也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对此类案件进行细致跟进,助力涉案财物的追回。
四、总结
通过全面的分析当前社会主体在市场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法律建设工作,有效修补在市场交易当中存在的法律漏洞,不断的督促政府人员加强对于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同时以法律法规为相应的规范依据,有效拓宽纠纷解决渠道,更加公平的解决在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各个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意义,从而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明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改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96.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691.htm,2008-03-28.
[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作者简介:李松轩,男,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民商法学方向。
姜明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改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9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691.htm,2008-03-28.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关键字: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市场监管;民营企业
一、东北地区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的现状
目前,法治作为未来发展核心竞争优势,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营商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着个别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独揽大权,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空白,受人文环境影响阻力较大三方面。
二、当前东北地区存在的法治营商环境问题
(一)政府诚信建设仍需完善
在实践中,政府为招商引资,承诺给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等条件,但这些条件往往不能落实。首先,招商引资兑现程度不高等现象已然成为了政务失信的“重灾区”。 此外,不止招商引资中会出现诚信问题,地方政府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拖欠债务等情形数见不鲜。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不仅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更是损害了市场主体的信赖利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行政执法不力导致民营企业常无法获得应有权益
首先,政府审批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面临壁垒。虽然“非公经济36条” 明确规定了民营企业也可以更多地进入到政府规制的行业当中,但事实上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其次,我国东北地区还存在着地方政府倾向于对国有企业实施政策优惠和扶持政策,在政策上就民营经济“歧视” 。
(三)民营企业权利保障的空白
产权在市场经济对于民营经济来说是生存基本,但是由于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独立完备的产权法,导致民营企业因规定的分散甚至没有明确规定的被侵权案例不在少数。遭到权益侵犯的民营企业很有可能因此而陷入破产的风险,甚至如此以往会打消其参与经济的信心,侵权行为得不到触犯和制约大肆横行,而经营成果被侵犯卻控诉无门,深远来说对于整个市场的秩序来说也是严重的打击,市场秩序的动荡必然会造成经济的混乱和停滞。
三、东北地区法制营商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相应配套机制
由于缺少激励与惩戒措施,使得社会信用体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体不仅有政府,还有企业与个人。如果社会保障机制与其发展需求不符,则会产生裂隙,导致惠民利民安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其制度功能难以识别个人与市场主体诉求的正当性,就可能损害个人及企业家利益。
(二)基层政务服务建设有待完善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因为政策从颁布下发到最终落实到各部门、地方的周期太久,形成了一个不短的时间差,造成滞后;许多惠企政策在层层下达的过程中效力也逐渐衰减,在基层达到了最低的效率甚至不被执行;政府完备的监督体系,一旦失去了监督和实时的反馈,久而久之这些政策的实行将越来越敷衍,甚至直接放弃实行。同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放管服”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司法偏差让民营企业家面临犯罪风险
司法行为是传递法治理念、宣传法律规范最直接的途径,人们通常主观信任司法的公正并通过司法的结果来评判是非曲直。司法对民营企业家的定罪量刑偏差让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行为面临犯罪风险,这样不仅有违公正科学司法的价值追求,更会对民营企业整体的生存状态造成困扰,企业会面临存亡危机,影响市场的稳定,进而固化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观念,加大人们对民营经济的恐慌和不信任。
三、优化东北地区营商法治环境之政策建议
(一)遵守信赖保护原则,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要强化政府诚信意识,将政务诚信贯穿优化营商环境的始终。具体来说,政府在与市场主体缔结合同后,不得以自己的意志和地位随意更改合同;在履行合同时,不得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履行或者迟延履行。此外,建立并完善失信惩罚和责任追究机制也是政府诚信建设的有力措施,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承诺的公职人员追宄失信责任。以惩罚和责任追究机制倒逼政府守信践诺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二)强化监管执法,创新监管方式
实践中时常发生“一放就乱”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因此,监管执法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监管执法监督考核机制,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为处置违法执法行为提供依据和参照,有利于执法行为的追责和问责。全面加强信用监管,实行差异化监管措施。信用监管就是先对市场主体的信用进行评价,然后监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
(三)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在我国产权的保障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侵权容易维权难的现象,维权成本高昂、付出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了受害方不愿意再去追究产权侵犯,久而久之打击了经营创新的积极性,更糟糕的是这种放弃全力维护,助长侵权行为的心态一旦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会对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的打击。为解决这种问题,在司法层面上,急需完善产权诉讼制度,在举证、赔偿执行等方面进行措施创新和实施。
(四)加大涉案财物追缴力度,突破“执行难”最后一关
“执行难”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司法审判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案件,由于涉案资金已被拆解,案件复杂,涉案当事人较多,赔偿方负担责任不明确等原因,致使执行难度巨大。此类问题在东北其他地区也不乏存在,介于此,笔者认为,执行财产地的基层政府也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对此类案件进行细致跟进,助力涉案财物的追回。
四、总结
通过全面的分析当前社会主体在市场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法律建设工作,有效修补在市场交易当中存在的法律漏洞,不断的督促政府人员加强对于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同时以法律法规为相应的规范依据,有效拓宽纠纷解决渠道,更加公平的解决在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各个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意义,从而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明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改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96.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691.htm,2008-03-28.
[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作者简介:李松轩,男,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民商法学方向。
姜明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改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5):9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wgk/2005-08/12/content_21691.htm,2008-03-28.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