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海曙。1961年生于上海,长年在福建生活。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1995年获大阪外国语大学东亚文化硕士学位。1995年起,在《花城》《大家》《人民文学》《芙蓉》等大中型杂志发表小说及诗歌、随笔等,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主要作品为中短篇小说集《深度焦虑》(1999年海天出版社)。主要译著为川端康成创作回忆录《独影自命》(1996年中国社科出版社)。获1996年度刘丽安诗歌奖。大型话剧剧作《赵氏孤儿》2003年4月由北京人艺于首都剧场首演。现居住北京。
1989年5月,我到了东京,理由是留学,当然,目的肯定和留学没关系,但这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当时一个东京的朋友打电话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为什么我会回答去,而不是不去呢?追溯起来理由可以找到一大堆,但没有一件是和日本有关系。总之,人活在一定的情境中,就会静极思动,至于去哪里,其实并无所谓。从福州坐46次火车到了上海,然后搭乘国航班机在东京成田机场落地。我带着一只皮箱和一只纸箱,牛仔裤牛仔服,一身民工装扮,纸箱里塞得满满当当,放了些啥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有一条男宝,这玩意和当时传说中的“101生发精”一样,都是馈赠亲友的好东西,很实用的。出机场时被海关拦住了,官员向我提问,用的是日语,我不知他在说些啥,就告诉他:“No!”官员又重复问了一遍,我想了想,这次告诉他:“Yes!”看得出这负责任的官员对我有点伤脑筋,他掏出笔来写了一个大大的汉字“药”,这次我明白了,点了点头,对他又说了“No,”这次我说得心平气和,很明确。他让我打开纸箱,搜出了男宝,官员得意地一手挥舞着男宝,一手指着那个汉字追问我,语速很快,讲了很多话,我猜测大概是在责问我:“你说No,可你这东西难道不是药吗?”当然,这是我猜测,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一般来说是个能够坚持的人,就跟他说:“No,兄弟,这是我们的保健品。”官员听得一愣,也不知他是否懂中文,他挥了挥手,让我赶紧Pass过去。
我的留学生涯,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开始了。
我的第一个老师是个漂亮的女教师,名叫高桥惠美,真的很漂亮,一个漂亮的女老师能让你学习进步快,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我的运气。当时她似乎刚离婚,有一个孩子,离婚后她考进了东京非常有名的一所大学去读书,正在念日本文学的大一,课余就到我所在的日本语学校来打工挣钱,养家缴学费,教教我们这些外国学生对她来说是件轻松的活儿。每天下了课,我都磨磨蹭蹭,很想跟她沟通,但沟通不起来,我发挥聪明才智,尽我记忆所能在黑板上罗列了一排日本作家的名单,记得有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她不停地追问我还知道谁,估计是想测试一下我的文学水平吧,可惜当年我比较熟悉的大多是欧美和俄罗斯作家,对日本作家所知不多,最后竟然连《追捕》和《望乡》都说出来了,她愣了半晌,不知道我在说些啥,只是对我能说得出三岛由纪夫表示了赞赏,认为一般中国兄弟是不知道这人的。
上课的内容主要是看图说话,太阳早晨几点钟升起来,又几点钟落下去,以及吃早饭睡午觉等等,一屋子成年人,高声朗诵这些内容气氛很怪异,我发现,当一个人身处这类弱智的语言环境中,智力就会急剧退化,思维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到和你说话的内容相适应,以至于让你的心智在短期内迅速回到幼儿园,在这种情况下,我体会有两种情绪比较容易冒头:一种是依恋,比如对我的高桥老师,我除了脑子里偶尔会有一点点暧昧念头外,确实慢慢产生了某种依恋之感,甚至荒谬地认为她的智力比我要发达许多;另一种情绪是容易生气,在同学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吵起来。当时坐在我前排的是一个来自上海地区的女同学。一次不知为何她讥笑起我的生肖来,我属牛,她就说我是牛,大意是想嘲笑我比较笨的意思吧,正如俗话所说的“蠢牛木马”。当时我心血来潮,就回了她一句:“什么牛,你才牛,奶牛!”我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并不是攻击性的,也没有预料到它会有杀伤力,结果全班同学居然哄堂大笑起来,几个小伙子拍着桌子喊:“奶牛!奶牛!”女生一呆,就趴在桌上痛哭了一场。
继续说我的这个女教师。高桥惠美不仅人漂亮,教书也相当得要领,脑子透气而有灵感,对中国学生也很好,因为她明知很多中国人到日本,并不是去念书,而且在1989年,中日间人均收入差距巨大,生存压力之沉重,非现在到日本的兄弟所能想象,举例而言,当时我在国内的月工资,大约只够在东京买两碗面。她理解这一点,所以对学生是不是来听课,就不是很在意,而根据日本政府入国管理局的规定,中国学生在日学校的出席率必须达到百分之九十七,没有相应的学校证明,政府将不给予签证延期。这样,教师上课时是不是点名给学生打钩,就成为一件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在高桥任教职期间,学生无论是否来上课,她是一律打钩的,这等于给相当一部分学生放了一条生路。一天,下课后她把我留下来谈心,还问我要了一支烟,学校规定教师学生都不准在教室抽烟的,当时我的日文水平已经可以沟通一点了,但我也没有提醒她,跟她一起点了支烟。
“我要走了,明天起不来了。”
“为什么?”
“被学校开除了。”
“为什么?”
“有些学生向学校告状,说我给没来上课的学生也打钩。”
这次我没有问为什么,因为中国学生里有一些人确实是非常糟糕的,他们看到一些同学没有来上课,而是去打工挣钱就眼红,于是他们就向学校当局告发了女教师高桥惠美。当时我确实被刺痛了,不仅因为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即将离去,还因为,我的同胞兄弟确实不好。但这种话,跟一个外国女人我是说不出口的,我能说啥呢?现在想起来,我仍然觉得这个女人很无辜,不完全是出于爱国心,我爱中国人民,这没有问题,但我一想到这个美丽的女人对中国兄弟的看法从此会变坏,我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差劲,我同时还想到,这个女人其实也活得相当不容易。她给我留了一张照片,照片后面有一首日本古诗,我当然看不懂,她逐字讲解,成了我能记住的日本第一首诗,大意是说,溪水从山上潺潺流下来,山中的巨石让溪水彼此分开,但它们流啊流的,总有一天又会重新碰面了。
后来某一日,高桥抽空带我去逛了逛在原宿附近的某个东京美术馆,在美术馆的咖啡座里喝了杯咖啡。再后来,和她通过几次电话,她已经回福岗老家去了,复归了她母亲的姓氏,叫加藤。福岗算偏僻的地方,和东京的繁华毫不相干,也不知她在东京的学业后来怎么样了。最后一次主动打电话给她是一个男人接的,她又结了婚,这次改姓叫橘田,我不大喜欢这个姓,不如高桥或加藤好听响亮,但电话里那个男人的声音听起来还不错,是比较柔和的那一种。“惠美,”他放下电话,在电话那头叫,“你的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踢沓踢沓地走过来,拿起电话对我说,“在洗澡呢,一会儿让她给你回电话吧。”
我认为,以上所述,应该就可以算是我的留学第一课。
1989年5月,我到了东京,理由是留学,当然,目的肯定和留学没关系,但这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当时一个东京的朋友打电话问我去不去,我说去,为什么我会回答去,而不是不去呢?追溯起来理由可以找到一大堆,但没有一件是和日本有关系。总之,人活在一定的情境中,就会静极思动,至于去哪里,其实并无所谓。从福州坐46次火车到了上海,然后搭乘国航班机在东京成田机场落地。我带着一只皮箱和一只纸箱,牛仔裤牛仔服,一身民工装扮,纸箱里塞得满满当当,放了些啥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有一条男宝,这玩意和当时传说中的“101生发精”一样,都是馈赠亲友的好东西,很实用的。出机场时被海关拦住了,官员向我提问,用的是日语,我不知他在说些啥,就告诉他:“No!”官员又重复问了一遍,我想了想,这次告诉他:“Yes!”看得出这负责任的官员对我有点伤脑筋,他掏出笔来写了一个大大的汉字“药”,这次我明白了,点了点头,对他又说了“No,”这次我说得心平气和,很明确。他让我打开纸箱,搜出了男宝,官员得意地一手挥舞着男宝,一手指着那个汉字追问我,语速很快,讲了很多话,我猜测大概是在责问我:“你说No,可你这东西难道不是药吗?”当然,这是我猜测,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一般来说是个能够坚持的人,就跟他说:“No,兄弟,这是我们的保健品。”官员听得一愣,也不知他是否懂中文,他挥了挥手,让我赶紧Pass过去。
我的留学生涯,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开始了。
我的第一个老师是个漂亮的女教师,名叫高桥惠美,真的很漂亮,一个漂亮的女老师能让你学习进步快,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我的运气。当时她似乎刚离婚,有一个孩子,离婚后她考进了东京非常有名的一所大学去读书,正在念日本文学的大一,课余就到我所在的日本语学校来打工挣钱,养家缴学费,教教我们这些外国学生对她来说是件轻松的活儿。每天下了课,我都磨磨蹭蹭,很想跟她沟通,但沟通不起来,我发挥聪明才智,尽我记忆所能在黑板上罗列了一排日本作家的名单,记得有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她不停地追问我还知道谁,估计是想测试一下我的文学水平吧,可惜当年我比较熟悉的大多是欧美和俄罗斯作家,对日本作家所知不多,最后竟然连《追捕》和《望乡》都说出来了,她愣了半晌,不知道我在说些啥,只是对我能说得出三岛由纪夫表示了赞赏,认为一般中国兄弟是不知道这人的。
上课的内容主要是看图说话,太阳早晨几点钟升起来,又几点钟落下去,以及吃早饭睡午觉等等,一屋子成年人,高声朗诵这些内容气氛很怪异,我发现,当一个人身处这类弱智的语言环境中,智力就会急剧退化,思维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到和你说话的内容相适应,以至于让你的心智在短期内迅速回到幼儿园,在这种情况下,我体会有两种情绪比较容易冒头:一种是依恋,比如对我的高桥老师,我除了脑子里偶尔会有一点点暧昧念头外,确实慢慢产生了某种依恋之感,甚至荒谬地认为她的智力比我要发达许多;另一种情绪是容易生气,在同学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吵起来。当时坐在我前排的是一个来自上海地区的女同学。一次不知为何她讥笑起我的生肖来,我属牛,她就说我是牛,大意是想嘲笑我比较笨的意思吧,正如俗话所说的“蠢牛木马”。当时我心血来潮,就回了她一句:“什么牛,你才牛,奶牛!”我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并不是攻击性的,也没有预料到它会有杀伤力,结果全班同学居然哄堂大笑起来,几个小伙子拍着桌子喊:“奶牛!奶牛!”女生一呆,就趴在桌上痛哭了一场。
继续说我的这个女教师。高桥惠美不仅人漂亮,教书也相当得要领,脑子透气而有灵感,对中国学生也很好,因为她明知很多中国人到日本,并不是去念书,而且在1989年,中日间人均收入差距巨大,生存压力之沉重,非现在到日本的兄弟所能想象,举例而言,当时我在国内的月工资,大约只够在东京买两碗面。她理解这一点,所以对学生是不是来听课,就不是很在意,而根据日本政府入国管理局的规定,中国学生在日学校的出席率必须达到百分之九十七,没有相应的学校证明,政府将不给予签证延期。这样,教师上课时是不是点名给学生打钩,就成为一件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在高桥任教职期间,学生无论是否来上课,她是一律打钩的,这等于给相当一部分学生放了一条生路。一天,下课后她把我留下来谈心,还问我要了一支烟,学校规定教师学生都不准在教室抽烟的,当时我的日文水平已经可以沟通一点了,但我也没有提醒她,跟她一起点了支烟。
“我要走了,明天起不来了。”
“为什么?”
“被学校开除了。”
“为什么?”
“有些学生向学校告状,说我给没来上课的学生也打钩。”
这次我没有问为什么,因为中国学生里有一些人确实是非常糟糕的,他们看到一些同学没有来上课,而是去打工挣钱就眼红,于是他们就向学校当局告发了女教师高桥惠美。当时我确实被刺痛了,不仅因为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即将离去,还因为,我的同胞兄弟确实不好。但这种话,跟一个外国女人我是说不出口的,我能说啥呢?现在想起来,我仍然觉得这个女人很无辜,不完全是出于爱国心,我爱中国人民,这没有问题,但我一想到这个美丽的女人对中国兄弟的看法从此会变坏,我的情绪就会变得很差劲,我同时还想到,这个女人其实也活得相当不容易。她给我留了一张照片,照片后面有一首日本古诗,我当然看不懂,她逐字讲解,成了我能记住的日本第一首诗,大意是说,溪水从山上潺潺流下来,山中的巨石让溪水彼此分开,但它们流啊流的,总有一天又会重新碰面了。
后来某一日,高桥抽空带我去逛了逛在原宿附近的某个东京美术馆,在美术馆的咖啡座里喝了杯咖啡。再后来,和她通过几次电话,她已经回福岗老家去了,复归了她母亲的姓氏,叫加藤。福岗算偏僻的地方,和东京的繁华毫不相干,也不知她在东京的学业后来怎么样了。最后一次主动打电话给她是一个男人接的,她又结了婚,这次改姓叫橘田,我不大喜欢这个姓,不如高桥或加藤好听响亮,但电话里那个男人的声音听起来还不错,是比较柔和的那一种。“惠美,”他放下电话,在电话那头叫,“你的电话。”过了一会儿,他又踢沓踢沓地走过来,拿起电话对我说,“在洗澡呢,一会儿让她给你回电话吧。”
我认为,以上所述,应该就可以算是我的留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