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敦煌,我们深怀崇敬之情。记得我第一次到敦煌,是在1983年,当时随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一个石窟考察组,在敦煌莫高窟学习考察了四天,印象极其深刻。其后,我们院的很多人都抱着取经的态度,前往敦煌学习,把敦煌当作了心中的圣地。而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五次来到敦煌。敦煌历史的悠久灿烂、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还有鸣沙山和月牙泉的风光无限,当然是我在短时间里数次来到这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更好、更扎实地做好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
我这么频繁地来到敦煌,还因为去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殷切关怀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大足调研时,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敦煌为榜样,向敦煌学习,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利用好,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好。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再次重温总书记的讲话,仍然倍感振奋,仍然备受鼓舞。特别是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石窟寺,对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这必将引发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新一轮热潮,可以说,石窟寺保护利用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站在新时代,立足新起点,适应新要求,这既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总书记给我们出了题,作为石窟人,我们就要答好题,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应有的担当。但是,如何才能把握住机遇,如何才能壮大和发展石窟寺保护利用事业,却是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思考的大问题。好在,敦煌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认为,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是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自上世纪40年代敦煌保护机构建立以来,培养了如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赵声良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敦煌学者,为敦煌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才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我们大足今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争取在市级层面,适时出台《加强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研究型综合性科研机构,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大足石刻研究院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和优化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争取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课题申报、资金申报、国际交流等方面对大足石刻研究院给予政策倾斜和保障,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大力提升大足石刻研究院核心竞争力。
二是始终致力于敦煌学学术品牌的打造。敦煌学在其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史前期、创建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敦煌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时期。研究机构逐渐完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学术交流广泛多样,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对敦煌核心学术品牌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把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大力开展学术研究,深挖大足石刻的重大价值和精神内涵,出版、发表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扩大大足石刻的影响力。
三是始终坚持保护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敦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石窟文物保护体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科研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文物保护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标,敦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已走在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列,为我们今后保护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标杆。对大足石刻而言,我们将继续围绕渗水、岩体失稳、风化等突出病害,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遏制文物病害。进一步完善措施,增强能力建设,确保文物安全。建立健全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大足石刻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构建大足石刻数字资源库,加大数字化保护利用力度,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
四是始终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敦煌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外和国内的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长期的科研合作,改變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的局面;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新格局。对起步较晚的我们来讲,虽然基础条件还不是很好,但也应该树立国际化理念,建设开放性合作平台,创新科研生态系统,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大足石刻保护研究。
五是始终把传承弘扬作为工作目标。近年来,敦煌在加强保护研究的同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传承弘扬体系,使敦煌石窟的重大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特别是在参观方式的创新性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目前,我们也正在建设集展示、体验、集散、服务、休闲等于一体的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以完善大足石刻展示利用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力争使大足石刻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先行区,更多地在文物活化利用、人文精神培养、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内涵植入等方面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最近,听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同志在石窟寺保护管理培训班上的授课,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正如新潮同志所讲,我国石窟寺保护管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成效,也有差距。因此,我想今后我们的工作要立足于扬长处、补短板、强弱项,使优者更优,使短者更长,使弱者变强,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开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新局面。
我这么频繁地来到敦煌,还因为去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殷切关怀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大足调研时,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敦煌为榜样,向敦煌学习,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利用好,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好。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再次重温总书记的讲话,仍然倍感振奋,仍然备受鼓舞。特别是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石窟寺,对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这必将引发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新一轮热潮,可以说,石窟寺保护利用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站在新时代,立足新起点,适应新要求,这既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总书记给我们出了题,作为石窟人,我们就要答好题,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应有的担当。但是,如何才能把握住机遇,如何才能壮大和发展石窟寺保护利用事业,却是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思考的大问题。好在,敦煌的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认为,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是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自上世纪40年代敦煌保护机构建立以来,培养了如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赵声良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敦煌学者,为敦煌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才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我们大足今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争取在市级层面,适时出台《加强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研究型综合性科研机构,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大足石刻研究院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和优化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争取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课题申报、资金申报、国际交流等方面对大足石刻研究院给予政策倾斜和保障,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大力提升大足石刻研究院核心竞争力。
二是始终致力于敦煌学学术品牌的打造。敦煌学在其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史前期、创建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敦煌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时期。研究机构逐渐完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学术交流广泛多样,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对敦煌核心学术品牌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把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大力开展学术研究,深挖大足石刻的重大价值和精神内涵,出版、发表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扩大大足石刻的影响力。
三是始终坚持保护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敦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石窟文物保护体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科研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文物保护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标,敦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目前已走在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列,为我们今后保护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标杆。对大足石刻而言,我们将继续围绕渗水、岩体失稳、风化等突出病害,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有效遏制文物病害。进一步完善措施,增强能力建设,确保文物安全。建立健全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大足石刻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构建大足石刻数字资源库,加大数字化保护利用力度,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
四是始终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敦煌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外和国内的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长期的科研合作,改變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的局面;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新格局。对起步较晚的我们来讲,虽然基础条件还不是很好,但也应该树立国际化理念,建设开放性合作平台,创新科研生态系统,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大足石刻保护研究。
五是始终把传承弘扬作为工作目标。近年来,敦煌在加强保护研究的同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传承弘扬体系,使敦煌石窟的重大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特别是在参观方式的创新性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目前,我们也正在建设集展示、体验、集散、服务、休闲等于一体的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以完善大足石刻展示利用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力争使大足石刻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先行区,更多地在文物活化利用、人文精神培养、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内涵植入等方面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最近,听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同志在石窟寺保护管理培训班上的授课,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正如新潮同志所讲,我国石窟寺保护管理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成效,也有差距。因此,我想今后我们的工作要立足于扬长处、补短板、强弱项,使优者更优,使短者更长,使弱者变强,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开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