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素质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办学特色创建越发为普通高中所重视。尽管不少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卓有成效,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人文特色类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为例,从互联网背景的共识凝聚、课程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互联网背景 特色创建 人文特色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17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伴随着素质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办学特色的创建越发为普通高中所重视。不少学校通过创建办学特色探索出了许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依然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人文特色类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为例,从互联网背景的共识凝聚、课程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浅薄之论,求教于各位专家。
1.多元信息环境下的共识凝聚
办学特色的稳定性是特色创建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理念差异是影响办学特色稳定性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多元化无疑加剧了理念冲突。对“办学特色”“人文特色”的不同解读便是鲜明的例子。学界对办学特色的论述颇多,许多学者把关注点落到了“特”字上面,在理论上,强调办学特色的独特性,即本校特有,或者至少“人有我优”,是学校具有的稳定、优质的个性化特征。在实践上,以“点”为主,注重发展个性化项目,如科技创新、艺术教育等。还有学者认为,对办学特色的认识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点”,应该从全局出发,回到教育的育人属性上,聚焦于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创新。“人文特色”方面,许多学者认为“人文特色”应指一个学校在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特别之处。也有学者认为,“人文特色”是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切入点,立足于弘扬学校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大家以不同的角度理解“特色”,百家争鸣,对于深入理解办学特色内涵是有益的。然而,如果只有争鸣而没有共识,一个学校的特色办学便难免出现定位摇摆的状况,从而影响办学特色的稳定性。因此,多元信息环境下凝聚共识是极其必要的。笔者以为,立足校情、善于借鉴、充分交流讨论是凝聚共识不可或缺的几个要素。
2.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课程开发
特色课程建设是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因其关系到特色建设受益面的大小,在特色建设中备受重视。然而,课程开发绝非易事,从特色建设的实践看,课程开发也是各校普遍薄弱的环节。在人文特色建设过程中,我校以“塑德”为主题,提出“扬传统之风,育家国情怀”的口号,广泛开设经典诵读、诗歌鉴赏、楹联写作、海丝文化、世遗文化、书法、灯谜等传统文化选修课程,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课程开发难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为了解决课程开发的难题,依托我校相对优越的教学仪器配备,我校大力提倡信息融合课,要求45周岁以下老师熟练掌握信息融合技术,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尤其是选修课程,在课堂中广泛引进慕课等网络资源。例如,经典诵读课程,网络上有大量诸子经典作品导读的优秀慕课资源,教师可以在授课时相机播放。又如灯谜课程,我市灯谜氛围颇为浓厚,有“灯谜之乡”美誉,各类灯谜公众号众多,授课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调用公众号上有关灯谜历史、制谜方法、猜谜技巧的相关文章供学生参阅,也可以利用公众号上大量的谜语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现场猜谜活动。在编制特色课程校本读本时,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例如,我校编制海丝文化历史读本,便充分利用市政府官网、博物馆官网等网站上整理的优秀资源。
3.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品牌推广
从特色建设管理的角度看,打造精品项目是特色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目标管理学认为,目标管理使我们能够以通过自我控制进行管理代替通过统治进行管理,有利于聚合学校发展的力量,让学校各个工作团队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各方面各得其所,协调发展,学校管理呈现出一个紧凑、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打造精品项目,创建品牌便是一个极佳的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必须充分借助互联网。“讲学校故事,育对社会有爱的人”是我校人文特色建设的精品项目,该项目通过挖掘学校发展史上建校先贤、优秀校友等热爱家国、奉献社会、爱校荣校的感人事迹,编制“学校故事”校本教材,在起始年段开设“学校故事”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故事”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做对社会有爱的人。项目将“学校故事”文化品牌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不少学生深受教育,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播正能量,强化榜样的力量,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和学校网站宣传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事迹。如报道我校学子发起的为河南省上蔡县受艾滋病影响的少年儿童和西藏贫困山区儿童募捐的“德不孤小组”公益活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我市其他学校因此积极参与其中,参加“德不孤小组”公益募捐的人数大幅增加。此后,我校寒暑假期间參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子呈井喷之势,学校微信公众号与网站亦积极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参考文献
[1]鞠瑞利.谈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创建于育人模式的创新——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55-58.
[2]李雯.学校管理从何入手:内部管理机制建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432).
互联网背景 特色创建 人文特色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17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伴随着素质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入,办学特色的创建越发为普通高中所重视。不少学校通过创建办学特色探索出了许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依然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人文特色类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为例,从互联网背景的共识凝聚、课程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浅薄之论,求教于各位专家。
1.多元信息环境下的共识凝聚
办学特色的稳定性是特色创建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理念差异是影响办学特色稳定性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多元化无疑加剧了理念冲突。对“办学特色”“人文特色”的不同解读便是鲜明的例子。学界对办学特色的论述颇多,许多学者把关注点落到了“特”字上面,在理论上,强调办学特色的独特性,即本校特有,或者至少“人有我优”,是学校具有的稳定、优质的个性化特征。在实践上,以“点”为主,注重发展个性化项目,如科技创新、艺术教育等。还有学者认为,对办学特色的认识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点”,应该从全局出发,回到教育的育人属性上,聚焦于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创新。“人文特色”方面,许多学者认为“人文特色”应指一个学校在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特别之处。也有学者认为,“人文特色”是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切入点,立足于弘扬学校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大家以不同的角度理解“特色”,百家争鸣,对于深入理解办学特色内涵是有益的。然而,如果只有争鸣而没有共识,一个学校的特色办学便难免出现定位摇摆的状况,从而影响办学特色的稳定性。因此,多元信息环境下凝聚共识是极其必要的。笔者以为,立足校情、善于借鉴、充分交流讨论是凝聚共识不可或缺的几个要素。
2.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课程开发
特色课程建设是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因其关系到特色建设受益面的大小,在特色建设中备受重视。然而,课程开发绝非易事,从特色建设的实践看,课程开发也是各校普遍薄弱的环节。在人文特色建设过程中,我校以“塑德”为主题,提出“扬传统之风,育家国情怀”的口号,广泛开设经典诵读、诗歌鉴赏、楹联写作、海丝文化、世遗文化、书法、灯谜等传统文化选修课程,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课程开发难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为了解决课程开发的难题,依托我校相对优越的教学仪器配备,我校大力提倡信息融合课,要求45周岁以下老师熟练掌握信息融合技术,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尤其是选修课程,在课堂中广泛引进慕课等网络资源。例如,经典诵读课程,网络上有大量诸子经典作品导读的优秀慕课资源,教师可以在授课时相机播放。又如灯谜课程,我市灯谜氛围颇为浓厚,有“灯谜之乡”美誉,各类灯谜公众号众多,授课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调用公众号上有关灯谜历史、制谜方法、猜谜技巧的相关文章供学生参阅,也可以利用公众号上大量的谜语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现场猜谜活动。在编制特色课程校本读本时,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例如,我校编制海丝文化历史读本,便充分利用市政府官网、博物馆官网等网站上整理的优秀资源。
3.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品牌推广
从特色建设管理的角度看,打造精品项目是特色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目标管理学认为,目标管理使我们能够以通过自我控制进行管理代替通过统治进行管理,有利于聚合学校发展的力量,让学校各个工作团队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各方面各得其所,协调发展,学校管理呈现出一个紧凑、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打造精品项目,创建品牌便是一个极佳的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必须充分借助互联网。“讲学校故事,育对社会有爱的人”是我校人文特色建设的精品项目,该项目通过挖掘学校发展史上建校先贤、优秀校友等热爱家国、奉献社会、爱校荣校的感人事迹,编制“学校故事”校本教材,在起始年段开设“学校故事”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故事”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做对社会有爱的人。项目将“学校故事”文化品牌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不少学生深受教育,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播正能量,强化榜样的力量,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和学校网站宣传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事迹。如报道我校学子发起的为河南省上蔡县受艾滋病影响的少年儿童和西藏贫困山区儿童募捐的“德不孤小组”公益活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我市其他学校因此积极参与其中,参加“德不孤小组”公益募捐的人数大幅增加。此后,我校寒暑假期间參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子呈井喷之势,学校微信公众号与网站亦积极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参考文献
[1]鞠瑞利.谈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创建于育人模式的创新——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55-58.
[2]李雯.学校管理从何入手:内部管理机制建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