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图”是造型艺术的术语,属于一个外来词。在我国绘画中构图也称之为章法、布局。具记载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最先提出“置陈布势”这一构图概念。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论的绘画理论,其中经营位置就位于六法之中。著名画家韩玮老师说:“我国绘画的形式规范和审美,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画创作的这种‘布置意向为第一’的独特性,不仅需要画家基于传统文化人格素养,而且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探究。”可见构图在绘画艺术中地位之重要。宋代的绘画艺术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宋画以其严谨、注重写实、尊崇自然、取法自然的艺术精神形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独特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花鸟画;构图;意境
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一个突出的艺术风格就是构图方式的变化与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
(一)“全景式”的构图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主要以全景式构图为主,范宽作为北宋四家之一,其山水画以其用笔雄劲而雄厚为特点,成为了北方时期山水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其作品《溪山行旅图》就是一幅典型的全景式构图作品。画面中有一个巨大的山峰顶天而立,山头上的树木非常茂密,瀑布飞流直下,画面远处巨大的山峰占据了画面大约三分之二,山脚下的巨石纵横排列,与垂直的巨峰相互呼应,由此形成了画面相互交错之感。中景则描绘了枝繁叶茂的树木、以及掩映在树木之后的建筑,近景中有蜿蜒的小路、行旅的人、驮着重物的毛驴等。作者将行旅的人刻画的非常细致,同时再加上严谨的构图程式,使得位于画面中间的整体景象,平衡而灵活,增加了画面的深远意境感。其中南宋四大家中的李唐,其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也属于全景式的构图,画面中描绘了巍峨耸立的山峰,层峦叠嶂,远处云雾缭绕于山间,近处有山间瀑布分流而下,画面中遍布于山间的松树、与流动的瀑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不仅体现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增强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二)“边角式”的构图
边角构图是将画面所表现的主体物以简洁的形象呈现,并将其放置于画面中的边角位置,从而扩大了画面中的空白面积,使得画面的虚实对比更为鲜明,通过简洁的空间布局,来营造一种画面意境更为悠远的空灵之美的氛围感。宋代的山水画中以边角构图闻名,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有“马一角、夏半边”称谓的马远、夏圭二人。他们二人打破了北宋时期的全景式的构图风格样式,从而转变为边角构图,形成了特有的形式美感。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绘画风格极为简约,画面中一叶孤舟浮于水面,一个老翁坐在船头的一端垂钓。船的四周是空曠的江面,除此再无它物,浩渺的江水、一叶扁舟,更突出了江面的宁静以及寒冷萧萧的气氛。看到这幅画面我们会不禁想起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夏圭的《松溪泛月图》中,近处画的是几株松树、打鱼的老翁们泛舟江上,船上四位老翁以点景人物的表现形式出现,简笔刻画出人物的轮廓形象,生动而自然。画面上方一轮明月高高挂在空中,烟波浩荡,远处望去一片水光相连之自然景观。作者通过边角式的构图、简洁的用笔来渲染出画面悠远、空灵的意境。
二、宋代花鸟画的构图艺术
宋代,是我国花鸟画发展最为成熟和繁荣的历史时期。宋代的花鸟画艺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意境美,而意境的呈现则离不开构图艺术。宋代花鸟画折枝的构图方式以折枝式表现最为典范。
折枝构图发展于唐代,在宋代发展至成熟。宋代花鸟画的折枝构图往往只选取花卉的某部分,并在旁边以蝴蝶、禽鸟等相搭配,画面中留有部分的空白与画面主体相呼应。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中,左侧的画面中伸出了一枝带有果实的枝叶,上面站有一只小鸟。以一波三折式的横向上调继下垂而后上行的走向,带动画面均衡之势。画面简约含蓄、通过精炼的绘画形式对近景的表现,来彰显生命之生机与活力。佚名的《蔬荷沙鸟图》中,画面的右下角有一片枯荷叶。枯荷叶的上方则是一个站有沙鸟的莲蓬,莲蓬以右下角向左上角出势生长,整体呈对角线式的动势。莲蓬向左上方生长的走势是带有弧度的,作者通过对其弧度的刻画来表现莲蓬走势的张力感,从而使得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视觉感。
总的来说,宋代的绘画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至今熠熠生辉,其作品中的自然与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我们通过对其构图艺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对当下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马焯文(1994.2.6-),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花鸟画;构图;意境
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一个突出的艺术风格就是构图方式的变化与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
(一)“全景式”的构图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主要以全景式构图为主,范宽作为北宋四家之一,其山水画以其用笔雄劲而雄厚为特点,成为了北方时期山水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其作品《溪山行旅图》就是一幅典型的全景式构图作品。画面中有一个巨大的山峰顶天而立,山头上的树木非常茂密,瀑布飞流直下,画面远处巨大的山峰占据了画面大约三分之二,山脚下的巨石纵横排列,与垂直的巨峰相互呼应,由此形成了画面相互交错之感。中景则描绘了枝繁叶茂的树木、以及掩映在树木之后的建筑,近景中有蜿蜒的小路、行旅的人、驮着重物的毛驴等。作者将行旅的人刻画的非常细致,同时再加上严谨的构图程式,使得位于画面中间的整体景象,平衡而灵活,增加了画面的深远意境感。其中南宋四大家中的李唐,其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也属于全景式的构图,画面中描绘了巍峨耸立的山峰,层峦叠嶂,远处云雾缭绕于山间,近处有山间瀑布分流而下,画面中遍布于山间的松树、与流动的瀑布相互衬托、相互呼应,不仅体现了画面的层次感,还增强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二)“边角式”的构图
边角构图是将画面所表现的主体物以简洁的形象呈现,并将其放置于画面中的边角位置,从而扩大了画面中的空白面积,使得画面的虚实对比更为鲜明,通过简洁的空间布局,来营造一种画面意境更为悠远的空灵之美的氛围感。宋代的山水画中以边角构图闻名,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有“马一角、夏半边”称谓的马远、夏圭二人。他们二人打破了北宋时期的全景式的构图风格样式,从而转变为边角构图,形成了特有的形式美感。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绘画风格极为简约,画面中一叶孤舟浮于水面,一个老翁坐在船头的一端垂钓。船的四周是空曠的江面,除此再无它物,浩渺的江水、一叶扁舟,更突出了江面的宁静以及寒冷萧萧的气氛。看到这幅画面我们会不禁想起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夏圭的《松溪泛月图》中,近处画的是几株松树、打鱼的老翁们泛舟江上,船上四位老翁以点景人物的表现形式出现,简笔刻画出人物的轮廓形象,生动而自然。画面上方一轮明月高高挂在空中,烟波浩荡,远处望去一片水光相连之自然景观。作者通过边角式的构图、简洁的用笔来渲染出画面悠远、空灵的意境。
二、宋代花鸟画的构图艺术
宋代,是我国花鸟画发展最为成熟和繁荣的历史时期。宋代的花鸟画艺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意境美,而意境的呈现则离不开构图艺术。宋代花鸟画折枝的构图方式以折枝式表现最为典范。
折枝构图发展于唐代,在宋代发展至成熟。宋代花鸟画的折枝构图往往只选取花卉的某部分,并在旁边以蝴蝶、禽鸟等相搭配,画面中留有部分的空白与画面主体相呼应。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中,左侧的画面中伸出了一枝带有果实的枝叶,上面站有一只小鸟。以一波三折式的横向上调继下垂而后上行的走向,带动画面均衡之势。画面简约含蓄、通过精炼的绘画形式对近景的表现,来彰显生命之生机与活力。佚名的《蔬荷沙鸟图》中,画面的右下角有一片枯荷叶。枯荷叶的上方则是一个站有沙鸟的莲蓬,莲蓬以右下角向左上角出势生长,整体呈对角线式的动势。莲蓬向左上方生长的走势是带有弧度的,作者通过对其弧度的刻画来表现莲蓬走势的张力感,从而使得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视觉感。
总的来说,宋代的绘画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至今熠熠生辉,其作品中的自然与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我们通过对其构图艺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对当下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马焯文(1994.2.6-),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