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反馈、教学气氛不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深入探索和推进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更好地满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历史时代需要。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原有单纯灌输与被接受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关 键 词] 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68-02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所阐明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体现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联系的经济规律,为其他经济金融类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和思考,不仅是课程本身发展,更是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的需要,更是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历史时代的需要。
一、新时代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1]”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2]”。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求在高校教学中重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和主导地位,持续发挥政治经济学课程在金融学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中的基础作用,深入探索和推进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部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政治经济学课程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主要采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研究生产关系问题。通过学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教学改革和方法的创新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非矛盾,而是更有利于原著、原文、原理的吸收和内化。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反馈、学生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一)教师授课单一、陈旧,教学内容以书本理论知识的满堂灌为主
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通过科学的抽象法来进行,而科学的抽象法既要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又要注重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两者辩证统一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授课内容的更新,只是照本宣科,读文件、读理论,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从现象中抽象出理论本质的过程,造成授课内容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脱节,形式化和虚拟化比较严重,课堂缺乏吸引力。这种内容单一、交流单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
(二)课堂内外缺乏师生的互动反馈,教学效果不理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课堂内外师生的对话、交流和互动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教学理念僵化,缺乏师生互动反馈,认为政治经济学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理论,就先要机械地传授理论,认为理论课的学习就是以理论的记忆、接受为目标,这样单纯灌输的教学容易消除具体教学实践的差异。而实际上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逻辑性很强,从分析重商主义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明辨是非优劣,有助于在批判、借鉴、选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内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三)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兴趣不高,难以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效果、效率和效益,也就是教师要充分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投入取得预期甚至更大的教学效果。部分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缺乏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策略,不能较好地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干巴巴的理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课堂教学中不能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造成学生消极抵抗,被动地思考或者敷衍式学习,形成“老师教不好、学生不愿学”“学生认为老师没水平、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的恶性循环怪圈。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任何一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首要前提是必须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否则,轻则辛苦徒劳而一无所获,重则东施效颦、南辕北辙,歪曲事物本身原貌,产生错误的观点,获得错误的结论。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目标是更有助于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利用这种必然性去组织社会经济运行;认识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顺其潮流而勇往向前。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关系到课程内容讲授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置于历史背景和時代变迁中,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课程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还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政治经济学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泉[3]”,它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来进行,经过多次实验获取相关数据得出科学结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不能在实验中进行。要改变教学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避免宣读文件式授课方式,就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在纵横交错、凌乱庞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归纳、总结并尊重、利用经济规律,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在经济生活实践当中”。因此,要探寻其本质的必然因素,就必须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用科学的方法做披沙拣金和去粗求精的分析工作。比如,在货币的职能授课中,在不同的场合分析货币不同的职能。
(二)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达成个性化学习体验”。课堂提问互动、课下交流反馈是教师传达知识、输出信息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知识认知。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这是人的本质。把学习看作一种“劳动”,学生在政治经济学中学习,不仅与其课程本身的难易有关,更取决于主观学习的自由性、自觉性,即本身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愿意在学习这项“劳动”中发挥体力和智力,在学习“劳动”中砥砺意志、铸魂强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会感觉学习是一种强加的负担。比如,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众说纷纭,总结出辩证统一、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愿意去学习、了解市场资源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增强吸引力,赋予理论以新的活力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的安排,对于教学难点、重点有区分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案例阐释。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向,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掌握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便于学生有精力和兴趣对学习内容理解、消化和吸收。比如,在剩余价值理论教学中,对剩余价值率的理解比较容易,通过“延长下班时间”“加班”产生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大多数学生也能快速提供,但是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就需要深入对比、辨析,在主次分明、轻重有别的教学设计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坚持问题导向,将PBL教学法应用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称为问题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难易适当、贴近实际、有意义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在分析问题、查找依据、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取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教师通过不断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来引导教学。这种“寻宝”式问题导向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主动学习、信息加工、解决问题、借助资源等综合能力。
在PBL教学中,主张学生自觉探究问题的答案,而并非教师直接“揭秘”,教师帮助学生提供背景和学习资料,使其自主破解问题、收获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一般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以有目的的问题为导向。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将问题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设置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相匹配的问题,还需要创设与问题相契合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和破解问题。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期待学生客观、被动接受了“填鸭式”的教学内容,而是主动去“寻宝”,进行知识的意義建构。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借助知识经验、资料参考和老师引导,获取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挖掘自身的潜能。
第三,团队共同合作学习。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主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探究学习,一般4~6人一个小组为宜,小组之间分工协作,各自承担工作任务,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破解问题的办法,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收获了答案和答案背后的知识积累,也培养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上海经济研究,2020(10):6-8.
[2]姚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式微原因探析和高校思政课困境破解[J].《资本论》研究,2018,14(00):84-89.
[3]刘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12(1):4-17.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068-02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所阐明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体现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联系的经济规律,为其他经济金融类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和思考,不仅是课程本身发展,更是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的需要,更是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历史时代的需要。
一、新时代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1]”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2]”。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求在高校教学中重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和主导地位,持续发挥政治经济学课程在金融学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中的基础作用,深入探索和推进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部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象
政治经济学课程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主要采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研究生产关系问题。通过学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教学改革和方法的创新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非矛盾,而是更有利于原著、原文、原理的吸收和内化。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反馈、学生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一)教师授课单一、陈旧,教学内容以书本理论知识的满堂灌为主
政治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通过科学的抽象法来进行,而科学的抽象法既要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又要注重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两者辩证统一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授课内容的更新,只是照本宣科,读文件、读理论,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从现象中抽象出理论本质的过程,造成授课内容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脱节,形式化和虚拟化比较严重,课堂缺乏吸引力。这种内容单一、交流单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
(二)课堂内外缺乏师生的互动反馈,教学效果不理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课堂内外师生的对话、交流和互动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教学理念僵化,缺乏师生互动反馈,认为政治经济学课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理论,就先要机械地传授理论,认为理论课的学习就是以理论的记忆、接受为目标,这样单纯灌输的教学容易消除具体教学实践的差异。而实际上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逻辑性很强,从分析重商主义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明辨是非优劣,有助于在批判、借鉴、选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内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三)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兴趣不高,难以理解课程教学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效果、效率和效益,也就是教师要充分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投入取得预期甚至更大的教学效果。部分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缺乏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策略,不能较好地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干巴巴的理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课堂教学中不能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造成学生消极抵抗,被动地思考或者敷衍式学习,形成“老师教不好、学生不愿学”“学生认为老师没水平、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的恶性循环怪圈。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任何一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首要前提是必须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否则,轻则辛苦徒劳而一无所获,重则东施效颦、南辕北辙,歪曲事物本身原貌,产生错误的观点,获得错误的结论。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目标是更有助于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利用这种必然性去组织社会经济运行;认识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顺其潮流而勇往向前。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关系到课程内容讲授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置于历史背景和時代变迁中,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课程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还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政治经济学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源泉[3]”,它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来进行,经过多次实验获取相关数据得出科学结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不能在实验中进行。要改变教学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避免宣读文件式授课方式,就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在纵横交错、凌乱庞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归纳、总结并尊重、利用经济规律,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在经济生活实践当中”。因此,要探寻其本质的必然因素,就必须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用科学的方法做披沙拣金和去粗求精的分析工作。比如,在货币的职能授课中,在不同的场合分析货币不同的职能。
(二)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达成个性化学习体验”。课堂提问互动、课下交流反馈是教师传达知识、输出信息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知识认知。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这是人的本质。把学习看作一种“劳动”,学生在政治经济学中学习,不仅与其课程本身的难易有关,更取决于主观学习的自由性、自觉性,即本身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愿意在学习这项“劳动”中发挥体力和智力,在学习“劳动”中砥砺意志、铸魂强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会感觉学习是一种强加的负担。比如,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众说纷纭,总结出辩证统一、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愿意去学习、了解市场资源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增强吸引力,赋予理论以新的活力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的安排,对于教学难点、重点有区分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案例阐释。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向,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掌握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便于学生有精力和兴趣对学习内容理解、消化和吸收。比如,在剩余价值理论教学中,对剩余价值率的理解比较容易,通过“延长下班时间”“加班”产生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大多数学生也能快速提供,但是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就需要深入对比、辨析,在主次分明、轻重有别的教学设计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坚持问题导向,将PBL教学法应用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称为问题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难易适当、贴近实际、有意义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在分析问题、查找依据、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取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教师通过不断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来引导教学。这种“寻宝”式问题导向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主动学习、信息加工、解决问题、借助资源等综合能力。
在PBL教学中,主张学生自觉探究问题的答案,而并非教师直接“揭秘”,教师帮助学生提供背景和学习资料,使其自主破解问题、收获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一般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以有目的的问题为导向。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将问题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设置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相匹配的问题,还需要创设与问题相契合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和破解问题。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期待学生客观、被动接受了“填鸭式”的教学内容,而是主动去“寻宝”,进行知识的意義建构。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借助知识经验、资料参考和老师引导,获取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挖掘自身的潜能。
第三,团队共同合作学习。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主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探究学习,一般4~6人一个小组为宜,小组之间分工协作,各自承担工作任务,共同查找资料、讨论破解问题的办法,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收获了答案和答案背后的知识积累,也培养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上海经济研究,2020(10):6-8.
[2]姚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式微原因探析和高校思政课困境破解[J].《资本论》研究,2018,14(00):84-89.
[3]刘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12(1):4-1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