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拍摄中的常用手法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拍摄中,由于各个导演和摄像师的艺术习惯与技术水准各不相同,就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风格迥异的拍摄手段表现剧本内涵,同样的剧本,不同导演执行,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影片形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什么风格来断言某部影片的成败,最终的艺术价值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好莱坞也好,张艺谋、冯小刚也罢,都有一套自己的手法,我们DV爱好者可以在众多导演的作品中学到很多东西,直到有一天形成咱们个人的风格,这期间,了解一些影视拍摄中的常用手法是必须的,这次以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的《地下》为例,看看这部影片中对色彩、光影和特效等基本影视技术的运用特点,对我们丰富DV拍摄手法很有好处。
  
  


  
  图01.
  
  影片大量镜头都是在夜晚或黑暗的地下环境拍摄,灯光的设置占了很大工作量,把光影灵活掌控起来,得到的效果往往不错。这个画面是一对乐队走过街巷,在灯光的照射下,投影到了街道的墙上,形成了艺术性极强的剪影效果,在现实和虚幻间,剪影的形态是真实人物的抽象与具象的融合,给人一种神秘迷离的感觉,这种感觉加深了内容的气氛深度。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拍摄中,尝试使用这样亦真亦假的手法,不是拍什么内容都要必须直白地对着摄像机,而隐喻含蓄一些,有时候更妙,但要注意,这种剪影式画面最好和实景人物画面相结合,避免让观众产生误解,甚至看不懂。
  
  图02.03.04.
  
  这三个镜头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就是运用前景进行框架式拍摄。这是影视拍摄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即可交代环境,又能限定观众的视觉范围。图2以窗户的外框作为画面边界,用窗帘分割画面比例,真实环境下表现了人物的现场感,而画面也不会觉得太空。图3,用窗户的外框和玻璃隔离开了室内环境和室外人物,逆光的运用可以把玻璃的质感突出,画面立体感更好一些,除了精确的构图,此时最关键的是光线的控制要恰到到处,尤其是人物面部反差和玻璃质感之间的合理比例光比,相当关键。图4则通过船只的舷窗向外看,前景舷窗的金属框架处于景深之外,背景整体场景作为焦点,和之前两个框架式构图稍有不同,此处给观众的感觉更像身临其境地观察着框架之后的一举一动。
  
  图05.06.07.
  
  作为战争题材影片,战场上的硝烟和轰炸之后的断壁残垣是必须的场景,在置景和取景时,要以气氛环境真实可信、具备视觉冲击力为基础,构图的取舍与演员位置都需要精心安排。图5,人物为前景,近景别位于画面右侧,背景是爆炸的场景,利用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关系,此时既能清晰展现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又能较为宽阔地表现出背景环境的爆炸与危险,人景合一。图6,使用了全景对角线构图,爆炸形成的燃烧火堆放置于画面两个对角,中间是一条路,惊慌失措的老虎沿着这条路逃窜,而路的周围则是战争形成的建筑废墟。在这样的置景下,现场具有了足够多的战争信息。与此相仿,图7,人物是抱着孩子的妇女站在倾倒的建筑前,茫然而麻木地呆望着,位于画面右侧,视线延伸向画面左侧,使用中景景别,由于人物和背景较近,都在景深范围之内,基本上清晰完整地展示了人物与背景的所有细节。
  
  


  图08.
  
  这个一个标准的一对二的三人对话构图,采用了近景别外反拍,三个人物各占画面的三分之一,此构图经常使用在一般的多人对话情节中,拍摄时候,可以根据创作要求,设置摄像机离主体的距离,从而方便控制中心人物和背景人物的景深范围。外反打的两个对话主体,要保持一致的景别、景深、曝光和构图等技术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顺利流畅地切换剪辑。
  
  
  图09.10.11.
  
  如果主体人物之外,背景还有很多动态内容,比如众多的陪衬人物等,可用这几种构图模式拍摄。图9,让人物近景正面靠近镜头,这样,视觉重点就在前景人物身上,背景中的动态人物仅作环境场景烘托。图10,让人物以全景别或大全景面对背景中的人物,这样创造了一种引领观众视线的背影效果,从而给人一种现场感和真实感。图11,和上面的背影类似,此画面采用了近景别的背影,人物的姿态动作表现充分,而背景中众多的群众演员虽然纷繁复杂一些,但是因为组成了一个整体的画面元素,并不会干扰前景人物的表演。同时,拍摄中可以采用高角度或上下摇移等镜头运动方式,进一步强化这个构图的单纯性。
  
  图12.
  
  这是典型人造光源的夜景,布光采用前侧逆光,用于整体照明,此时的布光原则需要尽量接近真实的路灯感觉,既要保证拍摄曝光的足够照度,又要不能过于明亮,失去真实感。目前国内很多电视剧的夜景灯光布置非常草率,明显存在违反视觉规律的亮度,夜景拍摄成了白天一样的感觉,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虽然电视摄像机感光器的动态范围较电影胶片小很多,但只要认真布光,适当补光,调整各个明暗部位的质感和层次,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曝光区域内,比如三到四挡光圈的明暗对比度差别,依然可以拍摄出不错的模拟夜景来。
  
  图13.
  
  使用了前侧上散射光,前景的道具间缝隙给人物留下表演的画面区间,紧凑中反衬环境的狭窄,照明光线的方向和同场景的大景别场景保持一致,避免因分镜头拍摄,导致灯光光位发生变化,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帽子不能遮挡面部表情和眼神,这需要演员和灯光师共同精确协调来完成拍摄。
  
  图14.
  


  
  这个镜头拍摄的很巧妙,画面平分了左右两部分,两个人物一明一暗、一虚一实,室外明处的人物清晰完整,室内人物则只有一个剪影,符合灯光室内的情景,而这个剪影人物的动作则非常准确而鲜明地告诉观众他的实际行为,那就是极度警觉地持枪的自卫状态。可以说这个镜头非常具有创意,显示出导演的卓越画面感和艺术水准。
  
  图15.
  
  可以利用环境道具作为人物中间的表演符号,这道具和人物的状态息息相关,一靠一扶之间,真实的同时,也会给演员的肢体语言表达创造发挥的空间。当我们对演员的表演无法到位而着急的时候,不妨考虑使用适当的道具给他机会。
  
  图16.
  
  对于面部拍摄,这种大特写是不错的常用景别,可是很多人并不习惯这么拍,拍人物肖像的时候,大多考虑的是完整的构图,老是舍不得,或许叫不敢这么大胆地进行剪裁。其实,没关系的,并不是非得黄金分割法地拍肖像才是合理的,别拘泥于任何教材,只要拍摄的画面符合情节,就是对的。此类大特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非常生动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细微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有利于细腻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深层性格特色,再有,还能虚化掉背景的杂乱,即使环境布置不太严谨,也不会对主体有多大影响。
  
  图17.
  
  这个构图也很经典,画面左右部分是两个区域,左面人物在主光源下,进行的动作是关注的主要内容,右面的人物衬托一下主体,此时,右面衬托人物不可做过大的动作和夸张表情,以免干扰左侧人物的主要地位。
  


  
  图18.19.
  
  这是一个对打的镜头,对话中的两个人物采用了相同的机位高度,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单机分镜头拍摄,一定要保证摄像机的视角高度是一样的。大家可以从画面中背景的家具高度上看出这个镜头拍摄是非常严格的。通过人物的高度变化,表达此时人物的压力关系,这个画面中,男人眼神由低向高,女人由高向低,正好形成对视的关系。对打镜头拍摄中,这样的视觉关联是剪辑最基本的要求。
  
  
  图20.21.22.23.
  
  烟雾效果在影视拍摄中也很重要,就像舞台表演一样,真实的过于清晰,反倒不利于情节和气氛的营造。这几个不同的镜头,很有一些中国画似的含蓄。通过利用自然的雾气也好,通过烟雾师施放烟雾也罢,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一种迷茫的环境,这样,可以屏蔽掉不想拍摄到的景物,或者柔化一下场景,如果有光线照射,则更能体现现场的光线作用,搭建起一种空气透视的立体感,使画面生动起来。本片中,就有大量的镜头使用了这个手法,要注意的是,烟雾施放要根据情节需要确定烟雾强度、方向和层次,不能喧宾夺主。我们普通的DV爱好者拍摄这样的烟雾效果,可以等待环境自然产生的雾气,一般早晚时间较多,或者,买几块很便宜的烟饼,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加上工作人员的手工扇风,不断实践之后,相信一样能够以假乱真地达到想要的效果。
其他文献
方案简介    李久元与青哥、刘东、小建人称“西马四兄弟”,他们所在的村子历来以种蔬菜为业,地少利薄,年轻人都离开土地另谋生计。凭借地利,四兄弟做钢材生意起家,到了2009年,除老李,三兄弟仍做钢材生意。而老李却在百里之外的渤海滩涂上养起了海鱼。北方俗语:一鲆二镜三鳎目,说的是从前最美味的三种渤海鱼。现在由于渤海污染,这些鱼几近绝迹。老李循着这个传说,专门养殖已经绝迹的鳎目和鲆鱼。眼下,四兄弟出有
期刊
影片内容     虽然电影已经变成了上下集,但影片依然保持了三段故事,三对演员,三段时空,分别讲述2029年的未来、2009年的现在和1976年的过去。到底这部《成都,我爱你》是否真像出品方说的那样“有更宽广的视野,并且不受地域和文化的限制,艺术与商业并存。”票房会告诉我们一切。    聊聊:您如何定义《成都我爱你》?  陈伟明:应该说这部影片和《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一样是部城市主题的
期刊
炎夏时节,2009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展北京赛区的评选完美落幕。我们从影视类一百多件作品的选拔中,看到了许多新鲜活泼的创意“小点心”,虽然不是“大餐”,但在影像表达的成长之路上,这些尽情拍摄的足迹必将为学生们翻开新的一页。      一等作品  《雀巢咖啡—清醒篇》  作者的话  在构思的时候我们列举了一些关键词,比如“咖啡”、“雀巢红杯子”、“提神”、“困”、“早晨”等等,我们就这些关键词
期刊
李隆实验作品《缸》、《窗》制作教程    实验影像中的画面和声音处理是完全为作者表达情感和感受的重要因素。已经有过几部实验电影经验的我,目前一直在对概念的思想表达和影像声画空间的表现形式做一些探讨和研究。我的短片在表现形式上应用到一定的后期技术,当然,技术是为打造影像形式,而形式感最终要表达作品思想,可以说技术完全为思想服务。《缸》和《窗》是我“玻璃系列”作品中的前两部,是我在进入艺术创作初始状态
期刊
电影《成都,我爱你》背后的故事    崔健任导演之一的电影《成都,我爱你》作为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影片即将上映。      虽然,这一次是和拍摄《八月照相馆》的韩国导演许秦豪、《香港制造》的导演陈果“同台献艺”,但崔健导演尚属“新人”。尽管在此之前,崔导曾拍了手机电影《修复处女膜年代》。  投资人依然是中博传媒——中国最大的手机电影内容供应商。有人说该公司董事长陈伟明先生是中国的“手机电影之父”,也许
期刊
前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在他41岁那年,凭借《地下》再次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大奖,他用一个荒诞的戏剧形式来完成了对南斯拉夫的纪念,这其中有无尽的乡愁,有不惑之年的生命感受,还有对于电影的依赖和自我释放。    《地下》的另一个译名叫“没有天空的城市”,这也许是更能解读电影本质的一个名称。对于那个遥远的东欧国家,我们其实知之甚少,我们知道铁托,我们知道电影《桥》,
期刊
库斯图里卡在其卓越的影片《地下》中,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性格,人性中的善与恶做了深刻的反省和强烈的批判。影片的故事复杂而荒诞,编剧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奇特的看似很难在现实中发生的故事象征了历史和现实中种种最为真实的东西。我们可以借用文学中的一个名词,将《地下》的编剧手法称作“魔幻现实主义”。      图01.02.     首先我们看看编剧是怎么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又颇为夸张的人物,黑仔和马路可。影片一开
期刊
在自驾车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人这样想,如果车上有其他人或者有谁可以可以抽身出来拍摄窗外的流动风景就好了?来自意大利的品牌曼富图,就有这样一款新品——241v吸盘式云台能够满足您这个小小的愿望。    吸附能力    这款产品自重仅仅1.5Kg,可以架设各类数码单反照相机和常见的数码摄像机。在第一时间拿到这款产品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试验了一把,结果显示只要是光滑的表面都能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车身、车窗、
期刊
使用DV拍摄日全食科教片  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日全食天象,小时候听到的“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可以在长大之后有幸遇见,作为一个DV爱好者,这也是拍摄纪录片的一个好机会。据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日全食纪录片是孙明经大师在1936年拍摄的。对于那次拍摄而言,这次将用DV记录日全食的过程,完成一次现代的夸父追日。      DIY的材料  除了ND滤镜,常用于观测用途的也就是巴德膜了。作为专业的
期刊
电影,从来就不应该是包在象牙塔里的神圣金杯,它的诞生之初就与娱乐密不可分。这一次我们分析的《地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而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用一种近乎癫狂、恶搞的方式,带领观众暂时脱离的现实的痛苦,同时回顾了国家多年来经历的一切。这个段落是电影中的一个小高潮:迫于革命党的欺骗,老革命家黑仔生活在地下十余年,因为儿子婚礼上的一次意外爆炸,他终于得偿所愿能够上到地面再次参加实际上早已结束的革命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