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文学长河之中,众多文人墨客的优秀作品都和他们的人生际遇有关。因此,这篇文章主要选择他们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文人进行分析,寻找对文人墨客文学创作影响的事件,分析其人生际遇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但看悲欢离合—豪放词人苏东坡
苏东坡,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用他的话说,就是充满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境遇之下,他也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一生,很少有升迁的机会,但他却又有如此高的觉悟。似乎他一直在失败,但从未被打倒,还创作出很多的文学作品,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他做官多年,却总是被小人陷害,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悟出很多人生哲理。他所到之处,政事通明。20岁时,他一举高中,名动京师。34岁时,他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两年之后,他创作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此新奇的想象力,是众多文人墨客不能比拟的,把西湖比作西子,用装束代表天气,写活了西湖美景。42岁时,他惨入冤狱,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免被处死。随后,他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次文字狱,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随后在赤壁,他前后创作两篇《赤壁赋》,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更是对他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能在这种境遇下写出这样豁达开朗的作品,可见苏东坡的心境是有多么宽广!自此以后,很多人生疑惑都被他一一解开。苏东坡也完成了人生的蜕变:那份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是他一生的写照。
纵使苏东坡的生活有很多坎坷,但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才让他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用豁达的气度开创了豪放词派的先河。他的作品见解独到,影响千古,至今依旧值得人们品味,值得一代代人一直传唱下去。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精神得到广泛的传承。
二、历尽物是人非—婉约词人李清照
相较于苏东坡的豪放词,李清照的词更加细腻,且拥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作为一位女词人,她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至今品读依旧能够感受到这位词人细腻的心思和独特的感情。李清照的前半生生活很富裕,家庭阔绰,特别是在父亲李格非的影响下,李清照很小就能够舞文弄墨。“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凭借这短短12个字,其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情感流露,是无人可比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便是李清照的独特之处。每当捧起李清照的诗仿佛都能和她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其对于细节的把握,总是值得人来称赞一番。例如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仅仅通过16个字就将一幅泛舟荷花池的美好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荷花丛中,时值六月,因为不熟悉水中路况,误入了鸥鹭的栖息地,因为船只的惊扰,使得鸟类齐飞。有鸥鹭、有荷花、有溪水,这是一个如梦似幻的情境,又非常真实。在那时,李清照也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而这样的日子又是如此的短暂,温暖与舒适瞬间被打破。
李清照经历了家道中落,国家灭亡,一生颠沛流离,找不到栖身之所。但是,她又不愿服输,即使步入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凄惨晚年,也依然殚精竭虑、日复一日地编著《金石录》,她一直对抗着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而她的坚持,也是对丈夫的一种承诺,她想要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这样的魄力着实令人佩服。例如《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她对自己一生的寻觅,而这种寻觅,终究是徒劳的。这些情都是通过她的诗词表现出来的。在她南渡之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作为宋人最后的倔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她对徽宗父子丧权辱国的深深讽刺。时至今日,历史已经无法改写,但是她生活前后的强烈对比却没有使她意志消沉,虽然我们哀叹她生活的不幸,但是在那个时代,前后的巨大反差沉淀出了这个杰出的女词人。而这些词作足以警醒后世,让后人看到她,看到她面对命运时的抗争,看到那个时代的黑暗。
三、举剑仰天长啸—浪漫诗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赞誉“诗仙”。他存世的诗句有上千篇,大多数被收录在《李太白集》中。李白的诗大多为五言、七言的绝句。在《早发白帝城》中,游于彩云之间,哪怕是远在千里的江陵也要一日归还,轻舟两岸猿声,万山重叠之中,无不透露出李白被赦免后的快乐心情。
但就在李白中年愤慨之际,他又流露出男儿的满腔热血,他有豪情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他的很多诗篇都流露着真实的自我。热血是掩盖不住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洞彻天地。而这样的艺术概括,正是李白在诗歌中寻觅的意义。这份气魄,是李白诗歌的魂;这份精神,是李白仙风傲骨所体现出来的。也只有这样的仙风傲骨才能写出惊天动地的诗篇。
我们在哀叹李白一生的同时,也很荣幸能够读到李白的诗篇,他的诗中无不透露着他内心的感受,杯酒入肠,吐露出来的是那份豪情壮志,是那份雄伟壮阔,是那充满想象力的诗篇,是他对现实最有力的回击。这便是李白,这便是诗仙。
四、满腹才华无处—诗之鬼仙李贺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时代,除了诗仙李白,还有诗鬼李贺。他也是那个时代最浪漫的诗人之一。他本身性格矛盾,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处在矛盾与冲突之中,这样的性格使他一辈子都陷入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个时候,诗歌成为他排解痛苦、宣泄情感、协调矛盾的唯一途径。他的诗语言奇丽、构思巧妙,很有想象力,但是这样的想象力又不拘一格,似乎难以找到规律。这正是由于他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加上生活的境遇,苦乐交织,共同串起他诗歌的特征。李贺创作的诗歌都很有研究价值,处处透露着其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首先,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渴望与希望。李贺是唐高祖李渊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后代,少年学习时,他就自视甚高。同时,李贺确实拥有过人的才能与诗歌天赋,从小便才华横溢。如《高轩过》:“华裙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这样一篇诗作,竟然出自一个七岁孩子之手,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诗歌本身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足够彰显他的才华。其在十五六岁时便与先辈李益齐名。名门后裔加上少时才华,使得李贺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但他本身的傲慢与自负,也全部流入诗歌之中。可这样的处境并没有持续多久,他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破灭。表面上他是宗族后裔,但是实际上宗族并没给李贺带来多少荣耀,却给了他根深蒂固的皇室贵族的观念,他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向往着过贵族公子的生活。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反的,他满腔的热血,抵不过家道中落,他的家境已经是“衣如飞鹑马如狗”了。李贺的傲慢与自负很难为他在政治上打开一条通道,如果他能够在为官的道路上认清现实,也不至于如此绝望与痛苦。但是失败对他来说太残酷了,他内心痛苦、绝望,却又在绝望的同时做着白日梦。李贺并不甘平庸,他对自己的勉励大多在诗歌之中。可能是心中种种的情感互相碰撞,还有他那些想象力丰富且又独特的诗歌,可能都是他自身的写照。
李贺的一生是在矛盾与痛苦中度过的,他的诗篇无不是他生活的写照。而他的种种人生际遇,都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源。他本身的经历与他的诗篇构成紧密的联系。也许那奇特的想象,正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虚妄的希望。即使生活悲惨,但希望仍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文人正是在坎坷与困境的磨砺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一篇篇诗、一句句词,这些诗词至今依旧闪亮。纵观这些文人的一生,都经历了痛苦與磨难,他们虽然肉体上备受打击,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们的精神是高贵的。他们在遭遇磨难时候的选择,也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即使在今天,我们依旧享受着他们带来的文化盛宴。试想,这样的作品怎能不为后世所传唱,这样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去用心品读呢?
一、但看悲欢离合—豪放词人苏东坡
苏东坡,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用他的话说,就是充满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境遇之下,他也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一生,很少有升迁的机会,但他却又有如此高的觉悟。似乎他一直在失败,但从未被打倒,还创作出很多的文学作品,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他做官多年,却总是被小人陷害,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悟出很多人生哲理。他所到之处,政事通明。20岁时,他一举高中,名动京师。34岁时,他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两年之后,他创作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此新奇的想象力,是众多文人墨客不能比拟的,把西湖比作西子,用装束代表天气,写活了西湖美景。42岁时,他惨入冤狱,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免被处死。随后,他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次文字狱,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随后在赤壁,他前后创作两篇《赤壁赋》,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更是对他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能在这种境遇下写出这样豁达开朗的作品,可见苏东坡的心境是有多么宽广!自此以后,很多人生疑惑都被他一一解开。苏东坡也完成了人生的蜕变:那份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是他一生的写照。
纵使苏东坡的生活有很多坎坷,但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才让他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用豁达的气度开创了豪放词派的先河。他的作品见解独到,影响千古,至今依旧值得人们品味,值得一代代人一直传唱下去。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精神得到广泛的传承。
二、历尽物是人非—婉约词人李清照
相较于苏东坡的豪放词,李清照的词更加细腻,且拥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作为一位女词人,她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至今品读依旧能够感受到这位词人细腻的心思和独特的感情。李清照的前半生生活很富裕,家庭阔绰,特别是在父亲李格非的影响下,李清照很小就能够舞文弄墨。“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凭借这短短12个字,其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情感流露,是无人可比的,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便是李清照的独特之处。每当捧起李清照的诗仿佛都能和她进行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其对于细节的把握,总是值得人来称赞一番。例如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仅仅通过16个字就将一幅泛舟荷花池的美好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荷花丛中,时值六月,因为不熟悉水中路况,误入了鸥鹭的栖息地,因为船只的惊扰,使得鸟类齐飞。有鸥鹭、有荷花、有溪水,这是一个如梦似幻的情境,又非常真实。在那时,李清照也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而这样的日子又是如此的短暂,温暖与舒适瞬间被打破。
李清照经历了家道中落,国家灭亡,一生颠沛流离,找不到栖身之所。但是,她又不愿服输,即使步入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凄惨晚年,也依然殚精竭虑、日复一日地编著《金石录》,她一直对抗着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而她的坚持,也是对丈夫的一种承诺,她想要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这样的魄力着实令人佩服。例如《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她对自己一生的寻觅,而这种寻觅,终究是徒劳的。这些情都是通过她的诗词表现出来的。在她南渡之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作为宋人最后的倔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她对徽宗父子丧权辱国的深深讽刺。时至今日,历史已经无法改写,但是她生活前后的强烈对比却没有使她意志消沉,虽然我们哀叹她生活的不幸,但是在那个时代,前后的巨大反差沉淀出了这个杰出的女词人。而这些词作足以警醒后世,让后人看到她,看到她面对命运时的抗争,看到那个时代的黑暗。
三、举剑仰天长啸—浪漫诗仙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赞誉“诗仙”。他存世的诗句有上千篇,大多数被收录在《李太白集》中。李白的诗大多为五言、七言的绝句。在《早发白帝城》中,游于彩云之间,哪怕是远在千里的江陵也要一日归还,轻舟两岸猿声,万山重叠之中,无不透露出李白被赦免后的快乐心情。
但就在李白中年愤慨之际,他又流露出男儿的满腔热血,他有豪情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他的很多诗篇都流露着真实的自我。热血是掩盖不住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洞彻天地。而这样的艺术概括,正是李白在诗歌中寻觅的意义。这份气魄,是李白诗歌的魂;这份精神,是李白仙风傲骨所体现出来的。也只有这样的仙风傲骨才能写出惊天动地的诗篇。
我们在哀叹李白一生的同时,也很荣幸能够读到李白的诗篇,他的诗中无不透露着他内心的感受,杯酒入肠,吐露出来的是那份豪情壮志,是那份雄伟壮阔,是那充满想象力的诗篇,是他对现实最有力的回击。这便是李白,这便是诗仙。
四、满腹才华无处—诗之鬼仙李贺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时代,除了诗仙李白,还有诗鬼李贺。他也是那个时代最浪漫的诗人之一。他本身性格矛盾,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处在矛盾与冲突之中,这样的性格使他一辈子都陷入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个时候,诗歌成为他排解痛苦、宣泄情感、协调矛盾的唯一途径。他的诗语言奇丽、构思巧妙,很有想象力,但是这样的想象力又不拘一格,似乎难以找到规律。这正是由于他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加上生活的境遇,苦乐交织,共同串起他诗歌的特征。李贺创作的诗歌都很有研究价值,处处透露着其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
首先,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渴望与希望。李贺是唐高祖李渊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后代,少年学习时,他就自视甚高。同时,李贺确实拥有过人的才能与诗歌天赋,从小便才华横溢。如《高轩过》:“华裙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这样一篇诗作,竟然出自一个七岁孩子之手,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诗歌本身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足够彰显他的才华。其在十五六岁时便与先辈李益齐名。名门后裔加上少时才华,使得李贺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但他本身的傲慢与自负,也全部流入诗歌之中。可这样的处境并没有持续多久,他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破灭。表面上他是宗族后裔,但是实际上宗族并没给李贺带来多少荣耀,却给了他根深蒂固的皇室贵族的观念,他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向往着过贵族公子的生活。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相反的,他满腔的热血,抵不过家道中落,他的家境已经是“衣如飞鹑马如狗”了。李贺的傲慢与自负很难为他在政治上打开一条通道,如果他能够在为官的道路上认清现实,也不至于如此绝望与痛苦。但是失败对他来说太残酷了,他内心痛苦、绝望,却又在绝望的同时做着白日梦。李贺并不甘平庸,他对自己的勉励大多在诗歌之中。可能是心中种种的情感互相碰撞,还有他那些想象力丰富且又独特的诗歌,可能都是他自身的写照。
李贺的一生是在矛盾与痛苦中度过的,他的诗篇无不是他生活的写照。而他的种种人生际遇,都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源。他本身的经历与他的诗篇构成紧密的联系。也许那奇特的想象,正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虚妄的希望。即使生活悲惨,但希望仍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文人正是在坎坷与困境的磨砺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一篇篇诗、一句句词,这些诗词至今依旧闪亮。纵观这些文人的一生,都经历了痛苦與磨难,他们虽然肉体上备受打击,生活穷困潦倒,但他们的精神是高贵的。他们在遭遇磨难时候的选择,也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即使在今天,我们依旧享受着他们带来的文化盛宴。试想,这样的作品怎能不为后世所传唱,这样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去用心品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