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可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通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研究,结合平常的工作,在此谈谈个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明确一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境,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
  2 创设自主学习气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通堂课由教师不停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和观念,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教学气氛严肃而沉闷。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如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生活中"美的事物"与数学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爱屋及乌"的连锁反应,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真体会这种理念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且效果好。
  笔者在教“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时,首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形状,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然后让同学说说这些图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看谁想得又快又多又准确,同学们挖空心思地想,激烈地互相评议,这时整个课堂氛围便活跃起来。有个同学居然说“还是轴对称好看,因为我们的脸是轴对称的,不对称就不好看。”这下把全班学生逗笑了,课堂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同学们自己几乎把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全部总结和概括了出来: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的物体给人以端庄、大方、稳重、气派的感觉;中心对称的图形或物体给人以旋转、跳跃、运动、活泼的印象。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增加了美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审美的情趣。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探索、讨论、交流中弄懂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和特点。接着笔者又启发同学们对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与数学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联系进行研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非常活跃。整堂课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是和学生一起交流,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总目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设计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中,可以让他们从实际活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是怎样购物的,并且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从实际当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学会人民币运用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处处需要数学知识。再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提前布置学生用细木条或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做好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感受一下,我还请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哪些建筑使用了三角形,哪些地方使用了平行四边形,各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样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生活性、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藏着数学的奥妙,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关键词】 生活 数学 应用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投掷过硬币。可是,你知道吗,掷硬币并非最公平的。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
期刊
【摘 要】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没有很好的预习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课前预习的意义、预习的方法两个方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不仅在教育内容上要引人入胜,还要在方法上讲究寓教于乐,要努力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欢乐、轻松、有趣、生动、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
期刊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我们教师面临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
期刊
【摘 要】 “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的“师生互动”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随着薪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渗透,在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充满人性的课堂教学互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地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有不同于一般人际交往的地方,它是以促进学生发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
期刊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热爱学生的感情,就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巨大力量,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思想教育的催化剂,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心实意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师爱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书育人要取得成效,除了教师应具备一定业
期刊
学习目标:①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②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③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体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语言文字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1 由“旧”引“新”  (学习程序:先独立完成填空题,然后同桌交流。时间5分钟)  忆一忆,我会用字母表示加
期刊
【摘 要】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教学 思维 培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