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即:明确目的,更新教育观念;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要“用活”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成就感。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当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甚至十分厌恶,那应该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那也应该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下列两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
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为了解决如上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的,更新教育观念
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抓好双基;二是培养能力;三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要破除那种把数学教育看做应试教学,搞题海战术,搞压宝式數学,只注重方法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的做法。数学教学目的是发掘造就人才,提高公民素质。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迅猛激变充满竞争的多极世界,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想提高全民素质,必须加强义务教育而数学教育。
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本身具有很高文化价值和巨大魅力,它不仅能使人脑开阔,思维严谨,思维敏捷,更具有培养人的思想品质、提高公民素质的功能。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把握这门艺术,才能发挥数学发掘造就,健全,和谐现代化人格的教化功能,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以应付考试为动力,重书面文化,重拔尖升学,以分数定高低,而忽视了数学思想的教育,忽视了能力培养,以致形成高低分的现象。而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多数,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及教化功能,着重培养人的发展创造力。素质教学当然也不排斥传授知识,不排斥拔尖升学考试,而是更加注重知识,注重教学思想和意识,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改革的必然,是培养现代话人才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必将代替应试教育。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内容是课本规定了的,但是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例如教学中注意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易被学生注意。如讲充要条件时,引入例子,张三是人,张三不一定是老师;张三是老师,则张三一定是人。所以,“张三是老师” 是“张三是人”的充分条件,“张三是人”是“张三是老师”的必要条件。学生就能明白且印象深刻。把题中的一些量改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的量等。这样,不仅增强了数学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小实验也是增强学生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好方法。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教学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时,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时,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成就感
为了使学生对持久的、有规则的、有纪律的、单调的学习活动坚持下来,克服期间出现的懒惰与拖沓的倾向,对于优秀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设置不同等级,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学生也感兴趣,都会积极参与,而且下面同学听得也很投入;因为数学习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能时常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成功的成就感,也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当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对所得到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没有热爱之情,甚至十分厌恶,那应该是教学的失败;一个学生获得了某种知识,习得了某种“技能”,但最终他却不知道他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这些技能的运用过程与价值,那也应该是教学的失败。因此,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下列两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
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现为部分教师过多强调学生的基础问题,而教师自身的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情绪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课堂教学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
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常表现为学生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实践、观察、探索、思维、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之中,缺乏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为了解决如上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的,更新教育观念
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抓好双基;二是培养能力;三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要破除那种把数学教育看做应试教学,搞题海战术,搞压宝式數学,只注重方法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的做法。数学教学目的是发掘造就人才,提高公民素质。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迅猛激变充满竞争的多极世界,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想提高全民素质,必须加强义务教育而数学教育。
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本身具有很高文化价值和巨大魅力,它不仅能使人脑开阔,思维严谨,思维敏捷,更具有培养人的思想品质、提高公民素质的功能。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把握这门艺术,才能发挥数学发掘造就,健全,和谐现代化人格的教化功能,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以应付考试为动力,重书面文化,重拔尖升学,以分数定高低,而忽视了数学思想的教育,忽视了能力培养,以致形成高低分的现象。而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多数,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及教化功能,着重培养人的发展创造力。素质教学当然也不排斥传授知识,不排斥拔尖升学考试,而是更加注重知识,注重教学思想和意识,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改革的必然,是培养现代话人才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必将代替应试教育。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内容是课本规定了的,但是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例如教学中注意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易被学生注意。如讲充要条件时,引入例子,张三是人,张三不一定是老师;张三是老师,则张三一定是人。所以,“张三是老师” 是“张三是人”的充分条件,“张三是人”是“张三是老师”的必要条件。学生就能明白且印象深刻。把题中的一些量改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的量等。这样,不仅增强了数学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小实验也是增强学生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好方法。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教学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时,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时,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成就感
为了使学生对持久的、有规则的、有纪律的、单调的学习活动坚持下来,克服期间出现的懒惰与拖沓的倾向,对于优秀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设置不同等级,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学生也感兴趣,都会积极参与,而且下面同学听得也很投入;因为数学习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能时常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成功的成就感,也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