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文章,妙在一“悟”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郑军老师执教的《挑战非洲猪瘟》一课,没有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开启学生的悟性与灵气上,尺度拿捏与分寸把握得当。本课教学以作战思路作为主线,以哲学思想的渗透为要领,再加之指向思辨的、随机的点拨与调控,使整节课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精彩纷呈。
  关键词:《挑战非洲猪瘟》环节思辨力应对
  今年四月,“名师进广陵”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无锡市科学学科带头人郑军老师前来讲学。我得以聆听郑老师执教的《挑战非洲猪瘟》一课,深感其才气逼人、技艺纯熟。课后,我想起《菜根谭》中的“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忽觉上课亦如作文。郑老师的课,没有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启发学生的悟性与灵气上,尺度拿捏与分寸把握得当,无过亦无不及,一切都恰好。
  一、教学回望:在“悟”字上做文章
  《挑战非洲猪瘟》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郑老师应广东肇庆某集团公司之邀,前往其养猪场,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为感染非洲病毒的瘟猪制定治疗方案的经历设计而成。且看教学中郑老师是如何在“悟”字上做文章的:
  (一)环节设计,恰到好处
  郑老师教学《挑战非洲猪瘟》时,按作战思想设计教学思路,使教学结构板块化呈现,从“作战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开始,组织学生交流自身对于非洲猪瘟的认知。郑老师适时加以补充完善,并点明:这些信息大多来自实验室研究,“非现场”是其致命的弱点。紧接着,郑老师引领学生进入猪瘟第一现场,探查真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现场,郑老师通过“望闻问切”整体观察法获得了大量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彻底颠覆了“非洲猪瘟发病无症状,突然死亡”的论断。然后,郑老师又根据掌握的信息运筹帷幄、攻其要害,针对健康猪、病患猪分别研制出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方案。目前,方案仍在实验、实践中。郑老师最后告诫大家:革命未成,仍须努力。四大板块看似独立,实则彼此依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推进起来如行云流水。每个板块内部的设计也颇具逻辑性,严谨且缜密。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例,郑老师在引导学生话猪瘟的基础上,清晰地呈现了个人占有并处理信息的做法:广泛搜集并系统整理资料,做到心中了了——提取并聚焦核心信息,寻找控制疫情的突破口——揣摩核心情报,发现现有结论的疏漏。这样的思路对学生日后分析、处理问题将大有裨益。
  (二)思辨力培养,适切妥帖
  有人说,一流的老师给学生以思想,二流的老师给学生以学问,三流的老师给学生以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郑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一流老师。教学中,郑老师并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追求深度思考的价值,提炼出最本质的内容、最普遍的规律,给学生以哲学思想的熏陶。《挑战非洲猪瘟》一课中,郑老师给了学生哪些最有用的思想方法呢?
  其一,推而广之,个别中揭示一般。出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后,郑老师告诉学生:这个词最初是用在带兵打仗上的,但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人生中许多地方都派得上用场。
  其二,追根溯源,直逼问题要害。揭示媒体关于猪瘟报道典型说法“无症状,突然死亡”后,郑老师启发学生:凡事一定有表象、有原因。学科学,最重要的是根据现象追寻它背后的缘由。
  其三,由表及里,现象中把握本质。通过“望闻问切”观察法获得了诸多关于瘟猪的信息后,郑老师阐明了“有之于内,必形之于外”的思想,并启迪学生:我们不能停留在外部信息上,因为所有的外部信息都是由内在原因造成的,要透过现象探知隐藏的本质。
  其四,颠覆已有,挣脱定论拘囿。对于非洲猪瘟,西医的看法是:患猪因高烧变得虚弱,身体的某些部位也会因此发红、变肿。而郑老师大胆地质疑、分析之后做出的判断与此大相径庭:凡是发高烧的都是体魄强健之人,比如青壮年,虚弱之人通常发低烧,因此能发高烧的都是“强壮派”;红肿并不一定是高烧引起的,受寒、受冻也会导致这一结果。暂且不论郑老师所言是否正确,单是不跟风、不盲从、不唯权威、不唯定论的主张就足以让人称道、令人肃然了!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丧失精神、缺乏思想的,更遑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了!郑老师此举值得为师者仿效。
  (三)现场应对,恰如其分
  一节课能够成功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但教师准确、及时、机敏甚至智慧的应答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方面。优秀的教师总能做到“生有来言,我有去语”,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不会在需接招之时慌不择言、词不达意甚至无所反应。郑老师显然是精于此道的,应对各有侧重又极其贴切,和彼情彼景有高度的契合性。关键处寥寥几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整节课也因此有了神采。
  现场应对有侧重于激发的:
  师关于非洲猪瘟,公开信息中典型的说法都在这儿了。请看这一条“无症状、突然死亡”,你有疑问吗?
  (学生沉默。)
  师没有人怀疑?我们怎么可以对别人的说法全部深信不疑?郑老师教科学,怀疑的可多啦!点点滴滴都怀疑,比如这一条,我就深表怀疑,你呢?
  生我猜测一下。
  师先来点掌声!这时候敢于猜测非常好!
  生既无症状,凭什么就认定它们是因非洲猪瘟而死呢?
  师问得好,再来点掌声!
  现场应对也有侧重于点化的:
  生刚才老师说患病的猪身体发红发肿不一定是发热造成的,也可能是受冻的结果。那么,我想问一下:老师,您去猪场时天气怎样?温度多高?
  师给他热烈的掌声!他不仅考虑到猪本身,还考虑到猪所处的环境。面对问题最可贵的就是整体观察思考,天文地理都要考虑在内。
  现场应对还有侧重于褒奖的:
  师关于非洲猪瘟,有了解的吗?
  生我从新闻上看到,养猪场如果有一头猪感染,其他猪也会无一幸免。
  师听到他用的词了吗?“无一幸免”,给点掌声。当许多人对非洲猪瘟了解不多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对,就应该这样。非洲猪瘟是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的发病率为百分之百。一头猪感染了,其他的猪百分之百会被传染。猪一旦感染,百分之百会死亡。所以刚才的词——“无一幸免”,用得精准!   当然,郑老师课上的应对绝不限于上述几种,还有指瑕的、匡正的、调侃的或者兼而有之的,亦庄亦谐,时嗔时喜,不一而足。郑老师恰如其分的现场应对,营造了一种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妙语频出。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郑老师插入了一段引语,并以此激励学生:“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身为中国人,应以此为荣,中国人的自信,不是建立在狂妄的基础上,而是以实力、成功为前提的。”教师话音刚落,学生脱口而出:“自信是需要资本和底气的!”此言一出,闻者无不击节称赞。我以为,正是郑老师高超的课堂调控艺术,催生了那一刻学生的唱和呼应。
  二、技艺探寻:博览、融通、精进
  郑老师将作战思路作为主线,以哲学思想的渗透为要领,再加之指向思辨的、随机的点拨与调控,使整节课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精彩纷呈。凡事必有因果,郑老师的课何以修炼至此呢?我琢磨再三,原因恐怕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博览
  郑老师遍览传统文化典籍,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均有涉猎。尤其难得的是,郑老师几乎过目不忘,对其精髓、要义烂熟于心。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我猜想,读书必是郑老师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果然,郑老师在介绍个人的阅读经历时说:“别人是发愤读书,我是发疯读书!”好一个“发疯读书”,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投入忘我的状态成就了郑老师,使人初次相见便觉其神韵清奇拔俗,颇有仙风道骨。难怪学生在课上这样评价郑老师:儒雅,很有气质。殊不知,没有内在的修行,哪里有见之忘俗的风采气韵?我想,郑老师凭借多年来深厚的积淀,即便不做准备,不用课件,课上一讲到底,也一定会字字珠玑,舌灿莲花,直教学生眼眸发亮,欲罢不能吧?
  (二)融通
  郑老师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既是名师,又是名中医——郑老师多年前就开始研习杏林妙术,虽无师承,但却因脉法神奇、辨证独到、施治精准而声名远播;既是专职科学老师,又是能进行示范教学的语文老师——前不久,郑老师刚在市内执教了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虽未能到现场学习,但我坚信,那节课一定大气磅礴、气象万千。上文“现场应对”部分,郑老师对于“无一幸免”的评点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特质,这也算是个有力的佐证吧!教师、中医、语文老师、科学老师——郑老师的身份可以随意地在这几者间自由切换。这“界”与“科”于常人而言,是鸿沟丘壑,无法逾越,为什么郑老师却跨越得如此优美,且跨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水平呢?我以为,除兼收并蓄、学养深厚外,还和超凡的悟性相关。据我所知,郑老师爱好甚广,钟情于武术、书法、古琴、中医、文学,等等,可谓文武兼具,动静相宜。广泛的兴趣是悟性的根基,为形成广博的学识、宏阔的视野、融通的思路提供了可能。再者,他善于以古今社会贤达为师,以天地山川、自然万物为师,博采众家之所长,类比迁移,一隅三反,潜心玩味,体悟吸纳。仰观了天文,俯察了地理,又知了人事,所以能一点贯通、一通百通,彻底打破“界”与“科”的壁垒,在其间信马由缰、驱遣自如了。
  (三)精进
  郑老师天赋异禀,又根基深厚,但治学依旧严谨审慎。在执教《挑战非洲猪瘟》之后,郑老师又应扬州市教科院夏心军所长之邀赴江都,在“科研普惠”活动中再次展示这一教学内容。出人意料的是,时隔仅一天,郑老师已对其大做调整,思路架构、重点设计已与“广陵版”迥异。郑老师这样说明原因:“看病不能死守经方、时方,要随机应变。上课亦然,对象、时空变了,我如若不变,就只能等着被看笑话。”闻听此言,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陈寅恪先生在清华任教时著名的“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何等的底蕴与豪气!郑老师所言是否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呢?我想,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尽心力,孜孜以求,精進不休,不管身在何种领域,从事什么职业,总能经由“稳境”迈进“醇境”,最终跃入“化境”,成为业界翘楚、行业巨擘。郑老师便是最好的例子。
其他文献
摘要:用课程意识思考课堂,可以让数学教学不再是碎片,而是浑然一体的集成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不可能一步一步地“套”,而会去通盘考虑朝向目标的化解之旅,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学运算)中渗透所承载的简化意识、转化思想。具体地,可以设计“开放问题”“挑战任务”“练中感悟”“慧眼识误”等环节。由此得到教学启示:因需开启思路;化归贯穿始终;技中蕴能,相谐思维;知识产生力量。  关键词:课程意识一
期刊
摘要:函数与方程两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是一致的:数学建模与数学对象性質的研究,从外部世界到数学内部世界,再到外部世界,体现数学的来源与目的。从教学的角度看,既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讲到二次函数,也可以从二次函数讲到一元二次方程。由此,还可以串联很多相关知识,从而理解教材思路,感悟数学思想。得到的教学启示是:精致练习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充分的;思想、方法和观点要化成有层次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训练中更好地
期刊
摘要:基于STEM教育理念,整合简谐运动的知识、动态数学软件GeoGebra的应用、三角函数章节的其他教学内容以及数学实验与数据拟合活动,融入问题驱动教学法与波利亚的解题四步骤,设计和实施了《正弦函数的图像》一课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正弦函数图像的形成,归纳正弦函数简图的画法,掌握图像画法的迁移应用,了解正弦曲线的物理意义。得到教学启示:改进教学方法,探索STEM教育理念应用技能;反馈教学情况,凸显S
期刊
摘要:生活世界包含人的一切生动而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基于物质生活而产生的情感、道德、审美等内在的精神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教师应从关注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着手,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塑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關键词:语文教学生活世界中学语文学生主体  何谓“生活世界”?马克思的理解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胡塞尔的观点是人存在其中、参与其中并且保持一定目的、价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重在深入阅读文本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充分利用资源,把握动态进程,强调质疑、体悟和探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确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意识、鼓励质疑的意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意识以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意识等。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生活质疑  一、教学准备:独立阅读和科学选择  (一)对文本内容的独立阅读  我曾多次观摩同行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期刊
摘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要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也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体验化学实验探究过程,运用具有化学特征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认同和践行化学学习的价值追求。以《SO2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为例,说明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可以通过课例研修的方式,发挥教师
期刊
摘要:当主体接触到数学习题之后,首先要辨别题目的类型,以便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从而利用熟悉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发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即模式识别策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把解决数学问题分为4个过程:理解问题、选择算子、应用算子、结果评价。以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题为例,说明模式识别策略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机理,揭示模式识别与思想方法、元认知、学习迁移、问题表征等的关系。  关键词:模式识别数学解题思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活动设计包括:勾画批注,深入分析;写墓志铭,训练语言;拓展探究,联系生活。三个活动最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活动语文能力《植树的牧羊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
期刊
摘要:缪志峰老师《鱼我所欲也》一课教学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范例——从言语理解走向言意共生。在文本品读中感“言”,可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理解。在语言感悟中会“意”,可以在悟中共鸣,在悟中表达。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言语理解言意共生  文言作品中表现出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情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但当下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
期刊
摘要:通过相关文献的宏观理论分析与研究,得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运用适切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对两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施进行微观实践的比较与评价,从技术、交流、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表述、操作、推理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一线教师对于落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在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