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植树的牧羊人》一课的活动设计包括:勾画批注,深入分析;写墓志铭,训练语言;拓展探究,联系生活。三个活动最终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活动语文能力《植树的牧羊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的活动设计为例,三个活动均指向学生的阅读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一、活动设计
(一)勾画批注,深入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本单元的提示要求是“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课后练习二的要求是“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结合教学目标,笔者在重难点突破环节设计了勾画、批注的活动——
师作者写道:“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大家想一想,你也敬佩这位植树的牧羊人吗?请大家在文中勾画出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并做出批注。
生我勾画的是这句话:“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鍋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我做的批注是:“我从这些描写中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细心、做事严谨、爱干净的人。”
生我勾画的是:“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我做的批注是:“‘一心一意’表现出牧羊人种橡子十分认真。”
师除了这句话,文中还有表现牧羊人认真细致的句子吗?
生我勾画的是第7小节,牧羊人先是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接着按十个一堆把橡子分开,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是有裂缝的拣出去,最后挑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批注是:“从这些动作描写当中,可以看出牧羊人做事非常认真仔细。”
生我勾画的是“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批注是:“从这句话中我能看出牧羊人是个有毅力的人,也能读出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生我勾画的是第1小节:“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批注是:“先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两个褒义词来赞美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然后再介绍牧羊人为何是个难得的好人。”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牧羊人为什么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生他原本居住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因为失去了妻儿,他决定动手种树,一种就是几十年,把荒漠变成了绿洲,让上万人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老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是个难得的好人。
批注就是对文本中人物形象、主旨、写法、语言等做简单评论,可以引导学生读得更细、品得更深,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笔者设计做批注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生边读、边画、边想、边写,对牧羊人形象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更具有个性化。在活动中,学生除了能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还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批注的任务驱动学生往文本的深处去思考,因而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长期训练,学生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慢慢提升。
(二)写墓志铭,语言运用
在重难点突破环节写墓志铭的活动,仍然是针对教学重点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而设计的。不同的是,写批注是从细处入手,紧扣文本,多角度分析牧羊人的形象;本活动则是对牧羊人形象高度的概括,学生不仅要概括出牧羊人的主要经历或核心品质,还要用精准的语言、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师(投影)墓志铭是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在墓前的一种文体。墓志铭一般分为志和铭两个部分,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韩信的墓志铭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短短10个字,概括了他一生重要的经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墓志铭是“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如果请你用一句话为这位牧羊人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为什么?
生我为牧羊人写的墓志铭是“勤劳的人,无私的心”,因为他只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默默奉献了几十年,不求回报。
生我写的是“用双手创造奇迹的人”,他凭一己之力让荒漠变绿洲,让那里有了水,有了生命,有了笑声……他创造了奇迹!
生“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他虽然沉默寡言,但一生都在为这片荒漠默默地奉献。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他……值得我们学习”这一句可以删去,另外,语言再简洁一些会更好。
生我写的是“种了半辈子树的人”,因为老人的后半辈子都在种树。
师你概括了牧羊人的主要经历。一生坚持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最好,就特别了不起。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42位名人的简洁而不简单的墓志铭》。读完后,再修改自己为牧羊人写的墓志铭。
上述活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概括牧羊人的品质,而是精心设计了为牧羊人写墓志铭的活动,将概括人物形象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写墓志铭的形式,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深入思考牧羊人的优秀品质。 (三)拓展探究,联系生活
结合课后练习四,笔者在拓展探究环节设计了学习身边种树人的活动,先让学生观看孙景南事迹介绍,再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大国工匠孙景南和课本中的牧羊人有哪些相似的优秀品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投影)在党员活动中,我了解到: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牧羊人这样平凡又伟大的人,比如我们的优秀校友孙景南。她是南京十大工匠之一,被法国专家称为“女焊神”。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国工匠孙景南的事迹。(播放视频《追求极致,“焊”卫匠心》)孙景南与牧羊人有哪些相似的品质?
生孙景南作为一位焊接工人,在面对焊接难题时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努力做到最好;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下班后还练习两三个小时的焊接,为了焊接不出错,钢珠掉在衣服里也要忍住不动;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牧羊人也是如此。他选择种树,几十年来从未放弃;挑选橡子种子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面对恶劣的环境从不抱怨。两人的故事都告诉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一要认真,二要坚持,三要不怕苦、不怕累。
生孙景南和牧羊人的共同品质是做事认真、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另外,孙景南还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她对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攻克了一個又一个焊接技术难题。中国有这些优秀的人才,一定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生牧羊人也是爱动脑筋的人,他知道羊吃树苗,就不养羊,改养蜜蜂了。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我们身边是否还有像牧羊人、孙景南这样的人?请大家课后写下他们的故事。
选择介绍孙景南的事迹,一是因为她毕业于我校,学生会觉得很亲切。二是因为孙景南和牧羊人有很多相似的优秀品质,可以让学生去探究。这样设计,是通过学习身边的种树人来理解文中的种树人,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将文本阅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二、教学思考
本课教学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写批注”“写墓志铭”“学习身边种树人”,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更好地把握牧羊人的形象,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立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法指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七年级下册第74页重点介绍了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勾画批注的活动,将阅读方法指导隐含于文本教学活动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牧羊人的形象,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
(二)体现独特创意
在概括牧羊人的人物形象环节,针对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挑战的心理特点,笔者设计了写墓志铭的活动,利用新颖灵活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墓志铭的写作,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展示了两位名人的墓志铭供学生欣赏、模仿;课后,安排学生拓展阅读,将活动效果延伸到课外。
(三)设置难易梯度
三个活动由易到难,梯度合理。勾画批注活动要求学生对牧羊人的形象做具体细致的分析;写墓志铭活动是在勾画批注活动基础上的提升,要求学生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概括牧羊人的形象;而学习身边种树人则是在前两个活动基础上的再升华,是教师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的过程。
当然,本次活动设计也有不足,如在做批注的活动中,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则写得过于简单。如果教师能先进行示范,或者在学生发言时让其他同伴补充,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丰建霞.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2] 黄伟.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评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 李仁甫.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活动语文能力《植树的牧羊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的活动设计为例,三个活动均指向学生的阅读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一、活动设计
(一)勾画批注,深入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本单元的提示要求是“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课后练习二的要求是“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结合教学目标,笔者在重难点突破环节设计了勾画、批注的活动——
师作者写道:“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大家想一想,你也敬佩这位植树的牧羊人吗?请大家在文中勾画出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并做出批注。
生我勾画的是这句话:“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鍋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我做的批注是:“我从这些描写中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细心、做事严谨、爱干净的人。”
生我勾画的是:“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我做的批注是:“‘一心一意’表现出牧羊人种橡子十分认真。”
师除了这句话,文中还有表现牧羊人认真细致的句子吗?
生我勾画的是第7小节,牧羊人先是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接着按十个一堆把橡子分开,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是有裂缝的拣出去,最后挑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批注是:“从这些动作描写当中,可以看出牧羊人做事非常认真仔细。”
生我勾画的是“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批注是:“从这句话中我能看出牧羊人是个有毅力的人,也能读出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生我勾画的是第1小节:“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批注是:“先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两个褒义词来赞美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然后再介绍牧羊人为何是个难得的好人。”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牧羊人为什么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生他原本居住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因为失去了妻儿,他决定动手种树,一种就是几十年,把荒漠变成了绿洲,让上万人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老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是个难得的好人。
批注就是对文本中人物形象、主旨、写法、语言等做简单评论,可以引导学生读得更细、品得更深,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笔者设计做批注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生边读、边画、边想、边写,对牧羊人形象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更具有个性化。在活动中,学生除了能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还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批注的任务驱动学生往文本的深处去思考,因而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长期训练,学生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慢慢提升。
(二)写墓志铭,语言运用
在重难点突破环节写墓志铭的活动,仍然是针对教学重点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而设计的。不同的是,写批注是从细处入手,紧扣文本,多角度分析牧羊人的形象;本活动则是对牧羊人形象高度的概括,学生不仅要概括出牧羊人的主要经历或核心品质,还要用精准的语言、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师(投影)墓志铭是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在墓前的一种文体。墓志铭一般分为志和铭两个部分,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韩信的墓志铭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短短10个字,概括了他一生重要的经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墓志铭是“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如果请你用一句话为这位牧羊人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为什么?
生我为牧羊人写的墓志铭是“勤劳的人,无私的心”,因为他只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默默奉献了几十年,不求回报。
生我写的是“用双手创造奇迹的人”,他凭一己之力让荒漠变绿洲,让那里有了水,有了生命,有了笑声……他创造了奇迹!
生“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他虽然沉默寡言,但一生都在为这片荒漠默默地奉献。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他……值得我们学习”这一句可以删去,另外,语言再简洁一些会更好。
生我写的是“种了半辈子树的人”,因为老人的后半辈子都在种树。
师你概括了牧羊人的主要经历。一生坚持做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最好,就特别了不起。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42位名人的简洁而不简单的墓志铭》。读完后,再修改自己为牧羊人写的墓志铭。
上述活动是对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概括牧羊人的品质,而是精心设计了为牧羊人写墓志铭的活动,将概括人物形象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写墓志铭的形式,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深入思考牧羊人的优秀品质。 (三)拓展探究,联系生活
结合课后练习四,笔者在拓展探究环节设计了学习身边种树人的活动,先让学生观看孙景南事迹介绍,再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大国工匠孙景南和课本中的牧羊人有哪些相似的优秀品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投影)在党员活动中,我了解到: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牧羊人这样平凡又伟大的人,比如我们的优秀校友孙景南。她是南京十大工匠之一,被法国专家称为“女焊神”。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国工匠孙景南的事迹。(播放视频《追求极致,“焊”卫匠心》)孙景南与牧羊人有哪些相似的品质?
生孙景南作为一位焊接工人,在面对焊接难题时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努力做到最好;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下班后还练习两三个小时的焊接,为了焊接不出错,钢珠掉在衣服里也要忍住不动;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牧羊人也是如此。他选择种树,几十年来从未放弃;挑选橡子种子时认真仔细,一丝不苟;面对恶劣的环境从不抱怨。两人的故事都告诉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一要认真,二要坚持,三要不怕苦、不怕累。
生孙景南和牧羊人的共同品质是做事认真、坚持不懈、默默奉献。另外,孙景南还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她对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攻克了一個又一个焊接技术难题。中国有这些优秀的人才,一定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生牧羊人也是爱动脑筋的人,他知道羊吃树苗,就不养羊,改养蜜蜂了。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我们身边是否还有像牧羊人、孙景南这样的人?请大家课后写下他们的故事。
选择介绍孙景南的事迹,一是因为她毕业于我校,学生会觉得很亲切。二是因为孙景南和牧羊人有很多相似的优秀品质,可以让学生去探究。这样设计,是通过学习身边的种树人来理解文中的种树人,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将文本阅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二、教学思考
本课教学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写批注”“写墓志铭”“学习身边种树人”,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更好地把握牧羊人的形象,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立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法指导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七年级下册第74页重点介绍了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勾画批注的活动,将阅读方法指导隐含于文本教学活动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牧羊人的形象,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
(二)体现独特创意
在概括牧羊人的人物形象环节,针对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挑战的心理特点,笔者设计了写墓志铭的活动,利用新颖灵活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墓志铭的写作,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展示了两位名人的墓志铭供学生欣赏、模仿;课后,安排学生拓展阅读,将活动效果延伸到课外。
(三)设置难易梯度
三个活动由易到难,梯度合理。勾画批注活动要求学生对牧羊人的形象做具体细致的分析;写墓志铭活动是在勾画批注活动基础上的提升,要求学生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概括牧羊人的形象;而学习身边种树人则是在前两个活动基础上的再升华,是教师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的过程。
当然,本次活动设计也有不足,如在做批注的活动中,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有的则写得过于简单。如果教师能先进行示范,或者在学生发言时让其他同伴补充,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丰建霞.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2] 黄伟.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评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 李仁甫.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