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始见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并与后来发展的砖石建筑共同组构了中国古代建筑构造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木作结构和整体建筑构造样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造样式,彰显了中华各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特色。本文就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和砖石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建筑构造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作简略研究。
关键词: 木构架建筑砖石建筑木作结构 构造样式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至清代时期,历经了几千年的技术传承和文化积淀,并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中体现出了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与特征。本文以木构架和砖石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建筑构造特征为脉络展开解构式分析,以期对中国建筑有新的系统重构。
一木构架与砖石建筑的发展与成熟
1 在原始社会时期,木构架建筑已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技术的木构架建筑发现于约六七年前的余姚河姆渡村古建筑遗址;在陕西仰韶文化末期出现了建筑支柱、建筑木构架、建筑外墙等各种建筑功能组成部分。与此同期,土坯砖、建筑石柱以及木骨泥墙也逐渐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2 在奴隶社会时期,经过夏商西周历史时期的发展,干阑式木构架建筑技术形成并趋于成熟,建筑整体样式成型成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木构架建筑;同时,有一定规模的四合院式建筑院落也已形成,屋顶材料开始使用瓦,地面材料也使用了铺地方砖。进入春秋秦汉时期,铁制工具促使木构架建筑技术全面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多层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出现,建筑构件斗拱、屋顶已初显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但未形成标准化的固定样式;砖石建筑的发展进步巨大,主要代表性建筑有石拱墓、石梁板墓及石阙等。
3 在封建社会时期,木构架建筑的建筑构件在唐时期已经规格化制作,木构件规格化的制作促进了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到宋时期木构架建筑使用了固定木材尺寸模数的方法,并且沿用至清代。元明清时期对唐宋的木构架建筑技术有所革新,明时期形成了新的定型木构架,在民间留有《鲁班营造正式》木工书,记录了明代民间房屋及家具等木作技术。清时期官方颁行《工程做法》,对单体建筑的木作工序制定了规范的标准流程,加快了设计和施工进度。这一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佛塔方面,唐时期砖石塔相对于木阁塔数量增多,宋时期绝大多数是砖石塔,明时期出现了砖拱梁建筑,琉璃面砖得到广泛应用;砖墙代替土墙普遍应用于民宅,民宅建筑空前繁荣,北京钟楼和西藏布达拉宫代表了清砖石建筑成就。
二多元样式的建筑构造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从民居、殿庙到园林建筑存留至今千百余年,其多元样式的建筑构造和布局尽显各个历史朝代更替的荣盛与沧桑,由木构架构造衍生出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璀璨显耀于世界建筑文明之中。木构架建筑构造从原始社会开始,经过汉唐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多元构造样式逐步发展成熟完善,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流,并且在此影响下伴生着砖石结构建筑的构造样式发展,进而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
1 屋顶构造
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屋顶构造,样式多变、造型丰富、轮廓明晰、比例和谐、彰显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常见的屋顶样式有庑殿屋顶、歇山屋顶、悬山屋顶、硬山屋顶、攒尖屋顶等,尽管是样式多变屋顶构造,却共同呈现出维稳安详的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庑殿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常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歇山的等级仅次于庑殿,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又称九脊殿。悬山是我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屋顶样式,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在规格等级上次于庑殿和歇山屋顶。硬山的屋顶面不悬出山墙之外,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顶面,明清以来硬山在我国南北方的居住建筑中应用很广。攒尖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特点是屋顶面较陡,无正脊,以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其上再覆以宝顶。
2 木作构造
多元样式的屋顶构造下必然伴生着多元样式的木作构造,其中有代表性的木作构造样式有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混合式、干阑式、井干式以及砖土与木材相结合的土木式构造。木作构造由柱、枋、斗拱、屋架等构件组成,是建筑外观整体样式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更是制作工艺和技术设计的重点。柱是木构架建筑中主要垂直承重构件,按结构所处部位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等。枋是木构架建筑中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随梁枋等。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在结构上起承重作用,将屋顶的荷载传递到柱上,同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屋架主要包括梁、檩、椽以及瓜柱、驼峰、叉手、托脚、替木等构件。梁是屋架构造中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相邻两个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按所处结构部位分有大梁、抱头梁、角梁、抹角梁、递角梁、顺梁、扒梁、采步金梁等。檩是屋架构造中直接承受屋顶面荷载的构件,按所处结构部位分有脊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正心檩、挑檐檩等。椽在屋架构造中垂直搁置在檩上,承受屋顶面荷载,按所处结构部位分有飞檐椽、檐椽、花架椽、脑椽等。
3 轴线对称的庭院布局
多元样式的单体建筑加之走廊、院墙的围合从而形成了庭院,多个庭院的组合又构成了多元样式的建筑群布局。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核心单元,呈轴线均衡对称的庭院组合布局,構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独特艺术形式。这种建筑的轴线均衡对称可以是形式上的轴两侧对称,又可以是一种“内涵”上的轴两侧均衡,如太庙与社稷坛非在形式而在于内涵的均衡对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如下: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体,砖石建筑伴生着木构架建筑发展而发展;木构架建筑中的屋顶构造和木作构造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中间轴线对称的建筑庭院布局彰显着中国建筑的整体特征。本文对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下古代建筑和在各阶段中古代建筑的局部与整体样式特征作以系统分析,在解构古代木构架和砖石建筑发展历程、屋顶样式、木作构造、庭院布局发展与成熟的基础上,重构了以木构架建筑发展为主线的中国古代建筑,用以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初步研究和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史》 主编 潘谷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木构架建筑砖石建筑木作结构 构造样式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至清代时期,历经了几千年的技术传承和文化积淀,并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中体现出了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与特征。本文以木构架和砖石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建筑构造特征为脉络展开解构式分析,以期对中国建筑有新的系统重构。
一木构架与砖石建筑的发展与成熟
1 在原始社会时期,木构架建筑已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技术的木构架建筑发现于约六七年前的余姚河姆渡村古建筑遗址;在陕西仰韶文化末期出现了建筑支柱、建筑木构架、建筑外墙等各种建筑功能组成部分。与此同期,土坯砖、建筑石柱以及木骨泥墙也逐渐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2 在奴隶社会时期,经过夏商西周历史时期的发展,干阑式木构架建筑技术形成并趋于成熟,建筑整体样式成型成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木构架建筑;同时,有一定规模的四合院式建筑院落也已形成,屋顶材料开始使用瓦,地面材料也使用了铺地方砖。进入春秋秦汉时期,铁制工具促使木构架建筑技术全面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多层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出现,建筑构件斗拱、屋顶已初显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但未形成标准化的固定样式;砖石建筑的发展进步巨大,主要代表性建筑有石拱墓、石梁板墓及石阙等。
3 在封建社会时期,木构架建筑的建筑构件在唐时期已经规格化制作,木构件规格化的制作促进了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到宋时期木构架建筑使用了固定木材尺寸模数的方法,并且沿用至清代。元明清时期对唐宋的木构架建筑技术有所革新,明时期形成了新的定型木构架,在民间留有《鲁班营造正式》木工书,记录了明代民间房屋及家具等木作技术。清时期官方颁行《工程做法》,对单体建筑的木作工序制定了规范的标准流程,加快了设计和施工进度。这一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佛塔方面,唐时期砖石塔相对于木阁塔数量增多,宋时期绝大多数是砖石塔,明时期出现了砖拱梁建筑,琉璃面砖得到广泛应用;砖墙代替土墙普遍应用于民宅,民宅建筑空前繁荣,北京钟楼和西藏布达拉宫代表了清砖石建筑成就。
二多元样式的建筑构造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从民居、殿庙到园林建筑存留至今千百余年,其多元样式的建筑构造和布局尽显各个历史朝代更替的荣盛与沧桑,由木构架构造衍生出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璀璨显耀于世界建筑文明之中。木构架建筑构造从原始社会开始,经过汉唐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多元构造样式逐步发展成熟完善,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流,并且在此影响下伴生着砖石结构建筑的构造样式发展,进而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建筑。
1 屋顶构造
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屋顶构造,样式多变、造型丰富、轮廓明晰、比例和谐、彰显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常见的屋顶样式有庑殿屋顶、歇山屋顶、悬山屋顶、硬山屋顶、攒尖屋顶等,尽管是样式多变屋顶构造,却共同呈现出维稳安详的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庑殿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常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歇山的等级仅次于庑殿,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又称九脊殿。悬山是我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屋顶样式,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在规格等级上次于庑殿和歇山屋顶。硬山的屋顶面不悬出山墙之外,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顶面,明清以来硬山在我国南北方的居住建筑中应用很广。攒尖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特点是屋顶面较陡,无正脊,以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其上再覆以宝顶。
2 木作构造
多元样式的屋顶构造下必然伴生着多元样式的木作构造,其中有代表性的木作构造样式有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混合式、干阑式、井干式以及砖土与木材相结合的土木式构造。木作构造由柱、枋、斗拱、屋架等构件组成,是建筑外观整体样式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更是制作工艺和技术设计的重点。柱是木构架建筑中主要垂直承重构件,按结构所处部位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等。枋是木构架建筑中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随梁枋等。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两类,在结构上起承重作用,将屋顶的荷载传递到柱上,同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屋架主要包括梁、檩、椽以及瓜柱、驼峰、叉手、托脚、替木等构件。梁是屋架构造中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相邻两个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按所处结构部位分有大梁、抱头梁、角梁、抹角梁、递角梁、顺梁、扒梁、采步金梁等。檩是屋架构造中直接承受屋顶面荷载的构件,按所处结构部位分有脊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正心檩、挑檐檩等。椽在屋架构造中垂直搁置在檩上,承受屋顶面荷载,按所处结构部位分有飞檐椽、檐椽、花架椽、脑椽等。
3 轴线对称的庭院布局
多元样式的单体建筑加之走廊、院墙的围合从而形成了庭院,多个庭院的组合又构成了多元样式的建筑群布局。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核心单元,呈轴线均衡对称的庭院组合布局,構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独特艺术形式。这种建筑的轴线均衡对称可以是形式上的轴两侧对称,又可以是一种“内涵”上的轴两侧均衡,如太庙与社稷坛非在形式而在于内涵的均衡对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如下: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体,砖石建筑伴生着木构架建筑发展而发展;木构架建筑中的屋顶构造和木作构造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中间轴线对称的建筑庭院布局彰显着中国建筑的整体特征。本文对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下古代建筑和在各阶段中古代建筑的局部与整体样式特征作以系统分析,在解构古代木构架和砖石建筑发展历程、屋顶样式、木作构造、庭院布局发展与成熟的基础上,重构了以木构架建筑发展为主线的中国古代建筑,用以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初步研究和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史》 主编 潘谷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