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无双》是庄文强执导的犯罪动作电影,影片讲述了造假集团大佬吴复生诱惑落魄画家李问一起制造“超级美钞”,两人从合作无间到反目成仇,进而引发了一场激烈厮杀的故事。影片中几位主角通过“二重身”的模式呈现出从分裂到异化的主体形象,建构起与他者相对立的自我,塑造起一场幻象恐惧。本文将通过影片中主角身份迷失的根源进行探讨,进而剖析影片中各个自我与内心中“二重身”的形象。
关键词:二重身;《无双》
二重身起源于德国民间传说,多用于神怪和恐怖小说,能反映个体内心深处压抑的情感。在德语中,二重身有“两人同行”的意思,指代隐藏在每个人心灵中的另一个看不见的自我。从理论上讲,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二重身,对于一般人来说,二重身用肉眼是无法捕捉的,电影《无双》中的“画家”、秀清和阮文以及主人公李问的形象,在无形中将心理中的预言与警告以香港警匪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画家”吴复生——具有二重身份的自我分裂
戴锦华在《经典电影十八讲:镜与世俗之像》同样是警匪片的《美国往事》片段中提出: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并以与金钱相适应的地位来标志的成功,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测定价值的绝对标准。没有任一时代、任一社会比现代世界更为信奉个人奋斗、适者生存、成王败寇的残酷竞争信条。“画家”吴复生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他同时也是男主角李问自我分裂出来的一个虚构的二重身份形象。影片中李问在说放弃阮文的时候,吴复生却显得比李问更加还要急切,他赤着脚跑到李问的面前不顾一切的想要让李问和阮文复合,但是这一切都显示着不合理,身为一个外人唯独对主人公的事情如此的热忱让人们不禁开始怀疑他本身的自我分裂。影片在结局重点刻画出“画家”实际上是男主角带入了一张在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之人的脸,时刻提醒着原身的活动,并把自身的意志和想法强加于原身的真实案例。
二、秀清与阮文——身份危机中的自我救赎
阮文是男主角李问住在隔壁的白月光,她与男主角均是作画之人,但是二人的擅长之处不一样,阮文擅长运用色彩的比对将诗意的墨色书写描绘出来,而李问则是运用精密的化工计算将名篇名作进行完整的复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伪造)。李问在伪造超级美金的时候对于阮文一直念念不忘,于是在战乱时救起的秀清成为了他的“二重身”替代品,李问私自地将秀清毁容的脸整容成了阮文的样子,于是便出现了秀清绑架阮文与其丈夫的一幕。秀清与阮文从外表看上去像是一个人,但是在李问的眼中却是无可替代的两个人。从存在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双重自我呈现出的是丧失面部的自我和带有假面的“他者”的分裂。从李文的那一句“从现在起,你就是阮文”开始,秀清这个人,就成为了阮文在李问生命中必然的“二重身”等价物。在影片中的结尾,秀清将游艇围着香港附近开时,何蔚蓝景观警官去往加拿大看望真正的阮文并得知实情时,她们的“二重身份”才九九归一,分裂自我的体现和互为“二重身”的真正原因逐渐完成。
三、李问——他者镜像困境中的自我臆想
影片中李问可以说是整部剧情的主导者,一开始他在绘画界时并不被认同的,得不到他者认同是造成自我困境的根本所在,并且渴望他者采取背离其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任务。当李问在制造“超级美钞”的时候,更多渴望的是得到一种作为其他人的回应,而在他给他自己制造的镜像中,“画家”吴复生肯定的回复消解了李文自己的主体性。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像李问这样被现实追赶到的边界的状况被称作为“墙壁”,雅斯贝斯把这一状况命名为“界限状况”。面对界限状况时,人们通常会采取两种行为:一是没有察觉到或是故意回避从而导致丧失自身存在;二是直接接受这一界限承认自己的软弱无力,在精神陷入绝望中也可以很快在心理上超越。李问不属于这只中的任何一种,由于长期遭受正当行业中他者的冷漠和拒绝,他的心理已经不堪一击。热科夫曾提出:“于是人处于消极的静止状态相反,欲望会是他打破平静,激发他去行动。”在这场博弈与挣扎中,李问展现出激进的姿态,用他自身对细节的把控以及对油墨的敏感让他彻底沦陷为他者之他者,彻底成为一个已经被“利欲熏心”的仿造美钞制作者,彻底的被困在了一个名为“他者镜像”的囚牢中。
总结
二重身展现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疯癫与理性、和善与凶恶、勇敢与胆怯的二元对立,这一对立统一关系蕴含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就是把这一切事物的矛盾本质设置于最突出的地位。影片中李问因为自己可悲的谋生方式,已经将既包含自身的对立又包含对事物本身的否定的矛盾呈现出来,从主题内部萌发的意識脱离了自身并成为支配“我”的一种力量,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那个“我”,通过一种连续地自我否定,成为自我的主宰主体,展现出香港警匪片的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任丽,他者镜像中的自我困境——《他人的脸》之拉康精神分析学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2018(02)
[2][英]爱德华·凯西,麦尔文·伍迪,拉康与黑格尔——欲望的辩证法,[J],吴琼,译,外国文学,2002(01)
[3] 戴锦华,经典电影十八讲:镜与世俗之像,[M]
关键词:二重身;《无双》
二重身起源于德国民间传说,多用于神怪和恐怖小说,能反映个体内心深处压抑的情感。在德语中,二重身有“两人同行”的意思,指代隐藏在每个人心灵中的另一个看不见的自我。从理论上讲,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二重身,对于一般人来说,二重身用肉眼是无法捕捉的,电影《无双》中的“画家”、秀清和阮文以及主人公李问的形象,在无形中将心理中的预言与警告以香港警匪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画家”吴复生——具有二重身份的自我分裂
戴锦华在《经典电影十八讲:镜与世俗之像》同样是警匪片的《美国往事》片段中提出: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并以与金钱相适应的地位来标志的成功,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测定价值的绝对标准。没有任一时代、任一社会比现代世界更为信奉个人奋斗、适者生存、成王败寇的残酷竞争信条。“画家”吴复生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成功的人,但他同时也是男主角李问自我分裂出来的一个虚构的二重身份形象。影片中李问在说放弃阮文的时候,吴复生却显得比李问更加还要急切,他赤着脚跑到李问的面前不顾一切的想要让李问和阮文复合,但是这一切都显示着不合理,身为一个外人唯独对主人公的事情如此的热忱让人们不禁开始怀疑他本身的自我分裂。影片在结局重点刻画出“画家”实际上是男主角带入了一张在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之人的脸,时刻提醒着原身的活动,并把自身的意志和想法强加于原身的真实案例。
二、秀清与阮文——身份危机中的自我救赎
阮文是男主角李问住在隔壁的白月光,她与男主角均是作画之人,但是二人的擅长之处不一样,阮文擅长运用色彩的比对将诗意的墨色书写描绘出来,而李问则是运用精密的化工计算将名篇名作进行完整的复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伪造)。李问在伪造超级美金的时候对于阮文一直念念不忘,于是在战乱时救起的秀清成为了他的“二重身”替代品,李问私自地将秀清毁容的脸整容成了阮文的样子,于是便出现了秀清绑架阮文与其丈夫的一幕。秀清与阮文从外表看上去像是一个人,但是在李问的眼中却是无可替代的两个人。从存在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双重自我呈现出的是丧失面部的自我和带有假面的“他者”的分裂。从李文的那一句“从现在起,你就是阮文”开始,秀清这个人,就成为了阮文在李问生命中必然的“二重身”等价物。在影片中的结尾,秀清将游艇围着香港附近开时,何蔚蓝景观警官去往加拿大看望真正的阮文并得知实情时,她们的“二重身份”才九九归一,分裂自我的体现和互为“二重身”的真正原因逐渐完成。
三、李问——他者镜像困境中的自我臆想
影片中李问可以说是整部剧情的主导者,一开始他在绘画界时并不被认同的,得不到他者认同是造成自我困境的根本所在,并且渴望他者采取背离其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任务。当李问在制造“超级美钞”的时候,更多渴望的是得到一种作为其他人的回应,而在他给他自己制造的镜像中,“画家”吴复生肯定的回复消解了李文自己的主体性。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像李问这样被现实追赶到的边界的状况被称作为“墙壁”,雅斯贝斯把这一状况命名为“界限状况”。面对界限状况时,人们通常会采取两种行为:一是没有察觉到或是故意回避从而导致丧失自身存在;二是直接接受这一界限承认自己的软弱无力,在精神陷入绝望中也可以很快在心理上超越。李问不属于这只中的任何一种,由于长期遭受正当行业中他者的冷漠和拒绝,他的心理已经不堪一击。热科夫曾提出:“于是人处于消极的静止状态相反,欲望会是他打破平静,激发他去行动。”在这场博弈与挣扎中,李问展现出激进的姿态,用他自身对细节的把控以及对油墨的敏感让他彻底沦陷为他者之他者,彻底成为一个已经被“利欲熏心”的仿造美钞制作者,彻底的被困在了一个名为“他者镜像”的囚牢中。
总结
二重身展现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疯癫与理性、和善与凶恶、勇敢与胆怯的二元对立,这一对立统一关系蕴含了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就是把这一切事物的矛盾本质设置于最突出的地位。影片中李问因为自己可悲的谋生方式,已经将既包含自身的对立又包含对事物本身的否定的矛盾呈现出来,从主题内部萌发的意識脱离了自身并成为支配“我”的一种力量,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那个“我”,通过一种连续地自我否定,成为自我的主宰主体,展现出香港警匪片的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任丽,他者镜像中的自我困境——《他人的脸》之拉康精神分析学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2018(02)
[2][英]爱德华·凯西,麦尔文·伍迪,拉康与黑格尔——欲望的辩证法,[J],吴琼,译,外国文学,2002(01)
[3] 戴锦华,经典电影十八讲:镜与世俗之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