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8-0006-01
新一轮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感觉责任重大,现在的历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一、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往教学的最大缺点,在于教师基本上包办或者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问题,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会增强学习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
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广泛收集资料、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1.具有了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小论文所注明的资料来源和为评价探究成效而设计的问卷,能够显示出学生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为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空间。因为,能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提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需要较高水准的思维;而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较深刻的思维和较强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知识性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历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使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交流与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三、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在是传统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而是“一身兼多任”,学生成长中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人,课程改革的研究人,教学艺术的探索人,……照此要求,虽任重道远,却无限光荣。而我们的历史教师,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重任。
新一轮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感觉责任重大,现在的历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一、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
《历史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往教学的最大缺点,在于教师基本上包办或者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应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问题,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会增强学习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
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广泛收集资料、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1.具有了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收集资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小论文所注明的资料来源和为评价探究成效而设计的问卷,能够显示出学生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为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空间。因为,能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提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需要较高水准的思维;而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较深刻的思维和较强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知识性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历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使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交流与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三、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在是传统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而是“一身兼多任”,学生成长中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人,课程改革的研究人,教学艺术的探索人,……照此要求,虽任重道远,却无限光荣。而我们的历史教师,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