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浙江省是我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大省,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省鞋业出口造成了一定冲击。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和提升鞋业的出口竞争力,对我省鞋业发展具有重要长远意义。本文在浙江省制鞋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出口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历年数据进行纵向对比,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将浙江省与其它鞋业出口大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较为全面地评估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浙江省鞋业出口竞争力状况。最后,针对浙江省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浙江鞋业 出口竞争力 因子分析
1. 浙江鞋业出口现状分析
浙江省是中国的鞋类出口大省,出口总额数年来一直稳坐继广东省、福建省之后的第三把交椅。从图1可以看出浙江鞋类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从2005年的26.6亿美元到2007年的3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均达到20%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浙江鞋类出口造成了一定冲击,2008年出口额43.0亿美元,增长12%,同比增幅比2007年回落8%;2009年出口增长率严重下滑,仅为2%。2010年,由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浙江鞋类出口回暖,年出口额达59.8亿美元。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6—2011
浙江鞋业出口的另一大特点是出口市场和出口企业都较为集中。欧盟是浙江省鞋类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温州是浙江省鞋类产品最主要的生产中心。美国、东盟和俄罗斯是次之于欧盟的浙江鞋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浙江省大部分制鞋企业集中在温州,该地区集中了生产规模不同的制鞋企业,经历了从模仿加工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其年出口额超过浙江省鞋类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温州鞋业品牌建设颇有成效,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奥康、红蜻蜓、康奈等一批名牌龙头企业和大型出口企业[1]。
2. 浙江鞋业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2.1指标选取[2]
2.1.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出口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出口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
2.1.2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一般认为,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则表示该行业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表示该行业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于0,则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
2.1.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一般认为,当RCA指标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出口产品或产业极具竞争力;当RCA指标小于2.5大于1.25,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或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RCA指标小于1.25大于0.8,则表明该国出口产品或产业具有中度竞争力;当RCA指标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或产业的竞争力较弱。
2.1.4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显示性比较优势并没有考虑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的影响,当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这种不考虑进口情况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可能得出一个并不正确的结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是在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基础上减去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比较优势。当CA>0时,表明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当CA<0时,表明该产品具有竞争劣势;当CA=0时,表明该产品既无竞争优势也无竞争劣势。
2.1.5出口贡献率
出口贡献率是指某产品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某产品的出口额对总出口额的贡献度。
2.1.6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总的贸易增长率之比。该指数反映了产品出口优势的变化情况,指数越大说明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增长越快。
2.1.7净出口
净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国或地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净值。
2.2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资料来源:由浙江统计年鉴2009—2011、UN comtrade database、海关综合信息网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1可见,2008-2010年浙江省鞋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3年间国际市场占有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净出口额也逐年上升,由此可见,浙江制鞋业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世界鞋类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浙江省鞋类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每年均在0.995以上,非常接近1,说明浙江制鞋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2008-2010年浙江省鞋类贸易RCA指数及CA指数均在4.8以上,超过2.5,表明浙江省鞋类产品出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这三年出口贡献率在3%左右波动,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在2009年为-0.175,其原因在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浙江省总出口额出现负增长,而鞋类产品的出口仍保持2%的增长,可见浙江鞋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要小于省内整体行业的影响。
2.3与其他省份鞋业的出口竞争力指标的比较
现阶段,中国鞋业已经呈现出产业集群式的发展状态。总得来说,有四大产业集群。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3]。本文主要选取了广东省和福建省这两个鞋类出口大省,通过与这两大鞋类出口大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进一步分析浙江制鞋业出口竞争力。
资料来源:由福建统计年鉴2011、广东统计年鉴2011、UN comtrade database数据计算而得 由以上表可得:一、广东省是鞋类出口大省,与浙江省和福建省相比,在净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二、福建省约10%的出口贡献率表明其对福建省的出口创汇具有极大贡献,而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出口贡献率均不到4%。三、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在0.95以上,这三个省的制鞋产业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四、各省份的CA指数均比RCA指数有所下降,说明三省鞋类产品的进口对出口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2.4与其他省份鞋业出口竞争力指标的因子分析
本文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少数综合评价指标将上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CA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净出口6个国际竞争力指标压缩,对2010年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的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计算因子综合得分,用以直观反映各省鞋业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选取两个公因子如下表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因子1和2对信息的累积贡献率己达到100%,说明这两个因子能够充分说明数据波动的原因。因此选择1和2为公共因子,分别记为F1、F2。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F1 = 0.295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0.096 *出口贡献率 — 0.339 * 贸易竞争力指数NTB +
0.094 *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 0.142 *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 0.296 * 净出口
F1 = 0.023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0.415 *出口贡献率 — 0.163 * 贸易竞争力指数NTB +
0.415 *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 0.226 *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 0.024 * 净出口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因子总得分,按 F = (0.66729 F1 + 0.33271 F2 ) / 1
计算并排序如下:
同样得出2008年及2009年三省鞋业指标及排名:
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2010年中国三大鞋业出口大省的排名不曾发生改变,广东省历年均居于综合竞争力排名榜首,福建次之,浙江省则稍逊一筹。由此可见,浙江省鞋业出口竞争力与广东、福建制鞋大省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这三年综合指标F得分来看,发现广东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综合得分不降反升,在危机面前更能凸显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 提高浙江鞋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用工荒、贸易摩擦日益频繁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导致了浙江制鞋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在困境中实现突破,提升整体出口竞争力,就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3.1突破家族化管理,追求资本化运营
浙江制鞋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化特点。企业资本大部分都来自个人资本,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企业缺乏资本运营能力,竞争力在广东、福建鞋业上市公司的冲击下逐渐减弱,权利过于集中导致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性,种种劣势在信息化和产权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逐渐暴露出来。要想突破家族化管理,浙江鞋老板要有开拓意识,必须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运营经验,实现流程化运营,制度化管理;让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分享利润,吸纳自己的股份,形成所有权的相对分散,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调动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励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不要在上市之路上举步不前,争取企业早日上市,从而走向鞋企的资本整合之路。[4]
3.2避免同质化经营,开拓差异化创新
产品同质化严重地削弱了制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浙江鞋业的出口竞争力。打造强大的研发团队或者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差异化战略逐渐推动鞋企从低端鞋业生产转移到高端鞋业生产,提高利润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鞋企不仅要在产品技术上创新,也需在渠道拓展、营销策略、经营管理等方面全面贯彻和落实创新理念。
3.3引进高端性人才,培训基础性员工
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员工是关键。之所以很难创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不仅是因为在产品的开发上缺少创新,还因为缺乏高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形成的,需要以人才引进政策为后盾,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越的薪资待遇吸引国外优秀的专业人才。另外,需要建立完善和合理的培训机制,对基础性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技能,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生产效率,增加业绩。[5]
参考文献:
[1] 郭彬,尹莉莉.当前欧盟技术壁垒影响浙江鞋类出口分析[J].上海标准化,2009年第9期.
[2] 林君平.福建鞋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3] 陈兵毅.中踏鞋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 许强. 温州鞋业要除去疾速“老化”的病根 [EB/OL].中国服装品牌网(2009-11-13)[2012-05-10]. http://www.efpp.com.cn/html/news/ 2009-11-13/78560.html
[5] 于琦.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鞋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叶丽芳(1990-),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浙江理工大学09级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浙江鞋业 出口竞争力 因子分析
1. 浙江鞋业出口现状分析
浙江省是中国的鞋类出口大省,出口总额数年来一直稳坐继广东省、福建省之后的第三把交椅。从图1可以看出浙江鞋类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从2005年的26.6亿美元到2007年的38.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均达到20%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浙江鞋类出口造成了一定冲击,2008年出口额43.0亿美元,增长12%,同比增幅比2007年回落8%;2009年出口增长率严重下滑,仅为2%。2010年,由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浙江鞋类出口回暖,年出口额达59.8亿美元。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06—2011
浙江鞋业出口的另一大特点是出口市场和出口企业都较为集中。欧盟是浙江省鞋类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温州是浙江省鞋类产品最主要的生产中心。美国、东盟和俄罗斯是次之于欧盟的浙江鞋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浙江省大部分制鞋企业集中在温州,该地区集中了生产规模不同的制鞋企业,经历了从模仿加工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其年出口额超过浙江省鞋类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温州鞋业品牌建设颇有成效,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奥康、红蜻蜓、康奈等一批名牌龙头企业和大型出口企业[1]。
2. 浙江鞋业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2.1指标选取[2]
2.1.1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出口市场占有率反映了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出口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
2.1.2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一般认为,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则表示该行业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表示该行业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于0,则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
2.1.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一般认为,当RCA指标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出口产品或产业极具竞争力;当RCA指标小于2.5大于1.25,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或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RCA指标小于1.25大于0.8,则表明该国出口产品或产业具有中度竞争力;当RCA指标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或产业的竞争力较弱。
2.1.4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显示性比较优势并没有考虑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的影响,当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这种不考虑进口情况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可能得出一个并不正确的结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是在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基础上减去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比较优势。当CA>0时,表明该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当CA<0时,表明该产品具有竞争劣势;当CA=0时,表明该产品既无竞争优势也无竞争劣势。
2.1.5出口贡献率
出口贡献率是指某产品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某产品的出口额对总出口额的贡献度。
2.1.6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总的贸易增长率之比。该指数反映了产品出口优势的变化情况,指数越大说明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增长越快。
2.1.7净出口
净出口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国或地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净值。
2.2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资料来源:由浙江统计年鉴2009—2011、UN comtrade database、海关综合信息网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1可见,2008-2010年浙江省鞋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3年间国际市场占有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净出口额也逐年上升,由此可见,浙江制鞋业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世界鞋类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浙江省鞋类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每年均在0.995以上,非常接近1,说明浙江制鞋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2008-2010年浙江省鞋类贸易RCA指数及CA指数均在4.8以上,超过2.5,表明浙江省鞋类产品出口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这三年出口贡献率在3%左右波动,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在2009年为-0.175,其原因在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浙江省总出口额出现负增长,而鞋类产品的出口仍保持2%的增长,可见浙江鞋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影响要小于省内整体行业的影响。
2.3与其他省份鞋业的出口竞争力指标的比较
现阶段,中国鞋业已经呈现出产业集群式的发展状态。总得来说,有四大产业集群。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3]。本文主要选取了广东省和福建省这两个鞋类出口大省,通过与这两大鞋类出口大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进一步分析浙江制鞋业出口竞争力。
资料来源:由福建统计年鉴2011、广东统计年鉴2011、UN comtrade database数据计算而得 由以上表可得:一、广东省是鞋类出口大省,与浙江省和福建省相比,在净出口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二、福建省约10%的出口贡献率表明其对福建省的出口创汇具有极大贡献,而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出口贡献率均不到4%。三、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在0.95以上,这三个省的制鞋产业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四、各省份的CA指数均比RCA指数有所下降,说明三省鞋类产品的进口对出口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2.4与其他省份鞋业出口竞争力指标的因子分析
本文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少数综合评价指标将上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CA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净出口6个国际竞争力指标压缩,对2010年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的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计算因子综合得分,用以直观反映各省鞋业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选取两个公因子如下表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因子1和2对信息的累积贡献率己达到100%,说明这两个因子能够充分说明数据波动的原因。因此选择1和2为公共因子,分别记为F1、F2。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因子得分模型如下:
F1 = 0.295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0.096 *出口贡献率 — 0.339 * 贸易竞争力指数NTB +
0.094 *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 0.142 *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 0.296 * 净出口
F1 = 0.023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0.415 *出口贡献率 — 0.163 * 贸易竞争力指数NTB +
0.415 *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 0.226 *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 0.024 * 净出口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因子总得分,按 F = (0.66729 F1 + 0.33271 F2 ) / 1
计算并排序如下:
同样得出2008年及2009年三省鞋业指标及排名:
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2010年中国三大鞋业出口大省的排名不曾发生改变,广东省历年均居于综合竞争力排名榜首,福建次之,浙江省则稍逊一筹。由此可见,浙江省鞋业出口竞争力与广东、福建制鞋大省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这三年综合指标F得分来看,发现广东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综合得分不降反升,在危机面前更能凸显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 提高浙江鞋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用工荒、贸易摩擦日益频繁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导致了浙江制鞋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在困境中实现突破,提升整体出口竞争力,就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3.1突破家族化管理,追求资本化运营
浙江制鞋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化特点。企业资本大部分都来自个人资本,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离。企业缺乏资本运营能力,竞争力在广东、福建鞋业上市公司的冲击下逐渐减弱,权利过于集中导致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性,种种劣势在信息化和产权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逐渐暴露出来。要想突破家族化管理,浙江鞋老板要有开拓意识,必须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运营经验,实现流程化运营,制度化管理;让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分享利润,吸纳自己的股份,形成所有权的相对分散,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调动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励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不要在上市之路上举步不前,争取企业早日上市,从而走向鞋企的资本整合之路。[4]
3.2避免同质化经营,开拓差异化创新
产品同质化严重地削弱了制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浙江鞋业的出口竞争力。打造强大的研发团队或者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差异化战略逐渐推动鞋企从低端鞋业生产转移到高端鞋业生产,提高利润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鞋企不仅要在产品技术上创新,也需在渠道拓展、营销策略、经营管理等方面全面贯彻和落实创新理念。
3.3引进高端性人才,培训基础性员工
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员工是关键。之所以很难创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不仅是因为在产品的开发上缺少创新,还因为缺乏高级的技术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管理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形成的,需要以人才引进政策为后盾,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越的薪资待遇吸引国外优秀的专业人才。另外,需要建立完善和合理的培训机制,对基础性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技能,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生产效率,增加业绩。[5]
参考文献:
[1] 郭彬,尹莉莉.当前欧盟技术壁垒影响浙江鞋类出口分析[J].上海标准化,2009年第9期.
[2] 林君平.福建鞋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3] 陈兵毅.中踏鞋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 许强. 温州鞋业要除去疾速“老化”的病根 [EB/OL].中国服装品牌网(2009-11-13)[2012-05-10]. http://www.efpp.com.cn/html/news/ 2009-11-13/78560.html
[5] 于琦.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鞋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叶丽芳(1990-),女,汉族,浙江金华人,浙江理工大学09级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