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孩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语:最近几年,富养女孩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父母付诸实践。这些父母多数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认为只有给女儿提供最大的物质保障,才能帮女儿建立自尊,并专注于学业。他们对女儿的期待也很多,不仅仅满足于成绩优秀,还要提升她的修养,为以后跻身“上流社会”做准备。然而,这样的理念在实践中也遭遇到了现实的尴尬。
  郭修萌已经两周没去学校了,母亲柳莎束手无策。她信奉赏识教育,坚持对女孩富养,为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她甚至将所有挑战孩子自信的人和事全部否定。但孩子现在自卑得一塌糊涂,学习成绩下降,在班里没有朋友,不招老师待见。
  遇到问题 母亲就会披挂上阵
  初次与柳莎见面,她一再强调自己多么重视女儿的教育,从孩子还没出生就看了许多教子方面的书,她推崇“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
  柳莎告诉我,如果希望儿子成大器,就让他忍受物质的匮乏,进而激发他的上进心。女孩不一样,应该尽最大可能给她提供物质保障,这样才能抵御来自外界的物质诱惑。男孩可以承受被冷落和被漠视,这样可以塑造他们强大的内心。女孩呢,则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和包容,让她认定自己是最可爱的,这样的她才有自尊,才能专注于学业。
  为了尽快进入主题,我不得不打断柳莎:“那么,你此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柳莎说,女儿郭修萌从小就争强好胜,大家都夸她成绩好、气质好、有品位。初一期末,她考了班级第一,可初二开学验收考时,却只考了20名。噩梦由此开始。后来每天早上起床上学都困难了,坚持了一周,索性不去学校了。“该死的魔鬼学校把孩子折磨坏了!”柳莎的情绪切换非常快,从陈述女儿的问题一下变成对学校的“讨伐”。
  柳莎讲了两件小事,她的本意是说女儿多么坚持原则,我却看到这个女孩在与同学交往中的格格不入。
  读小学五年级时,郭修萌参加英语夏令营。因为看不惯同宿舍几个室友不讲卫生,于是提醒她们注意点,室友不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奚落郭修萌。郭修萌忍无可忍,狠狠地打了其中的一个。老师让郭修萌给对方道歉,母亲坚决不同意。“凭什么呀?我严肃批评了老师缺乏是非观念,并告诉那个被打的孩子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注意个人卫生会被别人瞧不起。我们夸奖女儿坚守原则,像迎接勇士凯旋一样,中途把女儿从夏令营接回来了。”
  “因为与室友的小矛盾而造成夏令营的半途而废,值得吗?”我问。
  “我最担心富养的女孩没有经风雨见世面会变得窝囊,所以我告诉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母亲都会站在背后替她遮风避雨,千万别委屈自己。”
  初一暑假郭修萌军训时,住宿条件不太好,偏偏宿舍里有几个学生夜里叽叽喳喳,影响了大家的休息。郭修萌指责她们缺乏公德意识,结果那几个学生恶人先告状,班主任责令郭修萌给同学道歉。“老师素质太低,明明是她们缺乏公德,影响别人睡觉,我女儿仗义执言有什么错呢?一气之下,我把孩子接回家了。”
  柳莎的教育观念在90后、00后的父母身上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富养孩子,他们全然不顾人之常情,缺乏起码的原则和底线。他们希望周围人也要配合,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宠爱。遇到不同意见,他们就会披挂上阵,指责学校、老师和同学,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他们的行为不仅挑战了学校教育,还会造成孩子价值判断的混乱。这样的孩子极端自我,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遇到困难习惯性地将责任推向外界,结果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主动权和掌控权,变得被动、敏感。
  没有朋友 骄傲的公主被彻底孤立
  第一次见到郭修萌,她的头微微上扬,像骄傲的公主一样看了我一眼。“老师,我不适合中国,不适合我们学校。”郭修萌是有备而来的,她侃侃而谈,将自己不去学校上学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教育只看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如何做人,缺乏教养、举止低俗的学生因为成绩好就会被大家追捧,而高雅贵气、自我要求高的却被视为“装”而遭到同学的排斥。二是班主任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每天早上7点到校,迟到不准进教室,作业不合格罚写五遍。三是同学的父母没什么社会地位,不重视自家孩子的教育,很多同学满嘴脏话。
  郭修萌将一切不如意都归因于外界在我的意料之中。一般情况下,初二的孩子对同龄人的评价往往是外貌如何、成绩如何,而她却用“贵气”,加之后面提到的同学父母缺乏社会地位,我很好奇,她这种观念由何而来?会给她的人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郭修萌告诉我,自己没有朋友,好朋友王佳背叛了她。“嗨,她离开我说明她傻,我为她付出那么多,她却不珍惜,非得找吉一秀。其实吉一秀只是把她当玩伴而已,从不带她一起学习。我无所谓呀,没有朋友就没有朋友,反正我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郭修萌语气冰冷,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集体的认同,构建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统,没有朋友就难以获得起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稍遇困难就会选择退缩。我问郭修萌:“吉一秀是怎样从你这里把王佳抢走的?”
  郭修萌解释,实际上不是吉一秀抢走的,而是王佳主动去找吉一秀。郭修萌选择朋友的标准是对方处处不如自己,班里只有王佳完全符合条件:人傻、成绩差、生活品位低、对郭修萌顶礼膜拜,像个小跟班儿。郭修萌会给她带一些小礼物,也在学习上帮助她。
  初一下学期,力争第一的郭修萌感受到各种压力。再给王佳讲题时,她就很不耐烦,经常发脾气。王佳有点怕她了,就与新同桌吉一秀成了朋友。整个暑假郭修萌都很烦躁,尤其开学之前军训的“宿舍事件”,使她在女生中彻底孤立了。加上没有了王佳这个小跟班儿,郭修萌觉得在学校的日子太难熬了。
  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怕孩子在群体中受委屈,他们会尽自己的全力给孩子遮风避雨,替孩子的不当行为寻求合理的解释和开脱,这样不仅使孩子的心智发展落后于同龄人,而且会恶化孩子与别人的互动。父母不通情达理、不配合学校,老师往往会选择对孩子回避施教,不闻不问。同学也唯恐避之不及,谁敢招惹稍有风吹草动母亲就横刀立马的同学呢?父母给孩子灌输的观念表面上让女儿举止“贵气”,实际上是使孩子边缘化了。   争强好胜 母亲一直在与假想敌做斗争
  郭修萌回归学校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母亲在军训中训斥同学,否决班主任的处理方案,以及中途的退出行为使郭修萌更加不合群。她不仅没有朋友,并且还有公开的仇人,班里没有人希望她回学校。
  为此,我的第一个咨询目标就是从保证出勤入手,降低对成绩的期待,缓和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作息时间调整为暂不上早自习和晚自习,保证正课,作业量力而行。我请柳莎找班主任沟通,大家一起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柳莎一再表示只要孩子能去学校就满足了。
  郭修萌勉为其难地去上学,可只坚持了两天,柳莎就十万火急地预约咨询。这一次见到郭修萌,她告诉我,上学太累了,回家想看看电视放松一下,母亲就开始唠叨,“你已经落了两周课,早晚自习老师都讲新课又落下了,回来不写作业。你是个要强的孩子,只要你能接受倒数第一,我们无所谓……”郭修萌很反感,她觉得就算自己去学校,依然不会有好结果,那又何必去呢?
  “孩子,你要理解妈妈,她原本认为自己有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女儿,突然间让她接受你不优秀,甚至不能坚持上课的事实,落差太大了,出现情绪不稳定也在情理之中。”
  “我今天成为这样都是她一手造成的。” 郭修萌变得有点激动。在她的心目中,妈妈就是一个歇斯底里的糊涂蛋。她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郭修萌告诉我,母亲在她小的时候希望把她打造成淑女,于是报了许多才艺班。进入小学高年级,又砍掉了所有的才艺班,用课外班占满她的时间。郭修萌稍有违抗她就发脾气,至今她的小臂上还留有母亲因不满她的作业而挠的伤疤。
  “我不上学之后,她天天像疯了一样,一会儿好言相劝,苦口婆心;一会儿装得像手无缚鸡之力,逼我就范;一会儿又哭哭啼啼,唉声叹气……我羡慕哥哥,大娘不像我妈这么要强,但哥哥却成绩优秀、人缘儿超好,和他妈妈的关系也很亲密,我妈妈都嫉妒死了。”我终于明白初次见面时柳莎详细阐述的“富养理论”,原来与妯娌家的儿子有关。
  如何帮助柳莎从焦虑中走出来,和我一起帮助女儿走进学校呢?这是一个很艰难却又绕不开的问题。
  这次见到的柳莎已经撕下之前的“伪装”,她的焦虑暴露无遗。“丽珊老师,我是想平和,但看到她回家之后不写作业,我真的替她着急。她从小什么事情都要拔个尖儿,如果按照您的节奏,她期中考试肯定一塌糊涂,她接受不了,到头来还是不去上学……”
  “你怎么知道孩子接受不了?那么你呢,你能接受女儿是班里倒数第一的事实吗?”我态度坚定地问她。
  柳莎愣了一下,继而哭起来,“我不能接受……”柳莎一直认为婆家是重男轻女的,大嫂生了儿子拔了头筹使她紧张,当她得知自己怀的是女孩时,有过万念俱灰的念头。但从不服输的她发现富养女穷养儿的理论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在家里大肆渲染。婆婆给两个孩子买同样的东西,柳莎都要指出这既没有达成富养女,也不符合穷养儿的目标。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尽管婆婆对她的教育观念并不满意,偶尔会指出郭修萌缺乏起码的生活能力,不懂顾及别人的感受,但表面上,郭修萌在奶奶家的地位凌驾于哥哥之上了。郭修萌那时也很争气,对成绩追求完美,周围人都叹服柳莎把孩子培养得优秀,连单位领导都向她请教如何教育孩子。柳莎暗下决心一定将孩子教育得更优秀,生女儿照样可以“母以女贵”。
  柳莎的争强好胜使她深陷“身份焦虑”之中,她一直与自己的假想敌在做斗争。这场斗争的砝码是女儿,无论谁的言行否决了女儿,就是否决了她的教育。郭修萌的成长承载着母亲的家族地位,与其说柳莎爱孩子,不如说爱孩子的优秀带给她的成就感,她要反复暗示女儿勇往直前,她要通过替女儿摆平各种纷争来保持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主导地位。
  主动出击 遇到困难才知道体谅别人
  郭修萌回归学校的过程反反复复。柳莎给她灌输了太多的不合理理念,并形成了她的处事态度,这些态度给她带来了许多的现实困难。
  再次令郭修萌放弃上学的原因是她整理没到学校期间发的卷子,没有一套是完整的。她找老师补齐,老师表示发过的卷子就没有留底。她找周围同学借来复印,人家就是不借。“我很敏感,她们把我当傻子一样推来推去,还相互挤眼……”那天早上到学校,看着散落一地还有鞋印的卷子和练习册,她冲出了教室。“丽珊老师,您再也别劝我了,我坚决不回这个班了,同学都这么不懂规矩。我不上晚自习,难道他们就不能将我的卷子和练习册放到书箱里吗?”周围人的排斥使郭修萌的回归步履蹒跚,而这恰恰反映出她平日人际关系的问题。
  “修萌,你发作业时,是不是能将没有到校同学的作业放到书箱里呢?”
  “我根本就没有发过作业,另外,我专注于学习,从不会关注谁缺勤。”话还没有说完,郭修萌马上意识到了什么。“我是不是对同学的要求太高了?”
  我告诉郭修萌,大家都是同龄人,如果谁能主动给身处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就说明这个人善解人意,在人际关系中显得更成熟。“只要你学会关心别人,很快就会获得大家的认同。”
  郭修萌开始用心观察同学,也能为同学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了。
  又一次造成郭修萌从学校回家是落下的课程太多,上课跟不上了。“原来上课时,我听一遍就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刻在脑子里,现在老师讲得太快了,根本不顾及我们是不是跟得上,我现在能够体谅成绩不好的同学了。原来我对老师掰开揉碎式的讲课特别反感,现在我才理解如果老师不顾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味快马加鞭才不合理。”
  “修萌,你在换位思考呢,这是多大的进步呀。”
  郭修萌的脸红了,羞涩地说:“自己遇到了困难才知道体谅别人,如果我早懂得这些也不至于在班里没有一个朋友。”
  为了帮助她尽快追上课程,我建议她组建一个学习同盟。郭修萌不假思索地说吉一秀是最佳人选,她充满正能量,每天乐呵呵地学习。“可王佳的背叛使我痛恨吉一秀,说过很多伤害她的话……我觉得她不会接纳我的。”
  我建议她把班级合影拿来,逐一讲述她与每一位女生间的交往,按照亲善指数进行排列,最终圈定了两个人,建议郭修萌主动示好,逐渐和她们成为朋友。
  最近几年,富养女孩出现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数量剧增;二是程度严重;三是咨询周期漫长,有的需要价值观重构;四是父母多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对女儿的期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成绩优秀,还要超凡脱俗,跻身上流社会。这种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孩子。她们中的一些人自说自话,孤芳自赏,瞧不起同学,不接地气,对人情世故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体悟,由此游离于群体之外。其实,所谓“富养”理应是让她们从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气质,同时善解人意、性格温和、能够体谅和包容周围的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丽珊/文)
其他文献
每年的3月文明礼貌月,校园、街道、社区时常可见不少干部职工和学生在做好事,全民学雷锋的干劲十足。眼前有那么多人在做好事,如此激动人心的场景,使我想起雷锋伴我成长的往事。  邻居家的孩子卞育虎,他比我小一岁,我俩读一个班。1981年3月的一天,他一个人上学,在路上捡到一个塑料做的鲜红的毛主席语录包,没有想到,里面装着10元人民币,是当时最大面值的钱。记得当时一本作业本5分钱,一个冰棍3分钱,一个鸡蛋
期刊
近来,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南京饿死女童案、广州亲生母亲长达七八年虐待亲生女儿致死案……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扎堆”出现,直指监护人失职问题,也暴露出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监管的缺位。  2014年1月20日,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上,记者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公安部等部门年内将推出未成年人监护行政监督与司法裁判的对接机制。据了解,这一机制的核
期刊
据《光明日报》报道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日前透露,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好大学,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安排了一些重点大学的招生指标,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11 752名,使贫困地区一本录取率较2011年增加了10%;2013年,定向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  陈锋强调,国家已经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给予奖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同时,实施了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
期刊
2014年新春时节,央视播出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参赛的队伍来自各地的“灯谜教学示范校”和灯谜活动开展较好的中学。这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央视再次推出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电视节目,为全国人民献上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笔者认为这对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知识大有裨益。  “谜语”,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通常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以诗歌形式集中描绘某一事物特征。
期刊
过重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准确抓住了当前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今后,重点要从3个方面抓紧解决。第一,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减负工作职责。第二,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环节创新。第三,切实增强家长和社会的减负共识。 (新华网2月4日)  新华网试图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政策进行解读,从
期刊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不仅重申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而且指出小升初具体操作路径,包括单校对口直升、多校划片以及随机派位等方式。事实上,各地在此之前已经有多项探索,但是公众在公平性问题上仍然有诸多疑问:划片标准如何确定?划片公平谁来监督?划片情况下学校是否需要招生自主权?  一问:划片标准如何定?  对于划片的标准问题,公众一直充满疑问:为
期刊
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关于“家风”的一组系列的街头访问,让社会上的普通人都讲讲自己的家风。这样一个策划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有关家风的议题成了春节期间公众热议的话题,春节正好是人们回家团圆,全家一起过年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探讨家风问题,凸显了这个议题的当下意义,也显示了社会公众对于家风议题的关切。  以前这些传统家教均身处私人平台,很少在公共平台展示。现在通过公众采访将之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关注
期刊
近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向市政协部分委员通报了关于此轮“上海版”高考改革的相关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是,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退出高考统考,变为社会化考试,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总体方案公布,报经教育部审批后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据此前公布的相关改革思路精神,先行制订方案草稿。 (《新京报》2月13日)  这再一次引起舆论对高考改革
期刊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如果从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算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2年的时间。应该说,课程改
期刊
网友“笑容下的阳光”在常州当地论坛发帖,称上初中的女儿扶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并拨打110向警方求助。这位网友为懂事的女儿骄傲,同时也担心这种善行会不会为女儿带来麻烦。该网·友认为,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该不该让孩子过早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一面? (1月27日《金陵晚报》)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在他们未成年的时候,我们更愿意他们多接触这个世界积极、健康、阳光的一面,而不愿意他们接触不完美,甚至是阴暗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