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一种开放型结构,这决定了《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是开放型的。综观全书,选编的小说文本是开放型的。选修课程下的小说选本只是纷繁小说史的一些“点”,小说的容量、内涵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这些“点”来带动“面”。这个“点”一如一扇窗口是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由此对诸多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探究。小说文本的这种开放型决定了欣赏也应该是开放型的,
文学是一种最具灵性的活动,多元化是小说欣赏的内在要求,小说具有多元化解读的特性。外国小说所呈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下的小说表达着多元化的内在特征。小说作为多元文化的一个载体,主体在欣赏活动中更容易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包容,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
一、进入小说情境,回返叙述本身
在外国小说欣赏课程中,可以领略小说更多元、更开放的叙述方式和情境。主体在对小说不同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叙述速度的解读上,在对小说场景的铺陈、渲染、衬托、象征的赏析里,在对小说情节的生发、摇摆、嬗变的品味中,可以身临其境,沉潜涵咏。譬如《牲畜林》情节上一直围绕危机运转,可以赏析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叙述节奏趣味。
二、在开放、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欣赏
开放型和多元化的小说欣赏不是停留在知晓叙述故事、了解小说人物、清理小说情节的单一层面和向度上,必须向小说文本的纵深发展,进入文本的内核,开放、广泛、深入地探讨小说,开放型与多元化的小说欣赏才能更好地达成。
1.虚构。小说是“说谎”,是想象,是虚构。在小说的虚构中,“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在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卡夫卡的“城堡”里,主体可以探讨一种世界的神秘、人生的荒诞处境,欣赏一种更深刻的真实,心灵的真实。
2.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呈现着自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欣赏活动中,完全可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和探讨。譬如对《沙之书》的主题探讨,“沙之书”代表神秘之物、无限之书,有着多重隐喻。
3.人物。选本引入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对这一类人物,主体尤其要注重探讨。在小说的变化的叙述流程和多重的情境里,人物形象逐步完善和生成,是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形象。譬如老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这一人物,由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长成多情、满怀梦想的少女,到进入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到爱情毁灭,到绝望服毒,到再度回到幸福并再度陷入痛苦乃至绝望,最终进入完美幸福的生活。要探讨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观察她的行动,聆听她的语言,深入揣摩其心理,窥探其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内心世界等。
4.场景。有些优秀的小说或淡笔勾勒或浓墨重彩地展开场景描写。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在场景中生活,事件在场景中展开。所以欣赏活动规避不了对场景的赏读。场景不是单纯的客观再现,往往具有多重的功能。它可以导引人物出场,譬如“炮兽”肆虐时,“乡下人”(布瓦斯贝特洛伯爵)的出场;它可以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不妨探讨《安东诺夫卡苹果》中不同场景下的欢快热闹、清新闲适和萧瑟忧伤的意境和氛围。当然在对场景的欣赏活动中,还可以探讨其推动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事件、作为象征等多重功能。
三、朗诵、表演、观摩影片等生动活泼的欣赏活动
新课标对小说和戏剧选修课教学提出如是建议:“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观摩剧、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剧场的戏剧演出、有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如分角色朗诵《牲畜林》、《骑桶者》小说片段,观看影片《战争与和平》有关娜塔莎参加舞会的片段,改编《丹柯》并进行舞台剧表演等,可以更好地贴近人物,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深入领会小说的内涵。
四、延展性探究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只是一个小说的选本,从发展的角度和终生学习的观念上说,主体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不可能拘囿和停滞于此。选本不是藩篱,而是一个有力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是为了主体的更高远目标和心境,所以需要引领主体进行延展性阅读和欣赏。
可以进一步探讨作家与作品、作家与流派的关系,由“这一篇”延伸到“这一类”,由“这一个”拓展知道“这一派”。譬如,由《炮兽》(《九三年》)可以延展到《巴黎圣母院》,欣赏雨果小说的“对照手法”运用。由卡夫卡的《骑桶者》可以延展到《变形记》、《审判》、《城堡》等,探讨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与荒诞处境。由《桥边的老人》可以延展到海明威的小说系列,赏析其小说世界的“硬汉形象”、小说艺术的“冰山理论”。可以将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和欣赏,可以寻找中国当代小说的“西方后现代小说痕迹”,可以关注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征等。
倡导开放型和多元化的小说欣赏就是要积极调动起主体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悟,全身心地进入小说文本,让小说的各组成要素不再孤立,让小说这一虚构艺术来滋养主体的心灵世界,照亮精神生活,让文学的梦想抵达生活的现场。
(责任编辑韦淑红)
文学是一种最具灵性的活动,多元化是小说欣赏的内在要求,小说具有多元化解读的特性。外国小说所呈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下的小说表达着多元化的内在特征。小说作为多元文化的一个载体,主体在欣赏活动中更容易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包容,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
一、进入小说情境,回返叙述本身
在外国小说欣赏课程中,可以领略小说更多元、更开放的叙述方式和情境。主体在对小说不同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叙述速度的解读上,在对小说场景的铺陈、渲染、衬托、象征的赏析里,在对小说情节的生发、摇摆、嬗变的品味中,可以身临其境,沉潜涵咏。譬如《牲畜林》情节上一直围绕危机运转,可以赏析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叙述节奏趣味。
二、在开放、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欣赏
开放型和多元化的小说欣赏不是停留在知晓叙述故事、了解小说人物、清理小说情节的单一层面和向度上,必须向小说文本的纵深发展,进入文本的内核,开放、广泛、深入地探讨小说,开放型与多元化的小说欣赏才能更好地达成。
1.虚构。小说是“说谎”,是想象,是虚构。在小说的虚构中,“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在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卡夫卡的“城堡”里,主体可以探讨一种世界的神秘、人生的荒诞处境,欣赏一种更深刻的真实,心灵的真实。
2.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呈现着自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在欣赏活动中,完全可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和探讨。譬如对《沙之书》的主题探讨,“沙之书”代表神秘之物、无限之书,有着多重隐喻。
3.人物。选本引入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对这一类人物,主体尤其要注重探讨。在小说的变化的叙述流程和多重的情境里,人物形象逐步完善和生成,是一个动态的鲜活的形象。譬如老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这一人物,由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长成多情、满怀梦想的少女,到进入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到爱情毁灭,到绝望服毒,到再度回到幸福并再度陷入痛苦乃至绝望,最终进入完美幸福的生活。要探讨这一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观察她的行动,聆听她的语言,深入揣摩其心理,窥探其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内心世界等。
4.场景。有些优秀的小说或淡笔勾勒或浓墨重彩地展开场景描写。场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人物在场景中生活,事件在场景中展开。所以欣赏活动规避不了对场景的赏读。场景不是单纯的客观再现,往往具有多重的功能。它可以导引人物出场,譬如“炮兽”肆虐时,“乡下人”(布瓦斯贝特洛伯爵)的出场;它可以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不妨探讨《安东诺夫卡苹果》中不同场景下的欢快热闹、清新闲适和萧瑟忧伤的意境和氛围。当然在对场景的欣赏活动中,还可以探讨其推动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事件、作为象征等多重功能。
三、朗诵、表演、观摩影片等生动活泼的欣赏活动
新课标对小说和戏剧选修课教学提出如是建议:“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观摩剧、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剧场的戏剧演出、有关音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如分角色朗诵《牲畜林》、《骑桶者》小说片段,观看影片《战争与和平》有关娜塔莎参加舞会的片段,改编《丹柯》并进行舞台剧表演等,可以更好地贴近人物,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深入领会小说的内涵。
四、延展性探究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只是一个小说的选本,从发展的角度和终生学习的观念上说,主体对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不可能拘囿和停滞于此。选本不是藩篱,而是一个有力的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是为了主体的更高远目标和心境,所以需要引领主体进行延展性阅读和欣赏。
可以进一步探讨作家与作品、作家与流派的关系,由“这一篇”延伸到“这一类”,由“这一个”拓展知道“这一派”。譬如,由《炮兽》(《九三年》)可以延展到《巴黎圣母院》,欣赏雨果小说的“对照手法”运用。由卡夫卡的《骑桶者》可以延展到《变形记》、《审判》、《城堡》等,探讨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与荒诞处境。由《桥边的老人》可以延展到海明威的小说系列,赏析其小说世界的“硬汉形象”、小说艺术的“冰山理论”。可以将外国小说与中国小说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和欣赏,可以寻找中国当代小说的“西方后现代小说痕迹”,可以关注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征等。
倡导开放型和多元化的小说欣赏就是要积极调动起主体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悟,全身心地进入小说文本,让小说的各组成要素不再孤立,让小说这一虚构艺术来滋养主体的心灵世界,照亮精神生活,让文学的梦想抵达生活的现场。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