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大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与新时期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现状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看到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断涌现,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此同时,我们也对为数不少的学生思想状况差而感到担忧。他们有的懦弱、自傲、散漫,有的依赖性强、不够刻苦、自控力弱,有的不懂礼貌、不讲卫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甚至言不由衷、表里不一、不讲奉献、只求索取……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失误是主要原因。
就学校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吸引力。多数时候,教师用单纯的说教代替基础教育。这两者虽有联系。但却不能等同。说教太笼统,形式单调、内容刻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很难从思想上接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缺乏规范性。教师往往大道理讲得多,原则多,口号多,批评多,缺少具体的规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工作流于形式。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虽有所认识。却不能落实在行动中,言行不统一。
三是缺乏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实质性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往往脱离教育目标,忽视实质性内容,片面强调活动形式。追求宣传效应。这种做法把作为载体的形式变成了脱离实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空架子。
就家庭教育而言,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必须正视。
一是重智轻德。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智力、气质、性格、兴趣、才能等方面的差异,一味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
二是作风专制。有些家长平时不闻不问,等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又恨铁不成钢,动辄打骂,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变得孤独、怯懦、自卑。以致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拒绝与教师、父母交流。这样,不仅家庭教育适得其反,学校教育也收效甚微。
三是包办代替。有的家长几乎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极个别的甚至代替孩子写作业。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做,使不少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都比较差,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现实生活。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苍白无力。某些方面甚至是失败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二、对策
造成这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没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没有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要避免这些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此项工作的水平和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把握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兴趣爱好广,信息来源多,加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深刻变化的影响,其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科学预测他们的动向,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教师应从强化行为规范做起,从做人的基本品德抓起,不搞大而空的活动,注重小而实的熏陶,经常用身边的事,用学生自己的榜样来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育他们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尊重他人。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恰当的沟通点,使教学对话有效地展开,实现以今天的生活为切入点,为明天的生活服务的教学理想。
2、创新工作形式,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当代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已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变成了受教育与全面参与并重的角色。在学校里。学生已越来越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他们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顺势而变,改变过去那种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努力营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能为广大青少年所接受,使他们真正成为此项工作的参与者和被服务者,而不是受管教者。教师应注重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共通,开展生动活泼的动态教育。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讨论、评价过程中,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道德生活的经验,学会合作。同时,在这样的小集体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生命本色也得以彰显和凸现。
(2)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师可在具体工作中设置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生活中践行,磨炼意志,积累生活经验,完善道德行为。比如,可带领学生开展春游活动,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可在“母亲节”开展“夸夸我母亲”系列活动,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可在“五一”劳动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让他们现场感受工人叔叔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体会劳动的光荣;还可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对优化我们的教育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只有改变工作的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生活中获得自我生命价值的体验和成就感,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即点化或润泽个体生命,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
3、加强家校联系,增强工作的合成性和一致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教育形态。它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为祖国的明天做贡献。二者必须加强沟通,加强联系,使教育内容、教育要求一致起来。教师要了解家长、了解家庭,要规范家访制度,与家长一起制订孩子的教育计划。
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对孩子的智力、气质、性格、爱好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这才是引导孩子踏上成功之路的正确做法。
现代家庭应建立新型的长幼关系。父母既不能动辄打骂子女,也不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小题大做。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们明辨是非。平等的长幼关系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意愿等与父母交流,而这种交流正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好方 式。家长只有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才能更有效地对其进行教育。
笔者认为,要达到上述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建立真正的家长学校,要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真正掌握科学的育人之道,以优化家庭教育效果。
4、优化班级管理,增强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生效法的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班主任,应有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应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应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理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应以良好的情感、崇高的道德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从而真正树立班主任工作的光荣感。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使命感,真正做到以德育德,以爱育爱,塑造良好的师德和形象。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好教师。他(她)应把情感作为教学艺术的生命。他(她)要善于以温暖如春的教学氛围和以人性化为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幸福的精神源泉。教师要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理解、宽容,要充满爱心,要用亲切温暖的语言、饱含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班主任要善于激“趣”、煽“情”、移“情”,以情动人,以行导人,以德育人。要勤于读书,勤于观察,勤于了解;要勤于思考,勤于交流,勤于总结。学生深思明理,教师随机渗透,使学生在情感上实现理性升华。
此外,班主任要把教育孩子与服务孩子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教育引导。要开展扎实细致、深入人心、面对面的工作,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工作方案的制定、各类活动的实施,要尽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也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只有按照教育目标要求,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参与实践、勇于探索、开阔眼界,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王永丽
一、现状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看到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断涌现,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此同时,我们也对为数不少的学生思想状况差而感到担忧。他们有的懦弱、自傲、散漫,有的依赖性强、不够刻苦、自控力弱,有的不懂礼貌、不讲卫生、不爱劳动、不能吃苦,甚至言不由衷、表里不一、不讲奉献、只求索取……这不能不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失误是主要原因。
就学校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吸引力。多数时候,教师用单纯的说教代替基础教育。这两者虽有联系。但却不能等同。说教太笼统,形式单调、内容刻板,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很难从思想上接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缺乏规范性。教师往往大道理讲得多,原则多,口号多,批评多,缺少具体的规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工作流于形式。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虽有所认识。却不能落实在行动中,言行不统一。
三是缺乏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实质性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往往脱离教育目标,忽视实质性内容,片面强调活动形式。追求宣传效应。这种做法把作为载体的形式变成了脱离实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空架子。
就家庭教育而言,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必须正视。
一是重智轻德。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智力、气质、性格、兴趣、才能等方面的差异,一味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
二是作风专制。有些家长平时不闻不问,等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又恨铁不成钢,动辄打骂,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变得孤独、怯懦、自卑。以致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拒绝与教师、父母交流。这样,不仅家庭教育适得其反,学校教育也收效甚微。
三是包办代替。有的家长几乎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极个别的甚至代替孩子写作业。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做,使不少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都比较差,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现实生活。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苍白无力。某些方面甚至是失败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二、对策
造成这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没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没有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要避免这些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此项工作的水平和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把握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兴趣爱好广,信息来源多,加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深刻变化的影响,其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科学预测他们的动向,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教师应从强化行为规范做起,从做人的基本品德抓起,不搞大而空的活动,注重小而实的熏陶,经常用身边的事,用学生自己的榜样来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育他们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尊重他人。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恰当的沟通点,使教学对话有效地展开,实现以今天的生活为切入点,为明天的生活服务的教学理想。
2、创新工作形式,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当代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已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变成了受教育与全面参与并重的角色。在学校里。学生已越来越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他们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顺势而变,改变过去那种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努力营造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能为广大青少年所接受,使他们真正成为此项工作的参与者和被服务者,而不是受管教者。教师应注重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共通,开展生动活泼的动态教育。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讨论、评价过程中,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道德生活的经验,学会合作。同时,在这样的小集体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生命本色也得以彰显和凸现。
(2)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师可在具体工作中设置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生活中践行,磨炼意志,积累生活经验,完善道德行为。比如,可带领学生开展春游活动,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可在“母亲节”开展“夸夸我母亲”系列活动,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可在“五一”劳动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让他们现场感受工人叔叔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体会劳动的光荣;还可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对优化我们的教育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只有改变工作的形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生活中获得自我生命价值的体验和成就感,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即点化或润泽个体生命,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达到较为完美的统一。
3、加强家校联系,增强工作的合成性和一致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教育形态。它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为祖国的明天做贡献。二者必须加强沟通,加强联系,使教育内容、教育要求一致起来。教师要了解家长、了解家庭,要规范家访制度,与家长一起制订孩子的教育计划。
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对孩子的智力、气质、性格、爱好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能主动地学习。这才是引导孩子踏上成功之路的正确做法。
现代家庭应建立新型的长幼关系。父母既不能动辄打骂子女,也不能包办代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小题大做。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们明辨是非。平等的长幼关系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意愿等与父母交流,而这种交流正是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好方 式。家长只有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才能更有效地对其进行教育。
笔者认为,要达到上述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建立真正的家长学校,要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真正掌握科学的育人之道,以优化家庭教育效果。
4、优化班级管理,增强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生效法的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班主任,应有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应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应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理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应以良好的情感、崇高的道德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从而真正树立班主任工作的光荣感。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使命感,真正做到以德育德,以爱育爱,塑造良好的师德和形象。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好教师。他(她)应把情感作为教学艺术的生命。他(她)要善于以温暖如春的教学氛围和以人性化为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幸福的精神源泉。教师要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理解、宽容,要充满爱心,要用亲切温暖的语言、饱含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班主任要善于激“趣”、煽“情”、移“情”,以情动人,以行导人,以德育人。要勤于读书,勤于观察,勤于了解;要勤于思考,勤于交流,勤于总结。学生深思明理,教师随机渗透,使学生在情感上实现理性升华。
此外,班主任要把教育孩子与服务孩子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教育引导。要开展扎实细致、深入人心、面对面的工作,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工作方案的制定、各类活动的实施,要尽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也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只有按照教育目标要求,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参与实践、勇于探索、开阔眼界,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