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就是和谐地交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变成新的了,教材也换新的了。然而我们却时而不难看到依旧的教学面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未改变,学习成效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学生得到的发展与他们应该得到的发展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不禁令人深思,问题的症结究竟是什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相信95%的儿童能掌握学习,教不好一是教材,二是教师。通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高中俄语教改实践和探索,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课程不仅仅是指教科书,即教师教的教材,更多地体现为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的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过程也不只是教师单向地由此及彼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它还应该是师生间良性互动和谐共振的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因此如何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师生交往!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下来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记得手臂酸麻。但是,学生的积极心态消减了,课堂气氛沉闷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被忽略了,其心智活动也被阻止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是下降了。老师即使讲的再生动、再辛苦,但在教学实效性上却几乎乏善可待!因此,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新课程认为,现代的教育是教和学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师生的共在、共享、共乐,是以教促学、互学互动的过程,没有师生和谐的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明白了这一根本教学理念,笔者在平时的俄语教学过程中就一直坚持用它来指导自己开展教学。
  在平日的听评俄语课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俄语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教师讲解单词、词组、课文和语法,而学生则是背诵单词、句子和课文。通过这一途径来学习俄语,我们在高考考试中往往能获得高分,但是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相比之下明显地比不上学习英、日语的学生,这种差别一方面来自语言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另外一方面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学外语,为什么学习俄语的学生和其他语种的学生会有很大差别,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传统的俄语教学法课堂上,学生主要任务是理解教师所讲的东西,教师教什么,他们接受什么,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也许还可以,但是在外语课堂上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有练的机会的教学方式却无法培养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改变过去的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那种单方面主动和单方面被动的关系,正是交际法教学所要求的。在交际法课堂上,教师既是编剧、导演,也应该是演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的交际课堂上,师生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回顾自己上过的较成功的俄语课,不难发现,学生参与面越广,师生之间的交流就越和谐,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应越好。其中有一堂课,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不仅给我很大的启发,也进一步促进了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使我体会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重要性。记得当时学校省级俄语教学基地挂牌,学校安排我讲一节俄语课。我准备了《贝阿铁路》这一课,然而课前的几次备课一直无法令我满意。
  面对这种局面,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学习的主体者——我的学生们。果然通过互相间的交谈,同学们的建议不但使我找到了教学灵感,还使我获得了教学新的思路,即通过计算机网络辅助语言学习,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于是课前我让学生自发组成合作小组,查阅有关俄罗斯铁路资料。没想到这一作业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分头行动。我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融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更多的活动机会,把俄罗斯名曲、名画引入俄语教学,学生在艺术情境中感悟俄语,欣赏艺术。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议、多说,产生进一步学习俄语的浓厚兴趣。
  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步骤:1)介绍俄罗斯铁路,2)详细介绍贝阿铁路情况,3)播放有关录像,4)阅读教材课文内容。作为训练言语的课,重点放在了详细介绍贝阿铁路情况这一环节上。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时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一开始,大屏幕上出现一列列车,奔驰在丛山峻岭之间。随着列车的行进,音乐响起。这是一首快乐的俄罗斯歌曲《蓝色车厢》。整个过程为30秒左右。作为教师不用语言描述,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学生和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喊出《БАМ》。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具有游戏的特点,教学中不时引入新的词汇,在生动的对话中进行操练,或在多人会话中引入需要的词组和语法。在教学中经常和学生交流,询问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一道提出质疑,交流彼此的看法。一堂课学生积极发言,师生间和谐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性的劳动也得到了以教促学、互交互学的作用,并大大提高了俄语教学的效果。学生不仅增加了许多文化背景知识,而且俄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
  这堂课如果说有些特色的话,它应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心态是放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是持久的。师生之间是一种心神的互动。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2)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能为学生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俄语教学实践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师生交往的内质就是发展学生的这种能力。
  (3)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借鉴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更新了教育观念,开拓教育思路,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学生非常宽松的课堂环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教学难度,使外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死水一潭的局面,同样需要源头活水。将活力引进课堂,用活水浇灌学生的智慧之花,关键在于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包容与鼓励,是奋进的催化剂: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永远是价值的体现。
其他文献
绿色发展的理念关涉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观命题。为何要绿色发展、谁在绿色发展、如何绿色发展是我们界定绿色发展生态价值论的三个基本维度。对资本地
【正】自谭先生接下《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任务后,由于图的工作量大,一时又难找到所需的专家协助,鉴此情况,谭先生只好接受复旦大学校党委的建议,从历史系抽出11名学生由
幼儿阶段是孩子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感受力方面,用音乐来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以此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的听觉常常比成年人更加敏锐,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特别敏感。此时是幼儿听觉的发育时期,是培养孩子“音乐耳朵”的最佳时机。   首先,我从“声音”入手,展开了一次“听一听、找一找”的主题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前进、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垮。创新如此重要。但创新的基石在哪里?在教育。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正】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淮水流域,新石器时代曾是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多个文明体系交汇之地,商周之际成为东西族群冲突与对峙的重要场所。而经过两周时期的大规模整合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美国现代诗人,他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大多是以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描写田园自然景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抒情诗。创作中运用
如何有效实施权力制约是衡量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国家更需要权力制约。由于历史-社会-文化及国情的不同,中国的权力制约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制度文明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课,而对文化基础课有所忽视。如何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适应时代和人才需要,这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 转变观念,走出对中职语文认识的误区    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备受“冷遇”,学生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是中职语文确实成了该淘汰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看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哲人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内只剩下他一个人,但他每天仍非常快乐。又有人问他:“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他说:“我有很多书哇。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和这
本人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英语应用文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英语应用文教学的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