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不日便将拉开大幕,在这场世界铁矿石供求双方的“价格大战”中,中国钢企再次坐在了谈判桌前。
即将上演的新一轮铁矿石谈判,可谓是世界钢铁行业的一出年度“收官大戏”,无数人将关注的眼球集中到了不久之后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厂商与需求方的谈判桌上,但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发出一点声音,仿佛一言不对,就将打破这黎明前的最后一点宁静。包括商务部、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以及此次中方谈判代表—上海宝钢股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此问题都显得讳莫如深,他们这种谨慎的态度,自然是不想过早地亮出自己的底牌,让谈判对手占得先机。然而这样凝重的气氛,却让此次中方谈判代表—宝钢股份公司副总诸俊生背负上了更为沉重的压力。近日,一向性格沉稳的诸俊生竟然一反常态,在重压下忍不住对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铁矿石价格不该再涨了!”但是,事情真会如人所愿吗?
凶多吉少的谈判
回想2007年的铁矿石谈判,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了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涨9.5%的协议,这个涨幅比前几年要明显降低,是一个各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价格,事情似乎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于是,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权威分析机构当时纷纷预测,2007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量将出现回落,摩根大通的预测最为大胆,它认为铁矿石价格甚至将下跌10%。但显然,它们过低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2007年10月8日,欧洲钢铁联合会宣布,今年上半年欧洲从中国进口的4种钢材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400%~500%!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钢铁企业正试图生产更多钢铁销往海外市场,而生产更多钢铁就必然需要更多铁矿石。
可以想象,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前夕传出这样一条消息,对中国钢铁企业的打击将会无比沉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陈先文说,今年上半年钢铁出口增加很快,1~8月共出口钢材4091.26万吨,在这期间,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增加量与同期的钢铁出口增加量基本相当,“这说明新增加的铁矿石进口量几乎全部用来出口”。中国钢铁企业的出口需求使铁矿石价格直线上扬,上半年,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每吨74.64美元,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13.23美元,这样的现状似乎已经为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定下了“涨价”的基调。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谈到此问题时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95%的钢铁企业都赚钱,很多企业都疯狂了,都抢着购买铁矿石生产,价格怎么会不涨?”的确,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也许已成定局,但涨多少?这仍是谈判双方一个寸土必争的战场。
针尖对麦芒的较量
正当中国钢铁企业处在谈判前最紧张的气氛时,各大专业分析机构再次不失时机地跳出来品头论足了一番:瑞士信贷觉得2008年铁矿石价格至少会上涨25%,英国钢铁工业咨询公司则认为不会如此之高,大概会上涨10%~15%的水平,而美林的预测一如既往的激进,它认为涨幅会超过30%,但比较起来,它们的胃口都算小了。中方的直接谈判对手、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巨头之一的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日前傲慢地表态,打算将2008年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50%。
这样的价格已远远地超过了中方的心理底线,并且更加加剧了中方谈判代表的焦虑情绪。
2007年9月,“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被认为是铁矿石谈判前夕各方势力的一次路演,与会的中方代表纷纷造势,希望能在最后关头,将谈判的走向纳入到“中国轨道”。
其中,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的表态十分耐人寻味,他表示,2006年全球铁矿石供应总量高达15.8亿吨以上,除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传统铁矿大国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南非等国家也在加紧扩大开采,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中国市场来看,铁矿石供应总量也基本可满足钢铁业的发展需求。言下之意非常明显,中国钢铁企业并非单单要看人脸色行事。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邹健也声援了这种观点,他认为,铁矿石价格上涨空间已经不大,在正常情况下“2008年铁矿石价格应该小幅下滑,到2009年会大幅度下调。”
对比中方代表的群情激奋,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却玩了一手“如封似闭”的“中国功夫”。三大巨头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派了一名市场分析师滥竽充数,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则干脆高挂“免战牌”,没有参加此次会议。单刀赴会的力拓公司代表对中方的理由和意见不予置评,但词锋却依旧犀利,他表示,对比各类数据,“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超出预期,其预测数据还将继续被不断修正”,言下之意,铁矿石价格不但要涨,具体涨多少,也在不断的升高之中。
此次会议至此彻底形成了谈判双方自说自话的局面,不但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反而更加背道而驰。
不久后,三巨头更是放出话来,希望改变以离岸价为基准的交易方式,改为以到岸价来进行交易,此举意味着,铁矿石价格涨多少姑且不论,至少,中国钢铁企业还有可能增加一项海运费的巨额开销。这一表态,让本已愁云惨淡的铁矿石谈判陷入了更为沉重的昏暗中。中方谈判代表诸俊生喊出的那声“铁矿石价格不该再涨了”的心声,此刻看来无比苍白,更像是一次声嘶力竭的抗议,只是在三大巨头这样强硬的态度面前,抗议能起到什么作用?中国钢企究竟还有没有“放手一搏”的实力?
手上还有多少筹码?
如今的铁矿石谈判,已经进入了卖方市场,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掌控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如此明显的垄断性地位,将每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变成了一场由三巨头制定规则,而我们只能被动接受的游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要对三巨头的涨价说不,光有勇气还不够,更要掌握有理有据、可供谈判的筹码。
那么,我们的筹码有哪些?在此前的一系列争论中,关于中国在2008年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多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所在,也是国际铁矿石价格究竟该涨该跌最为直接的作用因素。中方一再强调,新的一年里,中国钢铁行业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将趋于平衡,而若这一假设当真成立,那么,以中国占全世界铁矿石进口量40%的地位,三巨头的“涨价”声浪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曾表示,我国政府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調控措施,继续控制钢铁产品出口过快增长,他说,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中国将长期保持一定数量的钢铁产品出口,这也是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需要。但“中国不能成为高能耗、高排放、高资源消耗的承载地,中国绝不做世界钢铁供应商”。这也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态度。
中国政府近年对钢铁行业的调整可谓大刀阔斧,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6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税收政策,今年以来,更是3次降低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并对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慢慢地显山露水。自今年7月份起,我国钢材出口开始逐月下降,其中,9月份钢材出口环比下降17.47%。我国政府对于钢铁产品出口采取的紧缩措施,将为我国“亢奋”的钢铁行业降温,更为即将来到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埋下了一个有利的“伏笔”。而且,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的“节能减排”政策,也收到了一定成效,对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控制铁矿石的需求起到了有利作用。
可以说,面对即将拉开的谈判大幕,中方并不是已经完全没有了机会,然而,如何将我们的筹码有理有节地展现出来,如何从三巨头嘴边“虎口夺食”,这便有赖于第三次代表我国出战的宝钢公司,在谈判桌前的策略与魅力了。
即将上演的新一轮铁矿石谈判,可谓是世界钢铁行业的一出年度“收官大戏”,无数人将关注的眼球集中到了不久之后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厂商与需求方的谈判桌上,但没有人愿意在这时候发出一点声音,仿佛一言不对,就将打破这黎明前的最后一点宁静。包括商务部、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以及此次中方谈判代表—上海宝钢股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此问题都显得讳莫如深,他们这种谨慎的态度,自然是不想过早地亮出自己的底牌,让谈判对手占得先机。然而这样凝重的气氛,却让此次中方谈判代表—宝钢股份公司副总诸俊生背负上了更为沉重的压力。近日,一向性格沉稳的诸俊生竟然一反常态,在重压下忍不住对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铁矿石价格不该再涨了!”但是,事情真会如人所愿吗?
凶多吉少的谈判
回想2007年的铁矿石谈判,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了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涨9.5%的协议,这个涨幅比前几年要明显降低,是一个各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价格,事情似乎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于是,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权威分析机构当时纷纷预测,2007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量将出现回落,摩根大通的预测最为大胆,它认为铁矿石价格甚至将下跌10%。但显然,它们过低地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2007年10月8日,欧洲钢铁联合会宣布,今年上半年欧洲从中国进口的4种钢材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400%~500%!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的钢铁企业正试图生产更多钢铁销往海外市场,而生产更多钢铁就必然需要更多铁矿石。
可以想象,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前夕传出这样一条消息,对中国钢铁企业的打击将会无比沉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陈先文说,今年上半年钢铁出口增加很快,1~8月共出口钢材4091.26万吨,在这期间,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增加量与同期的钢铁出口增加量基本相当,“这说明新增加的铁矿石进口量几乎全部用来出口”。中国钢铁企业的出口需求使铁矿石价格直线上扬,上半年,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每吨74.64美元,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13.23美元,这样的现状似乎已经为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定下了“涨价”的基调。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谈到此问题时言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95%的钢铁企业都赚钱,很多企业都疯狂了,都抢着购买铁矿石生产,价格怎么会不涨?”的确,2008年铁矿石价格上涨也许已成定局,但涨多少?这仍是谈判双方一个寸土必争的战场。
针尖对麦芒的较量
正当中国钢铁企业处在谈判前最紧张的气氛时,各大专业分析机构再次不失时机地跳出来品头论足了一番:瑞士信贷觉得2008年铁矿石价格至少会上涨25%,英国钢铁工业咨询公司则认为不会如此之高,大概会上涨10%~15%的水平,而美林的预测一如既往的激进,它认为涨幅会超过30%,但比较起来,它们的胃口都算小了。中方的直接谈判对手、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巨头之一的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日前傲慢地表态,打算将2008年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50%。
这样的价格已远远地超过了中方的心理底线,并且更加加剧了中方谈判代表的焦虑情绪。
2007年9月,“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被认为是铁矿石谈判前夕各方势力的一次路演,与会的中方代表纷纷造势,希望能在最后关头,将谈判的走向纳入到“中国轨道”。
其中,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的表态十分耐人寻味,他表示,2006年全球铁矿石供应总量高达15.8亿吨以上,除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传统铁矿大国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南非等国家也在加紧扩大开采,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中国市场来看,铁矿石供应总量也基本可满足钢铁业的发展需求。言下之意非常明显,中国钢铁企业并非单单要看人脸色行事。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邹健也声援了这种观点,他认为,铁矿石价格上涨空间已经不大,在正常情况下“2008年铁矿石价格应该小幅下滑,到2009年会大幅度下调。”
对比中方代表的群情激奋,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却玩了一手“如封似闭”的“中国功夫”。三大巨头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派了一名市场分析师滥竽充数,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则干脆高挂“免战牌”,没有参加此次会议。单刀赴会的力拓公司代表对中方的理由和意见不予置评,但词锋却依旧犀利,他表示,对比各类数据,“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超出预期,其预测数据还将继续被不断修正”,言下之意,铁矿石价格不但要涨,具体涨多少,也在不断的升高之中。
此次会议至此彻底形成了谈判双方自说自话的局面,不但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反而更加背道而驰。
不久后,三巨头更是放出话来,希望改变以离岸价为基准的交易方式,改为以到岸价来进行交易,此举意味着,铁矿石价格涨多少姑且不论,至少,中国钢铁企业还有可能增加一项海运费的巨额开销。这一表态,让本已愁云惨淡的铁矿石谈判陷入了更为沉重的昏暗中。中方谈判代表诸俊生喊出的那声“铁矿石价格不该再涨了”的心声,此刻看来无比苍白,更像是一次声嘶力竭的抗议,只是在三大巨头这样强硬的态度面前,抗议能起到什么作用?中国钢企究竟还有没有“放手一搏”的实力?
手上还有多少筹码?
如今的铁矿石谈判,已经进入了卖方市场,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掌控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如此明显的垄断性地位,将每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变成了一场由三巨头制定规则,而我们只能被动接受的游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要对三巨头的涨价说不,光有勇气还不够,更要掌握有理有据、可供谈判的筹码。
那么,我们的筹码有哪些?在此前的一系列争论中,关于中国在2008年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多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所在,也是国际铁矿石价格究竟该涨该跌最为直接的作用因素。中方一再强调,新的一年里,中国钢铁行业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将趋于平衡,而若这一假设当真成立,那么,以中国占全世界铁矿石进口量40%的地位,三巨头的“涨价”声浪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曾表示,我国政府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調控措施,继续控制钢铁产品出口过快增长,他说,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中国将长期保持一定数量的钢铁产品出口,这也是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需要。但“中国不能成为高能耗、高排放、高资源消耗的承载地,中国绝不做世界钢铁供应商”。这也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态度。
中国政府近年对钢铁行业的调整可谓大刀阔斧,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6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税收政策,今年以来,更是3次降低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并对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在慢慢地显山露水。自今年7月份起,我国钢材出口开始逐月下降,其中,9月份钢材出口环比下降17.47%。我国政府对于钢铁产品出口采取的紧缩措施,将为我国“亢奋”的钢铁行业降温,更为即将来到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埋下了一个有利的“伏笔”。而且,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的“节能减排”政策,也收到了一定成效,对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控制铁矿石的需求起到了有利作用。
可以说,面对即将拉开的谈判大幕,中方并不是已经完全没有了机会,然而,如何将我们的筹码有理有节地展现出来,如何从三巨头嘴边“虎口夺食”,这便有赖于第三次代表我国出战的宝钢公司,在谈判桌前的策略与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