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作文的教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难题,本文作者以自己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的点滴经验,结合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研读文本、阅读积累、发现体验、记录分享几方面,有序阐述了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读文本 阅读积累 发现体验 记录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74-02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还不够成熟,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从作文教学实践中收获经验,通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童心,通过学生的童心来唤醒同学的童真、童趣,让学生的每一颗心灵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同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世界。而如何使作文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习作轻松自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读文本,加强课外阅读与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一些精美的优秀范文。其构思精妙,理路清晰,语言流畅,是学生最好的习作范本。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在备课上勤下功夫。要精心研读课程标准,精心研习教学参考资料,反复品味文本内涵,深挖细钻,力求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课中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让学生从遣词造句的角度,仔细品味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在了解课文框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定的结构技能(习作构思能力)。或用总分总的结构,或用分总的结构,或用总分的结构,或用倒叙的手法,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这些都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领会到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课本)就是小学生最好的作文选。因而,学好语文(主要指作文)的关键在课内。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学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紧紧围绕课后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在课中,更应该全身心投入,在教师的点拨下,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轻松愉悦地把握文本内涵,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结构)。从而为自己平时的习作,奠定坚实的结构基础。一篇习作最重要的部分(文章结构)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精雕细琢(加工润色语言),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内,更在课外。因为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掌握所有的语文知识(包括习作方法)。因而,课外学习与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及实体书店,都会在每年(或每学期)为学生适时推荐一定量的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大都是一些优秀名篇,从结构、内涵、语言诸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可有选择的介绍一些给学生,让他们在空闲时间,有选择的加以品读。另外,教师还可以自己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书籍,让他们去赏读。如《小学生天地》、《读者文摘》、《儿童文学》、《上下五千年》等,都是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读本。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使学生的头脑日益充盈,知识储备日渐丰富。在阅读中,教师可让学生将粗读与精读、速读与细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书籍,可选用速读浏览的方式,粗略地看一遍即可。而对那些容量不大却充满知识趣味性或富有哲理意味的书籍,可采用精品细读的方式去读,并适当做一些摘录笔记,以便日后选用时查看。俗话说,见多识广,学生只有看得多了,装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才会文思泉涌,才会“胸有成竹”。
二、到生活中去发现,随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活力的。一些学生写出的作文,为何干巴巴的,为何不吸引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一篇真正好的习作,应是作者对人、事、景、物的真切感受和独到见解。范文只是一个样本,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学生真正写出自己的东西,就得从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悟。如要写一个自己最敬佩的人。那就要环顾左右,从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老师、同学中去选定。他(或她)为什么令我敬佩?可通过一件事去写他(或她)令我敬佩的原因。而这些,只有在平时的接触中,才会感触到。如要写一篇游记,就更得有素材了。没有去过黄山,你是难以写出黄山的神韵的;没有到过九寨,你能写出九寨的神奇吗?即使你去了最为熟悉的金鱼公园(位于甘肃白银),如果你没有仔细地观察,没有用心地发现,你依然说不出它的特点来。因而,教师要做的不光是提醒学生多走一走(假期可以在爸爸妈妈陪同下出外旅游),多看一看(可以去一些名胜古迹),更要提醒学生用心去看、用心去记,将自然美韵刻在自己心里,最终能用文笔描摹给读者,让没去过那儿的人也能身临其境。学生只有更多地关注自然,走进自然,才能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更多的奇思妙想,才会“胸中有丘壑”,才会物中有我,我中有物。
许多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有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其实就是一个小积累、小习作、小练笔。可以是一大段,也可以是几句话或仅仅几个字而已。日记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却是大有用场。长期坚持,不仅能真实记录我们的心灵历程,更能在不自觉间提升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也能在不经意间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一个喜欢记日记的人,绝对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是一个情感细腻者。日记是我们往昔生活的真实呈现与记录,它能让学生更加充盈与成熟;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使他们的思想更深刻;使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更细腻。当他们提笔写作文时,就会自然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这样的习作才会更有深度与高度,才是他们自己原汁原味的独创,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三、在分享中与被肯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习作是一个人真实心声的流露,是一个人对外界的自然感触。不同的人对身边人、事、景、物的感受和看法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感触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各有其特点与优势。聆聽他人的习作,都会对自己有一种新的触动,或羡慕,或感慨,或向往。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每次习作讲评中,多筛选出几本优秀习作,或范读,或让学生自己去读。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及不足。这样做,既能使优秀者更加自信,又能使欠缺者有追逐的目标。由于时间限制,在一节课上,教师只能选取少量的几本习作在班上展示。更多的学生习作,应该通过互相传阅的方式,完成彼此间的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学生通过习作交流,在思想阅历、人生感悟、习作构思等方面均有了程度不同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学生除了寻找一些优秀的范文分享给同学,从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批阅,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受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喜悦。也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来创作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作文的一个批注与总结。教师可以利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总结自身的写作不足,但是也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在批阅作文时,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水平,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不同层次的批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肯定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成果,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作文中不断地体现亮点,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关键必须对一些亮点进行表扬,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批阅,并且在讲评时要可以在全班适当地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去认真地练习文章,从而不断地与同学分享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
四、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因此想要让学生喜欢写作,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是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通过为学生收集一些学生日常所熟悉的,或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一些素材,并且将这些素材作为课堂的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之中深有感触,让学生可以通过与生活元素相结合,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在写作过程中也有相应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而除了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为学生积累相应的好词好句,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为学生增加一些生活体验和感悟,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走向自然,引导学生出去时观察云朵或太阳的变化,或者关注四季的变化等。这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感悟,通过自身的感悟来进行写作,而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教师可以利用之前组织郊游的实践活动,或者用自媒体、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在写作之中有写的素材,并且能够发挥自身的感情,让其内容更加丰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耐人寻味。
五、善于捕捉灵感
经过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作文教学实质上是师生精神的一种互动,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捕捉到学生对某一个观点的灵感,从而实现学生在文章中的体现。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并不时只需要把握学生的情感,还需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实现与学生精神上的交流,从交流过程中挖掘学生的过人之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如果课堂上出现了大众化的一个行为,比如窗外下雨或下雪,引发了学生对外的关注,此时如果教师再继续讲相关知识,已经没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引发学生注意力的这一个行为,将学生带入到语文作文学习之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窗户,看外边的雨景或雪景,让大家在观察的同时,积极的鼓励学生描绘下雨的场景,或者描写雪花的形状,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描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好。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够完全依托于课堂,而应该注重于与学生情感上的交互,从而不断地捕捉学生的灵感,通过学生的灵感,引起与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总之,要搞好作文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每位语文教师精心备课,悉心指导,更需要每位同學的细心洞察与执着坚持。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
[2]佟立红.留心生活培养思维——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祖国,2014(04).
[3]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读文本 阅读积累 发现体验 记录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74-02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还不够成熟,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从作文教学实践中收获经验,通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童心,通过学生的童心来唤醒同学的童真、童趣,让学生的每一颗心灵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同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世界。而如何使作文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习作轻松自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读文本,加强课外阅读与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一些精美的优秀范文。其构思精妙,理路清晰,语言流畅,是学生最好的习作范本。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在备课上勤下功夫。要精心研读课程标准,精心研习教学参考资料,反复品味文本内涵,深挖细钻,力求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课中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让学生从遣词造句的角度,仔细品味语言的魅力所在。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在了解课文框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定的结构技能(习作构思能力)。或用总分总的结构,或用分总的结构,或用总分的结构,或用倒叙的手法,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这些都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领会到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课本)就是小学生最好的作文选。因而,学好语文(主要指作文)的关键在课内。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学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紧紧围绕课后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在课中,更应该全身心投入,在教师的点拨下,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轻松愉悦地把握文本内涵,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结构)。从而为自己平时的习作,奠定坚实的结构基础。一篇习作最重要的部分(文章结构)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精雕细琢(加工润色语言),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课内,更在课外。因为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掌握所有的语文知识(包括习作方法)。因而,课外学习与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及实体书店,都会在每年(或每学期)为学生适时推荐一定量的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大都是一些优秀名篇,从结构、内涵、语言诸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可有选择的介绍一些给学生,让他们在空闲时间,有选择的加以品读。另外,教师还可以自己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书籍,让他们去赏读。如《小学生天地》、《读者文摘》、《儿童文学》、《上下五千年》等,都是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读本。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使学生的头脑日益充盈,知识储备日渐丰富。在阅读中,教师可让学生将粗读与精读、速读与细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书籍,可选用速读浏览的方式,粗略地看一遍即可。而对那些容量不大却充满知识趣味性或富有哲理意味的书籍,可采用精品细读的方式去读,并适当做一些摘录笔记,以便日后选用时查看。俗话说,见多识广,学生只有看得多了,装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才会文思泉涌,才会“胸有成竹”。
二、到生活中去发现,随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不真实的,也是缺乏活力的。一些学生写出的作文,为何干巴巴的,为何不吸引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支撑。一篇真正好的习作,应是作者对人、事、景、物的真切感受和独到见解。范文只是一个样本,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学生真正写出自己的东西,就得从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悟。如要写一个自己最敬佩的人。那就要环顾左右,从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老师、同学中去选定。他(或她)为什么令我敬佩?可通过一件事去写他(或她)令我敬佩的原因。而这些,只有在平时的接触中,才会感触到。如要写一篇游记,就更得有素材了。没有去过黄山,你是难以写出黄山的神韵的;没有到过九寨,你能写出九寨的神奇吗?即使你去了最为熟悉的金鱼公园(位于甘肃白银),如果你没有仔细地观察,没有用心地发现,你依然说不出它的特点来。因而,教师要做的不光是提醒学生多走一走(假期可以在爸爸妈妈陪同下出外旅游),多看一看(可以去一些名胜古迹),更要提醒学生用心去看、用心去记,将自然美韵刻在自己心里,最终能用文笔描摹给读者,让没去过那儿的人也能身临其境。学生只有更多地关注自然,走进自然,才能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更多的奇思妙想,才会“胸中有丘壑”,才会物中有我,我中有物。
许多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有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其实就是一个小积累、小习作、小练笔。可以是一大段,也可以是几句话或仅仅几个字而已。日记看起来不起眼,其实却是大有用场。长期坚持,不仅能真实记录我们的心灵历程,更能在不自觉间提升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也能在不经意间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一个喜欢记日记的人,绝对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是一个情感细腻者。日记是我们往昔生活的真实呈现与记录,它能让学生更加充盈与成熟;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使他们的思想更深刻;使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更细腻。当他们提笔写作文时,就会自然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这样的习作才会更有深度与高度,才是他们自己原汁原味的独创,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三、在分享中与被肯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习作是一个人真实心声的流露,是一个人对外界的自然感触。不同的人对身边人、事、景、物的感受和看法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感触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各有其特点与优势。聆聽他人的习作,都会对自己有一种新的触动,或羡慕,或感慨,或向往。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每次习作讲评中,多筛选出几本优秀习作,或范读,或让学生自己去读。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及不足。这样做,既能使优秀者更加自信,又能使欠缺者有追逐的目标。由于时间限制,在一节课上,教师只能选取少量的几本习作在班上展示。更多的学生习作,应该通过互相传阅的方式,完成彼此间的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学生通过习作交流,在思想阅历、人生感悟、习作构思等方面均有了程度不同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学生除了寻找一些优秀的范文分享给同学,从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批阅,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感受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喜悦。也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来创作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作文的一个批注与总结。教师可以利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总结自身的写作不足,但是也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在批阅作文时,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水平,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不同层次的批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肯定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成果,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作文中不断地体现亮点,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关键必须对一些亮点进行表扬,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批阅,并且在讲评时要可以在全班适当地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去认真地练习文章,从而不断地与同学分享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
四、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因此想要让学生喜欢写作,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是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通过为学生收集一些学生日常所熟悉的,或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一些素材,并且将这些素材作为课堂的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之中深有感触,让学生可以通过与生活元素相结合,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在写作过程中也有相应的写作素材和灵感。
而除了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为学生积累相应的好词好句,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为学生增加一些生活体验和感悟,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走向自然,引导学生出去时观察云朵或太阳的变化,或者关注四季的变化等。这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感悟,通过自身的感悟来进行写作,而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教师可以利用之前组织郊游的实践活动,或者用自媒体、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在写作之中有写的素材,并且能够发挥自身的感情,让其内容更加丰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耐人寻味。
五、善于捕捉灵感
经过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作文教学实质上是师生精神的一种互动,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捕捉到学生对某一个观点的灵感,从而实现学生在文章中的体现。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并不时只需要把握学生的情感,还需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实现与学生精神上的交流,从交流过程中挖掘学生的过人之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如果课堂上出现了大众化的一个行为,比如窗外下雨或下雪,引发了学生对外的关注,此时如果教师再继续讲相关知识,已经没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引发学生注意力的这一个行为,将学生带入到语文作文学习之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窗户,看外边的雨景或雪景,让大家在观察的同时,积极的鼓励学生描绘下雨的场景,或者描写雪花的形状,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描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之中的美好。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够完全依托于课堂,而应该注重于与学生情感上的交互,从而不断地捕捉学生的灵感,通过学生的灵感,引起与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总之,要搞好作文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每位语文教师精心备课,悉心指导,更需要每位同學的细心洞察与执着坚持。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
[2]佟立红.留心生活培养思维——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祖国,2014(04).
[3]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