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勤工助学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统一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增长才干,并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用于改善学习生活条件的行为。勤工助学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助学解困、助学育人、助学成才。勤工助学形式为“勤工”,目的是“助学”,具有相当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因而是学校育人重要途径之一,并成为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和能力锻炼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勤工助学
1 勤工助学的意义和作用
勤工助学具有扶“贫”功效。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劳动报酬,对于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支持他们安心完成在校学业或者去学习接受原来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没有机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勤工助学具有育人功效。组织实施勤工助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德育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勤工助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培养经济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深化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事实上很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是因为经济上过不去,而是要通过勤工助学体现其自立精神和锻炼其自立能力。
勤工助学具有实践功效。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对于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及早与社会接轨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参加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勤工助学活动能够深化课堂教学成果。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以说勤工助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尤其在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措施出台后,这一作用已更加突出了。
2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存在问题和矛盾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和高校对勤工助学意义认识的加深,各高校已把学生勤工助学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勤工助学体系基本普遍建立起来,而且在助学和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的许多的问题和矛盾。
(1)勤工助学岗位供需的问题和矛盾。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同学自立自强的愿望,甚至无法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解困的需要。
(2)用工单位期望值高而在校学生工作能力有限的问题和矛盾。一般使用勤工助学学生的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期望都比较高,而学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下,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很少参加劳动实践,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加之现在的大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分散、精力有限等诸多因素,往往导致学生教难胜任用工单位的工作要求。
(3)勤工助学酬金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需求的问题和矛盾。目前多数的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的月酬金一般在300~350元左右,这一收入不要说学费解决不了连生活费都不足以支付,因而无法真正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4)学生勤工助学与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着矛盾,参加勤工助学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有部分同学因此影响了学习,每个学期下来挣的钱还不够交重修费。
(5)勤工助学的事故风险承载的问题和矛盾。由于学生參加勤工助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故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绝大多数将由学校承载,因而束缚了学校开发勤工助学资源的积极性,许多学校就是担心学生在校外做勤工助学出事担负责任而不愿让学生走出校门,从而不能实行勤工助学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6)勤工助学工作种类结构性不合理,耗时、自由度小的工作多,与学生业余时间有限且分散存在矛盾。而且勤工助学工作内容多半与高校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符,清洁卫生等初级劳动比重大,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和知识上的优势,也起不到深化理论学习的预期目的,其辅助培养人才的作用也得不到很好的实现。
3 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3.1 发行助学彩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勤工助学和其他助学活动。
当前的勤工助学岗位不足其实不是岗位开辟不出来,而是资金不足。学生勤工助学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劳动能力有限,其报酬不能单单以劳动创造的产值来计算,而用人单位受经济效益的约束,不可能大量和长期超额支付,因而就需要用人单位出一点的同时学校补一点,学校缺乏相应资金用人单位又不可能单方面出资,这就必然会限制勤工助学岗位的开辟。所以勤工助学岗位的不足就其根本来说还是一个资金问题。
由政府发行助学彩票则将有力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我国发行助学彩票是可行的。首先我国彩票市场总量空间潜力很大,现只有体育、福秘等几种,市场远未饱和;其次我国社会重视教育,有较好的舆论氛围,发行助学彩票必将受到国民的大力支持(希望工程已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发行助学彩票在募集资金形式上更易为人们接受。发行彩票募得的资金既可开展支教、社会普查、调研、公益宣传等形式勤工助学活动和进行必要的勤工助学岗位技能培训,也可直接以困难补助、无息贷款的形式资助学生,甚至还可用于支持学校基本建设。
3.2 面向社会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要广泛深入有效的开展,必需借助社会资源,实施勤工助学社会化。利用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可以有捐资和捐岗两种方式。捐资就是捐助单位直接以捐款的形式给予学校用于勤工助学发放酬金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与设立奖学基金一样在命名上给予鼓励以吸引捐助单位。捐岗就是捐助单位在遵守国家劳动管理法规基础上为勤工助学学生专门设立的一些学生力所能及并提供相应劳动报酬的岗位,或是不提供报酬但公益性或教育性强的可有学校勤工助学基金付酬的岗位。吸纳社会岗位就要建立劳动保险机制,勤工助学学生的权益通过购买劳动保险予以保障和维护,免除学校“怕出事”的顾虑,这样才能增强学校开发社会勤工助学资源的积极性,加大校外勤工助学的组织力度。 3.3 为勤工助学学生安排专门的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收益,使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真正解决经济困难。同时专门的技能培训也可以促进勤工助学工作种类的结构性改善。学生申请勤工助学的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经济困难;二是追求自立。国家助学贷款的出台从根本解决了学生上学的经济问题,也为调整和改善勤工助学工种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使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减小,勤工助学的辅助培养人才的职能成为勤工助学的新动因。而勤工助学的形式内容只有与其动因协调一致才能具有活力,即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层次相适应,结合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其助学职能。因而学校应当而且必须及时从勤工助学以“帮困”为主向“助学育人”“助学成才”为主转变,对勤工助学的类型进行选取,改善勤工助学工种结构,让勤工助学具有新的活力。
3.4 勤工助学应与大学生业余科技活动相结合
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普遍追求的学生培养目标,大学生业余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自然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而把勤工助学和科技活动结合可一举多得。既有利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也有助于勤工助学育人成才职能的充分发挥;既能深化和抬升劳动层次,解决文化层次与劳动层次相适应的矛盾,也可解决学生勤工助学收入不高的问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实践上也是可行的,方式也很多,像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进行咨询服务、技术开发、智力开发以及市场调查分析、社會调查、公益宣传等都可以使两者很好结合。
3.5 勤工助学活动应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现在各高校虽普遍设立了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但同样存在着经费极为有限,活动往往受到经费的制约的问题。目前多数的實践活动只能解决学生的车宿、表彰费用,其他费用则多要参加假期实践的学生承担,许多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因此受挫,贫困生因要减少开支和挣钱更是无法涉足,因而目前假期实践活动绝大多数不能大而有力的开展,形成现在的分散的、小规模的、标的性不强的局面。如果把勤工助学和假期实践结合起来,那么勤工助学岗位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假期有足够的时间,勤工助学时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而假期实践活动因学生不需要额外支出而且能挣钱,又能得到锻炼,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起来。这样假期实践就可以统一的大规模的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社会调研或科技服务研究等,两项活动相得益彰,必将开展蓬勃。而且勤工助学和假期社会实践本身都有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促使学生及早与社会接轨的目的,都是辅助学生成长成才途径和措施,勤工助学本身也就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二者结合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单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无锡市214000
学生勤工助学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统一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增长才干,并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用于改善学习生活条件的行为。勤工助学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助学解困、助学育人、助学成才。勤工助学形式为“勤工”,目的是“助学”,具有相当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因而是学校育人重要途径之一,并成为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和能力锻炼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勤工助学
1 勤工助学的意义和作用
勤工助学具有扶“贫”功效。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劳动报酬,对于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经济压力,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支持他们安心完成在校学业或者去学习接受原来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没有机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勤工助学具有育人功效。组织实施勤工助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学校德育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勤工助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培养经济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深化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事实上很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是因为经济上过不去,而是要通过勤工助学体现其自立精神和锻炼其自立能力。
勤工助学具有实践功效。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对于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及早与社会接轨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参加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勤工助学活动能够深化课堂教学成果。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以说勤工助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尤其在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措施出台后,这一作用已更加突出了。
2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存在问题和矛盾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和高校对勤工助学意义认识的加深,各高校已把学生勤工助学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勤工助学体系基本普遍建立起来,而且在助学和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的许多的问题和矛盾。
(1)勤工助学岗位供需的问题和矛盾。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同学自立自强的愿望,甚至无法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解困的需要。
(2)用工单位期望值高而在校学生工作能力有限的问题和矛盾。一般使用勤工助学学生的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期望都比较高,而学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下,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很少参加劳动实践,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加之现在的大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分散、精力有限等诸多因素,往往导致学生教难胜任用工单位的工作要求。
(3)勤工助学酬金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需求的问题和矛盾。目前多数的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的月酬金一般在300~350元左右,这一收入不要说学费解决不了连生活费都不足以支付,因而无法真正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4)学生勤工助学与学生学习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着矛盾,参加勤工助学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有部分同学因此影响了学习,每个学期下来挣的钱还不够交重修费。
(5)勤工助学的事故风险承载的问题和矛盾。由于学生參加勤工助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故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绝大多数将由学校承载,因而束缚了学校开发勤工助学资源的积极性,许多学校就是担心学生在校外做勤工助学出事担负责任而不愿让学生走出校门,从而不能实行勤工助学社会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6)勤工助学工作种类结构性不合理,耗时、自由度小的工作多,与学生业余时间有限且分散存在矛盾。而且勤工助学工作内容多半与高校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符,清洁卫生等初级劳动比重大,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和知识上的优势,也起不到深化理论学习的预期目的,其辅助培养人才的作用也得不到很好的实现。
3 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3.1 发行助学彩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勤工助学和其他助学活动。
当前的勤工助学岗位不足其实不是岗位开辟不出来,而是资金不足。学生勤工助学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劳动能力有限,其报酬不能单单以劳动创造的产值来计算,而用人单位受经济效益的约束,不可能大量和长期超额支付,因而就需要用人单位出一点的同时学校补一点,学校缺乏相应资金用人单位又不可能单方面出资,这就必然会限制勤工助学岗位的开辟。所以勤工助学岗位的不足就其根本来说还是一个资金问题。
由政府发行助学彩票则将有力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我国发行助学彩票是可行的。首先我国彩票市场总量空间潜力很大,现只有体育、福秘等几种,市场远未饱和;其次我国社会重视教育,有较好的舆论氛围,发行助学彩票必将受到国民的大力支持(希望工程已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发行助学彩票在募集资金形式上更易为人们接受。发行彩票募得的资金既可开展支教、社会普查、调研、公益宣传等形式勤工助学活动和进行必要的勤工助学岗位技能培训,也可直接以困难补助、无息贷款的形式资助学生,甚至还可用于支持学校基本建设。
3.2 面向社会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要广泛深入有效的开展,必需借助社会资源,实施勤工助学社会化。利用社会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可以有捐资和捐岗两种方式。捐资就是捐助单位直接以捐款的形式给予学校用于勤工助学发放酬金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与设立奖学基金一样在命名上给予鼓励以吸引捐助单位。捐岗就是捐助单位在遵守国家劳动管理法规基础上为勤工助学学生专门设立的一些学生力所能及并提供相应劳动报酬的岗位,或是不提供报酬但公益性或教育性强的可有学校勤工助学基金付酬的岗位。吸纳社会岗位就要建立劳动保险机制,勤工助学学生的权益通过购买劳动保险予以保障和维护,免除学校“怕出事”的顾虑,这样才能增强学校开发社会勤工助学资源的积极性,加大校外勤工助学的组织力度。 3.3 为勤工助学学生安排专门的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收益,使学生通过勤工助学真正解决经济困难。同时专门的技能培训也可以促进勤工助学工作种类的结构性改善。学生申请勤工助学的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经济困难;二是追求自立。国家助学贷款的出台从根本解决了学生上学的经济问题,也为调整和改善勤工助学工种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使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减小,勤工助学的辅助培养人才的职能成为勤工助学的新动因。而勤工助学的形式内容只有与其动因协调一致才能具有活力,即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层次相适应,结合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其助学职能。因而学校应当而且必须及时从勤工助学以“帮困”为主向“助学育人”“助学成才”为主转变,对勤工助学的类型进行选取,改善勤工助学工种结构,让勤工助学具有新的活力。
3.4 勤工助学应与大学生业余科技活动相结合
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普遍追求的学生培养目标,大学生业余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自然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而把勤工助学和科技活动结合可一举多得。既有利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也有助于勤工助学育人成才职能的充分发挥;既能深化和抬升劳动层次,解决文化层次与劳动层次相适应的矛盾,也可解决学生勤工助学收入不高的问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实践上也是可行的,方式也很多,像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进行咨询服务、技术开发、智力开发以及市场调查分析、社會调查、公益宣传等都可以使两者很好结合。
3.5 勤工助学活动应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现在各高校虽普遍设立了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但同样存在着经费极为有限,活动往往受到经费的制约的问题。目前多数的實践活动只能解决学生的车宿、表彰费用,其他费用则多要参加假期实践的学生承担,许多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因此受挫,贫困生因要减少开支和挣钱更是无法涉足,因而目前假期实践活动绝大多数不能大而有力的开展,形成现在的分散的、小规模的、标的性不强的局面。如果把勤工助学和假期实践结合起来,那么勤工助学岗位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假期有足够的时间,勤工助学时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而假期实践活动因学生不需要额外支出而且能挣钱,又能得到锻炼,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起来。这样假期实践就可以统一的大规模的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社会调研或科技服务研究等,两项活动相得益彰,必将开展蓬勃。而且勤工助学和假期社会实践本身都有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促使学生及早与社会接轨的目的,都是辅助学生成长成才途径和措施,勤工助学本身也就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二者结合是完全可能的。
作者单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无锡市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