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92-01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从可塑性很强的幼儿开始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并使他们逐步具有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淡薄。我曾对我园500余名4—6岁幼儿合作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只有29.8%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0.2%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3.5%的幼儿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5%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不少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不会交流协商,不会分工合作。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的行为来解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大人和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去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在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榜样,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们作出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例如,在幼儿园举行联欢会的准备工作中,我主动关心和参与,与其他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在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课堂上,其他教师主动帮我摆放和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等。所有这些,教师的行为都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另一方面,让幼儿同伴之间相互观察、模仿与学习,也是一种好方法,而教师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因此,我在幼儿合作游戏过程中,经常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此外,我还在幼儿学习的各种分组活动中,尽可能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弱的幼儿相搭配,一面让他们一起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一面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一系列诸如一起玩民间游戏、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办家家等,旨在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更多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作画时,我引导幼儿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指导他们在造型、构图、着色的过程中共同商量,协调配合,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构建游戏、角色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我利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同抬桌子,互相系钮扣、互相叠被子以及以大带小的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总之我既不放过任何一次让幼儿学习合作的机会,又有意识地创造和提供让幼儿学会合作的机会。
三、言传身教,让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
在幼儿可能没有合作意识或不知如何合作的情况下,我们非常注意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示范让幼儿学会合作。比如在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我让幼儿知道大家应该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必须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互相谦让,轮流使用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给予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请小朋友协助。总之我们感到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帮助幼儿逐步学习到合作的方法,从而学会合作,效果较好。
四、共享快乐,培养幼儿合作的习惯
幼儿之间的愉快合作与成功的合作,对幼儿增进友谊、巩固和强化合作意识、并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具有积极的效果。因此,当我们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地配合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他人时,便注意及时引导他们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让他们从中养成合作的习惯,使合作意识更加稳定,行为更加自觉。尤其当我及时把因合作而成功,因不能很好合作而不成功让他们进行比较时,更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五、因势利导,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
在幼儿表现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我们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甘演配角,而把主角主动让给其他小朋友,你的风格真高”,“你们小组合作画出的作品真棒!”……教师对幼儿肯定的语言、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翘起大拇指等,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从而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合作的意识与动机,使他们愿意更多更自觉地参与学习合作的活动,学会合作。
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合作意识,或不太懂得如何合作的幼儿,我们则注意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地给予建议和指导。如:“要想和小朋友一起把积木搭得更好看,就要和小朋友好好协商”,“你们都想当司令,没人当士兵和鬼子,就玩不成了,怎么办?”……在我们积极的鼓励和适度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有效地得到培养。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奉献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从可塑性很强的幼儿开始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并使他们逐步具有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淡薄。我曾对我园500余名4—6岁幼儿合作行为的调查研究表明,只有29.8%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0.2%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3.5%的幼儿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5%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不少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不会交流协商,不会分工合作。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的行为来解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大人和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去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在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树立榜样,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们作出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例如,在幼儿园举行联欢会的准备工作中,我主动关心和参与,与其他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在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课堂上,其他教师主动帮我摆放和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等。所有这些,教师的行为都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另一方面,让幼儿同伴之间相互观察、模仿与学习,也是一种好方法,而教师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因此,我在幼儿合作游戏过程中,经常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此外,我还在幼儿学习的各种分组活动中,尽可能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弱的幼儿相搭配,一面让他们一起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一面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机会,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我们精心设计和组织一系列诸如一起玩民间游戏、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办家家等,旨在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更多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作画时,我引导幼儿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指导他们在造型、构图、着色的过程中共同商量,协调配合,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构建游戏、角色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我利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同抬桌子,互相系钮扣、互相叠被子以及以大带小的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总之我既不放过任何一次让幼儿学习合作的机会,又有意识地创造和提供让幼儿学会合作的机会。
三、言传身教,让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
在幼儿可能没有合作意识或不知如何合作的情况下,我们非常注意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示范让幼儿学会合作。比如在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我让幼儿知道大家应该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必须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互相谦让,轮流使用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给予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请小朋友协助。总之我们感到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帮助幼儿逐步学习到合作的方法,从而学会合作,效果较好。
四、共享快乐,培养幼儿合作的习惯
幼儿之间的愉快合作与成功的合作,对幼儿增进友谊、巩固和强化合作意识、并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具有积极的效果。因此,当我们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地配合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他人时,便注意及时引导他们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让他们从中养成合作的习惯,使合作意识更加稳定,行为更加自觉。尤其当我及时把因合作而成功,因不能很好合作而不成功让他们进行比较时,更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五、因势利导,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
在幼儿表现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我们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甘演配角,而把主角主动让给其他小朋友,你的风格真高”,“你们小组合作画出的作品真棒!”……教师对幼儿肯定的语言、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翘起大拇指等,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从而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合作的意识与动机,使他们愿意更多更自觉地参与学习合作的活动,学会合作。
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合作意识,或不太懂得如何合作的幼儿,我们则注意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地给予建议和指导。如:“要想和小朋友一起把积木搭得更好看,就要和小朋友好好协商”,“你们都想当司令,没人当士兵和鬼子,就玩不成了,怎么办?”……在我们积极的鼓励和适度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有效地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