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我国在校中职生已达到2 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毕业后会直接走向社会,步入职业生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变革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这些中职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改变现行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55-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是直接进入就业领域,用人单位在选拔学生时,往往更看重其道德品质,对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和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长。笔者多年从事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深知用人单位在选拔学生时,非常看重道德品质,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中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与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技能轻德育
但凡参与过中职学校专业评估的人都知道,毕业生就业率与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成绩是专业评估中的硬指标,这两项也是学校为学水平的指示牌。再说“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手。”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的目的大多也是急功近利的,就是“孩子学到技术没有”。在教学当中,老师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毕竟对教师优劣的评价最终还是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技能水平上,“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这些不良观念影响下,中职学生也就很难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本本主义严重
所谓“本本主义”,即是照本宣科,教师照书念,学生照书背,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着书本打转,理论脱离了实际,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考试得了高分那也是书背得好的功劳,学生实际上并未真正获得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权威式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还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书本是“真经”,教师是要普渡众生的道德“圣人”,学生则是需净化心灵的“众生”,学生的学习无非就是把书本上的“清规玉律”及教师的“点化”铭记于心罢了,学生难得自由发挥畅谈自己的见解,即使说了,只要与书本上不一致的也往往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的谬论,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不到尊重,潜能难以激发,积极性受挫。
(四)以管代教
目前中职教育生源不断扩大,素质下降,大多新生在入学时就带有各种陋习,新生在刚入学一两天就发生打架斗殴,这现象已不再新鲜。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中的宝贝,打坏了可不好办,于是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得处在学校的严格管理中。从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到学生科、班主任、学生会干部、宿舍管理员等一班人马,从早上催促学生起床,上午、下午检查登记学生上课纪律,到晚上督促学生睡觉,一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德育实施过程中,管理和教育上投入的力量不均衡,管理上投入多,德育教育投入的精力特别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的不够。
(五)缺少体验
由于以上(二)(三)(四)的原因,目前中职德育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缺少师生间的平等讨论、同学间的相互探讨、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德育方式陈旧,没有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缺少体验,无法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判断来选择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无法按照自身方式进行道德实践,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认识水平,增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对近年来中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从理论上讲,个体的品质特征一旦形成则极难改变,道德水准的高低将决定是否可以为就业单位创造效益。目前,我国的中职生大部分来源于普通教育中的成绩不佳者,而且年龄决定了中职生还没来得及形成稳定的个性,很多学生没有在普通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未来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社会责任感淡薄。
其次,我们要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从现行的教学过程来看,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重在知识和规范,比较注重一般职业道德的培养,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具有更多的通性要求。而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各行业根据经营管理要求和生产服务规范而制定实施的行业性道德教育,是各行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加强新时期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其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这样,接受过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生就业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和遵守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适应各行业对劳动力基本素质的客观需求。
当然,我们还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兴趣2008年l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本轮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战线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一系列文件要求的重要举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等内容纳入了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
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修訂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多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最佳工作岗位。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尺。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职业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开辟职业指导专栏、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和实习基地、邀请校友来校作创业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牢固树立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就业信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目标,设计未来人生蓝图。
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之后,要重点培养毕业生推销自己的意识。就业虽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客观而言求职者总是处在被选择的位置。如何博得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好感和信任,最终让对方选择自己,这就涉及到毕业生如何推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教师一是要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既不应妄自菲薄,又切忌妄自尊大,应更多考虑“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干什么”以及“我会干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我必须要干什么”;二是要让学生注意就业信息的搜集,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准确地定位自己,减少碰壁的尴尬,从而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岗位。
再一个,要注意炼就学生专业技能本领,以实习、实践的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进人社会或相关企业开展实习是很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在企业的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干在企业,吃住在企业”,亲身的经历与磨炼能让他们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认识更深刻,更直观地体会到一名企业员工应有的责任,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爱岗敬业的信心,增强团队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我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探索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学校对近年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普遍反映良好,与教改前对比有较大进步。而当前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比较薄弱,比如新加坡整个社会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并把人力资源的培养作为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学生從小就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到读中学或职业院校的时候大都养成了比较良好的习惯。“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落实这一点才是解决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困境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55-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是直接进入就业领域,用人单位在选拔学生时,往往更看重其道德品质,对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随着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和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长。笔者多年从事中职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深知用人单位在选拔学生时,非常看重道德品质,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中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与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技能轻德育
但凡参与过中职学校专业评估的人都知道,毕业生就业率与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成绩是专业评估中的硬指标,这两项也是学校为学水平的指示牌。再说“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手。”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的目的大多也是急功近利的,就是“孩子学到技术没有”。在教学当中,老师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毕竟对教师优劣的评价最终还是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技能水平上,“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在这些不良观念影响下,中职学生也就很难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本本主义严重
所谓“本本主义”,即是照本宣科,教师照书念,学生照书背,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着书本打转,理论脱离了实际,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考试得了高分那也是书背得好的功劳,学生实际上并未真正获得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权威式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还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书本是“真经”,教师是要普渡众生的道德“圣人”,学生则是需净化心灵的“众生”,学生的学习无非就是把书本上的“清规玉律”及教师的“点化”铭记于心罢了,学生难得自由发挥畅谈自己的见解,即使说了,只要与书本上不一致的也往往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的谬论,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不到尊重,潜能难以激发,积极性受挫。
(四)以管代教
目前中职教育生源不断扩大,素质下降,大多新生在入学时就带有各种陋习,新生在刚入学一两天就发生打架斗殴,这现象已不再新鲜。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中的宝贝,打坏了可不好办,于是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得处在学校的严格管理中。从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到学生科、班主任、学生会干部、宿舍管理员等一班人马,从早上催促学生起床,上午、下午检查登记学生上课纪律,到晚上督促学生睡觉,一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德育实施过程中,管理和教育上投入的力量不均衡,管理上投入多,德育教育投入的精力特别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的不够。
(五)缺少体验
由于以上(二)(三)(四)的原因,目前中职德育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缺少师生间的平等讨论、同学间的相互探讨、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德育方式陈旧,没有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缺少体验,无法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判断来选择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无法按照自身方式进行道德实践,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认识水平,增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对近年来中职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从理论上讲,个体的品质特征一旦形成则极难改变,道德水准的高低将决定是否可以为就业单位创造效益。目前,我国的中职生大部分来源于普通教育中的成绩不佳者,而且年龄决定了中职生还没来得及形成稳定的个性,很多学生没有在普通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未来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社会责任感淡薄。
其次,我们要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从现行的教学过程来看,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重在知识和规范,比较注重一般职业道德的培养,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具有更多的通性要求。而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各行业根据经营管理要求和生产服务规范而制定实施的行业性道德教育,是各行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加强新时期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其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这样,接受过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生就业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和遵守各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适应各行业对劳动力基本素质的客观需求。
当然,我们还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兴趣2008年l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本轮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教育战线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一系列文件要求的重要举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等内容纳入了德育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
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修訂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并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仪式庆典、文化艺术等活动,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多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最佳工作岗位。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尺。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职业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开辟职业指导专栏、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和实习基地、邀请校友来校作创业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牢固树立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就业信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目标,设计未来人生蓝图。
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之后,要重点培养毕业生推销自己的意识。就业虽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客观而言求职者总是处在被选择的位置。如何博得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好感和信任,最终让对方选择自己,这就涉及到毕业生如何推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教师一是要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既不应妄自菲薄,又切忌妄自尊大,应更多考虑“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干什么”以及“我会干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我必须要干什么”;二是要让学生注意就业信息的搜集,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准确地定位自己,减少碰壁的尴尬,从而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岗位。
再一个,要注意炼就学生专业技能本领,以实习、实践的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进人社会或相关企业开展实习是很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在企业的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干在企业,吃住在企业”,亲身的经历与磨炼能让他们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认识更深刻,更直观地体会到一名企业员工应有的责任,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爱岗敬业的信心,增强团队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我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探索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学校对近年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普遍反映良好,与教改前对比有较大进步。而当前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比较薄弱,比如新加坡整个社会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并把人力资源的培养作为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学生從小就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到读中学或职业院校的时候大都养成了比较良好的习惯。“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落实这一点才是解决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困境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