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优美与壮美内涵解读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以纯真优美的抒情文笔,展现了一个“陌生女人”凄婉、热烈而又动人心魄的诗性爱情世界。本文拟从审美学、心理学角度浅探其优美和壮美内涵,希求能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解读带来审美文化学的新意。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优美 壮美
  茨威格曾明确表示他自己在写作上的主要志趣,一直是想从心理角度再现人物和他们的生活遭遇,他主张非情节化,不关心编织故事,情节退居幕后,只剩下情绪的流动和大幅度的思绪的跳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毋庸置疑是这种写作志趣的范例:“陌生女人”孤清美丽的形象在充满诗意的抒情中,透过零碎、间断又放肆的话语一点点浮现,从而若隐若现地呈现出她整个一生默默无闻的娴静和轰轰烈烈的痴爱,既优美哀婉又荡气回肠。
  一.整体的优美情韵
  “陌生女人”这一精神审美对象,仿佛使人们在污浊恶劣的气流中,感受到了那朵“白玫瑰” 的孤独清澄之美,她散发和传递着过滤的人性气息,使作品充溢着独自的生命力。一如茨威格素常的风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纯真优美的抒情笔调对于“陌生女人”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刻画,洞诛探幽,“充满了纯净贞洁的抒情性”[1]。
  优美感是一种宁静的愉悦。优美超越了直接的利害关系,是无目的而又合目的的纯粹。[2]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对爱不计后果,不求报酬,心甘情愿如奴隶般温驯柔和善良,一直默默地付出。这种付出始自她十三岁与作家的第一次邂逅,她“整个地爱上了你”,“可是从我接触到你那充满柔情蜜意的眼光之时起,我就完全属于你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热、不知不觉中贪求无餍的爱情完全不同”[3]抱着这样纯洁不求回报地对美好的爱的追求,她一头栽进她的命运。即使成年之后对他的爱掺杂了情欲,也并非功利性的索求,不过是她对他的爱在“本我”上的一种表现。如她初次与他相伴的夜晚,她毫不掩饰地应一句“好吧”,“这件事只不过是——你怎么能料想得到呢——化成了语言的心愿,千百个白天黑夜所凝聚、而现在突然迸发的相思而已。”用弗洛伊德人格说来讲,在内部主宰一切的激情正是本我(潜意识)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因为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爱欲既有生理的基础,同时又有心理的根源。“个体自身都拥有本能的冲动,它表现为自我原欲的产生、增加、分配和转移的形式……力比多作为本能的动力,时刻转换着能量贯注的方向,或向内表现为自恋或向外转移给爱恋对象。[4]表面看是功利性的肉欲索求,潜藏其下的却是将自己整个的奉献于他,奉献于爱。
  这种奉献和牺牲,从始至终。即使在她面对唯一的孩子的死去,他对她始终一无所知的临死绝望时,这种奉献也丝毫未受减损。“我知道,你是善良的,内心深处是乐于助人的,你帮助每一个人,就是素昧平生的人有求于你,你也给予帮助。”“容我坦率地对你说吧,你可以和别人共幸福,而不愿和人共患难。像你这样的人,即使是其中最有良心的人,求他也是很难的。”“可是对我来说你又是谁你,你从来都没有认出过我,你从我身边走过像是从一条河边走过,你踩在我身上如同踩着一块石头,你总是走啊,不停地走,却让我在等待中消磨一生。”接着又立即敏感地说到“不,亲爱的,我不是埋怨你,我不愿把我的哀愁掷进你快乐的屋子里去”,“我感到很痛快:我把一切全对你讲了,现在你就知道,不,你只会感觉到,我曾经多么爱你,而你在这爱情上却没有一丝累赘。我不会让你痛苦地怀念的——这使我感到安慰。”这是多么崇高无私而令人敬畏的爱!这确是一种近乎于神圣的“宗教之爱”。[5]
  宗教之爱脱胎于人们对于超自然的神明的信仰之爱,它拥有宗教的三个内核,但它不同于有群体组织、宗教仪式、宗教经验等形式外衣的宗教信仰,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心理体验,更倾向于一种脱去了形式的外壳的本能和冲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她,全然摒弃了世俗情爱中两性之间的承诺、“契约”,毫不犹豫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舍弃了金钱、声名和地位,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默默抚养。因此她的爱确是去功利、去庸俗的,是超越的。
  爱的力量给她带来了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使她的深层意识里不同程度地显示着一个自尊女子强烈的自我人格追求。尽管这种爱是以牺牲精神为内核的,但在她对自尊和自我的不懈秉持中,这种对爱的追求散发着一种诗性的优美。
  二.潜隐的酒神式的壮美内涵
  正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所说:“美是这样一种东西:带有热忱,也带有愁恩,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的揣摩猜想……它是能够同时满足感官并引起愁思的迷蒙梦境的,它暗示着忧郁、疲倦、甚至厌倦之感,或是暗示着相反的感觉——一种热忱,一种生活的愿望,同失意或绝望所产生的沉闷心情中的怨恨互相混和,神秘和悔恨也是美的一些特征”。[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她对爱执着的诗意化追求背后潜隐的正是一种不易为人所知的酒神式的悲壮精神。
  壮美感是从痛感到快感的转化,由于其强烈震撼心灵的程度和提升精神境界的性质而备受人们珍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陌生女人”正是如此——为爱而活着即幸福。直到她生命最后的时刻,她也没有让作家想起来,似乎也没得到作家的爱,但于她并非如此:,生活中是充满爱的欲望的, 满足这种爱欲——爱情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因此为爱情而活即幸福。于是她“一头栽进我的的命运,就像跌入一个深渊”,接受她的命运,感受她至高无上的激情——爱情。这虽是痛苦灌注的爱情然而却是幸福的,在这痛苦中显示了爱的伟大, 在爱中享受爱的痛苦, 在痛苦中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
  壮美的实质是要求自我实现系列压倒要求和谐正义系列,自由一直凸显,英雄精神高扬。[7]爱欲即情欲,几乎是茨威格小说主人公行动的动机,也是行动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孜孜以求,表现出一种比求生更执着的追求力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主人公“陌生女人”更是让人有些不可想像,一个13岁的小女孩对著名作家一见钟情,尔后默默地狗一样般地爱着,直到最后悄然死去,这是为了自我实现、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做出的多么令人震撼的举动!这种毫无保留的爱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爱欲,这还是一种伟大的人性的表现,是一曲具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主义色彩悲歌!   “陌生女人”以富有理想色彩的行动显示了对超越现实的精神渴求的追寻,在道德败坏、金钱肆虐的时代,大胆宰真而又激情洋溢,使读者好象在一片庸脂俗粉中里发现了一朵亭亭净植、孤清澄明的“白玫瑰”。这个形象是我们现实中找不到的,然而又有极大的现实暗示意义,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追求,都想获得爱情的高峰体验,但人生幻化,命途多舛。于是读者对陌生女人这一看似凄美的形象纷纷投入了审美同情——怜悯[8],这是一种在悦人的感情基调上对于审美对象的惋惜感,这是有陌生女人女性弱势本体和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始终被遗忘的遭遇引起的。
  此外,生活中的弱者为强者作出牺牲,让我们在惋惜陌生女人被遗忘的同时,为她追求爱情毅然决然、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的精神,对我们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生出了悲剧般崇高的情感。陌生的女人,是生活的弱者,可是却为大作家牺牲了一切,这是一种丝毫不要报酬的牺牲,而这不在于这种人性的伟大就在于其牺牲的本身,而不在于这种牺牲所产生的后果或是原因,如果考虑原因那就是一种为自私的爱所作的疯狂的举动,如果考虑后果则只不过是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悲剧,这是一种惨痛的人性。
  陌生女人醉心于她所向往的爱,并全然不顾地投身于爱情的烈焰中。这种爱本质上是一种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是她激情生命的诗化演绎。她在诉说对作家R不求任何报偿的字里行间里,其实一直让我们读者听到的是: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小女孩。她有过多次表白的机会,但她却次次放弃。终于在她死后,她让表白自己一生心曲的一封信寄到了作家R手上,才终于打破了陌生女人一直保持的相对的沉默。这一封信,这唯一的一次表白行为,是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人格自尊的唯一机会和最后表白,她终于把这一切摆到了爱情与人格的天平上,显示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唯一的一次表白行为,打破了她生前所有的沉默,终于释放了她的激情,凸显了她生命之壮美。由此,她在爱的境界中,获取了自我的依存性、生命意义的完满。
  参考文献
  [1]《海涅.席勒.茨威格》,张玉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版,201页。
  [2][7]胡家祥,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版,178页,181页。
  [3]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M].张玉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艾布拉姆森:《弗洛伊德爱欲论》,辽宁大学出版杜1987年版,8页。
  [5]周骁捷:解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文学教育[J].2012.05。
  [6]波德莱尔:《美的定义》,引自《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译文出版杜.225页。
  [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74页。
  (作者介绍:赵娟,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仡佬族居住形制有着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洞穴式、棚式、房式、住宅式多
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我们必须要研究教学艺术,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兴趣,变被
内容摘要:《给我猜个谜》是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蒂莉·奥尔森1961年问世的短篇小说集《给我猜个谜》中的同名中篇小说。本文将借助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扮演理论,西蒙·波伏娃看待女性角色的观点以及马丁·布伯的犹太人的两重性观点具体分析一直屈从的女主人公伊娃在房子问题上坚持的原因,解读伊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从屈从到坚守的心理状态,由此探索移民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做出选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以及这些选择对其整个人生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凭借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将影响到未来文学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补偿说,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重
园林施工企业进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东方园林的上市更是掀起了一场园林投资的热潮.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园林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得市场不断趋于饱和,恶性竞
内容摘要:《带灯》是著名作家贾平凹于2013年新出的36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着重刻画了“带灯”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她身上异于常人的“神性”,即是“美好的人性”,是作者着重颂扬的对象,同时也是作者针对于当下仍然苦难深重的偏远乡村的现状,呼唤对于美好人性回归的殷切盼望。本文从小说文本出发,从繁杂的现实生活、柏拉图式的人生信仰、熠熠生辉的女神形象三个层面来分析“带灯”这一形象。  关键词:《带灯》 贾平凹
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摘 要】新的咨询评估机构如何生存并发展壮大;如何负担起企业赋予的使命。投资评估和项目管理机构如何加强和保证企业投资的正确方向;如何保障投资的效果和安全,机构确定怎样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投资咨询;使命;定位;发展;建议  在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国家能源战略不断调整和能源企业争夺能源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了顺利实现二次跨越发展,跻身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的行列,完成高质量快速发展,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1.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的严密性为依据进行教学的,而其实这样的教学内容
由于建筑工地环境复杂和特殊性,加之大多数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差,用电设备安全性不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用电责任制,识别用电危险和有害因素,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保证施工用电安全,同时也对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正确做法作如下简述:  1.施工现场用电组织管理  开工前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