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开展个性化、一体化的研究活动,它已经成为深化教科研的助推剂。要把“学会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主攻方向,研究怎样更好地“教”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重视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扎实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研究活动。比如选择基础问题,倡导“案例教研”,以及确立组内专题,实施“带题授课”等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独立反思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形成合作互助、同伴共生的校本教研文化氛围,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扎实有效地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1.选择基础问题,倡导“案例教研”。反思目前的某些教研活动,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在活动中却处于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权,选择基础问题,倡导“案例教研”的教研形式,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征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多元化地思考。为此,校本教研活动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比如:某月为理论学习月——解读课程标准,理解辅导材料;某月为案例分析月——结合教学案例,开展研究分析;某月为实践探究月——年级研究课例,作课观摩评议;某月为总结反思月——自我反思教学,书写“我的故事”。这些校本系列专题教研活动,可使教师真正体会到压力与动力同在,学习与实践同行,交流与提高同进,教学科研水平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上升。还可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或所遇到的疑难、困惑,开展“问题大会诊”“奉献巧策略”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集中、归并和整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通过观摩、思考、设计、反思、实践和评价等步骤,一起探讨、研究,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在数学学科中就“最优算法要不要教?”“一个长方体最多只有8条棱长度相等”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涉及教学理论,也强调教学实践,更凸显个体的理解。这种形式很受教师欢迎,大家经常为了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而事理辩明后,又觉得教学更加踏实。这种求真、务实、互动的校本教研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围绕体会、困惑、感想畅所欲言的舞台,大家碰撞思想火花,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内心涌动着教育的激情,实现了自主发展,提升了教科研水平。
2.确立组内专题,实施“带题授课”。“带题授课”即带着专题进行有目的的日常教学。形式有“一课同上”“一课三议”“一课教研”等。所谓“一课同上”“一课三议”是指围绕同一教研专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依次授课。上课后,由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案再上课……在这样一个教学流程中,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某一环节的处理上各有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各有亮点,课堂不是静态的空間,而是动态的时间流。各备课组教师之间通过观摩同质问题中其他教师的课例,通过对同一课例反复琢磨,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自觉地思考问题,悟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启示。这样的“带题授课”方式,促使教师在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经验和教育体验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引领教师在思索中不断改进,在分析中逐步走向成功。专题献课、专题研讨、带题授课的朴实风格可使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学过程即研究过程”,“课堂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所谓“一课教研”,即由单元主备人进行主备单元的说课,再由备课组的其中一位教师上课,集体观摩后提出意见和看法,另一位教师进行同质课的二次上课,最后同组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大家共同探讨,说设计思路,议教学理念,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在做课议课的过程中实现了“展个人才华、各显神通,融集体智慧、精益求精”的良好效果,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提高了教科研水平。
将校本教研定位在应用性研究上,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研究的目标,然后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主攻方向和目标,形成改革和探索的主题,展开教科研活动,以教研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充分体现了校本教研在深化教学科研中的助推剂作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科研的能力,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1.选择基础问题,倡导“案例教研”。反思目前的某些教研活动,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在活动中却处于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权,选择基础问题,倡导“案例教研”的教研形式,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征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多元化地思考。为此,校本教研活动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比如:某月为理论学习月——解读课程标准,理解辅导材料;某月为案例分析月——结合教学案例,开展研究分析;某月为实践探究月——年级研究课例,作课观摩评议;某月为总结反思月——自我反思教学,书写“我的故事”。这些校本系列专题教研活动,可使教师真正体会到压力与动力同在,学习与实践同行,交流与提高同进,教学科研水平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上升。还可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或所遇到的疑难、困惑,开展“问题大会诊”“奉献巧策略”的专题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集中、归并和整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通过观摩、思考、设计、反思、实践和评价等步骤,一起探讨、研究,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在数学学科中就“最优算法要不要教?”“一个长方体最多只有8条棱长度相等”等问题展开讨论,既涉及教学理论,也强调教学实践,更凸显个体的理解。这种形式很受教师欢迎,大家经常为了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而事理辩明后,又觉得教学更加踏实。这种求真、务实、互动的校本教研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围绕体会、困惑、感想畅所欲言的舞台,大家碰撞思想火花,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内心涌动着教育的激情,实现了自主发展,提升了教科研水平。
2.确立组内专题,实施“带题授课”。“带题授课”即带着专题进行有目的的日常教学。形式有“一课同上”“一课三议”“一课教研”等。所谓“一课同上”“一课三议”是指围绕同一教研专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依次授课。上课后,由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案再上课……在这样一个教学流程中,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某一环节的处理上各有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各有亮点,课堂不是静态的空間,而是动态的时间流。各备课组教师之间通过观摩同质问题中其他教师的课例,通过对同一课例反复琢磨,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自觉地思考问题,悟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启示。这样的“带题授课”方式,促使教师在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经验和教育体验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变自我,引领教师在思索中不断改进,在分析中逐步走向成功。专题献课、专题研讨、带题授课的朴实风格可使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学过程即研究过程”,“课堂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地方”。
所谓“一课教研”,即由单元主备人进行主备单元的说课,再由备课组的其中一位教师上课,集体观摩后提出意见和看法,另一位教师进行同质课的二次上课,最后同组教师进行评课议课。大家共同探讨,说设计思路,议教学理念,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在做课议课的过程中实现了“展个人才华、各显神通,融集体智慧、精益求精”的良好效果,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提高了教科研水平。
将校本教研定位在应用性研究上,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研究的目标,然后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主攻方向和目标,形成改革和探索的主题,展开教科研活动,以教研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充分体现了校本教研在深化教学科研中的助推剂作用,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科研的能力,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