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达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个机遇,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把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关键词:转变观念 新课程 政治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政治教师更应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个机遇,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把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化。
一、教学观念要转变
政治课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多、课时紧,许多教师喜欢“我传道,你解惑”,搞“一言堂”,听不到学生的“心声”,不知道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政治课教学变成了单纯的灌输知识,结果是有的“学富五车”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比不上文凭不如自己的教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却比不上“差生”。而且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教师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他们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聊天下载信息,“打开窗户看世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学习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所以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
教师要逐步树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一人讲为大家讲,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讲,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某些结论是自己得出来的,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也”。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创设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方法要转变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了。”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为思考能力的人。如果政治课教学仍然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仍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一节课的方式进行,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思想政治》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文字则是抽象的、概括的、枯燥的,如果学生死记硬背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必然会导致厌学或不理解,不会运用。
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发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实际联系起来,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教师要灵活运用设疑法、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广泛地利用学校周围的农村、工厂、银行、公司等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时,我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对面的甲、乙两个小饭馆,让他们判断是个体经济还是私营经济,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形成一个争议点,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同时我教学的激情也被调动起了。在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的创新性教学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充满激情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创。
三、学生观要转变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的群体。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但这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课堂教学中,极其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政治课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及国家学说,许多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的以“权威”、“先知”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自觉高学生一等,教学中漠视学生尊严,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处处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只能是被动地学习。
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因此,现在的政治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该强调学生独立个体的地位和人格的尊严。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沟通,对课堂上喜欢插嘴的学生不歧视、不厌烦。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行为积极看待,发挥引导作用,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性关怀,让流于形式的“品德”等方面内容通过“身教”内化融入学生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中提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
四、教学过程要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实施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方式十分灵活,学生自我个性体现的机会变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大。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仍然是课堂,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达到体验、发现的目的。其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别,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导”的作用。(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往往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三)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其次,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善问。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主角。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是导演,不是主演,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导”,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晓红,孙卫国.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0).
[2]林心建.浅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3]苏耕水.交往·参与·互动——谈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艺术,2004,(11).
[4]王兰芳.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16).
[5]吴群慧.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2004,(18).
关键词:转变观念 新课程 政治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政治教师更应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个机遇,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把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化。
一、教学观念要转变
政治课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多、课时紧,许多教师喜欢“我传道,你解惑”,搞“一言堂”,听不到学生的“心声”,不知道自己的授课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政治课教学变成了单纯的灌输知识,结果是有的“学富五车”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比不上文凭不如自己的教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却比不上“差生”。而且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教师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他们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聊天下载信息,“打开窗户看世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学习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所以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
教师要逐步树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备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一人讲为大家讲,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讲,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某些结论是自己得出来的,从而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也”。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创设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方法要转变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了。”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为思考能力的人。如果政治课教学仍然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仍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一节课的方式进行,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思想政治》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文字则是抽象的、概括的、枯燥的,如果学生死记硬背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必然会导致厌学或不理解,不会运用。
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发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实际联系起来,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教师要灵活运用设疑法、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广泛地利用学校周围的农村、工厂、银行、公司等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时,我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对面的甲、乙两个小饭馆,让他们判断是个体经济还是私营经济,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形成一个争议点,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同时我教学的激情也被调动起了。在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的创新性教学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充满激情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创。
三、学生观要转变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的群体。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但这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课堂教学中,极其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政治课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及国家学说,许多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的以“权威”、“先知”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自觉高学生一等,教学中漠视学生尊严,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处处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只能是被动地学习。
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因此,现在的政治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该强调学生独立个体的地位和人格的尊严。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沟通,对课堂上喜欢插嘴的学生不歧视、不厌烦。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行为积极看待,发挥引导作用,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性关怀,让流于形式的“品德”等方面内容通过“身教”内化融入学生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中提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
四、教学过程要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实施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方式十分灵活,学生自我个性体现的机会变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大。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仍然是课堂,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重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达到体验、发现的目的。其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哲学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别,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导”的作用。(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往往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三)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其次,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善问。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发现力、创造力的人才。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主角。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角色是导演,不是主演,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导”,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晓红,孙卫国.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0).
[2]林心建.浅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3]苏耕水.交往·参与·互动——谈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艺术,2004,(11).
[4]王兰芳.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16).
[5]吴群慧.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教学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