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ch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为了比较不同缓释肥对水稻的施用效果。[方法] 开展了6种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 施用缓释肥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水稻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结论] 施用缓释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缓释肥;水稻;生长;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131-02
  Effects of Different Slowrelease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SHI Lei,LU Limin
  (Pudong New Area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Shanghai 201201)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slowrelease fertilizer on rice. [Method] The contrast experiment of six kinds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was carried out. [Result] The application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reduced ineffective tiller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earbearing tiller, spike length, grain number, seed setting rate and 1 000grain weigh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
  Key words Slowrelease fertilizer; Rice; Growth; Yield
  水稻上常用的肥料肥效短、肥料利用率低、用量大,在生产上只有分次追肥,才能满足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并且存在施肥次数多(4~5次)、费工费时,劳动生产率低等局限[1]。缓释肥料是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型增值肥料,是肥料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2]。包膜缓释肥是针对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需肥规律研制而成的,在肥料顆粒表面包涂一层高分子膜。通过包膜缓释肥来控制养分的释放,具有肥效长、肥效高等特点,能有效地优化肥料养分的溶解和释放速度,又能减轻由于分解、挥发、淋溶等造成的养分损失,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3]。为了合理、科学施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减少面源污染,为缓释肥在水稻上大面积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设在新浜基地。土壤类型为黄
  泥。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前茬为小麦(秸秆还田)。水稻品
  种为“花优14”。种植方式为人工移栽,播种期5月18日,移栽期6月6日,成熟期11月3日。
  1.2缓释肥料
  缓释肥料有6个,即缓释肥1(N∶P2O5∶K2O=30∶6∶6)、缓释肥2(含N量30%)、缓释肥3(N∶P2O5∶K2O=26∶6∶10)、缓释肥4(N∶P2O5∶K2O=30∶6∶6)、缓释肥5(N∶P2O5∶K2O=22∶8∶12)、缓释肥6(N∶P2O5∶K2O=30∶6∶6)。
  1.3试验处理
  设7个处理:①常规施肥,②缓释肥1,③缓释肥2,④缓释肥3,⑤缓释肥4,⑥缓释肥5,⑦缓释肥6。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 m2。
  1.4肥料运筹
  常规施肥区纯氮315 kg/hm2。缓释肥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氮10%,减少1次施肥,缓释肥全部作基肥使用,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80∶20。各处理磷、钾用量保持一致,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
  1.5调查项目
  在移栽之后,每2周调查株高和田间总苗数;在成熟期,考查株高、穗长、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每个小区割实产。
  1.6数据处理
  试验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表中同列字母相同,说明二者无显著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苗情考查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各处理水稻的株高变化基本一致,前期施用缓释肥的各处理株高与常规差不多或略低于常规,但到了后期随着缓释养分的释放,株高都略高于常规,其中处理②水稻稍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从图2可以看出,高峰苗大多出现在7月10日,常规施肥为615万株/hm2,除了处理④高峰苗高于常规外,其余处理都低于常规施肥。处理④苗数上升最快,下降也快。从成穗率来看,处理⑤最高,其次为处理⑥,常规施肥最低。这与施俭等[4]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缓释肥增加了有效分蘖数,减少了无效分蘖数,群体更加合理。
  2.2产量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缓释肥的各处理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施肥高,其中处理⑥实际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⑤,分别比常规区增产5.4%和3.0%,但是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3)。由此可知,施用缓释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从产量结构来看,各处理的水稻株高差异不明显,施用缓释肥的处理的有效穗、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都比常规要高,结实率大多都比常规高,只有处理⑤和处理⑦略低于常规,千粒重也都比常规的高。因此,施用缓释肥处理的理论产量都比常规高。各处理的经济效益情况见表4。由于有些厂家缓释肥价格还未定,暂统一按4 000元/t计算,常规施肥区的肥料成本为2 050.5元/hm2,缓释肥料区的肥料成本都有所增加,其中缓释肥5的最高,为3 136.5元/hm2。缓释肥料区的产量都有所提高,所以产值也都相应的增加,扣除肥料成本和施肥人工后的效益都有所增加,只有缓释肥2的效益降低。但是,施用缓释肥减少了一次施肥,节省了人工,同时总氮量减少了10%,减少了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3讨论
  研究表明,施用缓释肥的水稻虽然在前期长势慢于常规施肥,但是到了后期长势明显好于后者,前期养分释放慢,减少了无效分蘖,增加了水稻的有效分蘖。这也体现出缓释肥所独具的缓慢释放的调控作用。施用缓释肥改善水稻的穗粒结构,促成大穗,增加水稻的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这与孙利等[5-6]研究结果一致。各缓释肥都取得增产效果,其中以缓释肥5的产量最高。在总氮量减少10%的情况下,还取得增产和增收的效果。这不但节省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减轻肥料浪费引起的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世发,刘元英,范立春,等.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7):38-43.
  [2] 赵秉强,许秀成.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缓释肥料技术体系,推动缓释肥料产业健康发展[J].磷肥与复肥,2010,25(4):11-13.
  [3] 杨敏勇,王坚.水稻缓释配方肥比较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1(4):97-99.
  [4] 施俭,沈寅寅,包士忠,等.高效缓释肥在直播水稻上的使用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1):142-145.
  [5] 孙利,黄玲娟,赵立,等.缓释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3):63-64.
  [6] 诸海焘,朱恩,余廷园,等.水稻专用缓释复合配方肥增产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6-6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剖宫产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280例住院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
目的:比较和络舒肝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改善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复方丹参片、和络舒肝胶囊。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肝功能、纤维化指标
摘要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是ω-6系列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发育等有多重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花生四烯酸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以高山被孢霉发酵法产花生四烯酸在育种和发酵调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育种;发酵;代谢调控  中图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削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治疗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而对照组
摘要 对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功能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各种模式的机制、建设、政策环境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技术集成创新是园区建设之魂、优势资源(产业)是园区立园之本、市场机制是园区生存之道、政策环境是园区发展之基。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318-03  自20世纪90年代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出现后,近期呈
目的:研究芪麦益心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当天、第2~7天制取血液标本
目的:观察丹黄祛痰胶囊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
摘要 为更好地提高食品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食品化学双语课程的认知程度及外语水平,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创新出一种以学生和老师为共同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双主体PBL阶段双语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食品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化学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化学;双语;双主体;PBL;阶段教学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