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的作文评讲课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h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评讲课又是使作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的就是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作文;讲评课;评语;举例;归纳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作文讲评课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因此本文从这一环节入手谈了一点思考。 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作文章”。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发展和具体化。作文评讲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习作的成功之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如何进行作文讲评,让作文讲评课产生神采飞扬的氛围?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一、写好评语,力求周到
  作文评语或肯定成绩,褒扬鼓励,或指出不足,切磋探讨,或提出问题,启发思索,都要让学生从中看到进步,知其不足,受到鼓舞,。写好作文评语,必须注意几点:a.鼓励性。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应激励其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该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b.客观性。写评语不能凭与学生关系的生疏或印象的好坏而定褒贬,应力求客观公正。c.针对性。从严格意义上讲,作文评改的面很广,如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但在具体评改时,切不可面面俱到,更不可写些“万能胶”式的套话。要针对每次作文的特定要求及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抓住重点,找准关键,有的放矢,只要在某一方面有可取之处,就着重评这“可取之处”。d.启发性。学生作文出现某些偏差,或某个方面需要探求更完美、更理想的表达方式时,批改者千万不可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和盘托出,甚至整段帮学生改写。这种“越位”的做法会极大地束缚学生的思想,扼制其求异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对需进一步修改、充实、完善的地方,可在评语中给以启发性的提示,引而不发,留有余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e.民主性。中学生思维活跃,感情脆弱,自尊心较强,对来自外界的评价十分敏感,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写评语时,要摒弃那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评语。作文中出现的某些值得推敲的地方,评改后宜用平等的方式,以商量的口吻写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去斟酌权衡,增删修改。f.层次性。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写作能力有差异。在作文评改中,既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这种差异实事求是地区分对待,把“果子”挂在不同的高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跳一跳”的基础上摘到苹果。
  二、典型举例,选好范文
  作文评讲不能光谈一些抽象的写作理论,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评讲课一般只有一节,时间有限,所以举例既要典型,又要少而精,做到“以一当十”、“以一警百”。所谓“以一当十”,即讲评的文章、段落,要对学生有启示,能起典范作用的;所谓“以一警百”,是指某些通病最明显,最集中的文章段落。唯有“典型”才能在极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效果。因此,老师要选择好所要讲评的文章或范文,在其过程中,务必要把自己的一双慧眼派上用场,做到精筛细选,切忌感情用事,马马虎虎。
  三、分类归纳,趣味横生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诸如在审题、选材、立意、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一次评讲重点讲一两个问题,切勿面面俱到,产生“老生常谈”之感。我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分类归纳,并编成了口诀,或顺口溜,以方便学生记忆!如,有些学生写母亲伟大时,都举例自己生病,母亲是如何连夜或在风雨交加的晚上,不顾自己的劳累,把他(她)背到医院……似乎不把母亲写“累倒”就不能体现母亲之伟大,我便把这种为了举例而举例 的方法概括为“拼凑事例,滥竽充数”。还有写老师辛勤工作,就举例这位老师经常在晚上帮他(她)补课,还说“每天晚上,整座办公楼只有这位老师的灯还亮着”……,对此,我把它称为“衬托不当,顾此失彼”……
  四、展开讨论,研究作法
  写记叙文如何做到取材角度小,构思巧,立意新,挖掘深?写议论文如何做到论点明确有力?如光讲一些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抽象枯燥;若举些名家的作品,学生会认为高不可攀。于是我一般采取选用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来作范文,把那些基本素材好,但写作粗糙的文章,事先让作者个别知道,让他们进行反复修改,然后把修改前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前后对照,进行讨论,分析增删改动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改稿的对比分析,对作文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修改完善,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就能把具体的感性认识和抽象的写作理论结合起来,从中取长补短,悟到写好作文的真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 ,在作文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到:作文评讲课既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它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一定要认真准备,严阵以待。在讲评 课中,老师要多一些赏识,多一些鼓励,多一份爱心,这样,才会让作文评讲课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从而撞击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多一些讨论,多一些民主,多一份独特,才会让作文评讲课有趣有效,神采飞扬,从而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作文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摘要】:相比国画而言,油画于中国是一门崭新的外来艺术,全面的模仿和学习是必要的,然而亦步亦趋的跟随西方则肯定不会有建设性的意义;西方油画艺术各个流派经历时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高山”。早在上世纪,油画民族化就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美术理论家研究的重点课题,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异质——既本文中的异域文化——油画在被接受的过程中都要面临一个变迁和发展的问题,这种异质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民族文化
期刊
【摘要】:在雕塑创作中,我们偶尔会发现得到了一种与原意不一致的或者一个崭新的想法,这个在创作中作祟的就是意识里的潜意识。  【关键词】:直觉;潜意识;雕塑  一、心理特征  1.直觉  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不受控制的意识、既不是自觉、也不稳定、模模糊糊、无常与忽明忽暗的状态。可以说成他是一种瞬间突然的顿悟,也可以说他为一种敏感的知觉。直觉与思维是从不分离的,在每一次思维活动中都会参与,不管这种
期刊
【摘要】:不同的笔产生不同的痕迹,不同的痕迹造成不同的画面效果,不同的画面效果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视觉效果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材料的使用更多的是要遵循画面的需要,而不是材料本身的构成。  【关键词】:油画;材料;效果   导论  关于油画材料的研究论述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围绕自己的实践来探讨油画的材料。油画材料主要包括:画笔、颜料、油、画框、刮刀等。研究油画材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油画材料
期刊
【摘要】:随着体育舞蹈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蓬勃开展,它集舞姿美、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于一体,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效应,从而使他们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舞蹈的美感特征,以期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体育舞蹈;美感;技术;艺术表现力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原名称做“社交舞”,英文为“Ballroom D
期刊
【摘要】: 日语的词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所谓日本固有的「和語」、由汉字音读而成的「漢語」以及来自欧美的「外来語」。其中「漢語」原指从古代汉语传入日语的那部分词语,但是日本人在吸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也仿照汉语的构词形式创作了很多汉字词,特别是明治时期的1874年—1909年期间「漢語」占到70%以上,产生了很多新的汉语译词。这些“新汉语”完全是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吗?本稿旨在探明这种“新汉语”的来源
期刊
【摘要】:宗教文化是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作为宗教传承方式之一的伏藏,对藏族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广大藏族信众所崇奉,反映了一定的藏族文化心理。苯教伏藏亦在苯教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具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拟通过对苯教伏藏法的出现与发展、类型、及其在苯教传承中体现的作用、价值进行分析,探究苯教伏藏与藏族文化心理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苯
期刊
【摘要】:中国人物画显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辉煌历程,是中国最古老的画种,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内涵。关于对中国古代整个形神关系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中国画那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的历史。国画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人物画的形神关系,体现了人物画的审美标准,同时也是艺术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审美标准。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传承性、艺术性、写实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后西学绘画的传入,又形成了中西
期刊
【摘要】: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片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老一辈的动画人特伟、钱家骏等将山水画及其意境嫁接到动画片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价值。由于水墨动画的艺术性与商业性脱节,水墨动画逐渐淡出了世界舞台。但是这种民族性的艺术语言至今仍深深地捍卫着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学派”的头衔。近年来水墨动画的再次出现,引起了动画界的再次关注。  【关键词】:山水画;水墨动画;意境;结合;艺术价值  一、山水画营
期刊
【摘要】: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还必须热爱学生,并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有效性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就需要有长期的、有计划的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把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使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