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在新形势下体育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课程优化设置,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方式,从而提高体育类学生的就业比例,促进学生良好择业,优质就业。
关键词:体育类;毕业生;因素;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样体育类高校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此,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试图找出体育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给体育类高校就业支招。
1.体育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现状分析
选取某北京某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体育院校从2012级毕业人数为1773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447人,增加幅度为33.7%。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其就业形势也在不断的增加,所带来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校招生是从统一招生、分配再到自主择业而不同演变的。在我国高校教育的初期,高校教育被称为“精英教育”,从而导致很多的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都体现出与高中、专科等不同的认识,从而使得自身对未来的就业期望设定的比较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原来的精英教育在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受到很大的冲击,从而使得在观念与期望未变化的情况下,外界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从而出现眼高手低等问题,导致在就业中很多的毕业生迟迟不和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第二,社会需求所带来的变化。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阶段呈现出以下的几点趋势:首先随着新一轮高校评估工作的要求,教育部对高校教师学历提出了新的要求,明文要求高校教师研究生的比例要占到整体教师的60%及其以上,因此,导致以往作为主要就业方向毕业生开始往其他方向转变;其次,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开始整体呈现出城市就业饱和的状态。城市体育人才,特别是针对那些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开始达到饱和,不在需要接纳更多的体育人才。同时体育类毕业生期望值比较高,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到农村去工作,更多的都愿意留在城市当中。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体育类人才的过量,而农村体育类人才却出现紧缺。
第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当前体育类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还是集中在体育老师方面,而当前体育老师呈现出一定的饱和状态,由此导致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很差,不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并且很不利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体育学院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环境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四,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见存在的偏差。社会的需求决定高校专业的设置,而不是高校我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而是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杜专业进行培养。如果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违背了社会需求,则使得学校失去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其专业的设置也就失去的方向。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和社会需求出现的衔接问题,导致体育类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体育类高校应该切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调查,从而对自身在专业课程和方向进行调整,以此使得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要吻合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第五,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体育类院校学生在考入学校的时候,其文化课的分数通常都比较低。由此,造成其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显得比较低。而文化水平也导致学生很多方面放弃了进一步进行深造的想法。
第六,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体育类学生在面对课程的时候,不能严格的对自己进行要求,往往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爱好等进行学习,而没充分认识到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对未来就业所作出的铺垫。同时在学习中很多的人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素质整体不高。
2.提高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通过对体育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素的分析,我认为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对就业观念的转变。转变过去以往的精英教育的思维认识,从而给自己明确的职业定位,以此在高校学习期间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转变就业观念还包括对择业观念的转变,体育院校的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降低自身对“好工作”、“高薪”以及“大城市”等的期望,积极鼓励自己到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就业,从而使得自己在高校所学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第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所谓的专业水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学习,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在某个专业知识领域方面有着一定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形成特定的操作技巧。随着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需求增加,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当前企业缺乏的重点。因此,加强在学校期间在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方面能力的提升,对提高自己未来的就业资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自己长期日积月累,从而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强化才能锻炼出来。
第三,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专业不对口或者是专业选择窄等问题,需要自己花很长的时间实现对岗位技能的熟悉,并为此付出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拓展自身的就业渠道,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充分优化自身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适应社会的需求,其前提就是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在完成对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学校自身的课程进行优化,形成需求决定培养方向,方向的体现在于课程设置。
第五,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作为对学生未来职业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生刚进入高校的时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而让学生明白我想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干等问题。以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体育院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应该加强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毕业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应帮助毕业生了解社会不同职位的岗位需求;应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3.结语
新形势下的我国高校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体育院校应内外兼修,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做好对就业工作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加快对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的优化,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此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就业工作。(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兰菊,付降河.河南省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08-210.
[2]陈永峰.河南省政法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8:67-69.
[3]黄娟.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体育类;毕业生;因素;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样体育类高校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此,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试图找出体育类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就业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给体育类高校就业支招。
1.体育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现状分析
选取某北京某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体育院校从2012级毕业人数为1773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447人,增加幅度为33.7%。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其就业形势也在不断的增加,所带来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校招生是从统一招生、分配再到自主择业而不同演变的。在我国高校教育的初期,高校教育被称为“精英教育”,从而导致很多的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都体现出与高中、专科等不同的认识,从而使得自身对未来的就业期望设定的比较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原来的精英教育在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受到很大的冲击,从而使得在观念与期望未变化的情况下,外界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从而出现眼高手低等问题,导致在就业中很多的毕业生迟迟不和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第二,社会需求所带来的变化。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阶段呈现出以下的几点趋势:首先随着新一轮高校评估工作的要求,教育部对高校教师学历提出了新的要求,明文要求高校教师研究生的比例要占到整体教师的60%及其以上,因此,导致以往作为主要就业方向毕业生开始往其他方向转变;其次,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开始整体呈现出城市就业饱和的状态。城市体育人才,特别是针对那些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开始达到饱和,不在需要接纳更多的体育人才。同时体育类毕业生期望值比较高,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到农村去工作,更多的都愿意留在城市当中。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体育类人才的过量,而农村体育类人才却出现紧缺。
第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当前体育类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还是集中在体育老师方面,而当前体育老师呈现出一定的饱和状态,由此导致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很差,不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并且很不利于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体育学院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环境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四,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见存在的偏差。社会的需求决定高校专业的设置,而不是高校我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而是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杜专业进行培养。如果高校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违背了社会需求,则使得学校失去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其专业的设置也就失去的方向。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和社会需求出现的衔接问题,导致体育类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体育类高校应该切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调查,从而对自身在专业课程和方向进行调整,以此使得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要吻合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第五,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体育类院校学生在考入学校的时候,其文化课的分数通常都比较低。由此,造成其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显得比较低。而文化水平也导致学生很多方面放弃了进一步进行深造的想法。
第六,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体育类学生在面对课程的时候,不能严格的对自己进行要求,往往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爱好等进行学习,而没充分认识到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对未来就业所作出的铺垫。同时在学习中很多的人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素质整体不高。
2.提高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通过对体育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素的分析,我认为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对就业观念的转变。转变过去以往的精英教育的思维认识,从而给自己明确的职业定位,以此在高校学习期间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转变就业观念还包括对择业观念的转变,体育院校的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降低自身对“好工作”、“高薪”以及“大城市”等的期望,积极鼓励自己到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中就业,从而使得自己在高校所学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第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所谓的专业水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学习,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在某个专业知识领域方面有着一定的技术技能水平,并形成特定的操作技巧。随着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需求增加,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当前企业缺乏的重点。因此,加强在学校期间在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方面能力的提升,对提高自己未来的就业资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自己长期日积月累,从而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强化才能锻炼出来。
第三,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专业不对口或者是专业选择窄等问题,需要自己花很长的时间实现对岗位技能的熟悉,并为此付出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拓展自身的就业渠道,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充分优化自身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适应社会的需求,其前提就是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在完成对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学校自身的课程进行优化,形成需求决定培养方向,方向的体现在于课程设置。
第五,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作为对学生未来职业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生刚进入高校的时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而让学生明白我想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干等问题。以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体育院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应该加强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毕业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应帮助毕业生了解社会不同职位的岗位需求;应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3.结语
新形势下的我国高校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体育院校应内外兼修,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做好对就业工作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加快对课程体系和专业体系的优化,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此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就业工作。(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曹兰菊,付降河.河南省高校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208-210.
[2]陈永峰.河南省政法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8:67-69.
[3]黄娟.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