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本呈现
乌镇 木心
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着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毀。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
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拟人化”,移情作用,物我对话,都无非是矫揉造作,伤感滥调。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废弃的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这样僵持了一瞬又一瞬,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
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此一念,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
茶馆,江南水乡之特色,我点燃纸烟,斜倚在小桥的石栏上。阳光淡淡地从彤云间射下,街面亮了些,茶馆内堂很暗,对面又是一条较宽的河,反映着纯白的天光。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混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这岂非类似我惯用的文体吗?况且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
(选自《同情中断录》,有删改)
技法提炼
1.对比反衬
大多数散文,都以寻得心灵寄托收尾。既然如此,必然有现实与理想状态的比对。木心的《乌镇》,将承载着儿时生活幸福回忆的故乡图景与50年后亲眼看到的丧失了原先气息的旧居进行对比:描写景象时,作者根据主次之需要进行详略处理,通过反衬,使写作意图更为清晰。无论是感喟现状,还是沉迷回想,均详略得当——正因如此,方能相映成趣。
2.叙议相生
因有情绪变化,方求心灵寄托,而人之情绪,往往随所见之景物而生起伏,那么所叙之事、所描之景,也应有所选择:应选取能使心灵受到震撼之画面,能于画面切换之断层间倾吐情思。如此一来,不同叙述处可为不同情思之分界线,不同议论处可为不同画面之分水岭,使文章脉络更加分明。
3.由实到虚
寻求心灵寄托的文章往往都会在实物的美中生出一个虚幻的未来,也就是由物质层次的美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美,这无疑是一种升华,使文章达到了更为隽永的境界。
我从月下走过 裘方垚佳
拥在晚自修结束的人潮里,被推搡着往前走。初春的寒意像个顽劣的孩童般发起偷袭,挟着微凉的风从颈间灌入。我把脖子埋进衣领,匆匆前行。
忽然,涌动的人潮停了下来,人群里,清晰可闻几声屏息后的由衷赞美——“哇。好美!”
我停下脚步,疑惑地仰起头,与月相遇,刹那,时间仿佛静止了。
夜为皎洁的月提供了最美的平台,连星星都乖巧地藏起自己闪烁的光辉,只剩下一片纯粹的墨蓝。寂寂夜空里,月儿柔柔地伸展开自己优美的身段,将略带鹅黄的水袖轻盈地挥撒开,也在我的心间撒出一片祥和与温柔。看,那是什么?!水袖舞起时仿佛也惊扰了陶醉于这片宁静中的空气,也随着舞蹈起来了,在月儿的周围晕出一圈淡淡的光芒。
啊,竟是月晕!这份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我的心。我不禁暗自庆幸,好在人潮牵制住了我的脚步,否则,我哪有机会一睹这份如真似幻的美!
然而生活里的我却不会总是如此幸运。每天驼着背、弯着腰,低头探索人生之路,不知错过了多少潜藏在路旁的惊喜。遗憾的是,生活中像我一样的人太多了!我们习惯于步履匆忙,习惯于单调乏味的世界,不知丢失了多少生活的趣味。
我不禁想到泰戈尔在晚年时曾含泪说:“我不怕死,死与生一样美丽。我哭,只是因为我近来的诗歌越来越好,我的心像个孩子,越来越多的美丽涌入我心间,教我化之为诗,而我却要走了……”我相信再给泰戈尔一百年,他的灵感都不会枯竭,因为美的境界不在特别的地方,生命的繁华更没有什么秘密,只要用心品味生活,一切都能化为不朽的美!
我忽而心潮澎湃,于是又快步往前走——我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令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然而,无论我怎么拍,画面中也只有一片沉寂的黑色和一个朦胧的渺小的月影。我的美呢?“傻瓜,再好的相机、再高的像素都拍不出的,离得太远了!”
也罢也罢,细细想来,生命里很多美好不都是这样的吗?一如彩虹,一如绚烂的烟火,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沉浸在最美的当下,用记忆的胶片保存它。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溢出笑来。我仰起头,在一片皎洁月光的笼罩中,从容走过……
点评
作文从引发别样感受的月晕写起,通过细致观察,考生对此表达了深刻的见解——我们在匆忙的步履中忽视了生活中的很多美:接着,考生进行了深刻反省,运用了对比、层递、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之后引用泰戈尔的话,告诉我们只有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感受生活中的美;最后深化主旨:用记忆的胶片保存,美才能永远保存。作文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论证逐层深入,余韵悠长。
【夏云陶/供稿】
乌镇 木心
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着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毀。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
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拟人化”,移情作用,物我对话,都无非是矫揉造作,伤感滥调。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废弃的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这样僵持了一瞬又一瞬,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
我渐渐变得会从悲惨的事物中,翻拨出罗曼蒂克的因子来。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此一念,诚不失为化愁苦为愉悦的良方,或许称得上是最便捷的红尘救赎,自己要适时地拉自己一把呵。
茶馆,江南水乡之特色,我点燃纸烟,斜倚在小桥的石栏上。阳光淡淡地从彤云间射下,街面亮了些,茶馆内堂很暗,对面又是一条较宽的河,反映着纯白的天光。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混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这岂非类似我惯用的文体吗?况且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
(选自《同情中断录》,有删改)
技法提炼
1.对比反衬
大多数散文,都以寻得心灵寄托收尾。既然如此,必然有现实与理想状态的比对。木心的《乌镇》,将承载着儿时生活幸福回忆的故乡图景与50年后亲眼看到的丧失了原先气息的旧居进行对比:描写景象时,作者根据主次之需要进行详略处理,通过反衬,使写作意图更为清晰。无论是感喟现状,还是沉迷回想,均详略得当——正因如此,方能相映成趣。
2.叙议相生
因有情绪变化,方求心灵寄托,而人之情绪,往往随所见之景物而生起伏,那么所叙之事、所描之景,也应有所选择:应选取能使心灵受到震撼之画面,能于画面切换之断层间倾吐情思。如此一来,不同叙述处可为不同情思之分界线,不同议论处可为不同画面之分水岭,使文章脉络更加分明。
3.由实到虚
寻求心灵寄托的文章往往都会在实物的美中生出一个虚幻的未来,也就是由物质层次的美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美,这无疑是一种升华,使文章达到了更为隽永的境界。
我从月下走过 裘方垚佳
拥在晚自修结束的人潮里,被推搡着往前走。初春的寒意像个顽劣的孩童般发起偷袭,挟着微凉的风从颈间灌入。我把脖子埋进衣领,匆匆前行。
忽然,涌动的人潮停了下来,人群里,清晰可闻几声屏息后的由衷赞美——“哇。好美!”
我停下脚步,疑惑地仰起头,与月相遇,刹那,时间仿佛静止了。
夜为皎洁的月提供了最美的平台,连星星都乖巧地藏起自己闪烁的光辉,只剩下一片纯粹的墨蓝。寂寂夜空里,月儿柔柔地伸展开自己优美的身段,将略带鹅黄的水袖轻盈地挥撒开,也在我的心间撒出一片祥和与温柔。看,那是什么?!水袖舞起时仿佛也惊扰了陶醉于这片宁静中的空气,也随着舞蹈起来了,在月儿的周围晕出一圈淡淡的光芒。
啊,竟是月晕!这份美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我的心。我不禁暗自庆幸,好在人潮牵制住了我的脚步,否则,我哪有机会一睹这份如真似幻的美!
然而生活里的我却不会总是如此幸运。每天驼着背、弯着腰,低头探索人生之路,不知错过了多少潜藏在路旁的惊喜。遗憾的是,生活中像我一样的人太多了!我们习惯于步履匆忙,习惯于单调乏味的世界,不知丢失了多少生活的趣味。
我不禁想到泰戈尔在晚年时曾含泪说:“我不怕死,死与生一样美丽。我哭,只是因为我近来的诗歌越来越好,我的心像个孩子,越来越多的美丽涌入我心间,教我化之为诗,而我却要走了……”我相信再给泰戈尔一百年,他的灵感都不会枯竭,因为美的境界不在特别的地方,生命的繁华更没有什么秘密,只要用心品味生活,一切都能化为不朽的美!
我忽而心潮澎湃,于是又快步往前走——我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令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然而,无论我怎么拍,画面中也只有一片沉寂的黑色和一个朦胧的渺小的月影。我的美呢?“傻瓜,再好的相机、再高的像素都拍不出的,离得太远了!”
也罢也罢,细细想来,生命里很多美好不都是这样的吗?一如彩虹,一如绚烂的烟火,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沉浸在最美的当下,用记忆的胶片保存它。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溢出笑来。我仰起头,在一片皎洁月光的笼罩中,从容走过……
点评
作文从引发别样感受的月晕写起,通过细致观察,考生对此表达了深刻的见解——我们在匆忙的步履中忽视了生活中的很多美:接着,考生进行了深刻反省,运用了对比、层递、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意蕴丰富:之后引用泰戈尔的话,告诉我们只有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感受生活中的美;最后深化主旨:用记忆的胶片保存,美才能永远保存。作文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论证逐层深入,余韵悠长。
【夏云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