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溺于赌博的现象在全社会蔓延,一切公德及几乎所有的私德都靠边站。
——摘自《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查尔斯·麦基(1848)
根本不存在社会这码事。
——玛格丽特·撒切尔(1987)
经济学家所学到的是,经济是个体投资者为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相互独立的行动的最终结果。这种经济观——类似于物理学的原子论——对个体极为看重,但不重视社会的角色(玛格丽特·撒切尔有一句更为有名的说法,即认为根本不存在社会这码事)。然而,现实是我们始终在相互影响。我们买房子并非仅仅买我们头顶的一片屋顶,而是因为其他人都在买房子,担心自己会就此止步于购房阶梯——即现在所谓的住房蹦极。本章将揭示经济学家如何忽视或轻视市场的羊群行为,从而无法准确预测、合理应对经济危机。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虽然是在毕达哥拉斯去世后才出生,但他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最著名的门徒之一。他的传记作者拉尔修写道,他的所有理论都源于毕达哥拉斯,“若非时间阻隔,人们会认为他曾师从毕氏”。如今,德谟克利特因他的理论而闻名于世:物质由原子所组成;原子即源于希腊词语atomos,意为“不可分的”。
系统可以被分解成最小的组成部分这个思想是还原主义科学传统的关键。如今,科学家们正在探求日内瓦附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之类的设施,方法就是把物质微粒集中起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投放出去,然后进行碎片分析。原子论对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想象把一个物体(比如说本书的某一页)剪成两半、再剪、一直剪下去这个思路,德谟克利特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某一时点,你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最小的纸片,不然的话,你就得永远剪下去,那样是无意义的(希腊人对无限的概念把握不清)。最小的那个单元就是原子。物质因其原子的形状不同而性质各异——例如,石油的原子肯定非常光滑,从而才容易相互滑动。
原子市场
1965年出现了有效市场假说,经济原子论此时达到了荣誉的巅峰。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另一篇博士论文——芝加哥大学尤金·法玛(Eugene Fama)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市场是由“大量理性的利润最大化者”所组成的,他们可以得到所有的相关信息,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竞争。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法玛认为任何证券的价格将自动做出调整以反映其“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在该水平上的任何偏移都会是小幅度的、随机的。
虽然巴舍利耶的研究在他去世后才得到普及,但法玛却在经济学家中名噪一时。这是因为他采纳了同一个观点——市场波动是随机的,并就此创立了新理论。市场不再像一片尘土一样呆板、毫无生气,而被赋予了一种半神的地位:拥有针枪、能够把正确的价格粘贴在任何东西上的神。我们无法预测市场,是因为没有哪个预测家的智慧能超越这尊神。
有效市场假说还承认我们普通人有着多种多样的特性,比如理性、对新闻着迷、为金钱狂热等。但是,该学说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人犹如惰性原子,除了在市场上相互碰撞之外不发生其他关系。不曾有人聚在一起谈论房子或石油或股市的价格,谁都得自行决策,人们真正做到了相互独立。
作为一个揭示人如何进行经济决策的数学模型,该理论极为怪异。有一点我更是觉得很怪:高等院校都讲授这一理论,可是在其他讲授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或戏剧、文学之类的人文学科)的院系却有着相反的假设——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然而,如同投资战略家兼作家乔治·库珀2008年写道,该假说“依然是传统智慧如何看待金融体系的基石,是我们赖以制定货币政策、建立起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前提”。《经济学家》杂志也提到,该假说“对金融界构成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从投资组合选择到期权定价等多个领域的其他理论的基本结构单元”。乔治·索罗斯认为该假说是“对金融市场的主流解释”。
其影响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多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在缓慢原子化,在不断地分解为更小的单元——我们的个人感与日俱增,但同时社区感却日趋减弱。这个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更是得到了加速。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别人(肯定不是自己)“越来越散漫、自私、不负责任”。一个把这些品质视为核心经济学世界观,也把它们视为我们的科学传统中最深刻的一部分的经济学世界观注定对它声称要模拟的社会产生影响。事与愿违,我们似乎下定决心要让自己来适应这个模型(更多内容见第9章)。
随机运动
有效市场假说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确有过一次正确的预测,即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经济合作组织(OECD)等是能够用到大型计算机模型和海量数据的大型机构,就连它们在进行预测时也和引言中所提到的Bloomberg网站的预测者们表现得一样缺乏先见之明。
下图中的粗线表示美国GDP在20年间的变化情况。细线表示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所做的预测。该模型进行了微调而更趋平缓:无论经济是处于繁荣期还是衰退期,该模型始终指向3%左右的增长幅度。简单进行这种预测,根本不为这个模型操心其实也不赖(而且代价要小得多)。
OECD或IMF等其他机构的模型所做出的业绩纪录也乏善可陈。例如,2007年4月,IMF说:“尽管最近又出现了一轮金融波动,但世界经济看起来依然会持续2007年和2008年的强势增长。”一年后,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他们只是对这一颓势进行了微调,预测美国在“轻微衰退”(mild recession)之后将于2009年迎来“温和复苏”(modest recovery)。人们缺乏远见这一点可以用有效市场假说来加以解释。该理论指出,如果预测者能够准确预测出经济的起伏,那就意味着他比市场还要内行。如果那样的话,价格波动将不是随机的,这是该理论所不容的。
你可以让自己相信这一点:对GDP的预测图形是毫无意义、不可预知的草图,它只不过反映了对随机新做出随机反应的独立投资者的行为。但是,尽管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但不能认为这就是对该理论的证实(暴风雪是不可预知的,但没人说它是有效的)。与其假设经济是某种能窥视价格的如同神一般的实体,倒不如假设预测出错是因为她们基于错误的还原主义前提来得简单和实际。我们的经济模型是以圆为基础的古希腊宇宙模型的现代等价物:宇宙很大很复杂,不能让它们来适应历史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对现实的精确复制。
更多内容请见《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原著
[作者简介]
戴维·欧瑞尔
应用数学家兼科普书作者,曾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学习数学,在牛津大学获得非线性系统预测方面的博士学位。在应用数学和复杂系统方面的工作,激发了戴维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天气预报、经济学和癌症生物学等。
——摘自《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查尔斯·麦基(1848)
根本不存在社会这码事。
——玛格丽特·撒切尔(1987)
经济学家所学到的是,经济是个体投资者为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而采取相互独立的行动的最终结果。这种经济观——类似于物理学的原子论——对个体极为看重,但不重视社会的角色(玛格丽特·撒切尔有一句更为有名的说法,即认为根本不存在社会这码事)。然而,现实是我们始终在相互影响。我们买房子并非仅仅买我们头顶的一片屋顶,而是因为其他人都在买房子,担心自己会就此止步于购房阶梯——即现在所谓的住房蹦极。本章将揭示经济学家如何忽视或轻视市场的羊群行为,从而无法准确预测、合理应对经济危机。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虽然是在毕达哥拉斯去世后才出生,但他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最著名的门徒之一。他的传记作者拉尔修写道,他的所有理论都源于毕达哥拉斯,“若非时间阻隔,人们会认为他曾师从毕氏”。如今,德谟克利特因他的理论而闻名于世:物质由原子所组成;原子即源于希腊词语atomos,意为“不可分的”。
系统可以被分解成最小的组成部分这个思想是还原主义科学传统的关键。如今,科学家们正在探求日内瓦附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之类的设施,方法就是把物质微粒集中起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投放出去,然后进行碎片分析。原子论对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想象把一个物体(比如说本书的某一页)剪成两半、再剪、一直剪下去这个思路,德谟克利特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某一时点,你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最小的纸片,不然的话,你就得永远剪下去,那样是无意义的(希腊人对无限的概念把握不清)。最小的那个单元就是原子。物质因其原子的形状不同而性质各异——例如,石油的原子肯定非常光滑,从而才容易相互滑动。
原子市场
1965年出现了有效市场假说,经济原子论此时达到了荣誉的巅峰。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另一篇博士论文——芝加哥大学尤金·法玛(Eugene Fama)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市场是由“大量理性的利润最大化者”所组成的,他们可以得到所有的相关信息,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竞争。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法玛认为任何证券的价格将自动做出调整以反映其“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在该水平上的任何偏移都会是小幅度的、随机的。
虽然巴舍利耶的研究在他去世后才得到普及,但法玛却在经济学家中名噪一时。这是因为他采纳了同一个观点——市场波动是随机的,并就此创立了新理论。市场不再像一片尘土一样呆板、毫无生气,而被赋予了一种半神的地位:拥有针枪、能够把正确的价格粘贴在任何东西上的神。我们无法预测市场,是因为没有哪个预测家的智慧能超越这尊神。
有效市场假说还承认我们普通人有着多种多样的特性,比如理性、对新闻着迷、为金钱狂热等。但是,该学说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人犹如惰性原子,除了在市场上相互碰撞之外不发生其他关系。不曾有人聚在一起谈论房子或石油或股市的价格,谁都得自行决策,人们真正做到了相互独立。
作为一个揭示人如何进行经济决策的数学模型,该理论极为怪异。有一点我更是觉得很怪:高等院校都讲授这一理论,可是在其他讲授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或戏剧、文学之类的人文学科)的院系却有着相反的假设——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然而,如同投资战略家兼作家乔治·库珀2008年写道,该假说“依然是传统智慧如何看待金融体系的基石,是我们赖以制定货币政策、建立起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前提”。《经济学家》杂志也提到,该假说“对金融界构成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从投资组合选择到期权定价等多个领域的其他理论的基本结构单元”。乔治·索罗斯认为该假说是“对金融市场的主流解释”。
其影响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多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在缓慢原子化,在不断地分解为更小的单元——我们的个人感与日俱增,但同时社区感却日趋减弱。这个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更是得到了加速。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别人(肯定不是自己)“越来越散漫、自私、不负责任”。一个把这些品质视为核心经济学世界观,也把它们视为我们的科学传统中最深刻的一部分的经济学世界观注定对它声称要模拟的社会产生影响。事与愿违,我们似乎下定决心要让自己来适应这个模型(更多内容见第9章)。
随机运动
有效市场假说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确有过一次正确的预测,即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或经济合作组织(OECD)等是能够用到大型计算机模型和海量数据的大型机构,就连它们在进行预测时也和引言中所提到的Bloomberg网站的预测者们表现得一样缺乏先见之明。
下图中的粗线表示美国GDP在20年间的变化情况。细线表示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所做的预测。该模型进行了微调而更趋平缓:无论经济是处于繁荣期还是衰退期,该模型始终指向3%左右的增长幅度。简单进行这种预测,根本不为这个模型操心其实也不赖(而且代价要小得多)。
OECD或IMF等其他机构的模型所做出的业绩纪录也乏善可陈。例如,2007年4月,IMF说:“尽管最近又出现了一轮金融波动,但世界经济看起来依然会持续2007年和2008年的强势增长。”一年后,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后,他们只是对这一颓势进行了微调,预测美国在“轻微衰退”(mild recession)之后将于2009年迎来“温和复苏”(modest recovery)。人们缺乏远见这一点可以用有效市场假说来加以解释。该理论指出,如果预测者能够准确预测出经济的起伏,那就意味着他比市场还要内行。如果那样的话,价格波动将不是随机的,这是该理论所不容的。
你可以让自己相信这一点:对GDP的预测图形是毫无意义、不可预知的草图,它只不过反映了对随机新做出随机反应的独立投资者的行为。但是,尽管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但不能认为这就是对该理论的证实(暴风雪是不可预知的,但没人说它是有效的)。与其假设经济是某种能窥视价格的如同神一般的实体,倒不如假设预测出错是因为她们基于错误的还原主义前提来得简单和实际。我们的经济模型是以圆为基础的古希腊宇宙模型的现代等价物:宇宙很大很复杂,不能让它们来适应历史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对现实的精确复制。
更多内容请见《经济和你想的不一样》原著
[作者简介]
戴维·欧瑞尔
应用数学家兼科普书作者,曾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学习数学,在牛津大学获得非线性系统预测方面的博士学位。在应用数学和复杂系统方面的工作,激发了戴维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天气预报、经济学和癌症生物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