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新课程改革历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就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们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百分之百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他的潜力,这和教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应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師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教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能称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做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五、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从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来看,有关专家测定显示: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7倍多,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10倍多。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CAI的优势,在于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采用这种感情强化刺激手段,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CAI营造的情境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六、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总之,如果教师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就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大同市城区二十四校)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联系教材等。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就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们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百分之百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他的潜力,这和教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应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師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教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能称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做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五、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从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情况来看,有关专家测定显示:视觉的接受率为听觉的7倍多,对画面的接受能力是对有声语言接受能力的10倍多。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
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CAI的优势,在于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采用这种感情强化刺激手段,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CAI营造的情境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六、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总之,如果教师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就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大同市城区二十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