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在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并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旨在今后为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提供有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转型时期 搞好 体校 训练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重大结构性变迁必将产生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冲突。按照这样一个说法,体育工作更是毫不例外。因此,在这一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能够保持基本运转和自我调适,是有效控制和缓解社会各种矛盾的关键所在。如何搞好体育工作,特别是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实现其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县区业余体校现状与缺陷
业余体校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最基层单位,在我国建国后的体育人才培养的“三级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例表明,我国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应该说有90%以上是来自县区业余体校,它们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随着社会全面转型,业余体校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严重的影响了体校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从总体来看,存在着对文化教育的忽视、学生出路的不畅、教练员素质的缺陷以及培养目标的单一等现象。经笔者实地调查认为,当前县区业余体校的状况分别是:
(一)社会关注度下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后,业余体校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下降,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降低,有些业余体校的生存状况出现了问题,甚至于被迫整改和关闭;
(二)后备人才培养相对单一,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再以竞技体育为主,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商业盈利行为,打比赛要效益;
(三)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缺乏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待遇低养不住高职人员;
(四)封闭自守,缺乏与其他各类学校的交流,训练模式墨守成规,科学训练方法难以掌握;
(五)业余体校没有训练场地,缺少训练器材,难以满足训练需求;
(六)体教结合难以实行,无法满足学生训练与学习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我国经历了风雨辉煌的业余体校却仍以发现人才并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唯一目的,这显然已经不适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由于竞技体育本身的特性,多数人由于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将成为他们在体育方面培养人才上竞争的瓶颈和障碍。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是直接影响着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则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将会出现枯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二、业余体校的发展思路
为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重要时期搞好县区业余体校工作,确保县区业余体校建设迅速走向正常化,并解决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县区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观点,可供参考与借鉴。
(一)进一步将办好业余体校看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繁荣体育文化事业,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建全和完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科学评价体系;
(二)进一步明确业余体校在各地区的地位,将业余体校作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服务的基地,归属国家事业单位,业余体校的办学不能产业化;
(三)进一步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将国家资源和政府拨款充分合理地用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同时,争取更大投入,提升业余体校办学层次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培训力度;
(四)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新路子、新办法,在教学管理、体育普及、专项训练、开发人才资源、资金和场地设施利用等诸多方面全面协作,推进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普及,加速培养体育人才。
因此,只有按照上述体育模式进行办学县区业余体校才能发展。并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能够优化培养人才的“载体”,包括各级业余体校内部的人才结构,能够加速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
(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业余体校训练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既要表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又要保持计划经济的优点,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走青少年业余训练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及培养运动员体制的多元化之路,使业余训练的发展和行政体制调整逐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匹配,发展的方向与国家培养人才计划相衔接。
(二)随着国家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不可能再投入大量资金直接举办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在这种形式下,引进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势在必行。其中业余体校走市场化道路,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是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只有这样,业余体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等问题,把生命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摘 要 在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并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旨在今后为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提供有参考、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转型时期 搞好 体校 训练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重大结构性变迁必将产生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冲突。按照这样一个说法,体育工作更是毫不例外。因此,在这一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能够保持基本运转和自我调适,是有效控制和缓解社会各种矛盾的关键所在。如何搞好体育工作,特别是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实现其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如何搞好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县区业余体校现状与缺陷
业余体校作为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最基层单位,在我国建国后的体育人才培养的“三级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例表明,我国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应该说有90%以上是来自县区业余体校,它们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随着社会全面转型,业余体校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严重的影响了体校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从总体来看,存在着对文化教育的忽视、学生出路的不畅、教练员素质的缺陷以及培养目标的单一等现象。经笔者实地调查认为,当前县区业余体校的状况分别是:
(一)社会关注度下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后,业余体校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下降,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降低,有些业余体校的生存状况出现了问题,甚至于被迫整改和关闭;
(二)后备人才培养相对单一,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再以竞技体育为主,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商业盈利行为,打比赛要效益;
(三)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缺乏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待遇低养不住高职人员;
(四)封闭自守,缺乏与其他各类学校的交流,训练模式墨守成规,科学训练方法难以掌握;
(五)业余体校没有训练场地,缺少训练器材,难以满足训练需求;
(六)体教结合难以实行,无法满足学生训练与学习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我国经历了风雨辉煌的业余体校却仍以发现人才并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作为唯一目的,这显然已经不适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由于竞技体育本身的特性,多数人由于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将成为他们在体育方面培养人才上竞争的瓶颈和障碍。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是直接影响着县区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则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将会出现枯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二、业余体校的发展思路
为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重要时期搞好县区业余体校工作,确保县区业余体校建设迅速走向正常化,并解决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县区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观点,可供参考与借鉴。
(一)进一步将办好业余体校看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繁荣体育文化事业,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建全和完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科学评价体系;
(二)进一步明确业余体校在各地区的地位,将业余体校作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服务的基地,归属国家事业单位,业余体校的办学不能产业化;
(三)进一步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将国家资源和政府拨款充分合理地用于青少年体育培训中的同时,争取更大投入,提升业余体校办学层次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培训力度;
(四)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新路子、新办法,在教学管理、体育普及、专项训练、开发人才资源、资金和场地设施利用等诸多方面全面协作,推进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普及,加速培养体育人才。
因此,只有按照上述体育模式进行办学县区业余体校才能发展。并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能够优化培养人才的“载体”,包括各级业余体校内部的人才结构,能够加速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
(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业余体校训练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既要表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又要保持计划经济的优点,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走青少年业余训练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及培养运动员体制的多元化之路,使业余训练的发展和行政体制调整逐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匹配,发展的方向与国家培养人才计划相衔接。
(二)随着国家政府部门转变职能,不可能再投入大量资金直接举办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在这种形式下,引进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势在必行。其中业余体校走市场化道路,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是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只有这样,业余体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困难等问题,把生命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