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教育担负着推进民族振兴、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客观条件影响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需要反思小学德育工作的不足,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学校、家庭、教师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教师素质;实效性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概述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1、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1]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文化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更加贴近农村小学生的具体实际。
2、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特點
滞后性。一般农民都忙于生计,很少关注当下最新信息,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不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出现了滞后性特点。
单一性。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师资力量较好,因此城市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农村小学德育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德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明确阐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小学阶段作为农村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农村小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根深蒂固,部分家长以及教师把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只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为了以后自己能上重点中学与重点大学而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
2、教育从业者专业素养不达标
由于农村资金不足,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严重缺乏,导致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对相关教师的门槛条件相对放低,导致部分德育教师缺少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粗暴,专横跋扈等。
3、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问题。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受到的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孩子受父母影响从小就的梦想就是父母口中所谓的大企业家,潜移默化中忽略了道德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4、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
尽管国家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是把智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选,实际就是建立在成绩至上的基础上。这种教育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方面,农村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内容的刻板化,德育教育内容不能结合最新的实际案列,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颖性。另一方面,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艰苦的教学条件,制约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这就阻碍了德育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教师自身素养的局限
教师自身素养不高的消极影响。在农村支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小学中大部分老师专业不对口,并且只有专科学历,他们自身缺乏道德践行能力。而且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农村教师的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德育教育理论的灌输上,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怨德育课更像上阅读课,不能参与到课堂中。
3、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急于求成,过于浮躁。每一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以后有所作为,所以为子女未来的发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孩子升学、就业的社会压力,出现了大规模畸形的农村家长陪读潮。同时,家长自身德育观念有待提高。部分父母在对自己子女进行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4、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德育状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在评估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校实际评估过程中尽管德育工作有评估条目,但是评估过程中,学生的成绩、作业量占比重较大,德育工作评估占整个教师考核的比重微不足道。
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从各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渠道的主导作用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深刻阐明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有创新,要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上要把握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也是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沂蒙山区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他们用沂蒙当地红色文化给学生上德育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4]我们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农村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内容,给农村小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农村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要切合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他们日常交往学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开展活动时要注重年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德育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们不断丰富自身。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
1、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
一方面农村小学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学习机会,不断完善交流平台,了解德育教育的前沿信息,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提升教师的学术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对德育教师进行考核,选取一部分优秀德育工作者以及先进德育工作典型去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带动其他德育教师进步。
2、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均衡发展,这样建立合理的德育理念体系,才能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3、创新教育方法,促进品德内化
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品德内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其主体性地位,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促进其自身的品德内化,积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
创新情感教学法。作为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而不是依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促进家庭、学校德育教育认识相结合
1、加强学校同家庭的日常联系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有些农村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教师利用家访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在家里的基本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还可以设置家校联系卡。现在农村家长都有智能手机,教师可以定期的把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发送到家长手中,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之间交流,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形成家庭和学校一体的德育共识
教师可以指导和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减少农村“传统”观念对德育的消极影响,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教育者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成长特点之后更好的因材施教。使家庭与学校形成统一的德育共识,推动德育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1、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
学校成立联合德育工作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主要有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德育教育的相关专家、德育工作的典型代表等,每年定期举办农村德育工作者的述职汇报,相关评价小组的部分人员可以去实地考察,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相关德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2、完善教育评价的考核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指出,“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5]相关部门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德育工作指南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三全育人模式。
要注重农村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推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德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相比较城市德育教育而言,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对我国总体教育事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就农村问题指出“大力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实,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7]阐明了我国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实现学校、教师、家庭与学生自身的共同教育,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纲要[J].人民教育,1993,(4):1-12.
[2]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网,2019-3-18.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7]光明日报编辑部.聚焦全国“两会”感受教育脉动[J].教育家,2019,(10):6-7.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教师素质;实效性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概述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1、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1]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文化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更加贴近农村小学生的具体实际。
2、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特點
滞后性。一般农民都忙于生计,很少关注当下最新信息,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不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出现了滞后性特点。
单一性。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师资力量较好,因此城市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农村小学德育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德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明确阐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小学阶段作为农村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农村小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根深蒂固,部分家长以及教师把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只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为了以后自己能上重点中学与重点大学而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
2、教育从业者专业素养不达标
由于农村资金不足,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严重缺乏,导致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对相关教师的门槛条件相对放低,导致部分德育教师缺少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粗暴,专横跋扈等。
3、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问题。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受到的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孩子受父母影响从小就的梦想就是父母口中所谓的大企业家,潜移默化中忽略了道德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4、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
尽管国家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是把智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选,实际就是建立在成绩至上的基础上。这种教育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方面,农村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内容的刻板化,德育教育内容不能结合最新的实际案列,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颖性。另一方面,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艰苦的教学条件,制约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这就阻碍了德育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教师自身素养的局限
教师自身素养不高的消极影响。在农村支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小学中大部分老师专业不对口,并且只有专科学历,他们自身缺乏道德践行能力。而且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农村教师的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德育教育理论的灌输上,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怨德育课更像上阅读课,不能参与到课堂中。
3、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急于求成,过于浮躁。每一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以后有所作为,所以为子女未来的发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孩子升学、就业的社会压力,出现了大规模畸形的农村家长陪读潮。同时,家长自身德育观念有待提高。部分父母在对自己子女进行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4、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德育状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在评估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校实际评估过程中尽管德育工作有评估条目,但是评估过程中,学生的成绩、作业量占比重较大,德育工作评估占整个教师考核的比重微不足道。
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从各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渠道的主导作用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深刻阐明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有创新,要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上要把握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也是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沂蒙山区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他们用沂蒙当地红色文化给学生上德育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4]我们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农村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内容,给农村小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农村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要切合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他们日常交往学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开展活动时要注重年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德育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们不断丰富自身。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
1、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
一方面农村小学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学习机会,不断完善交流平台,了解德育教育的前沿信息,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提升教师的学术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对德育教师进行考核,选取一部分优秀德育工作者以及先进德育工作典型去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带动其他德育教师进步。
2、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均衡发展,这样建立合理的德育理念体系,才能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3、创新教育方法,促进品德内化
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品德内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其主体性地位,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促进其自身的品德内化,积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
创新情感教学法。作为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而不是依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促进家庭、学校德育教育认识相结合
1、加强学校同家庭的日常联系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有些农村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教师利用家访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在家里的基本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还可以设置家校联系卡。现在农村家长都有智能手机,教师可以定期的把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发送到家长手中,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之间交流,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形成家庭和学校一体的德育共识
教师可以指导和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减少农村“传统”观念对德育的消极影响,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教育者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成长特点之后更好的因材施教。使家庭与学校形成统一的德育共识,推动德育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1、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
学校成立联合德育工作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主要有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德育教育的相关专家、德育工作的典型代表等,每年定期举办农村德育工作者的述职汇报,相关评价小组的部分人员可以去实地考察,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相关德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2、完善教育评价的考核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指出,“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5]相关部门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德育工作指南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三全育人模式。
要注重农村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推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德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相比较城市德育教育而言,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对我国总体教育事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就农村问题指出“大力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实,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7]阐明了我国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实现学校、教师、家庭与学生自身的共同教育,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纲要[J].人民教育,1993,(4):1-12.
[2]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网,2019-3-18.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7]光明日报编辑部.聚焦全国“两会”感受教育脉动[J].教育家,2019,(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