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与他的三千英镑死期存款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有全民免费医疗体制,英国人大都没有自掏腰包看病的概念,叩响中医大门的英国患者大都是在免费医疗的西医那里久治不愈的老病号,他们是把中医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进门的。
  女友在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郊外海滨开有一间中医诊所,8年来风风雨雨地总算撑下来了,每天她的工作时刻表是朝九晚七,一周开工6天。女友算幸运,这几年英国经济瓢底,比如,我家对面一条街上的那家中医诊所苦撑了仅一年,待一年的铺面租约期满时不得不惨淡收场。英国东北部本来是传统的重工业区,纽卡斯尔曾经是造船、煤炭和军工生产重镇。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经济改革,关闭了这些传统的重工业。去年,纽卡斯尔的最后一间英国茶包生产线迁移到廉价劳动力的波兰,今年春天这里的最后一间军工厂关门,没有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里的失业及领取救济金人口在全英名列前茅。
  英国有全民免费医疗体制,英国人大都没有自掏腰包看病的概念,叩响中医大门的英国患者大都是在免费医疗的西医那里久治不愈的老病号,他们是把中医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进门的。即使是迈进了中医大门的老病号,一些人听到35英镑的诊费时立刻倒抽冷气,失声惊叫(绝没夸张,最初听到英国病患对于诊费的惊叫声,曾吓得我一激灵,几年下来,本人耳朵和神经已经久经考验了。)
  比如,这天下午,一位胳膊痛得抬不起来的汉子,打一进门便诉苦“痛不欲生”。待其耳闻35英镑的诊费时,诊所的空气霎时凝固起来,汉子再也没喊出一声痛,当即拔腿出门。的确,英国中医们的压力非同国内中医可以比拟,老外本来就是中医白丁,如果不是华佗再世能够让老外尝到立竿见影的甜头,他们次日就绝不再回头,故,中医女友天天抱怨,她不是孙悟空变戏法,但是老外偏偏要求中医“变魔术”。
  女友的诊所开在海滨小镇超市斜对面,笔者逛完超市常过去打个招呼,几年下来有机会见识了许多“西洋镜”。
  前两天,笔者一进中医诊所大门,见一位中国先生倚门而立,他一见我进来脸上立马堆起夸张的笑容讨好地请我落座,他那副诚惶诚恐的紧张劲,令我甚为好奇,问女友从哪里找来这么个活宝接待,这位“门神”也太搞笑了。“门神”自我介绍是位中医,前几年一直在伦敦中医诊所打工,他被伦敦的老板辞退后眼下是北上找机会。要说这位来自浙江小县城的张医生可是位才子,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下过乡当过赤脚医生。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曾夺取浙江省理科第三名、全县第一名的佳绩,因为其祖父是解放后被镇压的大地主,最后一刻政审被刷了下来,与大学梦擦肩而过,到了1979年其祖父得到平反昭雪,他再次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医学院。算来,张医生的郎中生涯超过40载,来英6载。张医生边忙着请我们吃糖边絮絮叨叨地诉说他眼下如何急需找到工作。据张医生说,他在银行存了3000英镑的死期存款,若他2个月之后签证到期时还找不到工作,银行就会冻结他的存款,而他眼下只剩下一百多英镑的生活费,情况火急火燎。
  张医生显得极其忧郁和紧张,我们听着他的这个离奇故事,犹如天方夜谭。英国是法治社会,余秋雨先生曾赞美:全世界生活在英国人创立的政治、法制及经济体制框架之下。英国的银行绝对依法办事,储户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钱存进英国银行如同进了保险箱,说破大天绝不存在钱被银行生吞的风险,何况没听说他存钱的这间国际大银行有倒闭的传闻,私人存款与一个人是否有职业一点瓜葛也没有,再说,不工作靠积蓄生活的人遍天下,张医生简直是在痴人说梦。我与女友先是忍不住笑起来,从未听过这般荒唐离奇的故事,张医生未免太有想象力了吧。
  于是,我俩宽慰张医生他存在银行的积蓄,一辈子乃至数辈子都绝对安全,他说的那个荒唐逻辑是不存在的。我甚至举例说在英国电视上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些孤寡的英国老人过世后因为没有直系亲属又没留下遗嘱,律师负责寻找其远亲财产继承人的曲折故事,英国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尽心尽力的。我俩又给张医生出谋划策,建议他先回国待存款到期时,可以请银行将钱连本带利转账到其中国的账户上。可惜,无论我俩如何苦口婆心,张医生始终一根筋,一定坚持要在银行“没收”他的存款之前,将自己6年来的全部辛苦血汗所得攥到手心里。张医生还一脸悲凉地诉说,来英6年他一直都是以诊所为家,白天行医夜晚为诊所看更,这3000英镑就是其全部身价。我与女友嘀咕一番后,感觉张医生因为其家世遭遇,解放初期其祖辈被镇压家产被充公,文革又遭遇红卫兵抄家,对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私有财产不受保护仍旧心有余悸,即使如今他人来到了英国,但他的这个历史心结和阴影还是挥之不去。
  问题是,张医生存的是死期存款,且刚存进去半年,还有一年半的期限,人家银行说他签了约不同意提前取款。不谙英语的张医生请过中餐外卖店老板当翻译去跟银行交涉,请过中国留学生致函银行总部申诉,辗转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搞定。越是搞不定,张医生就越发地紧张,越发地恐惧银行会“生吞”他的6年血汗钱。我和女友劝了他一个下午,先是解释英国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存在打土豪分田地,你祖父的历史悲剧不会在你身上重演,且绝对不会在英国上演。最后,张医生表示他眼下急需这笔钱买机票回国,在英国算是到了一个有理说不清的地方。
  我回家找英国老公帮忙,希望他能陪张医生跑趟银行,说服银行让张医生能将钱提早取出来以便买机票回国。洋老公不同意,理由是:一;张先生签了合同,他得遵守自己的承诺,他得遵纪守法。人家银行是照章办事,没犯错。为何中国人老是要求例外处理呢?英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国家。二;每天媒体都爆料,中国的贪官污吏和富豪想方设法地将财产从国内转移至西方。比如,媒体报道,谋杀英国商人海伍德的谷开来就曾出过奇招,一度曾异想天开地打算利用热气球将天文数字的现金转移出境。张先生的财产已经在英国,这岂不是福分!三;张先生就是一介中医,又不是赖昌星;又不是遭国际刑警通缉的毒枭;又不是被茉莉花革命推翻了的中东独裁者;西方银行怎么会对他那区区3000英镑感兴趣?天方夜谭嘛。洋老公对于张医生担心财产被充公的无产阶级专政恐惧症,如闻天书。洋老公最后建议张先生可以先借钱买机票,待存款到期时再连本带利地取出,还能得到一笔利息。说服不了一根筋的洋老公,于是,我只得亲自“赤膊上阵”,陪着同样一根筋的张医生前往银行“过堂”。


  银行单间里,我先向那位女职员提出愿意放弃利息,只要取出本金,女职员说不行。然后,经张医生同意,我又提出认可罚款100英镑只要能将本金取出。女职员还是不同意,说是没有这个政策,也没有这个先例,张医生的死期存款还有一年半到期,届时张医生可以连本带利地取出,因为张医生签订了存款合约,银行和张医生双方都得遵守法律文本。捣腾来捣腾去,末了,我只得转换战略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对女职员诉苦说,你看他这么穷,来自乡下,如果你们能退还他这些钱,等于送给他一份最美丽的圣诞礼物,他可以拿着这些钱买点礼物回家与太太孩子团聚过年了。女职员抬眼看了看张先生皱巴巴的西装,显现出同情的态度。要说眼下的经济环境连英国人都在勒紧裤腰带,女职员说她自己甚至都没有3000英镑的存款,幸运的是她有这份工作,但,每个月她都是“月光族”。女银行职员听着我与张医生对话,直感叹中文真是长,她只说了几句话,两个中国人就交头接耳两分多钟。实情是,张医生的浙江乡下方言我听着困难,有些词语我不得不反复请教,再就是,我还得给张医生扫盲英国国情知识。比如,女职员指着张医生银行月结单上的流水帐询问:这上面一会儿65镑,一会儿30镑,一会儿又是25镑,这些进项都是从何而来的收入?张医生跟我解释是他给中医诊所打零工得来的报酬,我马上告诫他,这样说就证明你现在有工作有收入,就不符合因为没有收入赤贫急需这3000英镑救急的申诉理由,我劝张医生就说这些碎银进项全是朋友资助的救济款。
  至此,张医生有工作才能保住存款,没工作钱就会被银行“生吞”的“谜底”算是解开了。显然,以往张医生曾多次登门银行要求取款,每次在银行“过堂”时,人家都盘问他是否有工作有收入,因为,在银行看来,如有收入就不能算是赤贫,可以靠工资生活嘛,取款应急的理由完全不成立。而导致张医生一根筋地认为有工作才能保住存款的怪圈逻辑,不是迷失在以往的翻译中,就是迷失在张医生的误读中。
  女职员最后又询问,既然张先生失业赤贫,那他是否得到过任何的福利资助?说到福利,相信眼下每个英国人都是一肚子怨气。自2010年新联合政府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并成一把火,那就是:消减、消减、还是消减;医疗福利、失业救济金、退休者的补贴......公共福利开支一砍再砍,导致民怨沸腾。于是,我向女职员表示,最近这两年英国公民的福利都一路滑坡、危在旦夕,一位84岁的英国老太太告诉我,她现在只有每周80英镑的退休金,原来享有的一项老年津贴都被砍掉了。
  在经济形势一片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张先生一个外国人哪来的福分领取英国福利呢?因此他只能自救。女职员表示她去打个电话请示一下。5分钟过后,女职员转身回来表示她会写一份申请报告交与总部,一周左右会有回音,届时成与不成就是最后的定音,我看女职员的口气和神态还是挺积极的,我心里感觉这件事八成是搞定了,只不过英国人向来不愿意事情尘埃落定之前,虚张声势。但,为了防止意外,我没敢对张医生表示我个人的乐观态度,只是说银行总部一周后会做出最终裁决,银行愿意帮忙。
  大约10天后的夜晚11点多钟,我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张医生报喜说银行已经退还他3000英镑。我问他何时的机票回国,张医生说他不回国了,他已经请了一位代理律师为其打官司,向以前打工的伦敦中医诊所讨要6年来拖欠他的3万英镑薪酬,他说那家诊所太黑,始终未支付给他法定的薪酬标准,一直都在剥削他。因为他要在英国打官司,所以他就有机会合法地延长在英签证,也就有权力寻找工作,他现在一家按摩院坐诊,按摩院里全是小姐,老板请他一来是为了夜晚有个男人看更;二来按摩院里愈夜愈红火,不愁没有调理身体的客人。于是,张医生的3000英镑,又再次被他存进了银行。

其他文献
颜金尧,1995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通信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 其间在职学习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于2003年7月至2004年,2006年至2008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从事学术访问和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媒体网络、下一代网络、
期刊
爱米要走了,我先生起来和她拥抱,当他们彼此相拥的瞬间,感恩、感动、感慨,百感交集强烈冲击着我的心,我的眼睛湿润了。  爱米,12岁就在台湾卖春,曾经是美国的乞丐,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我先生,走遍世界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人尊敬,洛杉矶慈善救助中心的高级总裁和慈善事业咨询专家。学历、名誉、社会地位差距如此巨大的两个人,真诚相待,犹如好朋友一般。这一幕,“尊重和平等”的真实体现对我这个刚到美国的
期刊
1. 标准化考试高分并不是录取保证  几乎所有常春藤名校都一致同意,考试的高分并不能够担保学生被学校录取。只要能够达到该校的分数要求范围,就有资格成为该校的录取的考虑对象。但如果分数过低,低于学校的期待范围,大多数情况下会丧失被该校考虑的机会。  在向多名招生官直接询问后,得出了几乎统一的答案。“分数仅仅是一个门槛,迈入之后不再回头。”但招生官也不否认,考试高分确实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录取机会。在学生
期刊
5月底,课基本都讲完了,进入了考试前最后的复习阶段。校园里,草坪上、河边、台阶上,到处都是埋头复习的学生。图书馆里更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除非起个大早。很多学生已经把兼职工辞了,毕竟谁都担心,考不过就惨了。  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列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如某天的上午8点到11点复习金融概念,11点到下午1点练习上机操作,2点到5点做数学经济的习题,等等。从早上8点到夜里12点排得满满的。忍痛告别了
期刊
不论是哪个国家,也不论是什么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只要你活着,不论质量好与否,一生都离不开讨厌的垃圾。时下,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笔者到澳大利亚,目睹人家的垃圾回收,不能说不是我们借鉴的榜样。  澳大利亚居民家中都有三只带轮子可移动的垃圾桶,
期刊
2013年的港校研究生课程已全面开始接受申请,同学们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申请之时,对于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又有多少了解?又是否已勾勒出自己未来的蓝图?近日,笔者特意走访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等四所知名港校,与2012年9月入学的新生进行了深度交流,与他们分享从着手申请到顺利踏入理想校园的心路历程,或许能给到大家一些启示。  港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胜于一切  谈到学习,在港
期刊
法国巴黎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那里不但有名扬四海的铁塔——埃菲尔铁塔,世界驰名的宫殿——卢浮宫、凡尔赛宫,著名的教堂——巴黎圣母院,还有美丽多姿的赛纳河,有世界名气最响的大道——香榭丽舍大道。巴黎除了有看不完的文化古迹及古建筑,还有逛不尽的商店、超市、店铺,所以巴黎也有“购物天堂”之誉。三次跟团去巴黎,总有贪恋购货超过规定时间不归的游客。当地导游说,在巴黎,别说你是游客,就是当地人,巴黎的商店也逛不
期刊
总是有些地方,单从其名字,细品其意,就让人向往,带上自己心爱的相机、独自或是结伴去感受、欣赏、分享那种难以言语诉其秒的风情,因为那里也让其他人向往,或混合着阳光和田园风情,法国有普罗旺斯,意大利有托斯卡纳,英国呢?  答案就是科茨沃尔德(cotswalds)地区。林语堂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浅浅窄窄的河流环绕着一个个精致的小村小镇,缤纷的树林掩映着一幢幢用五彩鲜花装饰的百年
期刊
去过艾伯塔省的人肯定没有看过艾伯塔景色的人多——这个被称为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家的地方,一直是好莱坞的最爱。从李安的《断背山》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西部片《不可饶恕》,还有布拉德皮特的《燃情岁月》和成龙的《上海正午》……要找最典型的西部场景,连好莱坞都要来艾伯塔。  Gavinfan:世界是一本书,如果你不去旅行,那么你只读了一页。   1.五月,加拿大艾伯塔卡尔加利广袤的草原,依然是春天。在六
期刊
美国移民局(USCIS)日前公布了最新EB-5投资移民的相关数据,披露了自2005年-2012年以来的移民申请数据、审核通过率以及美国区域中心的相关信息。笔者对此数据进行了专业分析与解读,以期让广大申请人更多地了解美国投资移民的最新现状。  2005至2012年前两季度的I-526、I-829表统计数据    2010、2011财政年度及2012年第一季度的I-924表统计数据    区域中心增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