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有全民免费医疗体制,英国人大都没有自掏腰包看病的概念,叩响中医大门的英国患者大都是在免费医疗的西医那里久治不愈的老病号,他们是把中医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进门的。
女友在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郊外海滨开有一间中医诊所,8年来风风雨雨地总算撑下来了,每天她的工作时刻表是朝九晚七,一周开工6天。女友算幸运,这几年英国经济瓢底,比如,我家对面一条街上的那家中医诊所苦撑了仅一年,待一年的铺面租约期满时不得不惨淡收场。英国东北部本来是传统的重工业区,纽卡斯尔曾经是造船、煤炭和军工生产重镇。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经济改革,关闭了这些传统的重工业。去年,纽卡斯尔的最后一间英国茶包生产线迁移到廉价劳动力的波兰,今年春天这里的最后一间军工厂关门,没有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里的失业及领取救济金人口在全英名列前茅。
英国有全民免费医疗体制,英国人大都没有自掏腰包看病的概念,叩响中医大门的英国患者大都是在免费医疗的西医那里久治不愈的老病号,他们是把中医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进门的。即使是迈进了中医大门的老病号,一些人听到35英镑的诊费时立刻倒抽冷气,失声惊叫(绝没夸张,最初听到英国病患对于诊费的惊叫声,曾吓得我一激灵,几年下来,本人耳朵和神经已经久经考验了。)
比如,这天下午,一位胳膊痛得抬不起来的汉子,打一进门便诉苦“痛不欲生”。待其耳闻35英镑的诊费时,诊所的空气霎时凝固起来,汉子再也没喊出一声痛,当即拔腿出门。的确,英国中医们的压力非同国内中医可以比拟,老外本来就是中医白丁,如果不是华佗再世能够让老外尝到立竿见影的甜头,他们次日就绝不再回头,故,中医女友天天抱怨,她不是孙悟空变戏法,但是老外偏偏要求中医“变魔术”。
女友的诊所开在海滨小镇超市斜对面,笔者逛完超市常过去打个招呼,几年下来有机会见识了许多“西洋镜”。
前两天,笔者一进中医诊所大门,见一位中国先生倚门而立,他一见我进来脸上立马堆起夸张的笑容讨好地请我落座,他那副诚惶诚恐的紧张劲,令我甚为好奇,问女友从哪里找来这么个活宝接待,这位“门神”也太搞笑了。“门神”自我介绍是位中医,前几年一直在伦敦中医诊所打工,他被伦敦的老板辞退后眼下是北上找机会。要说这位来自浙江小县城的张医生可是位才子,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下过乡当过赤脚医生。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曾夺取浙江省理科第三名、全县第一名的佳绩,因为其祖父是解放后被镇压的大地主,最后一刻政审被刷了下来,与大学梦擦肩而过,到了1979年其祖父得到平反昭雪,他再次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医学院。算来,张医生的郎中生涯超过40载,来英6载。张医生边忙着请我们吃糖边絮絮叨叨地诉说他眼下如何急需找到工作。据张医生说,他在银行存了3000英镑的死期存款,若他2个月之后签证到期时还找不到工作,银行就会冻结他的存款,而他眼下只剩下一百多英镑的生活费,情况火急火燎。
张医生显得极其忧郁和紧张,我们听着他的这个离奇故事,犹如天方夜谭。英国是法治社会,余秋雨先生曾赞美:全世界生活在英国人创立的政治、法制及经济体制框架之下。英国的银行绝对依法办事,储户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钱存进英国银行如同进了保险箱,说破大天绝不存在钱被银行生吞的风险,何况没听说他存钱的这间国际大银行有倒闭的传闻,私人存款与一个人是否有职业一点瓜葛也没有,再说,不工作靠积蓄生活的人遍天下,张医生简直是在痴人说梦。我与女友先是忍不住笑起来,从未听过这般荒唐离奇的故事,张医生未免太有想象力了吧。
于是,我俩宽慰张医生他存在银行的积蓄,一辈子乃至数辈子都绝对安全,他说的那个荒唐逻辑是不存在的。我甚至举例说在英国电视上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些孤寡的英国老人过世后因为没有直系亲属又没留下遗嘱,律师负责寻找其远亲财产继承人的曲折故事,英国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尽心尽力的。我俩又给张医生出谋划策,建议他先回国待存款到期时,可以请银行将钱连本带利转账到其中国的账户上。可惜,无论我俩如何苦口婆心,张医生始终一根筋,一定坚持要在银行“没收”他的存款之前,将自己6年来的全部辛苦血汗所得攥到手心里。张医生还一脸悲凉地诉说,来英6年他一直都是以诊所为家,白天行医夜晚为诊所看更,这3000英镑就是其全部身价。我与女友嘀咕一番后,感觉张医生因为其家世遭遇,解放初期其祖辈被镇压家产被充公,文革又遭遇红卫兵抄家,对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私有财产不受保护仍旧心有余悸,即使如今他人来到了英国,但他的这个历史心结和阴影还是挥之不去。
问题是,张医生存的是死期存款,且刚存进去半年,还有一年半的期限,人家银行说他签了约不同意提前取款。不谙英语的张医生请过中餐外卖店老板当翻译去跟银行交涉,请过中国留学生致函银行总部申诉,辗转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搞定。越是搞不定,张医生就越发地紧张,越发地恐惧银行会“生吞”他的6年血汗钱。我和女友劝了他一个下午,先是解释英国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存在打土豪分田地,你祖父的历史悲剧不会在你身上重演,且绝对不会在英国上演。最后,张医生表示他眼下急需这笔钱买机票回国,在英国算是到了一个有理说不清的地方。
我回家找英国老公帮忙,希望他能陪张医生跑趟银行,说服银行让张医生能将钱提早取出来以便买机票回国。洋老公不同意,理由是:一;张先生签了合同,他得遵守自己的承诺,他得遵纪守法。人家银行是照章办事,没犯错。为何中国人老是要求例外处理呢?英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国家。二;每天媒体都爆料,中国的贪官污吏和富豪想方设法地将财产从国内转移至西方。比如,媒体报道,谋杀英国商人海伍德的谷开来就曾出过奇招,一度曾异想天开地打算利用热气球将天文数字的现金转移出境。张先生的财产已经在英国,这岂不是福分!三;张先生就是一介中医,又不是赖昌星;又不是遭国际刑警通缉的毒枭;又不是被茉莉花革命推翻了的中东独裁者;西方银行怎么会对他那区区3000英镑感兴趣?天方夜谭嘛。洋老公对于张医生担心财产被充公的无产阶级专政恐惧症,如闻天书。洋老公最后建议张先生可以先借钱买机票,待存款到期时再连本带利地取出,还能得到一笔利息。说服不了一根筋的洋老公,于是,我只得亲自“赤膊上阵”,陪着同样一根筋的张医生前往银行“过堂”。
银行单间里,我先向那位女职员提出愿意放弃利息,只要取出本金,女职员说不行。然后,经张医生同意,我又提出认可罚款100英镑只要能将本金取出。女职员还是不同意,说是没有这个政策,也没有这个先例,张医生的死期存款还有一年半到期,届时张医生可以连本带利地取出,因为张医生签订了存款合约,银行和张医生双方都得遵守法律文本。捣腾来捣腾去,末了,我只得转换战略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对女职员诉苦说,你看他这么穷,来自乡下,如果你们能退还他这些钱,等于送给他一份最美丽的圣诞礼物,他可以拿着这些钱买点礼物回家与太太孩子团聚过年了。女职员抬眼看了看张先生皱巴巴的西装,显现出同情的态度。要说眼下的经济环境连英国人都在勒紧裤腰带,女职员说她自己甚至都没有3000英镑的存款,幸运的是她有这份工作,但,每个月她都是“月光族”。女银行职员听着我与张医生对话,直感叹中文真是长,她只说了几句话,两个中国人就交头接耳两分多钟。实情是,张医生的浙江乡下方言我听着困难,有些词语我不得不反复请教,再就是,我还得给张医生扫盲英国国情知识。比如,女职员指着张医生银行月结单上的流水帐询问:这上面一会儿65镑,一会儿30镑,一会儿又是25镑,这些进项都是从何而来的收入?张医生跟我解释是他给中医诊所打零工得来的报酬,我马上告诫他,这样说就证明你现在有工作有收入,就不符合因为没有收入赤贫急需这3000英镑救急的申诉理由,我劝张医生就说这些碎银进项全是朋友资助的救济款。
至此,张医生有工作才能保住存款,没工作钱就会被银行“生吞”的“谜底”算是解开了。显然,以往张医生曾多次登门银行要求取款,每次在银行“过堂”时,人家都盘问他是否有工作有收入,因为,在银行看来,如有收入就不能算是赤贫,可以靠工资生活嘛,取款应急的理由完全不成立。而导致张医生一根筋地认为有工作才能保住存款的怪圈逻辑,不是迷失在以往的翻译中,就是迷失在张医生的误读中。
女职员最后又询问,既然张先生失业赤贫,那他是否得到过任何的福利资助?说到福利,相信眼下每个英国人都是一肚子怨气。自2010年新联合政府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并成一把火,那就是:消减、消减、还是消减;医疗福利、失业救济金、退休者的补贴......公共福利开支一砍再砍,导致民怨沸腾。于是,我向女职员表示,最近这两年英国公民的福利都一路滑坡、危在旦夕,一位84岁的英国老太太告诉我,她现在只有每周80英镑的退休金,原来享有的一项老年津贴都被砍掉了。
在经济形势一片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张先生一个外国人哪来的福分领取英国福利呢?因此他只能自救。女职员表示她去打个电话请示一下。5分钟过后,女职员转身回来表示她会写一份申请报告交与总部,一周左右会有回音,届时成与不成就是最后的定音,我看女职员的口气和神态还是挺积极的,我心里感觉这件事八成是搞定了,只不过英国人向来不愿意事情尘埃落定之前,虚张声势。但,为了防止意外,我没敢对张医生表示我个人的乐观态度,只是说银行总部一周后会做出最终裁决,银行愿意帮忙。
大约10天后的夜晚11点多钟,我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张医生报喜说银行已经退还他3000英镑。我问他何时的机票回国,张医生说他不回国了,他已经请了一位代理律师为其打官司,向以前打工的伦敦中医诊所讨要6年来拖欠他的3万英镑薪酬,他说那家诊所太黑,始终未支付给他法定的薪酬标准,一直都在剥削他。因为他要在英国打官司,所以他就有机会合法地延长在英签证,也就有权力寻找工作,他现在一家按摩院坐诊,按摩院里全是小姐,老板请他一来是为了夜晚有个男人看更;二来按摩院里愈夜愈红火,不愁没有调理身体的客人。于是,张医生的3000英镑,又再次被他存进了银行。
女友在英国东北部纽卡斯尔郊外海滨开有一间中医诊所,8年来风风雨雨地总算撑下来了,每天她的工作时刻表是朝九晚七,一周开工6天。女友算幸运,这几年英国经济瓢底,比如,我家对面一条街上的那家中医诊所苦撑了仅一年,待一年的铺面租约期满时不得不惨淡收场。英国东北部本来是传统的重工业区,纽卡斯尔曾经是造船、煤炭和军工生产重镇。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经济改革,关闭了这些传统的重工业。去年,纽卡斯尔的最后一间英国茶包生产线迁移到廉价劳动力的波兰,今年春天这里的最后一间军工厂关门,没有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里的失业及领取救济金人口在全英名列前茅。
英国有全民免费医疗体制,英国人大都没有自掏腰包看病的概念,叩响中医大门的英国患者大都是在免费医疗的西医那里久治不愈的老病号,他们是把中医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进门的。即使是迈进了中医大门的老病号,一些人听到35英镑的诊费时立刻倒抽冷气,失声惊叫(绝没夸张,最初听到英国病患对于诊费的惊叫声,曾吓得我一激灵,几年下来,本人耳朵和神经已经久经考验了。)
比如,这天下午,一位胳膊痛得抬不起来的汉子,打一进门便诉苦“痛不欲生”。待其耳闻35英镑的诊费时,诊所的空气霎时凝固起来,汉子再也没喊出一声痛,当即拔腿出门。的确,英国中医们的压力非同国内中医可以比拟,老外本来就是中医白丁,如果不是华佗再世能够让老外尝到立竿见影的甜头,他们次日就绝不再回头,故,中医女友天天抱怨,她不是孙悟空变戏法,但是老外偏偏要求中医“变魔术”。
女友的诊所开在海滨小镇超市斜对面,笔者逛完超市常过去打个招呼,几年下来有机会见识了许多“西洋镜”。
前两天,笔者一进中医诊所大门,见一位中国先生倚门而立,他一见我进来脸上立马堆起夸张的笑容讨好地请我落座,他那副诚惶诚恐的紧张劲,令我甚为好奇,问女友从哪里找来这么个活宝接待,这位“门神”也太搞笑了。“门神”自我介绍是位中医,前几年一直在伦敦中医诊所打工,他被伦敦的老板辞退后眼下是北上找机会。要说这位来自浙江小县城的张医生可是位才子,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下过乡当过赤脚医生。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曾夺取浙江省理科第三名、全县第一名的佳绩,因为其祖父是解放后被镇压的大地主,最后一刻政审被刷了下来,与大学梦擦肩而过,到了1979年其祖父得到平反昭雪,他再次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医学院。算来,张医生的郎中生涯超过40载,来英6载。张医生边忙着请我们吃糖边絮絮叨叨地诉说他眼下如何急需找到工作。据张医生说,他在银行存了3000英镑的死期存款,若他2个月之后签证到期时还找不到工作,银行就会冻结他的存款,而他眼下只剩下一百多英镑的生活费,情况火急火燎。
张医生显得极其忧郁和紧张,我们听着他的这个离奇故事,犹如天方夜谭。英国是法治社会,余秋雨先生曾赞美:全世界生活在英国人创立的政治、法制及经济体制框架之下。英国的银行绝对依法办事,储户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钱存进英国银行如同进了保险箱,说破大天绝不存在钱被银行生吞的风险,何况没听说他存钱的这间国际大银行有倒闭的传闻,私人存款与一个人是否有职业一点瓜葛也没有,再说,不工作靠积蓄生活的人遍天下,张医生简直是在痴人说梦。我与女友先是忍不住笑起来,从未听过这般荒唐离奇的故事,张医生未免太有想象力了吧。
于是,我俩宽慰张医生他存在银行的积蓄,一辈子乃至数辈子都绝对安全,他说的那个荒唐逻辑是不存在的。我甚至举例说在英国电视上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些孤寡的英国老人过世后因为没有直系亲属又没留下遗嘱,律师负责寻找其远亲财产继承人的曲折故事,英国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尽心尽力的。我俩又给张医生出谋划策,建议他先回国待存款到期时,可以请银行将钱连本带利转账到其中国的账户上。可惜,无论我俩如何苦口婆心,张医生始终一根筋,一定坚持要在银行“没收”他的存款之前,将自己6年来的全部辛苦血汗所得攥到手心里。张医生还一脸悲凉地诉说,来英6年他一直都是以诊所为家,白天行医夜晚为诊所看更,这3000英镑就是其全部身价。我与女友嘀咕一番后,感觉张医生因为其家世遭遇,解放初期其祖辈被镇压家产被充公,文革又遭遇红卫兵抄家,对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私有财产不受保护仍旧心有余悸,即使如今他人来到了英国,但他的这个历史心结和阴影还是挥之不去。
问题是,张医生存的是死期存款,且刚存进去半年,还有一年半的期限,人家银行说他签了约不同意提前取款。不谙英语的张医生请过中餐外卖店老板当翻译去跟银行交涉,请过中国留学生致函银行总部申诉,辗转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搞定。越是搞不定,张医生就越发地紧张,越发地恐惧银行会“生吞”他的6年血汗钱。我和女友劝了他一个下午,先是解释英国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存在打土豪分田地,你祖父的历史悲剧不会在你身上重演,且绝对不会在英国上演。最后,张医生表示他眼下急需这笔钱买机票回国,在英国算是到了一个有理说不清的地方。
我回家找英国老公帮忙,希望他能陪张医生跑趟银行,说服银行让张医生能将钱提早取出来以便买机票回国。洋老公不同意,理由是:一;张先生签了合同,他得遵守自己的承诺,他得遵纪守法。人家银行是照章办事,没犯错。为何中国人老是要求例外处理呢?英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国家。二;每天媒体都爆料,中国的贪官污吏和富豪想方设法地将财产从国内转移至西方。比如,媒体报道,谋杀英国商人海伍德的谷开来就曾出过奇招,一度曾异想天开地打算利用热气球将天文数字的现金转移出境。张先生的财产已经在英国,这岂不是福分!三;张先生就是一介中医,又不是赖昌星;又不是遭国际刑警通缉的毒枭;又不是被茉莉花革命推翻了的中东独裁者;西方银行怎么会对他那区区3000英镑感兴趣?天方夜谭嘛。洋老公对于张医生担心财产被充公的无产阶级专政恐惧症,如闻天书。洋老公最后建议张先生可以先借钱买机票,待存款到期时再连本带利地取出,还能得到一笔利息。说服不了一根筋的洋老公,于是,我只得亲自“赤膊上阵”,陪着同样一根筋的张医生前往银行“过堂”。
银行单间里,我先向那位女职员提出愿意放弃利息,只要取出本金,女职员说不行。然后,经张医生同意,我又提出认可罚款100英镑只要能将本金取出。女职员还是不同意,说是没有这个政策,也没有这个先例,张医生的死期存款还有一年半到期,届时张医生可以连本带利地取出,因为张医生签订了存款合约,银行和张医生双方都得遵守法律文本。捣腾来捣腾去,末了,我只得转换战略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对女职员诉苦说,你看他这么穷,来自乡下,如果你们能退还他这些钱,等于送给他一份最美丽的圣诞礼物,他可以拿着这些钱买点礼物回家与太太孩子团聚过年了。女职员抬眼看了看张先生皱巴巴的西装,显现出同情的态度。要说眼下的经济环境连英国人都在勒紧裤腰带,女职员说她自己甚至都没有3000英镑的存款,幸运的是她有这份工作,但,每个月她都是“月光族”。女银行职员听着我与张医生对话,直感叹中文真是长,她只说了几句话,两个中国人就交头接耳两分多钟。实情是,张医生的浙江乡下方言我听着困难,有些词语我不得不反复请教,再就是,我还得给张医生扫盲英国国情知识。比如,女职员指着张医生银行月结单上的流水帐询问:这上面一会儿65镑,一会儿30镑,一会儿又是25镑,这些进项都是从何而来的收入?张医生跟我解释是他给中医诊所打零工得来的报酬,我马上告诫他,这样说就证明你现在有工作有收入,就不符合因为没有收入赤贫急需这3000英镑救急的申诉理由,我劝张医生就说这些碎银进项全是朋友资助的救济款。
至此,张医生有工作才能保住存款,没工作钱就会被银行“生吞”的“谜底”算是解开了。显然,以往张医生曾多次登门银行要求取款,每次在银行“过堂”时,人家都盘问他是否有工作有收入,因为,在银行看来,如有收入就不能算是赤贫,可以靠工资生活嘛,取款应急的理由完全不成立。而导致张医生一根筋地认为有工作才能保住存款的怪圈逻辑,不是迷失在以往的翻译中,就是迷失在张医生的误读中。
女职员最后又询问,既然张先生失业赤贫,那他是否得到过任何的福利资助?说到福利,相信眼下每个英国人都是一肚子怨气。自2010年新联合政府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并成一把火,那就是:消减、消减、还是消减;医疗福利、失业救济金、退休者的补贴......公共福利开支一砍再砍,导致民怨沸腾。于是,我向女职员表示,最近这两年英国公民的福利都一路滑坡、危在旦夕,一位84岁的英国老太太告诉我,她现在只有每周80英镑的退休金,原来享有的一项老年津贴都被砍掉了。
在经济形势一片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张先生一个外国人哪来的福分领取英国福利呢?因此他只能自救。女职员表示她去打个电话请示一下。5分钟过后,女职员转身回来表示她会写一份申请报告交与总部,一周左右会有回音,届时成与不成就是最后的定音,我看女职员的口气和神态还是挺积极的,我心里感觉这件事八成是搞定了,只不过英国人向来不愿意事情尘埃落定之前,虚张声势。但,为了防止意外,我没敢对张医生表示我个人的乐观态度,只是说银行总部一周后会做出最终裁决,银行愿意帮忙。
大约10天后的夜晚11点多钟,我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张医生报喜说银行已经退还他3000英镑。我问他何时的机票回国,张医生说他不回国了,他已经请了一位代理律师为其打官司,向以前打工的伦敦中医诊所讨要6年来拖欠他的3万英镑薪酬,他说那家诊所太黑,始终未支付给他法定的薪酬标准,一直都在剥削他。因为他要在英国打官司,所以他就有机会合法地延长在英签证,也就有权力寻找工作,他现在一家按摩院坐诊,按摩院里全是小姐,老板请他一来是为了夜晚有个男人看更;二来按摩院里愈夜愈红火,不愁没有调理身体的客人。于是,张医生的3000英镑,又再次被他存进了银行。